苏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苏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苏教版七年级文言文知识点汇编

七上

1.郑人买履

编辑:乔海梅审核:耿长军

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郑人有欲买履(lǚ)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全文翻译:有个想去买鞋子的郑国人,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刻舟求剑

编辑:乔海梅审核:耿长军

一、原文、注释及翻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全文翻译:有个渡江的楚国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二、知识点归纳整理:

1.重点实词虚词整理。

(1)实词

【通假字】

而置之其坐:坐,同“座”,座位。反归取之/及反:反,同“返”,返回。

【一词多义】

1

度先自度.其足:量长短。

吾忘持度.:量好的尺码。

(2)虚词

其自度其足:他的,指郑人的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他的,指涉江的楚人的

遽契其舟:那,那个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他,指涉江的楚人

之而置之其坐:代词,代指量好的尺寸

至之市:到……去

何不试之以足:它,指履

是吾剑之所从坠:结构助词,不译

而而置之其坐:表承接,可译为“就,然后”

而忘操之:表转折,可译为“却”

而剑不行:表转折

以何不试之以.足:用

于其剑自舟中坠于.水:到

2.主题:

《郑人买履》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

《刻舟求剑》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的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方法,就不会取得预期的结果。

3. 写作方法:

《郑人买履》结尾的对话有何作用?

既解开了他人对郑人“何不试之以足”的疑惑,又把郑人固执迂腐的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通过对话式结尾,更深刻地揭示人物形象(郑人的固执迂腐),增强了讽刺效果。

4.内容理解: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韩非子,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他喜欢用小故事讲大道理,著作中另有滥竽充数、买椟还珠、自相矛盾、守株待兔等寓言故事。(2)简要归纳郑人形象:迂腐,固执,死板,不知变通等。

(3)《吕氏春秋》也称《吕览》,是战国末期秦相吕不韦组织编写的论文集,被认为是杂家的代表著作。

(4)这二则寓言内容不同,但讽刺的的都是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蠢人。

三、拓展与补充:

3.幼时记趣

编辑:耿长军审核:乔海梅

一、课文、注释与翻译:

原文: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3

原文: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原文: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原文: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

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童年的时候,我能睁大眼睛对着太阳,眼力足以看得清极其细小的东西。看到细小的东西,一定要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我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把它们比作群鹤在空中飞舞。心中想象的是鹤,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抬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有时)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冲着烟雾飞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就像鹤在云端高亢地鸣叫,令人高兴得连声叫好。

在凹凸不平的土墙边,小草多而杂乱的花台边,我经常蹲下自己的身体,使身子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把丛聚的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低洼的地方当作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心中高兴,自得其乐。

一天,看见两只虫子在草丛间相斗,观看这一情景兴趣正浓厚的时候,忽然有一个很大的东西,搬开土山撞倒大树着闯进来,原来是一只癞蛤蟆。蛤蟆舌头一伸然后两只虫就全被癞蛤蟆吞进肚里。我还小,正出神,不禁“哎呀”地惊叫一声,感到害怕;心神刚刚安定,捉住蛤蟆,鞭打它数十下,把它驱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二、知识点归纳整理:

1.重点词整理

(1)一词多义

①明察.秋毫察:看清。必细察.

其纹理 察:观察。

苏教版七年级上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郑人买履 【原文】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 郑国有个人想要买一双鞋子,他事先自己量好自己的脚的尺码,然后把它搁放在自己的座位上。等到了集市,却忘了拿量好的尺码。他在市集上挑选好鞋子,才想起自己忘了携带尺码。于是说:“我忘记带已经量好的尺码了。”便返回家去取量好的尺码。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结果没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为什么不用你的脚试一试鞋子呢?” 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原文】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 有一个楚国人乘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上掉进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上刻了一个记号,说:“我的剑是从这里掉下去的。”船靠岸后,这个人顺着船沿上刻的记号下水去找剑,但找了很久也没有找到。船已经走(行驶)了很远,而剑不会随船而前进。用刻舟求剑的方法去找剑,难道不是很糊涂吗? 幼时记趣 【原文】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译文】 我回忆童年小的时候,能睁大眼睛看着太阳,眼力足以看清极其细小的东西。 看到极细小的东西,一定仔细观察它的花纹。所以时常有观察物体本身以外的乐趣。 夏天蚊子的飞鸣声像雷一样,我私下里把它们比做群鹤在空中飞舞。 心中想象的景观(鹤舞),那么或者成千或者成百(飞舞着的蚊子)果真(觉得它们)是鹤了。 仰起头观赏这种景象,脖颈因为这样都僵硬了。 我又把蚊子留在白色的蚊帐里,用烟慢慢地喷它们,使它们冲着烟雾鸣叫,当做青云白鹤看,果真像鹤在云头上高亢地鸣叫,高兴得直喊痛快。 在高低不平的土墙边,杂草丛生的花台边,我常常蹲下自己的身子,使身体和花台一样高,定睛细看。 把繁茂的杂草当做树林,把昆虫蚂蚁当做野兽,把泥土瓦砾凸出的地方当做土山,把低洼的地方当做山沟,想像在里面游历的情景,感到心情舒畅,自得其乐。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优选稿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 文言文练习题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一)赵普 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新课标第一网 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 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尝奏 荐某人为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不变 ,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启箧论语掷地既薨 1、根据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1分)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解释加点的实词意思 习吏事______________ 既薨______________ 发箧视之___________ 虽多忌克 及为相______________ 手不释卷_______________阖户启箧 3、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手不释卷古语浅释B.每归私第状元及第 C.读之竟日未竟事业D.卒用其人过河之卒 4、写出下列加点的字意义或用法新课标第一网 A?①劝以读书()B①读之竟日()

②以天下事为己任()②跪而拾之() 5、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 古义今义 处决如流 龌龊循默 明日复奏 颜色不变 6、常识积累 《赵普》一文出自______________,赵普是_____代名相。文中的太祖是________朝开国皇帝____________。 7、解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4分) ①竟日:______________ ②次日:______________ ③明日:______________ ④他日:______________ 8、翻译下列句子 (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太祖怒,碎裂奏版掷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整版人教版初一语文下册知识点归纳整理

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整理(初一语文) 第一单元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一、字词 菜畦桑葚油蛉缠络斑蝥臃肿蟋蟀珊瑚确凿 收敛 脑髓鉴赏觅食罕至竹筛倜傥秕谷鼎沸书塾 宿儒 蝉蜕锡箔叵攒成菜畦斑蝥好高骛远 二、感悟中心 1)作者通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儿童时代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描写,揭露和批判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封建教育制度的彻底否定。 2)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描写,表现儿童热爱自然、追求新鲜知识、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 三、重点句解析 1、如何把握“先生”这一形象? 为人正直,具有反帝的爱国思想。和蔼可亲,爱护学生。博学,但受封建思想影响,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比较束缚儿童的发展。 2、插叙美女蛇的故事有什么作用? 给百草园增加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3、第一自然段中,“确凿”“似乎”两个词是否矛盾? 不矛盾,因为它表达了两种意思。“似乎”是指作者对那次见面印象不深刻;“确凿”是指追忆童年生活,那种快乐历历在目,故用肯定的语气。 2、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字词 衣襟掸子徘徊肿胀栅栏骊(lí)歌叮嘱恐惧花圃 抽屉 廊檐玉簪花蒲公英知交半零落 二、感悟中心 通过对“我”参加毕业典礼前后过程的描写,及其所引出的爸爸对“我”教育的一系列回忆,刻画了一个严厉而慈爱的父亲形象,也表现了“我”对爸爸的崇敬和怀念,同时也写出了自己真正体会到我已不再是小孩子,写出了一份爸爸和女儿之间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的厚重情感。 三、重点句解析 1、“花”在全文结构中起着怎样的作用?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2、连续两次写到“快回家去”,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我”急于想回家向爸爸汇报一天的情况和自己的收获的心情,以及对爸爸的挚爱的感情。 3、爸爸的花儿虽然落了,但却结出丰硕的果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七年级上学期常见文言现象知识归纳

集团附中七年级语文复习资料(七) 一、通假字 1.尊君在不.同“否”,没有 2.不亦说.乎同“悦”愉快 3.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4.止.有剩骨同“只”仅 5.其人舍.然大喜同“释”解除,消除 6.身亡.所寄同“无”没有 二、古今异义 1.与儿女 ..讲论文义古:文中泛指小辈,包括侄儿侄女今:儿子和女儿 2.可以 ..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表示可能或能够 3.吾日三省.吾身古:泛指多次今:二加一后所得的数 4.有朋.自远方来古:志同道合的人今:朋友 5.饭疏.食古:粗劣今:消除阻塞使通畅;疏通 6.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7.学而不思则罔.古: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今:蒙蔽 8.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改变今:强取,抢 9.险.躁则不能治性古:轻薄今:地势险恶、复杂,不易通过;险要 10.险躁则不能治.性古:修养今:治理 11.非宁静 ..无以致远古: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环境、心情)安静

12.夫君子之行.古:品德、品行今:走 13.淫慢.则不能励精古:懈怠今: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14.及其家穿.井古:挖掘,开凿今:把衣服鞋袜等物套在身上 15.国.人道之古:国都今:国家 16.亦不能有所中伤 ..古:伤害今: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7.奈地坏.何古:崩塌今:缺点多的;使人不满意的 三、一词多义 1.期:陈太丘与友期.行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 2.日: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期日.中太阳 3.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得到 4.为:可以为.师矣成为为.人谋而不忠乎替 5.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愉快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快乐 6志:非淡泊无以明志.志向非志.无以成学立志7.行:夫君子之行.品德、品行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行走 8.学:夫学.须静也学习非志无以成学.学业,成就 9.闻:有闻.而传之者听见闻.之于宋君使听到 10.若:求闻之若.此像,如若.屈伸呼吸你 四、词类活用 1.友人惭.形容词作动词感到惭愧 2.门外 ..戏名词作状语在门外

苏教版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

苏教版初中语文课内文言文原文 七年级上册:⑴《郑人买履》⑵《刻舟求剑》⑶《幼时记趣》⑷《三峡》⑸《以虫治虫》⑹《梵天寺木塔》⑺《狼》⑻《论语》八则 七年级下册:⑼《赵普》⑽《黄鹤楼》⑾《于园》⑿《黔之驴》⒀《两小儿辩日》⒁《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⒂《晏子使楚》⒃《人琴俱亡》⒄《小石潭记》⒅《记承天寺夜游》⒆《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⒇《马说》(21)《陋室铭》(22)《活板》(23)《核舟记》(24)《口技》(25)《送东阳马生序(26)《山市》 九年级上册:(27)《陈涉世家》(28)《桃花源记》(29)《与朱元思书》(30)《捕蛇者说》(31)《岳阳楼记》(32)《醉翁亭记》(33)《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九年级下册:(34)《曹刿论战》(35)《邹忌讽齐王纳谏》(36)《鱼我所欲也》(3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38)《愚公移山》(39)《出师表》(40)《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七年级上册 ⑴《郑人买履》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⑵《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⑶《幼时记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⑷《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yǎn()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⑸《以虫治虫》 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遇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其虫旧曾有之,土人谓之“傍不肯”。 ⑹《梵天寺木塔》 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字词汇总 第一单元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挚zhì友:亲密的朋友。 筹chóu划:想办法;定计划;筹措。 仰慕:敬仰思慕。 彷páng徨huáng:犹豫。 殷yān红:带黑的红色。 2.《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 诗兴不作:作,起。 典籍jí:记载古代法制的图书,泛指古代图书。 仰之弥高:指愈仰望愈觉得其崇高。 锲qiè而不舍:不停地雕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炯jiǒng炯:形容明亮(多用于目光)。 迥jiǒng乎不同:很不一样。 兀wù兀穷年:用心劳苦地一年到头这样做。 沥lì尽:滴完。 群蚁排衙yá:指整齐地排列着。 深宵xiāo 独裁cái:指当时蒋介石的专制统治。 凶多吉少:不幸的多,吉利的少,非常危险。 迭dié起:一次又一次地兴起、出现。 昂áng首挺胸:昂起头,挺起胸。形容精神振奋,意气昂扬。 潜心贯注、心会神凝:精神高度集中、聚集。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七上语文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世说新语》两则 一、文学常识: 《世说新语》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文人编写而成,是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作,主要描写从东汉到刘宋时期的一些著名人士的传闻、轶事,以短篇为主。 二、文言知识: 1. 通假字 尊君在不(“不”通“否”,表示疑问) 2. 古今异义 (1)与儿女讲论文义(古义:对子侄辈的总称。今义:指儿子和女儿。) (2)太丘舍去(古义:离开。今义:从所在地道别的地方,与“来”相对。) (3)相委而去(古义:丢下,舍弃。今义:委托。) (4)下车引之(古义:拉。今义:引导,牵引。) (5)元方入门不顾(古义:回头看。今义:照顾。) (6)陈太丘与友期行(古义:约定。今义:泛指等待或盼望;日期。) 3. 词类活用 (1)陈太丘与友期行(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2)元芳时年七岁,门外戏。(名词用作状语,在门外。) (3)友人惭(形容词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4. 文言实词: 《咏雪》 1.内集:家庭聚会 2. 儿女:泛指子侄辈,这里指谢太傅的侄儿侄女 3.俄而:不久,一会儿 4.聚:急速 5.欣然:高兴地样子 6.差:大致、差不多 7.拟:相比 8.未若:不如比作 9. 因:凭借 10.起:飘起 11.即:就是 《陈太丘与友期》

1.期:约定 2.期行:相约同行 3. 戏:玩耍 4.舍去:去,离开,舍去,在这里指不再等候就走了 5.乃:才 6.时:当时 7. 惭:感到惭愧 8.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9.不:通“否”句末语气词,表询问。 10.待: 等待 11. 非:不,不是12. 相委:委,丢下、舍弃 13.君:对对方的一种尊称 14. 家君:对别人称自己父亲的一种谦词 15.日中:正午时分 16. 引:拉 17. 顾:回头看 三、翻译课文。 《咏雪》 原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译文: 一个寒冷的雪天,谢太傅把家人召集在一起,跟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胡儿说:“跟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他哥哥的女儿道韫说:“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太傅高兴得笑了起来。她就是谢太傅的长兄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陈太丘与友期》 原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一同出门,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正午已过,(友人)仍然没有到达,太丘不再等候就离开了。太丘离开后,友人才到。太丘的儿子陈元方那年七岁,当时正在门外玩耍。客人问元方:“你父亲在吗?”元方答道:“等你好久都不来,他已经离开了。”那人(听了)便发起脾气来,骂道:“不是人哪!跟别人相约同行,却把别人丢下,自个儿离开了。”元方说:“您跟我爸爸约好正午一同出发,您正午到,就是不讲信用;对人家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那人感到惭愧,便从车里下来,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连头也不回地走进了自家的大门。 四、元方与友人各是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这两个人物形象。 元方: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辨,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苏教版七年级上册必背古诗文 1.《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译文: 一条弯曲道路展现在青山下,山前绿水上荡漾着一只小船。潮水漫涨两岸显得更加宽阔,风向正顺桅杆上高悬着孤帆。残夜未消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旧年将尽春天气息进入江南。写好书信如何才能传到家乡?只有请托归雁带到洛阳那边。 2.《赤壁》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译文: 赤壁的泥沙中,埋着一枚未锈尽的断戟。我把它仔细磨洗,认出是三国的遗迹。倘若当年,东风不将周瑜助,那么铜雀高台春光深,深锁住,江东二乔,沦为曹公妾。 3.《浣溪沙》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译文: 游玩蕲水的清泉寺,寺庙在兰溪的旁边,溪水向西流淌。山脚下刚生长出来的幼芽浸泡在溪水中,松林间的沙路被雨水冲洗得一尘不染,傍晚,下起了小雨,布谷鸟的叫声从松林中传出。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时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4.《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译文: 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料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今夜里明月团圆人尽瞻望,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5.《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从何时才有?手持酒杯来询问青天。不知道天上宫殿,今年是哪年。我想要乘御清风归返,又恐怕返回月宫的美玉作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冷落、风寒。起舞翩翩玩赏着月下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 第1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散文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菜畦qí皂荚jiá树班蝥máo臃肿yōngzhǒng攒cuán成秕bǐ谷 系jì一条长绳拗ǎo过去锡箔bó 点拨:注意多音字“攒”“系”的读音。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桑(shèn)葚收(liǎn)敛脑(suǐ)髓人声(dǐng)鼎沸(kuī)盔甲 3.用恰当词浯填空。 (1)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形容词或动词。 (2)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 点拨:所填词语均为动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作者)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体裁),选自《朝花夕拾》 P2注释①选自《朝花夕拾》 1.重点:第2段 (1)空间描写顺序:由低到高、再由高到低;具体描写的事物 (2)三种角度:视觉、听觉、味觉;具体描写的事物 (3)先静物到动物,再由动物到静物 2.动作描写:P5第7段雪地捕鸟(9个动词) 3.P6第9段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第2课爸爸的花儿落了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鸡毛掸dǎn子咻xiū咻玉簪zān花骊lí歌花圃pǔ懒惰duò 2.用恰当词语填空。 冬天的清晨站在校门前,戴着露出五个手指头的那种手套,举了一块热乎乎的烤白薯在吃着;夏天的早晨站在校门前,手里举着从花池里摘下的玉簪花,送给亲爱的韩老师,是她教我跳舞的。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七年级(下)古文知识归纳

七年级(下)古文知识归纳 2005-5-23 七年级(下)全册古文知识归纳一、《伤仲永》 1、出处: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2、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也被称为王文公;是北宋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的散文雄健峭拔,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3、代表作:《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 4、内容理解:告诉我们学习和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 5、字词句: A字音:环谒[ye]泯[min]然称[chen]夫[fu] B词义: ⑴、通假字: ①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扳通“攀”,牵、引。 ②贤于材人远矣:“材”通“才”,才能。 ③未尝识书具:“尝”同“曾”,曾经。 ⑵、古今异义: ①是:古义此,与“自”组合意为“自从”,例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今为判断词。 ②或:古义不定代词,有的,例如:或以钱币乞之;今义为或许。 ③文理:古义是文采和道理,例如: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今表示文章内容或语句方面的条理。 ⑶、一词多义:①自:a、自己,例如:并自为其名;b、从,例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②闻:a、听说,例如:余闻之也久;b、名声,例如:不能称前时之闻。 ③其:a、这,例如:其诗以养父母;b、他的,例如:稍稍宾客其父。 ④并:a、连词,并且,例如:并自为其名; b、副词,全,都,例如: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⑤名:a、名词,名字,例如:并自为其名;b、动词,说出,例如:不能名其一处也。 ⑥宾客:a、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例如:稍稍宾客其父; b、名词,客人,例如:于是宾客无不变色离席。 ⑦就:a、动词,完成,例如: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b、动词,从事,做,例如:蒙乃始就学。 ⑧然:a、代词,这样,例如:父利其然也; b、形容词词尾,……的样子,例如:泯然众人矣。 ⑨于:a、介词,此,例如:贤于材人远也;b、介词,在,例如:与厅事之东北角。 ⑩为:a、动词,作为,例如:其读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b、动词,成为,例如:卒之为众人。 (11)夫:a、指示代词,那些,例如:今夫不受之天; b、名词,丈夫,例如:夫起大呼。 ⑷、词语活用: ①忽啼求之(啼,哭着,动词作状语。) ②父异焉(异,奇怪,形容词作动词。) ③宾客其父(宾客,名词作动词。以宾客之礼相待。) ④父利其然(利,作动词。) ⑤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日,每天,作状语;环谒,四处拜访。) ⑸、重点词语翻译: ①世隶耕(隶,属于。)② 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③称前时之闻(称,相当。)④通悟:通达聪慧。 ⑤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 ⑥彼其:他。⑦泯然:完全。 ⑧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 C、特殊句式及重点句子翻译: ①判断句: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全局表判断。) 翻译:金溪百姓方仲永,世代务农。 ②省略句:a、不使学。(即“不使之学”,省略宾语) 翻译:不让方仲永学习。 b、令作诗。(即“令其做诗”,省略宾语) 翻译:我叫方仲永作诗。 c、还自扬州。(省略主语“我”) 翻译:(我)从扬州回乡。 d、受之天。(“之”后省略“于”) 翻译:先天得到的。 ③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翻译:同乡人对他感到惊奇,渐渐地请他父亲去做客,有的人还用钱币求仲永题诗。 ④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与邑人,不使学。 翻译:(他的)父亲以为这样有利可图,每天拉着仲永四处拜访县里的人,不让他学习。 ⑤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翻译:他的天资,比一般有才能的人高的多。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 ⑥其诗以养其父母,收族为意。 翻译: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团结同宗族的人为内容。 ⑦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翻译:从此,指定事物叫他作诗,他立即写成。 ⑧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翻译:叫他做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跟以前听说的相当了。 ⑨今夫不受之天,故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苏教版 七年级至九年级所有的文言文

苏教版七年级至九年级所有的文言文、古诗 【七年级上册】 1、古代寓言二则《郑人买履》、《刻舟求剑》 2、幼时记趣 3、《梦溪笔谈》(《以虫治虫》《梵天寺木塔》) 4、三峡 5、论语八则 【七年级下册】 1、赵普 2、短文两篇(《黄鹤楼》《于园》) 3、黔之驴 4、爱莲说 【八年级上册】 1、晏子使楚 2、人琴俱亡 3、小石潭记 4、记承天寺夜游 5、治水必躬亲 【八年级下册】

1、马说 2、陋室铭 3、短文两篇(《活板》《核舟记》) 4、口技 5、送东阳马生序 【九年级上册】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陈涉世家 3、桃花源记 4、与朱元思书 5、捕蛇者说 6、岳阳楼记 7、醉翁亭记【九年级下册】 1、曹刿论战 2、邹忌讽齐王纳柬 3、鱼我所欲也 4、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5、愚公移山 6、出师表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古诗: 初一上 《十五夜望月—王建》 《水调歌头--苏轼》 《次北固山下--王湾》 《赤壁--杜牧》 《浣溪沙--苏轼》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西江月—辛弃疾》 《秋词—刘禹锡》 《迢迢牵牛星》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初一下 《木兰诗》 《观刈麦——白居易》 《破阵子——辛弃疾》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登岳阳楼——杜甫》 《蝉——虞世南》

《孤雁——杜甫》 《鹧鸪——郑谷》 《使至塞上——王维》 《黄鹤楼——崔颢》《归园田居——陶渊明》初二上 《春望——杜甫》 《泊秦淮——杜牧》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过零丁洋——文天祥》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己亥杂诗——龚自珍》 《望岳——杜甫》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登飞来峰——王安石》 《雁门太守行——李贺》 《别云间——夏完淳》; 初二下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 《渔家傲——范仲淹》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 言文练习题 It was last revised on January 2, 2021

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练习题 (一)赵普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 次日 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普性深沈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宋初,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 尝奏 荐某人为官,太祖不用。普明日复奏其人,亦不用。明日,普又以其人奏。太祖怒,碎裂奏牍掷地。普颜色 不变 ,跪而拾之以归,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启箧论语掷地既薨 1、根据语意用“/”为下面这句话标出正确的朗读节奏(标一处)。(1分)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2、解释加点的实词意思 习吏事______________ 既薨______________ 发箧视之___________ 虽多忌克? 及为相______________ 手不释卷 _______________ 阖户启箧 3、下列加点的字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手不释卷古语浅释 B.每归私第状元及第 C.读之竟日未竟事业 D.卒用其人过河之卒 4、写出下列加点的字意义或用法 A ①劝以读书() B ①读之竟日( )

②以天下事为己任()②跪而拾之()5、区别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今意思。古义今义处决如流龌龊循默明日复奏颜色不变6、常识积累《赵普》一文出自 ______________,赵普是_____代名相。文中的太祖是________朝开国皇帝____________ 。 7、解释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4分) ①竟日:______________ ②次日: ______________ ③明日:______________ ④他日:______________8、翻译下列句子(1)、普少习吏事,寡学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普性深沉有岸谷,虽多忌克,而能以天下事为己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普刚毅果断,未有其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太祖怒,碎裂奏版掷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他日补缀旧纸,复奏如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用四个字概括这段文字写了有关赵普的什么事___________________10、赵普启箧取书,“阖户”一细节反映出什么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阅读短文后,你觉得赵普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佳话, 结合历史学习和所学过的《论语八则》,谈谈你对《论语》这 部书 或其中的某一则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太祖乃悟”,你认为太祖悟出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面对太祖之怒,赵普表现如何请你按顺序摘录下写他行为的一系列动词。

七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梳理 一、课文内容梳理 《邓稼先》一文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更不同于一般写人的记叙文,而是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五十年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介绍了一位卓越的科学家、爱国者。文章的形式是“散”的,它没有系统介绍邓稼先的事迹,文中还插入了古文、诗歌、电报等内容,但主题是集中的:中华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不是人物传记,却记叙了闻一多先生的主要事略,表现了他的崇高品格,高度赞扬了他的革命精神。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前期怎样为了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而潜心学术,不畏艰辛,废寝忘食,十数年如一日,终于在学术上取得累累硕果。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后半部分写闻一多先生参加游行示威,起草政治传单,做群众大会的演说,表现了闻一多先生为求民主反独裁,宁愿付出生命的代价的高尚人格。着力表现闻一多先生是“大无畏的革命家”。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这篇散文是鲁迅的学生萧红通过十五个片断来描述先生生活中的点滴,短的一两行,长的八十多行,内容涉及鲁迅的饮食起居、待人接物、读书写作、休闲娱乐,特别是外人知之甚少的病中生活。文中的片断在内容上没有严格的逻辑顺序,这是一篇非常情绪化的文章。作者动笔之前对于全篇的布局似乎漫不经心,全无预设。动笔之后,作者心底的感情如喷涌的泉水,飞湍的激流,尽情倾泻挥洒,形诸笔墨而成为艺术结晶。另一个引人注目之处恰恰是通过女性作者的细心体察,敏锐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身上许多有灵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鲁迅的个性、情趣、魅力、气质,从细微处显示了鲁迅的伟大思想和人格。 《孙权劝学》记事简练。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二、单元字词汇总 1.邓稼先 至死不懈xiè:懈,放松。 蓬断草枯:形容环境恶劣。 署shǔ名:在书信、文件或文稿上,签上自己的名字。 选聘pìn:挑选聘用。 锋芒毕露lù:比喻锐气和才干全都显露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任人宰zǎi割:比喻任凭侵略、压迫、剥削。 可歌可泣qì: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 妇孺rú皆知:连妇女儿童都知道,形容知道的人非常多。 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鲜xiǎn为人知:很少人知道。 元勋xūn:立大功的人。 鞠jū躬尽瘁cuì:指小心谨慎,贡献出全部精力。 当之无愧kuì:没有什么可以惭愧的地方。 奠diàn基:奠定建筑物的基础。 截jié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截然,形容界限分明,像割断的一样。 家喻户晓xiǎo:每家每户都知道。 阔kuò别:长时间的分别。 马革裹尸:用马皮把尸体包裹起来,指将士战死于战场。 铤tǐng:疾走。(铤而走险)

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重要知识点梳理

《孙权劝学》 《孙权劝学》全文只写了孙权劝学和鲁肃“与蒙论议”两个片断,即先交代事情的起因,紧接着就写出结果,而不写出吕蒙如何好学,他的才略是如何长进的。 写事情的结果,也不是直接写吕蒙如何学而有成,而是通过鲁肃与吕蒙的对话生动地表现出来。 写孙权劝学,着重以孙权的劝说之言,来表现他的善劝,而略去吕蒙的对答,仅以“蒙辞以军中多务”一句写吕蒙的反应,并仅以“蒙乃始就学”一句写吕蒙接受了劝说;写鲁肃“与蒙论议”,着重以二人富有风趣的一问一答,来表现吕蒙才略的惊人长进,而略去二人“论议”的内容,并仅以“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一句作结。 (一)课文字词详解 ①初,权②谓吕蒙曰:“卿③今④当涂⑤掌事,不可不学!”蒙⑥辞⑦以军中多⑧务。 ①初:当初,这里是追述往事的习惯用词。②谓:告诉,对……说,常与“曰”连用。③今:现在。④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⑤掌事:掌管政事。 ⑥辞:推托。⑦以:用。⑧务:事务。 权曰:“①孤②岂欲③卿④治经⑤为⑥博士⑦邪!⑧但⑨当⑩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 ①孤:古时王侯的自称。②岂:难道。③卿: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妇间也以“卿”为爱称。④治经:研究儒家经典。经,指《易》《书》《诗》《礼》《春秋》等书。⑤为:成为。⑥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⑦邪:语

气词,后写作“耶”。⑧但:只,只是。⑨当:应当。⑩涉猎:粗略地阅读。?见:了解。?往事:指历史。?耳:表示限止语气,可译为“罢了”。?孰:谁。?若:比得上。 孤常读书,自①以为大有所②益。”蒙③乃④始⑤就学。 ①以为:认为。②益:好处。③乃:于是,就。④始:开始。⑤就:从事。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学期期中文言文复习 1、童趣 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强:通“僵”,僵硬。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以:用 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唳:鸟鸣 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 5、兴正浓兴:兴趣 6、方出神方:正 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驱:赶 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察,观察 9、昂首观之昂:抬。首:头。之:它,代蚊子 10、为之怡然称快怡然:愉快的样子 二、译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昂首观之,项为之强。2、仰起头来观察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僵硬。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围绕物外之趣,写了哪几件事?1、写了观蚊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蛤蟆三件事 2、“余时有物外之趣”的原因是什么?2、见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 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起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联想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放大千倍万倍,与蚊虫相比,癞蛤蟆自然成了“庞然大物”。它的突如其来,即被形容为“拔山倒树而来”就很好理解了。 一、阅读《郑人买履》,完成文后问题。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1.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①履()②操()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苏教版七年级下册课内文言文复习 一、文学常识 1.《郑人买履》选自《韩非子》,作者韩非,战国末期哲学家,法家的主要代表人物。 2.《刻舟求剑》选自_______ 是________ 组织编写的。 3.《幼时记趣》一文的作者________,字_____ ,苏州人__ __代作家,著有_ __ _____。 4.《梦溪笔谈》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我国古代成就。它的作者是,字,时期的科学家、政治家。详略得当是两篇短文的一个特点。《以虫治虫》详写了子方虫的天敌,介绍了“傍不肯”的特征、数量之多和剿灭子方虫的情况;而介绍则一笔带过,这样就突出了这一中心。《梵天寺木塔》中记叙喻皓的语言、塔动之因较详,而写则略,从而突出了我国古代建筑理论和技术达到了高水平这一中心。文中“笑”“此易耳”“如其言,塔遂定”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喻浩的技艺高超的?。 5.《赵普》选自《宋史·赵普传》,赵普,北宋政治家。课文写了赵普的两件事:刻苦读书、奏荐人才,表现了一个中心:赵普能以天下事为已任。本文在刻画人物时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四次奏荐人才的描写,显示赵普他超人的毅力和坚定的意志。 6.《黄鹤楼》节选自《文苑英华》作者阎伯理,唐代人。黄鹤楼与滕王阁、岳阳楼并称江南三大名楼。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高大,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本文语言特色句式多变,多用对偶。 7.《于园》选自明末清初文学家张岱的《陶庵梦忆》,这篇园林小品,着重介绍于园磊石之奇及其建筑的幽远意境,抒写作者游园得自然之趣的感受,赞颂了园林假山建造者高超的艺术造诣。本文按由前而后的空间顺序来写层次井然。8.《黔之驴》选自《柳宗元》作者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字子厚,世称柳河东。本文是作者寓言作品《三戒》中的一则,全文按照虎惧驴、识驴、吃驴的顺序,叙述了一个老虎吃掉“庞然大物”驴子的故事,表现了老虎的机智勇敢和驴子的外强中干,这篇寓言告诉人们,不要被貌似强大的东西所吓倒,只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定能获得胜利,从本文中演化出来的成语有黔驴之技、黔驴技穷、庞然大物等。 二、通假字(写出与加点字相通的字并解释其含义) 而置之其坐.反.归取之 项为之强.以土砾凸者为邱. 略无阙.处土人谓之“傍.不肯” 人皆伏.其精练 三、古义词(用现代汉语译出加点词的意思) 郑人有欲买履.者遽.契其舟 绝巘.多生怪柏沿溯.阻绝 贻.以金钗但逐层布板讫. 六幕相联如胠箧.果如鹤唳.云端 至于夏水襄.陵阖户启箧. 既薨.普性深沉有岸谷 .. 虽多忌克 ..在相位者多龌龊循默 .. 高标嶐嵸 .. ..四闼霞敞 颓然碧窈 ... ..慭慭然 因跳踉大 ...阚. 四、多义实词 吾忘持.度六幕相持. 弛担持.刀持.就火炀之 先自度.其足宁信度. 郑人有欲买履.者人履.其板 何不试之以足.学,然后知不足. 明.察秋毫我寄愁心与明.月 故时.有物外之趣春冬之时. 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三峡七百里中

2020-2021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复习提纲

2020-2021 七年级语文下册期末 复习提纲 第 1 课时: 考试范围及要求、一单元基础知 识 复习目标:了解考试范围及要求、 一单元基础知识测查梳理。 复习方式:讲清要点、学生自己 总结复习。 复习重点:一单元基础知识。文 言文 复习用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课前考察字词复习 1——1—2 课字词 46 个 二、默写《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三、 展示考试范围及要求 “积累与运用”16 分——考察内 容、形式及要求: 1、注音———书上、书后、目标 册中(平时出练习课前考察,占 1 课时配题检测) 2、形式字——3---4 组,目标、 书后(注意成语) 3、修改错别字———从一段话中 找出并修改。(教材中) 4、词语的运用———(加点词语 使用正确的一项) 5、填空题(新加题型)——出自 教材,基础积累与运用,侧重词 汇。 6、综合能力考察———学科间的 渗透,一句话中,画图辨别。 7、文学常识—————请写出你 学过的一篇小说标题并写心得体 会。 —— 一句话,考察出处。 “默写”(课前默写)与阅读共 14 分———文言文中的精读篇目, 5、 10、20 课。 文言文阅读——精读课文篇目, 5、 10、20 课。——加点词语理解 相同的是 ——翻译课文 ——对课文的理解 现代文阅读——课外 2 篇 20 分 ——理解内容,写了什么人,什 么事 ——概括中心 ——把握文章思路,伏笔、呼应 ——概括情节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文中 的作用 ——领悟作品内涵,自己获得启 示 ——自己的感悟体会(情境和形 象) ——品味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写作 50 分——会写记叙文,—— 半命题,必须补充完整——写人 写事均可 四、复习一单元基础知识 1、文学常识整理 要求:(1)、 出处、作家 (时代或国别——地位——籍贯 等——以书下为主) (2)、写心得 2、解释词语 22 个:第 1 课 16 个 1、确凿 2、长吟 3、轻捷 4、攒 5、机关 6、敛 7、 鉴赏 8、人迹罕至 9 、秕谷 10 、 书塾 11 、方正 12 、消释 13 、宿儒 14 、同窗 15 、人 声鼎沸 16、拗 第 2 课 17、骊歌 第 3 课 18、木屐 目标册第 6 页 4 个:19、讪笑 20、 沮丧 21 、简陋 22 、来势汹 汹 3、形似字归纳 (1)辩 辨 辫 瓣 (2) 蓬 篷 逢 缝 ( 3)肿 仲 钟 种 冲 ( 4)惧 沮 俱 狙 阻 组 五、文言文阅读《伤仲永》 1、词语积累 31 个 2、词类活用 6 个 异 书 奇 宾客 利 日 3、通假字 1 个 扳 4、“之”的用法 忽啼求之 (代词,指书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