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分析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分析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分析

关于网络信息传播的总体特征分析

绪言

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使人类信息传播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互联网作为网络环境的一种基本形态,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互联网成为国际国内信息流的基本载体,是各种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活动的信息平台,也是人与人交流的最重要的工具。

一、高速度

互联网以其同步实时传输功能令所有其他传统媒体望尘莫及。只需轻点鼠标,用户就可以在互联网上任意链接自己感兴趣的网站,数秒之内便能浏览到所需的网页,同时也可以极迅捷地在网上发布信息。作为…信息高速公路?的主干,互联网能够让用户最快捷地获知天下时事,并能帮助他们最快地做出反应。现在,网民们无需订阅报纸、收看电视,便可以足不出户地从网上得到相同或更多的内容,而且速度更快。原因有二:其一,网上信息的发布,无需经过常规化的有纸印刷、出版、发行及销售等过程,节省了大量的在途时间。其二,网络信息的数字化传播方式,比传统媒体的模拟化传播方式效率更高,网上任何二个结点之间的物理距离,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并且,随着各种相关软、硬件技术设备的完善,网络传播的速度还会进一步提高。

二、大容量

就传播的容量来看,传统媒介传播的内容是有限的,报纸无论怎么扩版,广播电视无论怎么增加频道,其能承载的内容总是有限的,况且扩版和增设频道还要受到各种客观情况的制约。而互联网由于实现了所有联网计算机资源的共享,信息可以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来形容,其丰富性远非任何一种传统媒介可比。随便在网上输入一个关键词,搜索出来的动辄就是成千上万条信息。电脑拥有卓越的记忆存储功能,一块小小的硬盘就能载入一个图书馆所有书籍的内容。互联网技术则更进一步:它将所有入网电脑联结在一起,使得网上的信息量在理论上可以是所有电脑存储量的总和。与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网络具有更大的信息容量和传播能力。可以说网络是人类发展史上最大的图书馆。电脑网络还能够在及时更新信息内容的同时,将已有信息全部保存下来,供用户随时检索、使用。这也是网络拥有极大信息量的原因之一。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网络具有极强的传播功能,在同等的时间与空间条件下,它比任何传统媒体所能提供的信息都更多。

三、多功能

各种通信网技术的发展和完善,使得双向、多点、多媒体的传播成为可能。计算机和网络不仅是数字计算工具和信息处理工具,它将嬗变为一个与报纸、广播、电视一样地位的“第四媒体”,它兼具书报、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几乎所有的传播功能:其一,便捷的通讯功能,如IP电话、E—mail等;其二,强大的浏览功能,在各种网络协议的支持下,用户可以浏览网上所有公共信息;其三,

广泛的共享功能,用户可以从网上下载多种免费软件、文本;其四,高度的参与功能,网络用户可以随时参与网上的讨论,发表个人见解,公开自己的技术成果,而不必受现实生活中时间、地点、身份的限制。总之,网络使得人类第一次有可能运用同一终端、同一条线路、同一个网络进行各种形式的信息交流。网络办公、网络商务、网络新闻、网络图书、网络杂志、网络出版、网络教学,网上娱乐、网上聊天……,这样一些基本活动将进入每个人的生活。另外,网络多功能信息的开发使得人们在相等条件下获得更为有效的信息服务。由于网络多媒体技术把图像处理技术、声音处理技术、视频技术及三维动画技术统一到一个平台上,为人们提供文字、图形、声音、数据和影像等综合性服务,大大扩展了其信息传播的原有功能,从而使网络传播的社会功能也更为丰富多彩。

四、可互动

网络打破了以往人类多种信息传播形式的局限,既继承了以往大众传媒点对面和面对面的传播方式,又实现了点对点的传播方式;既担任着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向广大受众传递信息、传授知识、引导舆论的功能,又充当着网上用户之间进行人际传播的工具。它把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融为一体,是一种全新的、特殊的传播方式,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的最大的一点,就是它具有人际传播的特性,实现了以往传媒无法实现的互动。在互联网上,每个使用者只要花少量的投资,就能制作自己的主页(home—page),在互动模式下,网络用户不仅具有主动选择权,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需要主动对信息进行甄别、拒绝、选择,而不再只是被动接受,Yahoo、搜狐等搜索引擎为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总之,在网络这个无边无际平行延伸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处在同一平面上的一个小节点,无论性别、年龄、职业、收入,你只要输入自己的代码,点击登录到公共聊天室,成为其中的一员,那么在聊天室中每个成员的权力都是平等的,大家可以自由发言,就当前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发表评论,也可以发布自己最近所见所闻的事件。网络给广大网民提供的这个平台,没有传者和受众之分,没有主次之分,也没有中心和边缘之分,它颠覆了传统媒介以传者为中心的线形模式,宣告个体性的互动模式的来临。

五、跨文化

网络信息传播扩大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模糊了地域和空间的概念,带来了不同国家不同社会文化的全方位开放。资深网民们往往感叹,“网上什么都有”——不论背景如何、表现形式如何,任何一种文化都有机会在网上获得展示空间。网络包容了传统文明状态下所产生的一切文化因素,各种文化形式多元并存。全球网络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不同民族文化形态间的接触、对话,可以形成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共享;信息网络化还为人们提供了更多文化参与的机会。互联网在200多个国家、地区被使用表明了它在文化传播方面的巨大影响力,尤其是网上语言的多样化,更证明了网络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显著作用。然而,信息网络化带来的全球一体化,使人们在感受世界成为一个“地球村”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一个无奈——这是一个西方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统治的信息世界。因特网在中央处理器方面占有绝对的优势,而微软在操作系统和大型应用软件方面更是一枝独秀。这些方面的优势使美国在世界信息化的过程中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盟主。更重要的是,美国除了在信息产品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外,它还具有语言上的优势,虽然有多个语言版本,但英语是唯一通用的,

而且是基本的语言。而语言本质上就是文化的表达,因此懂得语言的前提就是懂得文化背景、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这就无形中加速了文化的渗透,而这种潜移默化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使民族文化发生无形的改变。因此,有人担心世界文化将趋向于一体化,甚至可以说是美国化。辩证地说,信息网络传播文化全球化对民族文化的发展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

六、数字化

数字化是网络环境中最重要的竞争力要素之一,数字化是把一个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的过程,数字化使网络信息容量无限增大而存储空间无限缩小。网络信息经过数字化压缩,其密度极高,几乎很少占用物理空间,这具有无限优势。传统的传播手段所传播的信息,无论是面对面的交流,还是两地问的电话或书信,无论是印刷媒介的文字、图片,还是电子媒介的声音、图像,基本上都是模拟形式的,不同的信息形式之间不能够方便地互相转化。而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基础上的网络传播的所有信息都是数字化的,不同的信息形式可以方便地互相转化;数字化技术贯穿于信息的采集、传送、制作、发布、管理、查询等各个环节,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电脑、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数字录音机、数字音频工作站、非线性编辑机等新一代技术设备完全改变了媒体的工作方式,同时也使个人可以方便地上网发布他们采集的信息。网络的数字化特点,还使人们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平等。在网络中,人们找到了在现实中苦苦寻觅的平等感受。也许,享受这份平等,正是诱使众多网民对网络趋之若鹜的内因之一。在网络上,流动和存储的信息都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的,这种数字化的信息便于复制和运算;在其中活动的人,也是以一个符号为代码而活动的,人同样被数字化了。

七、虚拟化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人们已经能够用电脑等基础设施,对感官世界进行全面模仿,制造出与现实世界同样逼真的虚拟世界,甚至能制造现实世界无法产生的东西。虚拟与现实技术这一有史以来最奇特技术的出现和逐渐成熟,催生出了网络虚拟银行、虚拟工厂、虚拟办公、虚拟社区、虚拟图书馆、虚拟实验室、虚拟医院、虚拟游戏,甚至虚拟国家等等。或许,人们可以想象的一切,都可以在虚拟化的神秘外衣下诞生,并影响到我们实实在在的生存方式。网络“嘘拟世界”还把人虚化为符号,具有了“符号人”的特征。而作为特殊的……虚拟符号”的人的存在,增加了网络“墟拟世界”的生动性,使网络交往方式变得亲切而不生硬、随意而不拘束,带有自然人的人性化交往特征。当然,难觅踪迹的“符号”的存在,也更易给网络传播造成巨大的、直接的负面影响,如个人网页、BBS新闻组、聊天室等发布的信息言论,充斥着不确定性,虽然在网络管理上有事前事后过滤、真名注册等说法,但由于身份的隐蔽性,道德意识、文化修养水准不高的…符号人??,依然可以大量制造虚假信息、色情信息、不健康言论,腐蚀精神,败坏风气,甚至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至于网上侵权问题、网络黑客的侵犯、网上色情活动给青少年带来不利影响,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成为网络…虚拟世界?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八、传播空间完全开放

网络是完全自由和开放的世界。开放性是网络传播最根本的特性。整个互

联网就是建立在自由开放的基础之上的。互联网上无国界,网络传播系统是一个高开放性的、全球化的系统,这是网络传播不同于传统传播系统的一大特点。网络是虚拟的自由王国,人们难以区分网络中人和事的真实情况和具体身份,无论何种身份、信仰和职业的人都可以用网络来创造自己的生存状态。网络技术使人们的身份可以变成电脑上的一串字符。每个人在网络上的存在都是虚拟的、数字化的、以符号形式出现的,人与人的交往也表现为符号与符号的互动。在虚拟的空间里,世界各地的使用者互相联系,这些人在网络上自由交流,交换信息,从事网上活动。在这里人们与世界的联系变得非常便捷、迅速。他们可以经常访问国外的网站,与素不相识的外国人交友、聊天或者探讨问题。这对于人们形成全球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

九、传播语言变异

在现有的网络环境下,受网络传输速度的制约,大部分的网上交流采用字符的形式。为了加强网络传播的效果,网民们在实践中发明了一套独特的网络符号——“网络语”。所谓……网络语言”是指那些在传统语汇中不存在,首先在网络上出现的语言运用符号,或者虽然是传统语言符号,但在网上交流中却被赋予了新的意义。网络传播中的语言符号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与印刷媒介中的语言符号,规范的语言相比,出现了很多变异现象。

网络语言是作为网络的伴生物相应而生的,在使用过程中初步形成了鲜明的个性化特征。经调查研究,现在中文环境中的网络语言的构成比较复杂。

具体说来,按其组成方式可分为四大类了:

第一类,汉字新词,是指由汉字构成的新词。

1.“网词”,是指一些说明网民与网络或以网络为媒介的网民与网民之间的关系的词语。如:“网虫”、“网友”、“网恋”等。2.“童语?现象,是指网民用儿童式的重叠词作为交际语言,典型的例子:把…冻西??称为”东东”把调制解调器(modem)音译为…苗”,或称为…猫猫”。3.”锴音造词”,是指根据词语的原有读音,新造或借用一词来代用的方式。最典型的莫过于把E.mail(电子邮件)称作“,gr 妹儿”。把…妹?变成…美眉”,……大侠”变成……大虾”,……版主”变成…斑?等。

第二类,“表意数字?,是指用一系列的数字来表达特定的意思。

这也分为两种情况:1.…数字谐音”,就是利用阿拉伯数字的汉语谐音来表示某种含义,如,“56”(无聊)、…?345”(相思苦)、“886??(拜拜了)等。2.…数字密码”,是指通过阿拉伯数字的特别组合来表示某种含义,如“007”(我有秘密)、“10”或“100??(你很完美)等等。

第三类,“字母缩写”,是通过英文字母的组合来表达某种含义。

分为三种情况:1.汉语拼音首字母,如用…MM?指代…妹?,还有“GG,?(哥哥)、“JJ,?(姐姐)、…(TMD9?(他妈的)等。2.英语单词或词组的大写首字母,如…?BB”(Bye-Bye.再见)、……vG,?(verygood.非常好)等等。3.英语词语的谐音,如“eu,?(seeyou.再见)、…?HRu??(Howareyou?你好吗?)等等。

第四类,“情意符号”

对于一个经常光顾BBS和聊天室的网民来说,对形形色色用字母、数字、符号组合成的表示说话人动作或心情的……表情符号”,一定再熟悉不过了。真实、全面地分析和理解网民的语言现象,可以动态地描绘网民社会生活、文化结构的变化轨迹和现实状况,从而更真切地了解他们生活方式、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心态以及行为方式的演变过程。

结束语

网络传播的上述特征,在目前的网络社会中,都体现于人们的网络活动当中。人们既享受着网络传播带来的快速、便捷的信息和交流,同时也被网络传播造成的问题所困扰。正确的对待网络传播的特征,有效的利用好它,才能更好的造福人类。

浅析网络时代企业危机公关的应对策略

目次 1 引言 (1) 2 网络时代企业危机公关面临的特点 (1) 2.1 网络媒体影响越来越大,人人都是发言人。 (1) 2.2 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界限变得模糊。 (2) 2.3 危机引发的原因更加复杂和微妙。 (2) 2.4 信息传播和反馈的速度更快,影响更大。 (3) 2.5 信息的长期残留性使得企业消除负面影响的工作更加艰巨。 (3) 3 网络时代下企业面临危机的原因分析 (3) 3.1 全面开放的网络传播平台。 (4) 3.2 信息传播内容上有了更宽的范围。 (4) 3.3 信息传播的媒介的多元化。 (4) 3.4 媒体与大众的信息互动。 (4) 3.5 最大范围地传播信息。 (5) 4 网络时代下企业危机公关的应对策略 (5) 4.1 危机形成期应对策略 (5) 4.2 危机爆发期应对策略 (6) 4.3 危机持续期应对策略 (6) 4.4 危机恢复期应对策略 (7) 4.5 防止二次危机的爆发 (7) 结论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1 引言 在传统媒体时代,企业面临危机的时代相对宽松,但随着网络的迅速发展,网民数量的急剧扩大,使企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与此同时,企业危机公关呈现出新的特点,企业面临的危机公关难度也随之增大,蒙牛检测出黄曲霉毒素超标、双汇含有瘦肉精、农夫山泉砒霜门事件、三鹿三聚氰胺到圣元“早熟门”事件,再到雅士利的“回溶门”、丰田召回事件、富士康跳楼事件、西门子冰箱门等等事件无不说明,在面对网络时代下,如何提升企业危机公关的能力,修订应急计划,成熟应对处理各类突发事件,使企业能够最大限度的降低并转化成机遇,保持健康稳定发展,成为企业必须重视和解决的课题。 危机公关是指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善或是外界事件的影响导致企业面临危机,企业为了缓解事态、挽救公众损失和维护自身形象,针对出现的危机所采取的一系列应对措施,使企业转危为安,包括消除影响、恢复形象等。传统的媒体时代,信息主要通过报纸、电视、杂志、广播报道传播,面对网络信息时代,网民的数量急剧扩张,信息传递的渠道、方式和速度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通过网络博客、论坛、贴吧,随时都会引爆一场危机,影响企业的生死存亡,即便是国内外知名的企业也难逃企业危机,企业危机变得非常普遍。面对网络时代下企业危机公关呈现的特点,企业危机公关难度变得更大了,建立企业危机公关对策成为企业的必修课题。 2 网络时代企业危机公关面临的特点 造成企业危机的原因多种多样,危机的种类不同,原因各异,既有内部原因,也有外部原因。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新媒体平台越来越多。对于企业来说,网络媒体欣欣向荣的发展势头让其既爱又恨:其一,网络媒体提供了崭新的传播平台,信息传达的迅捷、无疆界以及海量等特性以及令人振奋的互动性与开放性,更利于抓住新一代消费者的心;其二,因为公信力和相关规则的缺失,网络媒体的信息来源以及信息品质变得很难控制。企业时刻都能感受到巨大的危机,步步如履薄冰。2.1 网络媒体影响越来越大,人人都是发言人。

互联网图片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特点

互联网图片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特点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普及,涉图片作品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纠纷呈上升之势。该类案件呈现“五多”特点: 一是侵权主体多为公司。被告公司为对外宣传、拓展业务,在未经图片作者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图片,进而侵害他人图片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 二是获得图片方式多不合法。审理中发现,除少数涉案图片系被告向图片网站购买取得外,多数案件中涉案图片系未经权利人许可直接从他人网页上复制、下载后所得,易发生侵权纠纷。 三是盗取图片多用于网站建设。大部分案件中,被侵权图片拍摄的并非被告公司产品,但被告公司仍将图片作为公司网站的配图使用,借此美化公司网站、提升视觉效果。 四是疏忽大意导致的侵权行为多。涉案公司大多将网站建设与维护外包给第三方完成,所使用的图片亦由第三方获取后提供,但因著作权法律意识不强,未能仔细审查网站图片来源致发生纠纷,主观上系疏忽大意,故意侵权的情况较少。 五是被告公司抗辩多无法成立。被告公司多抗辩称侵权图片系建立网站时由第三方放置,但无法提供相应证据,也未在使用中及时通过后台操作撤下侵权图片,以致得不到法院支持。 链接>>> 杨浦法院分析知识产权反诉案件后发现,知识产权案件中的反诉纠纷具有如下“四多”特点: 一是纠纷发生多源于特定种类合同。原被告之前多签订有技术服务合同、软件开发合同或特许经营合同,原告起诉被告要求支付价款时,被告反诉称原告未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服务或产品,违约在先。 二是合同对服务质量、技术产品参数等多未作出明确约定。涉案合同多是提供服务或产品一方准备的格式合同,对合同价款、支付时间等约定较详细,但出于对自身水平过于自信或意图减轻责任等原因,对服务或产品的内容、质量标准、违约责任等语焉不详。 三是履行中多对合同内容作出变更。履行过程中,原被告多因为技术上遇到困难、被告需求进一步明确等原因对服务内容、技术产品功能等做出修改,当事人虽在履行时予以容忍,但诉讼时多要求对方承担违约责任。 四是举证时多提供电子证据。为证明履行过程中对合同的修改情况,原被告均大量提交电子邮件、微信聊天记录、手机短信等电子证据。质证时,原被告往往因为情绪对立或意图规避责任而否认电子证据真实性或相关性,法院认定证据效力、查清案件事实存在较大困难。 来源:上海高级人民法院网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如何处理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如何处理 近年来,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案件数量增长迅速,在北京、天津约占一审 知识产权案件的一半。当前,由于现行法律和司法解释未对信息网络传播权及 侵权认定标准作出明确规定,理论界与实务界对信息网络传播权的含义、侵害 信息网络传播权行为的认定标准都存在着不同的看法。 1、违反保护条例规定,有下列侵权行为之一,同时损害公共利益的,可 以由着作权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侵权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10万 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着作权行政管理部门可以没收主要用于提供网络 服务的计算机等设备: (1)通过信息网络擅自向公众提供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 (2)故意避开或者破坏技术措施的; (3)故意删除或者改变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的作品、表演、录音录 像制品的权利管理电子信息,或者通过信息网络向公众提供明知或者应知未经 权利人许可而被删除或者改变权利管理电子信息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 (4)为扶助贫困通过信息网络向农村地区提供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 品超过规定范围,或者未按照公告的标准支付报酬,或者在权利人不同意提供 其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后未立即删除的; (5)通过信息网络提供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未指明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名称或者作者、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的姓名(名称),或者未支付报酬,或者未依照本条例规定采取技术措施防止服务对象以 外的其他人获得他人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或者未防止服务对象的复 制行为对权利人利益造成实质性损害的。 2、违反保护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着作权行政管理部门予以 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没收主要用于避开、破坏技术措施的装置或者部件;情

浅谈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发展

浅谈网络时代的少数民族文化传播发展 【关键词】网络、民族文化、传播、发展 【摘要】在网络时代,少数民族文化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冲击和挑战,同时也有着新的发展机遇,只有顺应时代的发展,作出积极的调整,才能更好的保存自己的文化,使之延续和传承下去。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网络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在网络时代日益完善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也受到了网络上文化传播特殊性的影响,给我国这样一个有着为数不少的少数民族国家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和挑战,但同时也带来了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大好机遇。在这个时代的大背景下,应该怎么样面对这些挑战同时把握机遇广泛传播少数民族文化是我们应该正视的问题。 一.少数民族文化及其发展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具有形态多样性、分布立体性、环境适应性、传承神秘性、认同全民性等特征,在其漫长的发展历史中,由于独特的语言背景和特殊的地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是文化融合,这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终极目标;发展的趋势是个体差异逐渐缩小,结构内涵不断增大,纵观少数民族文化的发展过程,兴衰发展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是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新特征。二.全球化的网络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 在全球化进程中,信息网络的发展,既促进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又使少数民族文化面临着冲击。全球化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以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技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的高速发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使得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播和交流更加便捷,凡是有网络的国家都可以把本国的民族文化通过互联网向全球传播。但同时,文化传播的现代化又使西方“强势文化”对发展中国家的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文化形成了巨大的冲击。信息网络的高精尖技术掌握在西方发达国家手中,这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状况,西方国家利用它来传播其文化理念和文化价值观,向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进行文化渗透和控制。这种强大的文化攻势,将使处于弱势的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别是少数民族 文化出现被“趋同”的危险。1 我们在看到网络传播对少数民族文化发展的影响时,首先要考虑到它所带来的冲击和挑战是十分巨大的。 网络传播对我国各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社会生活和个体心态产生着巨大的冲击。网络传播自身体系的技术理性、工具价值,动摇着人们的人文理性和目的价值。同时西方文化产品和价值观念也在动摇着人们的既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 网络传播在许多细节问题上对少数民族文化产生着巨大的冲击。其中,对少数民族语言使用的挑战首当其冲。网络上的主体语言是英语,国内网络的主体语言是汉语,为了适应网络传播,少数民族也必须尽可能多的使用网络主体语言进行民族文化传播,这样就使得少数民族语言处于劣势,本民族人民对自己民族语言的使用能力大大降低。 其次是对思想意识的影响和垃圾信息污染。西方发达国家依据其技术信息优势对其他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同化其他民族文化,影响其他民族的道德观念,从而给其他民族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网络中存在着大量的种族歧视、民族歧视的垃圾信息,这些不健康的信息也会对少数民族文化形成巨大的威胁。 网络传播还会对民族多元文化产生消融。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使得各地接受到的信息内容趋于一致,这样就使得文化向一元方向发展,各少数民族文化差异将被一元化消融,这对多

四大门户网站传播特点与比较

四大门户网站传播特点与比较 关键字:新浪搜狐腾讯网易传播 摘要:无论是在传播的广度还是深度上,互联网代表了人类在传播技术领域发展的最高成就在中国,门户网站无疑是最为重要的网站类型,门户网站在网站建设和产品拓展上极力向大型化的方向发展,几乎所有的产品和服务都被集成到了门户网站上。通过对门户网站的探索,可以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互联网发展的总体情况。 一、四大门户网站简介 (一)、门户网站含义 门户网站(Portal Web,Directindustry Web),是指通向某类综合性互联网信息资源并提供有关信息服务的应用系统。门户网站最初提供搜索服务、目录服务,后来由于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门户网站不得不快速地拓展各种新的业务类型,希望通过门类众多的业务来吸引和留住互联网用户,以至于目前门户网站的业务包罗万象,成为网络世界的“百货商场”或“网络超市”。 (二)、四大门户网站 新浪 新浪公司是一家服务于中国及全球华人社群的网络媒体公司。新浪通过门户网站新浪网、移动门户手机新浪网和社交网络服务及微博客服务新浪微博组成的数字媒体网络,帮助广大用户通过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获得专业媒体和用户自生成的多媒体内容(UGC)并与友人进行兴趣分享。 搜狐 搜狐公司是2008北京奥运会互联网内容服务赞助商,是中国最领先的新媒体、通信及移动增值服务公司,是中文世界最强劲的互联网品牌。 网易 网易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公司,在开发互联网应用、服务及其它技术方面,网易始终保持国内业界的领先地位。网易对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具有强烈的使命感,网易利用最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加强人与人之间信息的交流和共享,实现“网聚人的力量”。 腾讯 腾讯网(https://www.360docs.net/doc/df10222265.html,)是中国浏览量最大的中文门户网站,是腾讯公司推出的集新闻信息、互动社区、娱乐产品和基础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门户网站。 二、四大门户网站传播界面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辖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辖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审理情况的调研报告 【摘要】:本文立足审判实践,以2006年至2011年5月上海二中院辖区内侵犯信息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中反映的问题为蓝本,分析二中辖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的特点,对其中涉及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行为认定,以及合法来源抗辩涉及的法律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参考意见,以期更好地为审判实践服务。 【关键词】上海二中辖区、信息网络传播权、网络内容提供者、网络服务提供者、合理注意义务、合法来源。 【正文】 现代社会是网络的社会,网络给著作权人带来的最大冲击莫过于网络改变了作品的传播方式。调研表明,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侵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而且,更多的著作权人开始追究网络服务提供者的责任。如何平衡网络技术发展和著作权保护两者关系,如何科学的界定网络服务提供者的间接侵权责任,以更好的实现著作权人与作品传播者及社会公众的利益平衡,是立法和实践均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上海二中辖区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的特点 自2006年1月至2011年5月,上海二中辖区受理的一、二审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的案件共计934件。从统计情况看,二中辖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案件具有以下特点: 1.案件数量逐年增多。其中,2006年为46件;2007年大幅增长,达到130件;2008年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为183件;此后两年与2008年基本持平,2009年为190件,2010年为194件。2011年1-5月份已达191件,预计全年会有较大增长。 2.集团诉讼案件占据主要比例。涉及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案件中约有三分之二以上属于集团诉讼案件。这些集团诉讼案件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同一权利人就相同作品或多部作品诉不同侵权人的集团诉讼案件(如北京网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上海东方网点光新店有限公司[1]等涉及网吧侵权的系列案件);另一种是不同权利人就不同作品诉同一侵权人的集团诉讼案件(如房思玉等诉上海蛙扑网络技术有限公司[2]涉及信息存储空间服务提供者侵权的系列案件)。 3.案件情况较为复杂。 案件审理中涉及的权利人状况、作品类型、作品性质、侵权形式等均呈现复杂多样的情况。(1)涉讼权利人复杂。 案件中涉及的权利人越来越多样化。涉讼的权利人从著作权人、录音制作者向许可使用人延伸。突出表现为近年来文字作品、电影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独占许可使用人提起的诉讼案件逐年递增。 (2)涉讼作品类型多样。 案件中涉及的作品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从最初单一的文字作品为主发展到包括电影作品、录音制品、音乐作品、摄影作品、计算机软件等不同形式作品。 (3)涉讼作品性质多样。 案件中涉及的作品性质呈现多样化。以往案件多涉及当季、当红作品,现在案件中涉及对过季作品的权利主张(如黄浦法院审理的原告北京紫禁城影业有限责任公司与被告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分公司[3]等侵犯著作人身权、财产权纠纷系列案件中,涉讼作品中电影《红色恋人》、《紫日》的出品日期均为2001年)。以往多涉及著名作家的知名作品,现在部分案件中涉及网络作家的作品(如黄浦法院审理的上海玄霆娱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诉北京搜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4]侵犯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系列案件中,涉及的文字作品《龙域》、《兽血沸腾》、《神墓》等均为网络作家作品)。 (4)侵权行为形式多样。

浅析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及其认定(定稿)

本文发表于《理论月刊》 浅析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及其认定 「内容摘要」传统侵权行为局限于现实生活的大框架之下,而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则存在于网络这种特殊的介质之上,这种新形式的、在数字环境下的侵权行为与传统的侵权行为有着截然不同的特征,它的特殊性造成了众多复杂的疑难案件的产生(如百度侵权案)。本文旨在从两个方面来把握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一是较之于传统侵权行为的特殊性作了一些探讨;二是就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的认定提出了一些拙见,以供参考。 「关键词」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侵权行为之特殊性侵权行为之认定 一、问题的提出 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本身由于网络的全球性、网络数据的无形性、传播快、网络侵权责任难以认定等特点,从而导致侵权人经常对他人的合法权益造成侵害。近些年来,这种侵权案件屡有发生,较典型的有王蒙案、郑成思案、百度案、ChinaMP3案等等;这些网络疑难案件所带来的一切问题均是由于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的特殊性所引起。在《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出台之前,对于这些类型的网络侵权案件不是由于缺乏法律依据而造成了大量的争论,就是因为网络侵权行为本身的复杂性造成了其认定极其困难。自《条例》出台之后,类似的“百度侵权案”有了相关的法律依据,百度公司最终以败诉而告终,然而一系列的问题并没有因为“百度侵权案”的尘埃落定而得到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是: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和传统侵权行为的区别是什么?其构成要件是什么?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权行为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二、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之构成 传统侵权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是:行为人在主观上有过错、有侵权行为的存在、有损害事实的存在、侵权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然而,若把侵权行为放在数字环境中,便会出现一些新的情况,信息网络传播权侵权行为有着自身的特殊性。传统侵权行为的四个要件放在数字环境中并非都是必须的要件,而仅仅是选择性的要件。这需要在具体的司法实践中,依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加以取舍。 首先,传统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之一是要求行为人在主观上必须具有过错。但在数字环境中,由于有“深层次链接行为”的存在,侵权行为人随时可以通过ISP或OSP无限制地进行复制行为,从而难以认定谁是真正的侵权行为人,直接侵权和间接侵权也难以把握,面对这种情况,郑成思教授主张:“知识产权侵权归责原则从整体上讲应为无过错责任原则,对侵权第一步(未经许可复制,或作为直接传播的第一步如表演等)利用作品的行为,对未经许可制作、使用等利用专利发明创造的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而对于其它行为、以及对一切间接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考虑‘过错责任’原则”。 [1]郑成思教授在这里采取了“区别对待”的方法,同时也为类似百度侵权案的其它案件提供了一些参考,司法实践中,对百度的这种“深层次链接行为”多归结为间接侵权,王迁称其为“帮助侵权”。[2]司法机关并没有免除搜索引擎服务者的侵权责任,这也是自《条例》出台之后,我国司法机关在相关案件中的最新适用; 其次,传统侵权行为构成要件之二是有损害事实的存在。当然,大多数侵权行为已经对版权人的利益造成了损害,但也有少部分间接侵权可能一时并没有损害事实的存在,而可能在不久的将来会带来损害,就拿“百度侵权案”来说,百度的链接行为在表面上看并没有对他人的音乐版权造成损害,而仅仅是提供中介性质的搜索服务,而该案的一审判决也以百度的胜诉而告一段落。但百度的这种行为具有“潜伏性危害”的特征,王迁在其文章《再论“信息定位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的认定》指出了百度在其网站提供了例如:新歌TOP100,TOP几百大歌手的排行榜等等内容,事实上就是一种间接的侵权行为。“在‘榜单’之中,被链接歌曲的名称和演唱者的姓名一目了然。而唱片公司是不可能授权任何一家网站免费提供其旗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及发展 2009-07-16 10:18:45 在21世纪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网络已经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工具。随着我国网络新闻的进一步发展,我国各大网络媒体,特别是那些没有新闻发布权的商业网站,网络新闻专题异军突起,独领风骚,在受众当中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网络新闻专题的特点 网络新闻专题是利用网络的巨大容量、可资利用的丰富资源,以“集装箱”的方式,对社会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某一主题或某一事件进行快速、立体扫描与透视的一种新的新闻表现样式。经过近年来的新闻实践,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在选题、报道角度、报道方式等方面呈现出了鲜明的特点。 1.网络新闻专题的选题特点 在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活动中,要制作出一个成功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至关重要。现在我国的网络新闻专题选题一般有以下几个类别: 一是重大突发事件专题报道,即难以准确预测而突然爆发的对国家和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①。比如,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发生地震这一事件一经证实,我国各大网站都立刻组织了新闻报道。其中新浪网更是在地震发生后半小时不到的时间里迅速组成专题“四川地震”,从消息、图文到背景资料等多个角度对地震进行了报道,并随时更新新闻信息,在当日20时将专题补充为“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并在专题中补充了更多的图文、视频资料,使受众能够及时、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震区事态发展的最新状况,凸显了网络新闻专题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上的报道优势和速度优势。 二是对于一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的专题报道。比如新浪网对我国每年的“两会”专题报道、国庆专题报道、“春运”专题报道,对国外的诺贝尔奖专题报道、奥斯卡颁奖专题报道等等。这些可预见性的重要活动,都是受众比较关心的事件,现在也逐渐成为网络新闻专题的上佳选题。 三是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专题报道。即那些引起群众普遍关注,广泛议论甚至引起社会动荡,亟待解决的问题②。这些问题往往是经过较长时间积累而成的,存在于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之下,比如说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就业问题等等。 2.网络新闻专题的报道方式特点 在我国的各大新闻网站中,“三位一体”的立体式信息传播已经发展成为网络媒体新闻专题独有的报道方式。它是伴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展,以及人们对于新闻信息产品品质要求的逐步提升,进一步凸显其传播优势,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全新的主流新闻报道形式③。它将网络媒介“海量”的事实性信息集萃、“多角度”的意见性信息呈现和“即时”的反馈性信息传递这些特点充分利用起来,给了网络受众更多的全新的选择。 比如,在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个自主研制、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载人航天器刚发射

浅谈网络时代的广告理念

浅谈网络时代的广告理念 在当今经济的时代,广告的位置在哪里,广告将以何种形式存在,网络所带来的新的传播形式和商业模式对广告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又为广告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只是广告业必须更新观念,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竞争。 标签:网络时代广告理念 0 引言 在网络时代,只有互动者才能生存。所谓互动应理解为直接的沟通,网络传播之所以超越大众传播正在于这种互动性,可以说,互动是网络传播的本质,网络传播的其他特点是基于这种互动性。从传播的发展史中可以看出,最初的传播都是直接的传播,人依赖自身的器官进行,传播媒介是逐渐从传播活动中独立分化出来的。网络传播实际上融合了过去所有传播形式的特点,网络当然还是一种媒介,所以在网络中人仿佛可以无屏障地直接同他人和现实世界直接交流。 网络对现代经济生活带来的根本影响就是直接性的商业模式。通过网络,生产者可以同消费者进行直接沟通,而网络只是提供生产者同消费者进行直接交往的平台,这就是电子商务模式的根本点。消费者在这种商务模式中拥有相当程度的决定权,或者说,交易的成功是由生产者和消费者双方协商共同决定的。例如,拍卖模式在网络上的成功对我们理解新商务模式是有启发意义的,拍卖的最大特点就是价格并不由单方面确定,而是由买卖双方共同决定。其中最大的赢家eBay 是进行网络拍卖的网站。eBay的成功的根本原因正在于它所采用的拍卖模式顺应了网络互动性的特点。 Ebay对我们的启示是,在网络,卖方(可以是个人或企业)和买方虽然省略了中间环节而直接沟通,但所节省下的费用并不是由卖方独享,而应该是消费者利用网络提供的条件,同卖方共同商议双方所能接受的利益点。 1 广告的新机缘 在当今经济的时代,广告的位置在哪里?广告将以何种形式存在?网络所带来的新的传播形式和商业模式对广告业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但又为广告业创造了新的机遇。只是广告业必须更新观念,以适应网络时代的竞争。 直接经济更需要广告。因为在直接经济的时代,竞争将进入一个更激烈的阶段,而且,由于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中间环节的消失,广告的作用会更加突出。广告有可能成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仅存的一种沟通形式,消费者对产品的选择将会更加依赖广告。与中间费用的节省也使得企业有能力在广告中投入更多费用。因此,网络时代企业的竞争将主要是有效的信息传播的竞争,是形象的竞争,是广告的竞争。

论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论网络时代新闻传播的机遇与挑战 郑州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二班陈青转20093610205 摘要:当网络如一枚惊雷在人类社会炸响,它便以不可阻挡之势走进了各行各业以及家家户户,而新闻传播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在网络的影响下走向变革,走向与传统新闻传播既有联系又有明显不同的新模式。网络作为刚刚兴起的新事物它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活力和生命力。然而,网络又是把双刃剑,它在给新闻传播带来众多优势和发展机遇的同时它也给新闻传播带来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当今的新闻传播早已与网络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投入网络时代把握住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奋力谋发展,促进步,求飞跃已经是新闻传播的不二选择。 关键字:网络时代网络新闻传播机遇挑战 一.网络时代的到来和网络新闻传播特点 网络是指由线路将各个独立的工作站计算机连接在一起,能够互相联络能够互相通信的结构。现代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尤为便捷,资料共享信息传递的速度大大提高,资源信息的互动性大大增强。而在这个网络已经普遍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时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网络时代(此名词解释来自于百度百科).根据美国对大众传媒的界定标准来看,一种媒介达到5000万人使用就能成为大众传媒,互联网使用仅仅五年(至1998年底,美国的网络用户已达6200万)。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网络传播以非常快的速度渗透到人们生活中来,渗透到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诸多领域。仅短短的十几年,网络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整个世界,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不得不感叹也不得不承认网络时代已经到来。 网络新闻是指以网络为载体的新闻。网络新闻具有快速,多面化,多渠道,多媒体,互动等特点。网络新闻突破了传统的新闻传播概念,在视,听,感方面给受众全新的体验。它将无序化的新闻进行有序的整合,并且大大压缩了信息的厚度,让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有效的新闻信息。不仅如此,未来的网络新闻将不

解读案例8--信息网络传播权的认定

关键词 信息网络传播行为服务器标准视频聚合瑕疵作品 案情概述 原告: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被告:北京易联伟达科技有限公司。原告享有《宫锁连城》(下称涉案作品)的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后发现在被告经营的“快看影视”APP上可以自由观看涉案作品。针对被告未经原告授权在线播放涉案作品的行为,原告起诉要求:1、被告立即停止对涉案作品的在线播放服务。2、被告赔偿经济损失共计50万元。 主要事实 1、原告与湖南经视(涉案作品出品方)签订了许可使用协议,原告获得了涉案作品的独家信息网络传播权。后原告又以普通许可的方式授权乐视网使用涉案作品。 2、根据原告提交的公证书,进入快看影视播放界面后,可以选择播放来源,而显示的第一个来源是“乐视网”(还有其他视频网站可以选择)。然后点击来源于乐视网的涉案作品,可随机选择正常播放。 3、比较乐视网APP和快看影视APP关于涉案作品的播放方式,存在如下不同:①乐视网播放时存在前置广告,中间暂停播放时也有广告,

而快看影视播放全程没有广告。②乐视网播放时有“乐视网”的水印,而快看影视没有。③乐视网的观看模式分为:标清、流畅、极速三种,而快看影视分为:高清、标清、流畅三种。④二者关于集数的布局也不同,且快看影视对涉案作品还进行了专题归类。 4、被告提交了一份判决书,证明涉案视频因侵害了琼瑶的著作权被禁止传播,故涉案作品为非法作品,不受著作权法保护。 5、原告表示乐视网对涉案视频设置了保护措施,故被告对乐视网的链接属于盗链,主观存在过错。 争议焦点 1、涉案作品是否应得到著作权法保护。 2、被告主动与乐视网建立链接的行为是否属于信息网络传播权所控制的行为。 法院认为 一审海淀法院认为被告故意破坏乐视网的技术保护措施,并对涉案作品进行了选择、编排、专题分类,主观存在明显过错,并且实际上给原告的利益造成了损害,构成实质性替代,故被告行为侵犯了原告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判决被告赔偿原告三万五千元。后被告上诉,二审知识产权法院认为被告所提供的链接行为并未侵犯原告的信息

影视剧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使用合同

编号:_______________ 本资料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编辑和打印,感谢您的下载 影视剧信息网络传播权许可使用合同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合同编号: 甲方信息 名称: 法定代表人: 住所(注册地址):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乙方信息 名称: 法定代表人: 住所(注册地址):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联系人: 电话: 传真: 电子信箱: 本合同由(下称甲方)(下称乙方)于年月日签订于。 鉴于:

1.甲方为依据(国家或地区)法律在 注册成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公司/□合伙企业/□ ),享有(□电视片/□电视剧)《》(下称影视剧)的著作权,该影视剧(□已经/□即将)取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或者《电视剧发行许可证》。 2.乙方为依据(国家或地区)法律在注册成立并有效存续的(□有限公司/□合伙企业/□ ),其已合法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等资格,有意取得甲方所摄制的影视剧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予以传播。 3.甲方同意乙方取得影视剧的信息网络传播权后依据本合同的约定予以传播。 甲乙双方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以及平等自愿、诚实信用、等价有偿的原则,就甲方授权乙方依据本合同的约定传播甲方所摄制的影视剧事宜,经友好协商,特达成本合同,以资共同遵守。 第一条基本信息 1.1影视剧的摄制单位 为; 1.2电影片正片长分秒;或者,电视剧长 分钟/集× 集,带型:。 1.3主创人员 1.3.1编剧为; 1.3.2导演为; 1.3.3主要演员为; 1.3.4摄像师为; 1.3.5录音师为; 1.3.6灯光师为。 第二条授权范围

2020年浅谈网络时代信息服务的创新论文

浅谈网络时代信息服务的创新论文 通过研究分析用户发现潜在的客户,进而组织用户和服务,将 有价值的信息传递给用户,它实际上是一项传播交流、实现信息价值的活动,服务领域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法律、投资、旅游、影视等各行各业,形式包括主动和被动,多向和单向。主要方式有信息的搜查与检索服务,信息的咨询服务,网络信息的需求服务,信息的发布和报道服务,大数据实际上是推动了信息服务的发展。 由于计算机和通信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为大数据时代的发展提 出了挑战,网络是一个开放的空间能够支持服务器和客户的计算模式,我国与外国的数据库产业的发展存在一定的差距,在信息服务的质量和数量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在世界信息服务的市场上,属于中国自己开发的数据库很少,而且覆盖面不高,在大数据信息服务的资源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也正是电子技术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改进的机会,但同时也是一个挑战。 (1)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缺乏统一的规划存在重复和各自为政的现象。我国在推进信息化进程的过程中数据库信息文献多为工程信息和科学技术信息,关于金融、银行、生物学的很少,在管理规划上没有统一的规定,在某个领域出现了各自为政的现象,比较重视硬件设备的发展而轻视了软件建设的发展,阻碍了信息产业发展的协调。文献时常出现重复的情况影响了信息服务的发展,占用了额外的资源,

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需要统一的规划和改革,从根本上改变各自为政的现象。 (2)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种类多容量却很小,数据库的发展水平很低。虽然说在数量上大数据时代的信息占据到世界信息的十分之一,但是在容量上仅为世界的百分之一,信息内容比较广泛但是缺乏深度,从而限制了数据库的发展。数据库的发展水平依旧受到了各方面因素的限制,技术的开创对未来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3)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资源利用率和共享性差,标准不统一从而限制了信息服务的发展。我国的大数据发展模式多是集中式的,开放性不强升级难度大,信息服务资源的利用率并未得到充分体现,资源的共享性差影响了大数据时代的发展,对信息服务进行创新研究将为大数据时代的优化做出贡献,在传统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更有利于适合发展,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面临着挑战同时也是促进发展的机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对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信息服务进行创新改革是赋予信息服务新的生命力的行为,提高信息资源的质量也是为了达到是用户满意的目的,大数据时代的信息服务创新研究主要从四方面着手,创新大数据时代信息服务理念,

解析信息网络传播权

解析信息网络传播权 [摘要]文章简要回顾了著作权法的发展历史,认为著作权法始终处于对科学技术的挑战予以应战的过程中。信息络传播权的产生也源于规范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络技术结合而带来的络传播行为的需要。文章考察了世界上对络传播行为的进行规范的主要立法体例,并针对我国著作权法中确立的信息络传播权规定过于简单含糊的情况,着重对该权利的特点、主体、内容从学理上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信息络传播权立法体例主体内容特点引言 科技的发展给法律带来了无尽的挑战,技术始终是促进版权制度发展的催化剂,数字技术为作品复制和传播带来的进步性,就如同四大发明的印刷术相比手工抄写一样的深刻和明显。是数字络技术的进步性给著作权法带来了全面而深刻的冲击,信息络传播权由此而得以产生。 回顾著作权法发展历史,自英国1710年的安娜法案始,著作权法历经印刷技术、广播电视技术和数字技术的三次重大飞跃。数字技术是通讯技术、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总称,迄今为止,经过三个发展阶段。七十年代中期,个人计算机发展起来,进入数字技术的第一阶段。著作权领域最先讨论的问题是,个人计算机上的目标程序是不是著作权保护的客体,以及操作系统、用户界面、数据库、反向工程、电子游戏的著作权保护问题。八十年代中期,多媒体技术和数据库得到发展,进入数字技术的第二阶段,多媒体产品和数据库是不是著作权意义上的作品开始成为著作权界讨论的热门话题。这时多媒体技术尚未与络技术结合。九十年代以后,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络技术结合,数字技术发展开始进入第三个阶段。数字通讯络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技术硬件设施,而且取决于作品及其相关信息等组成的通信内容,即数字化的文字作品和音乐作品、电影作品、软件、多媒体、数据库,等等,可以通讯内容的络就如同没有灵魂的躯壳。数字技术在络上的应用,使得通过计算机络能把作品讯捷、方便、廉价、容量惊人而且质量几乎完美地从一个地方送到另一个地方。可以使公众中的成员在个人选择的地点和时间获得作品。在交互性传输中,信息传输的范围、程度及信息的使用方式是由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双方共同决定。这给络传播中的著作权保护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版权制度与技术发展之间存在微妙的互动关系,每当有一次技术突破的时候,版权制度总是要或迟或早地作出反应。纵观著作

网络新闻的传播特性

网络时代的网络新闻的特征 摘要:互联网的出现,产生了新的传播媒介形式,进而衍生了网络新闻。呈现出反应快,针对性强,方式灵活的发展态势。而网络新闻与过去的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方面也有着明显的不同,通过拉斯韦尔的5W模式来比较网络新闻与传统新闻在传播特性上的异同,有助于全面了解网络新闻的特性,发展状况,创新性。 关键词:网络新闻传播媒介自媒体 关于网络新闻的界定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指的是互联网上综合性门户网站和各类专业性网站所发布的各种有传播价值的新信息;狭义则专指互联网上新闻类的信息,包括传统媒体所设网站、其他网站和个人主页、站点所发布的新闻信。”1网络新闻的发展与趋势随着有“第四媒体”之称的互联网的产生与发展,加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了能力与精力采用新的技术,关注更多大众社会信息,网络新闻的发展也以涨潮般的速度迅速发展,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对信息的需求。 一、从拉斯韦尔“5W”模式看网络新闻传播特性(优势) 1、传播源(谁)(交互性) “谁”就是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担负着信息的收集、加工、传递。在传统新闻中, 传播者一般是专门的传媒组织,机构,及其中的工作人员。而在网络新闻中,传播 者不再是单一的组织,集体,更多的大众也充当起了传播者的角色。大众不再是被 动的接受,而是可以参与,发布,成为一个个传播源。将之称为“自媒体”,“特指 以普泛化和自主化为特征的草根网民,以简易的电子化手段和数码技术为支撑,在 私人的独立空间内,无需经过专业编辑的过滤,向特定或不特定的个人或群体传递 和分享新闻信息或非新闻信息的新型媒体的总称。”2网络新闻编辑学如近年流行 的博客,播客,微博等都是自媒体类型。网络新闻不仅有专门传媒组织发布的新闻, 更有普通大众发布的个人信息,体现了网络时代下网络新闻的交互性。 2、传播通道(时效性、全球性) 信息传递所必须经过的中介或借助的物质载体。它可以是诸如信件,电话等人际之 间的媒介,也可以是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播媒介。传统新闻大多依靠报纸、广播、电视来发布新闻信息,优点在于把关人的作用,信息大多较真实,权威,报 纸和电视编辑时间较长,广播不能做到身临其境,只能凭听觉。而网络信息借助于 互联网的平台,真正做到了即时性,运用图片、文字、声音、视频等相结合,基本 能做到在事件发生的最短时间内传递出信息,并且不限距离,是全世界都能看到新 闻,这是传统媒介无法比拟的优势。 3、内容(范围广、选择性) 传播内容是传播活动的中心,它具有综合性,公开性,开放性和大众性的特点,由 一组有意义的符号组成的信息组合,并且受传播者的目的,社会的发展变化,大众 诉求的方式,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影响。传统新闻受到更多的社会制度等因素的制 约,更多的宣传国家意志,很少考虑民众的诉求,再加上民众参与少,内容较单一。 而网络新闻因为传播源,传播渠道的改变,外在因素是媒体改变了传统思维,开始 关注更大多数人的诉求,站在民众的角度上思考,而民众也有了渠道去更多的参与 其中,所以网络新闻内容丰富,数量多。进而使民众有了选择性,可以随意选择自 己感兴趣的内容来进行深度阅读,丰富自己的生活。

浅析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

浅析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 现阶段网络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促使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取得了极好的效果,在以往的情报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的工作相对比较繁琐复杂,且工作量相对较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一定的难度,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并且为其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整体效能相对较好。文章简要分析了高校图书情报管理工作存在的弊端,并且根据现状以信息化手段进行革新,推进高校情报管理发挥更大的价值。 關键词:网络时代;高校图书馆;情报管理 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大众能够通过这一渠道获取有效的信息内容,不仅方便而且快捷,特别是在高校图书情报管理中的应用发挥极为关键性的作用,信息化虽然为高校图书管理工作带来极大的便利,但是伴随情报数量的递增,促使很多虚假信息也接踵而来,因而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化时代必须要实时更新,优化管理。文章中详细阐述了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重要意义,并全面论述了具体的实施策略,谨以此为之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1 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也是知识传播的阵地,不仅需要进行相应的知识管理,更重要的工作是图书情报管理,从某种程度来说属于数据机构。而伴随着科学发展速度的逐步加快,网络时代的到来,从而促使全新思维及信息传播模式得以推广,对信息发展过程中发挥极为关键性的要素,即承上启下作用。网络时代的到来促使互联网传递在高校已经成为极为重要的传播模式,这主要是因为高校本身就属于知识发展的前沿阵地,对于新理念的传播发挥具有先天的优势性,所以构建网络时代高校图书情报管理是可行的,同时也是信息时代的必然结果。 作为全新的管理理念,知识管理是全新的管理思路,同时也是解决方案,所以在信息时代图书情报管理中,最为重要的是从信息中得以提炼、分离。在此过程中能够将信息知识转变成有价的知识,这就是知识管理能够达到的管理目标,更是知识经济体制下,网络时代图书情报管理的必然结果。 2 高校情报管理模式定位分析 2.1 知识规范型。 对于这种管理模式来说,基本上是利用规范化及标准化核心知识,从而确保业务能够正常展开,这在某种程度上对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员工行为规范化,还体现在知识的系统化,再到工作的常规化。所以从某种层面来说,基本上不会对员工创造性给予高要求。这样将会最大限度满足图书情报管理功能,减少图书情报知识成本支出,并且能够确保知识管理标准化。

浅析数字网络时代大众传播垃圾文化泛滥现象

浅析数字网络时代大众传播垃圾文化泛滥 葛鑫如果施拉姆认为,人类的文明起源于“最后的七分钟”,那么我们可以说在最后的一秒钟网络信息技术出现在历史舞台并给人类社会传播、交往结构带来了极大的变化,最突出的一点是传播渠道和媒介技术得到了极大地丰富。但大众传播的多元化也带来了无价值信息的泛滥,匿名性和互动性却导致社会充斥着虚假信息,下面我将从大众传媒垃圾文化泛滥的原因、传播的过程、带来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少或消除大众媒介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探讨。 一、大众传媒垃圾文化泛滥的原因及其运作方式。 1本质原因是“受众注意力”和“媒介信息多样化”之间的矛盾。近年来现代社会越来越走向多样化、多层化和多极化,人与人、阶层与阶层、集团与集团之间在社会观念、价值标准、文化理想、生活态度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极大的分化。传播日趋多元化、手段日趋多样化,根据“或然率公式”受众会根据自己对信息的特殊需要选择最能能够满足自己需要的传播途径。比如,受众可以在微博等“公共领域”,选择自己想要关注的账号或“意见领袖”,通过对信源的筛选来实现自己对信息的选择性接收。也可以自行发布信息,通过网友的评论、转发扩大影响力,形成公众舆论甚至反推媒介议程。因此,受众的需求越来越难以把握。 而日本学者,清水几太郎在用“拷贝社会”来描述现代大众传播的环境时指出,人们普遍有“原始的、低级趣味”的需求,“受众商

品论”认为受众即市场,因此媒介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导致工业化文化的泛滥,最终造成了“媒介失控”的局面。 2构筑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社会水泥的需要是另一诱因。技术决定论认为媒介技术的沿革决定了人们和社会的发展,并进一步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虽然如媒介环境学派的第一代代表人物麦克卢汉的“媒介讯息延伸论”所言,媒介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人们对社会的感知。但是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也指出大众媒介有执行社会控制的功能,阿多诺和霍克海默等学者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大众媒介并非了为了满足人的精神需要而生产商品,而是为了实现其商业价值批量生产标准化的商品,以帮助企业实现利润,并最终工业文化最终会“物化”为社会“物化”体系的一部分。本雅明认为,“机械的复制技术导致了艺术作品灵韵的丧失”,扼杀了文化本身具有的革命性和创造性。并且大众媒介设置的媒介框架,还可能对受众“事件重要性”的排序产生影响,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涵化过程,最后麻醉了受众的精神,使其失去批判意识,只能“顺从”现有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成为“单向度的人”。最终实现了政府和企业通过大众媒介进行意识形态控制的意图,大众媒介的文化也成为了巩固和维护现有的社会体制的水泥。 二、文化泛滥的负面影响 大众传播的工业化信息与精英文化相比有很大的差距,对于有创造力的文化而言是一种堕落,并且信息的爆炸式发展带来的信息过剩导致了人们对信息冷漠的态度,还造成了普遍审美水平和艺术鉴赏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