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 小雪 古诗十首

二十四节气   小雪  古诗十首
二十四节气   小雪  古诗十首

小雪古诗十首

《小雪》

吴藕汀

篱边野菊正堪娱,

戏把山楂串念珠。

小雪寒菘虫害少,

何妨大胆入庖厨。

《小雪》

左河水

太行初雪带寒风,一路凋零下赣中。菊萎东篱梅暗动,方知大地转阳升。

《夜泊荆溪》

唐·陈羽

小雪已晴芦叶暗,长波乍急鹤声嘶。孤舟一夜宿流水,眼看山头月落溪。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初寒》

宋·陆游

久雨重阳後,清寒小雪前。

拾薪椎髻仆,卖菜掘头船。

薄米全家粥,空床故物毡。

身犹付一歃,名字更须传?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

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春近四绝句》

宋·黄庭坚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年华已伴梅梢晚,春色先从草际归。

《次韵张秘校喜雪三首》

宋·黄庭坚

满城楼观玉阑干,小雪晴时不共寒。润到竹根肥腊笋,暖开蔬甲助春盘。眼前多事观游少,胸次无忧酒量宽。闻说压沙梨己动,会须鞭马蹋泥看。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立春】 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春,二十四节气之首,是春季的第一个节气。立春,意味着新的一个轮回已开启,乃万物起始、一切更生之义也。立,是“开始”之意;春,代表着温暖、生长。立春后阳气开始上升,日照增加,风和日暖,意味着万物闭藏的冬季已过去,开始进入生长的季节,万物至此渐次复苏。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 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陆游丨木兰花·立春日作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雨水】 2月18日-20日,雨水节气标示着降雨开始,雨量渐增。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春雨》 唐李商隐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惊蛰】 3月5日/6日,这时天气转暖,渐有春雷,动物入冬藏伏土中,不饮不食,称为“蛰”,而“惊蛰”即上天以打雷惊醒蛰居动物的日子。 《田家》 宋梅尧臣 昨夜春雷作,荷锄理南陂。杏花将及候,农事不可迟。 蚕女应自念,牧童仍我随。田中逢老父,荷杖独熙熙。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 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春分】 3月20日/21日,古时又称为“日中”、“日夜分”、“仲春之月”。春分一到,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阳光明媚。 《春分与诸公同宴呈陆三十四郎中》 唐武元衡 南国宴佳宾,交情老倍亲。月惭红烛泪,花笑白头人。 宝瑟常余怨,琼枝不让春。更闻歌子夜,桃李艳妆新。 朱熹《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二十四节气与诗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与诗歌 篇一:二十四节气诗歌 源:作文网 一、冬至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小雪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 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 寂寥小雪闲中过(:二十四节气与诗歌),斑驳轻霜鬓上加。 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三、立春的诗词 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阳虚质小雪节气的养生

阳虚质小雪节气的养生 1、起居:早睡晚起,避寒就温,养精保肾 阳虚之体,适应寒暑变化的能力较差,立冬过后,应避寒就温,采取相应的一些保健措施。“冬时天地气闭,血气伏藏,人不可劳作汗出,发泄阳气”。因而宜早睡晚起,日出而作,勿出大汗。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阳虚质冬月后还需养精保肾,《黄帝内经》指出:“精者,生之本也”,《寿世保元》云:“精乃肾之主,冬季养生,应适当节制性生活,不能恣其情欲,伤其肾精。”冬属水,其气寒,主藏。故冬天宜养精气为先,对性生活有节制,以益长寿。此外,居室中要勤开窗通风,通风可使室外的新鲜空气更换室内污浊空气,减少病菌的滋生。出门则应重点保护好颈、背、腰、脚等部位,以免寒邪伤阳入里而致病。 2、情绪:清旭爽神,藏神宁志,怡养心情 阳虚体质要注意在冬季保持情绪平稳,冬季的情志调摄中不应忽视阳光的作用。《聪训斋语》认为:“冬夏皆宜以日出而起……天气清旭之气,最为爽神,失之甚为可惜。”阳光可以爽神。在风和日丽、阳光灿烂的日子里,人的精神就爽快,对生活美好的感受就多一些。冬季还应该有意识地多参加阳光下的户外健身活动,选己所好,尽己所能,多晒太阳。休息之日,如遇到阴冷晦暗的天气,不妨于室内藏神宁志,学习传统文化,品茶、书法、插花等,怡养心情,调神养生。切不可一个人闷在光线昏暗的房间里呼呼大睡。 3、饮食 宜吃:牛肉、羊肉、鳗鱼、鲫鱼、南瓜、核桃、桂圆、山药、花生、芡实 小雪时节,天气寒冷,饮食一定要有丰富、足够的营养,保证热量充足。冬季里补充营养有两个作用:一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使畏寒现象得以改善;二是调节体内物质代谢,使营养物质转化的能量最大限度地贮存于体内,有助于体内阳气升发,为来年的身体健康打好基础。而畏寒怕冷之人,要多吃些温热御寒、富含营养的食物,以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比如:牛肉、羊肉、鳗鱼、鲫鱼、南瓜、核桃、桂圆、山药、花生等。冬季进补最好先做引补,选用芡实炖牛肉,或芡实、红枣、花生仁加红糖炖服,以调理脾胃功能,然后再进补,可增加滋补效果,也不会发生“虚不受补”的情况。 少吃:油炸烧烤、寒凉、过咸、蟹、鸭血、墨鱼、猪血、柚子、香蕉、柿子、梨、荸荠 《摄生消息论》记载冬季:“饮食之味,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故少吃螃蟹、动物血、墨鱼、蛤蜊、文蛤、乌鱼蛋、海胆、青稞等味咸的东西。寒凉蔬果此节气也需要少食:柚子、梨、香蕉、柿子、荸荠等,易伤及脾胃而损耗阳气。阳虚质冬令进补切忌一味偏补,而应注意兼顾气血阴阳,防止过偏而引发其它疾病,合理的饮食搭配才最重要。此

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诗

二十四节气诗 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4节气分别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各个节气对应公历(阳历)时间点: 春季 立春:2月3-5日交节; 雨水:2月18-20日交节; 惊蛰:3月5-7日交节; 春分:3月20-22日交节; 清明:4月4-6日交节; 谷雨:4月19-21日交节; 夏季 立夏:5月5-7日交节; 小满:5月20-22日交节; 芒种:6月5-7日交节; 夏至:6月21-22日交节; 小暑:7月6-8日交节; 大暑:7月22-24日交节; 秋季

立秋:8月7-9日交节; 处暑:8月22-24日交节; 白露:9月7-9日交节; 秋分:9月22-24日交节; 寒露:10月8-9日交节; 霜降:10月23-24日交节 冬季 立冬:11月7-8日交节; 小雪:11月22-23日交节; 大雪:12月6-8日交节; 冬至:12月21-23日交节; 小寒:1月5-7日交节; 大寒:1月20-21日交节 注:如果按照农历换算“立春”一般是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一前后,“雨水”是正月十五 古诗 【立春】2月4日-5日,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立”是“开始”的意思。 《京中正月七日立春》唐罗隐 一二三四五六七,万木生芽是今日。 远天归雁拂云飞,近水游鱼迸冰出。

简析:此诗通过描写飞雁高飞远天、游鱼迸出冰面的画面,写出了立春时节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内心的愉悦。 木兰花·立春日作【宋】陆游 三年流落巴山道,破尽青衫尘满帽。 身如西瀼渡头云,愁抵瞿塘关上草。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雨水】2月18日-20日,这天通常出嫁的女儿要回家探望父母,要给母亲送一段红绸和炖一罐肉。 《春雨》唐李商隐 ①②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③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④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⑤玉珰缄札何由达,万里云罗一雁飞。 注:①白袷衣:即白夹衣,唐人以白衫为闲居便服。②白门:指今江苏南京市。③珠箔:珠帘,此处比喻春雨细密。④晼晚:夕阳西下的光景,此处还蕴涵年复一年、人老珠黄之意。⑤缄札:书信。 简析:《春雨》作于大中四年,是诗人初到徐幕雨夜思家所作,题作《春雨》,却并非直接写春雨,而是抒写在春夜雨中的相思之情。

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里的古诗词 立春 立春是24节气之首。随着立春的到来,逐渐昼长夜短,天气日暖。河堤有“嫩如金色软如丝”的垂柳芽孢,泥土中有蠢蠢欲动的小草。正等待“春风吹又生”。 立春时节,各地风俗不一。但吃春饼,吃春卷,吃萝卜(特别是心里美红心萝卜),咬春、迎春、备春耕民俗则是一样的。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注释】①春盘,古俗,立春日取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称“春盘”。②两京,唐代有京都长安,东都洛阳,是为两京。⑦高门,汉未央官宫殿门。此代指唐长安皇宫之门。行,赐与。白玉.洁白如玉的盘。古代立春前一日,皇帝向臣僚赐春盘。 ④青丝,切细的生菜丝。⑤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因巫山得名。那,通“挪”,移动。对眼.双眼。此句意思是:目光随着巫蛱滚滚江水流动。⑥杜陵远客,杜甫曾寓居长安杜陵东南之少陵原东,故宫称“杜陵远客”。 【简析】唐代宗大历元年(766),杜甫寓居夔州(旧治在今四川奉节县),至大历三年(768)离蜀。《立春》杜甫在寓居夔时所做,离安史之乱结束不过数年。杜甫由眼前的春盘,回忆起往年太平“盛世”,两京立春日的美好情景。但眼下的现实,却是飘泊异乡,萍踪难定。面对巫峡大江,愁绪如东去的一江春水,滚滚而来。悲愁之余,只好“呼儿觅纸”,寄满腔悲愤于笔端了.是封建时代,一个正直诗人命运坎坷,前途未卜的形象写照。这是安史之乱后,杜甫困居夔州,回忆在长安、洛阳过立春的盛况。诗中不免流露了惆怅情绪和漂泊异乡的无奈。 雨水

雨水前后,太阳直射点从南半球渐向北移。日照时数和强度日增,意味着雪花纷飞、寒气浸骨的天气日消,春风佛面,冰雪融化,潇潇细雨正向我们走来。但乍暖还寒天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春燕啄新泥”。 雨水时节有出嫁的女儿回娘家,女婿为岳父母'接寿’等风俗。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注释】①呈:恭敬地送给。②天街:京城街道。③酥(sū):酥油、奶油、乳汁,这里形容春雨的滋润。④最是:正是。⑤绝胜:远远超过⑥皇都:长安城(唐朝京都)。【诗意】京城大道上空丝雨纷纷,它像奶油般细密而滋润,远望草色依稀连成一片,近看时却显得稀疏零星。这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远胜过绿柳满城的春末。 【简析】这首诗写长安城中早春时节生机一派的景色。写早春,要写出特点,与繁花竟放的春景就有不同,韩愈紧扣“早春”主题,写草刚出芽时的有嫩色,一场清新的春雨之后,原野上绿意茸茸,邀望可知是春草出露嫩芽,蒙蒙茸茸,清新可爱,又正因是早春,草还没有长高长大,走近再看,才见稀疏的初芽,并不能形成绿色一片,人们说好诗如画,韩愈这首诗写草色的传神之笔,恐怕是画也难以表现的境界。后两句说这初春的生机,带给人欣喜和柔美的生命意识,是远远胜过暮春的烟柳之色的。 同是春景,诗人却进行比较,评出高低,显然他喜爱早春,当是因为早春是盼望了一冬的春消息的最先透露者,早春是大自然万物生生不息的有力证明,早春充满了希望和信心。诗人观察细致,表达新巧,语言自然,感情纯真,充满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小诗极其生动地展现了早春景象。犹如一幅绝妙的早春风景画。 惊蛰 惊蛰一到,万物复苏,春暖花开。春雷乍鸣,蛰居于地下的虫被惊醒,钻出地面活动。所以民间有“春雷惊百虫”之说,山东一带烙煎饼,江苏炒糯米,陕西、福建炒豆子、意为'炒虫’、'驱虫’之意。宁波、梅州、川西等地也有相应民俗活动。

二十四节气歌里包含了哪些节气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歌里包含了哪些节气 篇一: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及含义 二十四节气歌,是为便于记忆我国古时历法中二十四节气而编成的小诗歌,流传至今有多种版本,体现着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智慧。 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更变,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二十四节气 立春:2月4日-5日, 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雨水:2月18日—20日, 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惊蛰:3月5日(6日),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

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春分:每年的3月20日(或21日),阳光直照赤道, 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每年4月5日(或4日),气温回升,天气逐渐 转暖。 谷雨:4月20日前后,雨水增多,利于谷类生长。 谷雨 立夏:5月5日或6日“立夏”。万物生长,欣欣向荣。 小满:5月20日或21日叫“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此时颗粒开始饱满,但未成熟。 芒种:6月6日前后,此时太阳移至黄经75度。麦类等有芒作物已经成熟,可以收藏种子。 夏至:6月22日前后,日光直射北回归线,出现“日北至,日长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小暑:7月7日前后,入暑,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进 入炎热季节。大暑:7月23日前后,正值中伏前后。这一时期是我国广大地区一年中最炎热的时期,但也有反常年份,“大暑不热”,雨水偏多。 立秋:8月7日或8日,草木开始结果,到了收获季节。 处暑:8月23日或24日,“处”为结束的意思,至暑气即将结束,天气将变得凉爽了。由于正值秋收之际,降水十分宝贵。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关于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一、立春 1、立春后五日,春态纷婀娜。——唐·白居易《立春后五日》 2、春已归来,看美人头上,袅袅春幡。——宋·辛弃疾《汉宫春·立春日》 3、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宋·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4、年去年来白发新,匆匆马上又逢春。——明·于谦《立春日感怀》 5、新春与新岁,时候不相先。——宋·梅尧臣《立春在元日》 二、雨水 1、雨水洗春容,平田已见龙。——唐·元稹《咏廿四气诗·雨水正月中》 2、春雨知时,山桃含笑,梦醒贫家。——清·赵熙《东风齐著力·雨水节种花》 3、片云风驾雨飞来,顷刻凭看遍九垓。——明·朱元璋《新雨水》 4、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唐·杜甫《春夜喜雨》 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唐·韦庄《谒金门·春雨足》 三、惊蛰 1、浮云集,轻雷隐隐初惊蛰。——宋·范成大《秦楼月·浮云集》 2、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唐·韦应物《观田家》 3、阳气初惊蛰,韶光大地周。——唐·元稹《咏廿四气诗·惊蛰二月节》 4、新春甫惊蛰,草木犹未知。——宋·苏辙《游景仁东园》 5、惊蛰已数日,闻蛙初此时。——宋·赵蕃《闻蛙》 四、春分 1、二气莫交争,春分雨处行。——唐·元稹《咏廿四气诗·春分二月中》 2、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宋·苏轼《癸丑春分后雪》 3、谁把春光,平分一半,最惜今朝。——清·顾贞观《柳梢青·花朝春分》 4、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唐·徐铉《春分日》 5、雨霁风光,春分天气,千花百卉争明媚。——宋·欧阳修《踏莎行·雨霁风光》 五、清明 1、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 2、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唐·温庭筠《清明日》 3、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宋·欧阳修《采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4、今日清明节,园林胜事偏。——唐·贾岛《清明日园林寄友人》 5、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唐·孟浩然《清明即事》 六、谷雨 1、谷雨春光晓,山川黛色青。——唐·元稹《咏廿四气诗·谷雨三月中》 2、春事阑珊酒病瘳,山家谷雨早茶收。——明·方太古《谷雨》 3、谷雨收寒,茶烟飏晓,又是牡丹时候。——宋·陈允平《过秦楼·谷雨收寒》 4、谷雨风前,占淑景、名花独秀。——宋·元绛《映山红慢·谷雨风前》 5、明朝知谷雨,无策禁花风。——宋·朱槔《谷雨》 七、立夏 1、四时天气促相催,一夜薰风带暑来。——宋·赵友直《立夏》 2、渐觉风光燠,徐看树色稠。——宋·薛澄《立夏》 3、春力不夏胜,夏力不春淩。——明·郭之奇《三十日立夏》 4、一樽开首夏,独对落花飞。——明·蔡汝楠《山中立夏即事》 5、涉春尚鲜雨,入夏转多风。——明·唐之淳《通州立夏日作》

二十四节气 诗歌教学内容

二十四节气诗歌

源:作文网 一、冬至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小雪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三、立春的诗词 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 (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

关于惊蛰节气的古诗

关于惊蛰节气的古诗 【篇一:关于惊蛰的诗词(一)】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 后(公历每年3月5日-3月7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 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惊蛰名称演变 该节气在历史上原本被称为“启蛰”,本意为蛰虫开始活动。《夏小正》曰:“正月启蛰”。在现在的汉字文化圈中,日本仍然使用“啓蛰”这个名称。 汉朝第六代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啓”,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当时 发音不同但略近的“惊”字。但因为意思从“开始”变成了“惊醒”,时 序略有不合,因此孟春正月的惊蛰与仲春二月节的“雨水”的顺序也 被置换。同样的,“谷雨”与“清明”的顺次也被置换。 汉初以前立春 ? 啓蛰 ? 雨水 ? 春分 ? 谷雨 ? 清明 汉景帝代立春 ? 雨水 ? 惊蛰 ? 春分 ? 清明 ? 谷雨 进入唐代以后,“啓”字的避讳已无必要,“啓蛰”的名称又重新被使用。但由于也有不用惯的原因,大衍历再次使用了“惊蛰”一词,并 沿用至今。日本与中国一样子,在历代的具注历中使用“惊蛰”。后来,日本也采用了大衍历与宣明历。“啓蛰”的名称在日本的使用始 于贞享改历的时候。 惊蛰节气诗词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作者简介: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一说卒于贞元九年(793)。 义雀行和朱评事

古诗中的24节气:惊蛰教学提纲

古诗中的24节气:惊蛰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第三个节气,一般在每年公历的3月6日左右。惊是惊动,蛰是藏。此时气温上升,土地解冻,春雷始鸣,蛰伏冬眠的动物惊起活动,故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意思是说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当然,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是因为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翻页】惊蛰是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节气,在农忙上有着重要的意义。惊蛰时节,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渐多,有些地区已是桃花红、李花白,黄莺鸣叫、燕飞来的时节,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因此,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在我们后边学习的唐代韦应物《观田家》诗中便讲到:“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有谚语云:“雷打惊蛰谷米贱,惊蛰闻雷米如泥”。这是说惊蛰日或惊蛰日后听到雷声是正常的,证明今年风调雨顺会有一个好收成。 【翻页】 那么,同学们都知道惊蛰节气里有哪些习俗吗?接下来,我们在一块了解一下惊蛰节气里的习俗。【惊蛰习俗】 惊蛰祭雷神 惊蛰的节气神乃雷神。雷神作为九天之神,地位崇高。各地客家均有俗谚云:“天上雷公,地下舅公。”此语一方面指出了舅父在家族中突出地位,另一方面也暗示雷公是天庭中继天公之后的重要神祗。 祭白虎化解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所谓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纸绘制的白老虎,纸老虎一般为黄色黑斑纹,口角画有一对獠牙。拜祭时,需以肥猪血喂之,使其吃饱后不再出口伤人,继而以生猪肉抹在纸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满油水,不能张口说人是非。 “打小人”驱赶霉运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古典诗词

描写二十四节气的诗词 一、冬至的诗词 九九歌 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小至(唐)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冬至(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邯郸冬至夜思家(唐)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冬至祭》张志真 香烛鲜花纸钱银,八果八素并八珍。合家召开追思会,缅怀英烈祭先人。 二、小雪的诗句(诗词) 小雪日戏题绝句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 小雪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小雪宋释善珍 云暗初成霰点微,旋闻蔌蔌洒窗扉。最愁南北犬惊吠,兼恐北风鸿退飞。梦锦尚堪裁好句,鬓丝那可织寒衣。拥炉睡思难撑拄,起唤梅花为解围。 三、立春的诗词 立春习俗“今朝立春好天气,况是太平朝野时。”(《广群芳谱〃天时谱》杨维祯诗)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

二十四节气试题

初四专题复习 传统文化——二十四节气专项练习题 主备人:刘玉兰备课组长:崔宏审核: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表示敬称的特定字词,例如“惠”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为动作。如“惠存”“惠赠”;“贵”用于与对方有关的事物,如“贵干”“贵庚”。 B.二十四节气中,立春之后是雨水,立夏之后是小满,处暑之后是立秋,冬至之后是小雪。 C.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赐菊花图、插茱萸等习俗。 D.生肖又称属相,古代术数家拿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为鼠,丑为牛,某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戌年生的肖狗,亥年生的肖猪。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词的意象内涵丰富,如:“月亮”常代表思念,“鸿雁”可抒发乡愁,“梅花”有高洁之意。 B.中国文化历史中的“史圣”“书圣”“诗圣”分别指司马迁、柳公权、杜甫。 C.中国“二十四节气”中表示四季开始的四个节气是立春、夏至、立秋、冬至. D.《范文正公集》《柳河东集》《李太白全集》,这几部作品集命名方式分别是谥号式、封号式、表字式。 3、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泰戈尔是印度文学家,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主要诗集有《新月集》《飞鸟集》等。 B.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是被誉为“秋思之祖”的小令。小令,一般只有一个曲牌。 C.“万钟于我何加焉”“一食或尽粟一石”中的“钟”“石”都是古代的容器,也作容量单位。 D.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已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端午”是其中的一个节气。 4. 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时候,用“令尊”“尊君”尊称对方的的父亲,用“家严”“家君”谦称自己的父亲。 B. 中秋节又称团圆节,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吃月饼等。 C. 小华属“猴”,小明比小华小一岁,小明应该属“羊”。 D. “立”是幵始的意思,古代以立舂、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的幵始。 5、我国大部分地区四季分明,我国劳动人民订立的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四季的物候变化。在历代的诗词作品中,我们都能感受到四季的气息,寻觅到二十四节气的踪影。依据语境判断,下列诗句空白处应填入的节气名称是 ①蒹葭苍苍,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 ②微雨众卉新,一雷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韦应物) ③野田黄雀自为群,山叟相过话旧闻。夜半饭牛呼妇起,明朝种树是。(宋琬) A.白露惊蛰春分 B.寒露雨水春分 C.白露惊蛰小暑 D.寒露立春立夏 6、“双关”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从而达到言在此而意在彼的效果。巧妙使用双关语,能使语言表达含蓄诙谐。

二十四节气古诗

立秋古诗 《秋夜曲》【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秋夕》【唐】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秋凉晚步 【宋】【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处暑古诗 处暑后风雨 (宋)仇远 疾风驱急雨,残暑扫除空。 因识炎凉态,都来顷刻中。 纸窗嫌有隙,纨扇笑无功。

儿读秋声赋,令人忆醉翁。 七月二十四日山中已寒二十九日处暑 (宋)张嵲尘世未徂暑,山中今授衣。 露蝉声渐咽,秋日景初微。 四海犹多壘,余生久息机。 漂流空老大,万事与心违 处暑前三日胡茂文 粤近处暑烈日炎,寝食不安难休歇。 期盼天秤速来到,携风带雨除酷热。 白露诗 〖白露〗 唐:杜甫 白露团甘子,清晨散马蹄。 圃开连石树,船渡入江溪。 凭几看鱼乐,回鞭急鸟栖。

渐知秋实美,幽径恐多蹊。 〖白露为霜〗 唐:颜粲 悲秋将岁晚,繁露已成霜。 遍渚芦先白,沾篱菊自黄。 应钟鸣远寺,拥雁度三湘。 气逼襦衣薄,寒侵宵梦长。 满庭添月色,拂水敛荷香。 独念蓬门下,穷年在一方。 秋分诗 汉武帝(刘彻)——《秋风辞》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转载自第一范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f1016657.html,, 请保留此标记。)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秋分日忆用济 诗人:紫静仪 朝代:清 遇节思吾子,吟诗对夕曛。 燕将明日去,秋向此时分。 逆旅空弹铗,生涯只卖文。 归帆宜早挂,莫待雪纷纷。 寒露的诗 《月夜梧桐叶上见寒露》 【唐】戴察 萧疏桐叶上,月白露初团。 滴沥清光满,荧煌素彩寒。 风摇愁玉坠,枝动惜珠干。

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歌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二十四节气相关的诗歌 篇一: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词(中考用) 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古诗词 『立春』 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 便与春工,染得桃红似肉红。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苏轼《减字木兰花·立春》 『雨水』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杜甫《春夜喜雨》 『惊蛰』 儿童莫笑是陈人,湖海春回发兴新。

雷动风行惊蛰户,天开地辟转鸿钧。鳞鳞江色涨石黛,嫋嫋柳丝摇麴尘。欲上兰亭却回棹,笑谈终觉愧清真。——陆游《春晴泛舟》 『春分』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 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 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 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徐铉《春分日》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谷雨』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白居易《惜牡丹花》 『立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 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欧阳修《五绝·小满》 『芒种』 时雨及芒种,四野皆插秧。 家家麦饭美,处处菱歌长。 ——陆游《时雨》 『夏至』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小暑』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 青奴被荐枕,黄奶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 晚凉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庞铸《喜夏》 『大暑』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小雪节气有什么植物.doc

小雪节气有什么植物 雨遇寒,将霰为雪。 雨凝先为霰,霰成微粒, 霰为霏,飞扬弥漫为小雪。 小寒的植物,你都认得哪些? 小雪节气植物10种 01 #植物记#292-2白杨 学名:Populus alba,杨柳科杨树落叶乔木,用途多样,可以当柴烧,打家具,做屋檩栋梁,制作农具。耐严寒,零下40度的条件下无冻害。耐干旱,但不耐湿热,耐贫的轻碱土,深根性,根系发达,固土能力强,根蘖强。抗风、抗病虫害能力强。寿命达90年以上。 02 #植物记#281爬山虎 学名:boston ivy,又称捆石龙、枫藤、小虫儿卧草、红丝草、红葛、趴山虎、红葡萄藤、巴山虎,葡萄科植物。夏季开花,花小,黄绿色,浆果紫黑色。常见攀缘在墙壁岩石上。爬山虎的根茎可入药,破瘀血、消肿毒;果可酿酒。 03 #植物记#076-4鹅掌楸

拉丁学名:Liriodendron chinense (Hemsl.) Sarg. (《Flora of China》)。毛茛目木兰科鹅掌楸属落叶大乔木,为别名马褂木,双飘树。 04 #植物记# 4-2腊梅 拉丁学名: Chimonanthus praecox (Linn.) Link (《Flora of China》),蜡梅科蜡梅属落叶灌木,别名金梅、腊梅、蜡花、黄梅花。叶对生,花着于第二年生枝叶腋内,先花后叶,芳香。有素心、馨口、狗牙三种。根叶可药,理气止痛、散寒解毒,治跌打、腰痛、风湿麻木、风寒感冒,刀伤出血;花解暑生津,治心烦口渴、气郁胸闷;花蕾油治烫伤。 05 #植物记#099-2南天竹 拉丁文名:Nandina domestica.,毛茛目小檗科。别名:南天竺,红杷子,天烛子,红枸子,钻石黄,天竹,兰竹;是我国南方常见的木本花卉种类。 06 #植物记#188-2石榴 学名:Punica granatum L.,桃金娘目石榴科石榴属落叶乔木或灌木。性味甘、酸涩、温,具有杀虫、收敛、涩肠、止痢等功效。中国栽培石榴的历史,可上溯至汉代,据陆巩记载是张骞从西域引入。 07

这 就是二十四节气最美的诗词

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最美的诗词 中国二十四节气中国第五大发明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二十四节气,在四季轮回流淌,不曾虚度。 这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一轮四季,与你邂逅二十四次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一期一会,映刻每一日的美与妙,不曾辜负。匆匆过客,且驻足去触摸,诗意生活完全可能。立春 立春为正月节,立为建始,春木之气始至,故称为“立”。 春立于“冰雪莺难至”时,所谓“玉润窗前竹,花繁院里梅”,春就在冰雪中静静地培育。不待冰消雪释,便“柳色早黄浅,水文新绿微”了。 立春:一候东风解冻,二候蜇虫始振,三候鱼陟负冰。 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今朝一岁大家添,不是人间偏我老。 陆游《木兰花·立春日作》雨水 雨水为正月中,春属木,木依赖水生,故东风解冻,温润散为雨水。雨水节气一到,树梢轻拂少女微风,树间阳鸟起伏和鸣,春雨至矣。 飞雨入阶廊,雨羞风轻,有雨必有云,春云淡冶如笑,春雨便苍翠如滴。在春雨脉脉含情中,柳丝才开始含烟,待柳烟成阵,便春色撩人了。

雨水: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劝。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惊蛰 惊蛰为二月节。“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古人称冬眠为“蛰”,蛰为守,“割房霜为匕,天寒百虫蛰”,蛰隐是为养生。 而万物出为震,震为雷,惊醒为慌,惊慌为乱,春雷为鞭策,劳碌一季重新开端。惊蛰: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黄鹂)鸣;三候鹰化为鸠。 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卢仝《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春分 春分的“分”是指九十天之春分为两半,自此进入春和日丽、万红千翠争媚时节。此时,阳在正东,阴在正西,由此昼夜平分,冷热均衡,为一年中最好气候。但春山处处子规啼,亦是春心扰伤时。 所谓春、秋分时“春女思,秋士悲”,是指春女感阳气而思男;秋士感阴气而思女,物化原因,所以生悲也。 春风:一候元鸟至;二候雷乃发声;三候始电。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清明

24节气谚语诗句

24节气谚语诗句 导读:1、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2、立冬北风冰雪多,立冬南风无雨雪。 3、日落乌云涨,半夜听雨响。 4、月亮背弓,必然起风。 5、夏至无雨三伏热,处暑难得十日阴。 6、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 7、未到惊蛰雷先鸣,必有四十五天阴。 8、夏至刮东风,半月水来冲。 9、小寒大寒,杀猪过年。 10、处暑里的雨,谷仓里的米。 11、三伏要把透雨下,丘丘谷子压弯桠。 12、处暑不下雨,干到白露底。 13、蛤蟆叫不停,大雨定来临。 14、三九不冷夏不收。 15、立冬小雪北风寒,棉粮油料快收完。 16、年逢双春雨水多,年逢无春好种田。 17、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18、早秋凉飕飕,晚秋晒死牛。 19、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20、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

21、立秋有雨样样有,立秋无雨收半秋。 22、黄河中下游:小满不满,麦有一险。 23、春分西风多阴雨。 24、小暑一声雷,倒转半月做黄梅。 25、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 26、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 27、小寒再大寒,转眼又一年。 28、六月秋,提前冷;七月秋,推迟冷。 29、春分无雨到清明。 30、小满暖洋洋,锄麦种杂粮。 31、六月下连阴,遍地出黄金。 32、雨洒清明节,麦子豌豆满地结。 33、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 34、小暑一声雷,要做七十二个野黄梅。 35、头秋旱,减一半,处暑雨,贵如金。 36、冬至黑,过年疏;冬至疏,过年黑。 37、雹打一条线,霜杀一大片。 38、一场秋雨一场寒。 39、芒种火烧天,夏至雨淋头。 40、霜降无霜,碓头无糠。 41、立夏鹅毛住,小满雀来全。

二十四节气 诗歌

源:作文网 一、冬至 冬至 唐杜甫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 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 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心折此时无一寸,路迷何处望三秦?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二、小雪 小雪日戏题绝句 唐张登 甲子徒推小雪天,刺梧犹绿槿花然。 融和长养无时歇,却是炎洲雨露偏。 和萧郎中小雪日作 唐徐铉

征西府里日西斜,独试新炉自煮茶。篱菊尽来低覆水,塞鸿飞去远连霞。寂寥小雪闲中过,斑驳轻霜鬓上加。算得流年无奈处,莫将诗句祝苍华。小雪 唐李咸用 散漫阴风里,天涯不可收。 压松犹未得,扑石暂能留。 阁静萦吟思,途长拂旅愁。 崆峒山北面,早想玉成丘。 小雪 唐无可 片片互玲珑,飞扬玉漏终。 乍微全满地,渐密更无风。 集物圆方别,连云远近同。 作膏凝瘠土,呈瑞下深宫。 气射重衣透,花窥小隙通。 飘秦增旧岭,发汉揽长空。 迥冒巢松鹤,孤鸣穴岛虫。

过三知腊尽,盈尺贺年丰。 委积休闻竹,稀疏渐见鸿。 盖沙资澶漫,洒海助冲融。 草木潜加润,山河更益雄。 因知天地力,覆育有全功。 三、立春的诗词 我国古人向有立春咏诗的传统。 公元七六七年,杜甫写过一首立春诗: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全盛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唐朝立春日时兴食春饼、生菜,号春盘。杜甫这时忆起了当年在“两京”(长安、洛阳)过立春日的盛况:盘出高门,菜经纤手,一个个迭送白玉青丝,好不欢乐。可是现今经过了安史之乱,困居夔州(今奉节),再也不能过那样的立春日了,悲愁之际,只有呼儿觅纸题诗遣怀。 宋朝女诗人朱淑贞的立春诗,别有一番欢乐愉快的情味: 停杯不饮待春来,和气先春动六街。 生菜乍挑宜卷饼,罗幡旋剪称联钗。 休论残腊千重恨,管入新年百事谐。

二十四节气古诗词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指南针,日常生活中人们预知冷暖雪雨的指南针,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立春,谓春季开始之节气。 立春 唐·杜甫 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 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

巫峡寒江那对眼,杜陵远客不胜悲。 此身未知归定处,呼儿觅纸一题诗。 雨水,此时冬去春来,气温开始回升,空气湿度不断增大,但冷空气活动仍十分频繁。 初春小雨 唐代·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惊蛰,指的是冬天蛰伏土中的冬眠生物开始活动。惊蛰前后乍寒乍暖,气温和风的变化都较大。 观田家 (唐)韦应物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廪物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春分,阳光直照赤道,昼夜几乎等长。我国广大地区越冬作物将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咏春风 【唐】崔涯 动地经天物不伤,高情逸韵住何方。 扶持燕雀连天去,断送杨花尽日狂。 绕桂月明过万户,弄帆晴晚渡三湘。

孤云虽是无心物,借便吹教到帝乡。 清明,气温回升,天气逐渐转暖。 《清明即事》 【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 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 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二十四节气文案

二十四节气文案 总述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秦汉年间,完全确立。 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历,在后的为中气,后人就把节历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排版要求,竖版 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排版要求,横版 二十四节气统一排版要求,竖版,节气名称大字,解说文字小号字体 * 立春 立春 立,始建也。 春气始而建立也 秦代以来,古历法,新年开端 雨水 雨水 始雨水桃始华 仓庚鸣鹰化为鸠 (或) 》 天一生水,春始属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继之雨水。 习俗:拉保保(认干爹)回拜岳父母 惊蛰 万物出乎震 震为雷,故曰惊蛰 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习俗:祭白虎化解是非、惊蛰吃梨(晋商)、蒙鼓皮、打小人驱赶霉运 春分 春分者 阴阳相半也 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 习俗:竖蛋(春分到,蛋儿俏)、吃春菜、送春牛、粘雀子嘴、春祭、拜神、祭日 清明 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 万物齐乎巽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

习俗:祭祀、寒食节 谷雨 三月中 言雨生百谷 清净明洁也 (或) - 谷得雨而生也 谷雨前后,天气转暖 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种生长 习俗传说:仓颉造字黄帝立谷雨为节 谷雨过三天,园里看牡丹唐代谷雨牡丹花仙传说 立夏 立,建始也 夏,假也 物至此时皆假大也 (或) 孟夏之日 ( 天地始交 万物并秀 习俗:迎夏仪式、尝新活动、斗蛋、立夏秤人 小满 小满者, 物致于此小得盈满 习俗:祭车神、祭蚕 芒种 五月节 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习俗:送花神、安苗、打泥巴仗、煮梅 : 夏至 日北至,日长之至 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习俗:祭神祀祖、消夏避伏 小暑 倏忽温风至,因循小暑来 (或) 小暑夏弦应,徽音商管初 习俗:六月六晒龙袍、百索子撂上屋、 大暑 隆暑方盛气,势欲焚山樊 " 习俗:大暑船、吃仙草、吃凤梨、斗蟋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