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正在消失的传统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前文)“说到底,激活戏曲市场是根 本。”戏曲专家傅瑾等业内人士表示,“ 一味守旧的‘唱念坐打’不会火,一味孤 芳自赏不接地气只会被市场抛弃,只有贴 合时代的演绎和解读,让当代人感受经典 与时代的艺术共振,戏曲市场才能有希望 。” “既要有经济发展,还要有青山绿水,更 要有文化,这才是一个地方真正的福音。 ”傅瑾说。
(接前文)净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俗称花脸。以面部化妆 运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为突出标志,扮演性格、气质、相貌上有 特异之点的男性角色。或粗犷豪迈,或刚烈耿直,或阴险毒辣,或鲁莽 诚朴。演唱声音洪亮宽阔,动作大开大阖、顿挫鲜明,为戏曲舞台上风 格独特的性格造型。据说此行当是从宋杂剧副净演变而来。“花部”兴 起后,净扮演人物范围不断扩大。净行根据角色性格、身份的不同,划 分为若干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戏 曲 的 概 念
戏 曲 的 发 展 历 程 -1
历史上最先使用戏曲这个名词的是宋刘埙( 1240-1319),他在《词人吴用章传》中提出“永 嘉戏曲”,他所说的“永嘉戏曲”,就是后人所 说的“南戏”、“戏文”、“永嘉杂剧”。从近 代王国维开始,才把“戏曲”用来作为中国传统 戏剧文化的通称。 戏曲是中国传统艺术之一,剧种繁多有趣,表演 形式载歌载舞,有说有唱,有文有武,集“唱、 做、念、打”于一体,在世界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其主要特点,以集古典戏曲艺术大成的京剧为 例,一是男扮女(越剧中则常见为女扮男);二 是划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三是有夸张性 的化装艺术--脸谱;四是“行头”(即戏曲服装和 道具)有基本固定的式样和规格;五是利用“程 式”进行表演。中国民族戏曲,从先秦的"俳优" 、汉代的“百戏”、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 杂剧、南宋的南戏、元代的杂剧,直到清代地方 戏曲空前繁荣和京剧的形成。
中国戏曲面临的现状-2
国内无人问津,海外觅知音 2015年9月初在美国纽约林肯艺术中心,张火丁与中国戏曲学 院的艺术家们联合演出了经典剧目《锁麟囊》《白蛇传》,能 容纳2000多人的大卫·寇克剧场座无虚席。从开场到落幕,同 行的一位中国团员在心中默数观众的鼓掌次数,最终,数字停 在了17。在现场观看演出的哈佛大学东亚语言文明系主任王德 威很是感慨,“没想到程派(属于京剧)艺术在纽约引起这么 大的轰动。”《纽约时报》5次报道张火丁此次访美,称她为 “北京来的大明星”。 张火丁在美国引发的热度还未消散,于魁智、李胜素又将于11 月10日至26日携《杨门女将》和全本《霸王别姬》赴英国利物 浦和伦敦进行9场演出。不止是京剧,据统计,10年来昆曲赴 美国、英国、希腊、荷兰、瑞士等30余个国家演出近700场。
(接前文)此次国家扶持政策提出,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人“双向进入”机制,设立技艺指导大师特设岗位。“一方面 让大师得以进入高等学历体系,另一方面也给学生提供了更好 的教育机会。”巴图说,“培养‘戏曲人口’同样重要,让孩 子理解、欣赏戏曲艺 术,戏曲文化就会慢慢发展起来 。” 传统戏 曲如何再度焕发青春?业内人士 普遍 认为,以创新为导向的剧本创作是前提。 事实 上,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剧团通过改编、创新 剧本, 培育出一批经典曲目。例如,黄梅戏《徽州 往事》 全国巡演超百场,票房收入近 3000万 元,昆曲青春版《牡丹亭》迄今已 连演10年 ,更有剧目出国巡演。然而要看到的是 ,仍有许多 剧团因循守旧或苦于无力创新。 专家认为,此次政策提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三个一批”优秀 戏曲剧本创作扶持,调动全社会戏曲剧本创作积极性、主动性 ,正是回应了戏曲界“正本清源”的诉求。
戏曲音乐
戏曲音乐包括声乐和器乐两大部分,声乐部分主要是唱腔和念白,它是 戏曲音乐的主体。 戏曲中的唱腔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抒情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较缓慢,曲调婉转曲折,字疏腔繁 ,抒情性强。它宜于表现人物深沉而细腻的内心感情。许多剧种的慢板 、大慢板、原板、中板均厉于这-类。 第二种是叙事性唱腔,其特点为速度中等,曲调较平直简朴,字密腔 简,朗诵性强。它常用于交代情节和叙述人物的心情。许多剧种的二六 、流水等均属于这一类。 第三种是戏剧性唱腔,其特点为曲调的进行起伏较大,节奏与速度变化 较为强烈,唱词的安排可疏可密。它常用于感情变化强烈和戏剧矛盾冲 突激化的场合。各戏剧中的散板、摇板等板式曲调都属于这一类。
戏 曲 的 发 展 历 程 -2
先秦(萌芽期) 唐代中后期(形成期) 宋金(发展期)
元代(成熟期)
明清(繁荣期) 近代(革新期) 近现代(争辉期)
综合性、虚拟性、程式性 ,是中国戏曲的主要艺术 特征。这些特征,凝聚着 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 精髓,构成了独特的戏剧 观,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 曲文化的大舞台上闪耀着 它的独特的艺术光辉。
(接前文)3、谱色分类:一般情况下,脸谱的 脑门和两颊部位的颜色构成脸谱的主色,谱色分 类就是按照脸谱的主色来分类。 谱色有相对固定的象征意义和特殊寓意,表现人 物的基本性格特征。这是在长期的戏曲演出中, 观演之间互动对话、约定俗成的结果。 主要有红脸、粉红脸、紫脸、黄脸、蓝脸、绿脸 、黑脸、白脸、瓦灰色脸、金银脸。
那些正在消失的 中国传统文化——戏曲
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 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它起 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 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 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 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 演艺术综合而成,约有三百六十多个种 类。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 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 体现其各自的个性。[1] 中国的戏曲与 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并称为世界 三大古老的戏剧文化,经过长期的发展 演变,逐步形成了以“京剧、越剧、黄 梅戏、评剧、豫剧”五大戏曲剧种为核 心的中华戏曲百花苑。
戏 曲 的 艺 术 பைடு நூலகம் 色
戏曲的艺术品貌
1、以歌舞演故事 2、远离生活之法 3、超脱的时空形态 4、虚拟手法(舞台结构之核心)
戏曲行当
分为生、旦、净、丑,各个行当都有各自的形象内涵和一套不同的程式 和规制;每个都行当具有鲜明的造型表现力和形式美。
生行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扮演男性人物。生的名目初见于 宋元南戏,泛指剧中男主角。历代戏曲都有这一行当,近代各地戏曲剧 种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身份的不同,又划分为老生、小生、武生等分 支,表演上各有特点。
(接前文)念白:戏曲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和对话,除了通过 唱腔的形式唱出之外,就是念白。唱与念,是戏曲声乐的两 大组成部分。历代有成就的演员,皆是唱念俱佳。唱念字音 是表情达意的基础。汉语四声字调,抑扬顿挫,也是念白音 乐美的基础。各种念白形式,如京剧的韵白、京白、方言白 ,就是语言与音乐的不同程度的结合。
器乐:器乐部分包括不同乐器组合的管弦乐(俗称“文场” )和打击乐(俗称"武场”)。器乐用于声腔的伴奏和开场 、过场音乐,配合舞蹈、武打、表演、烘托、渲染舞台气氛 。值得一提的是,武场——打击乐,对于统一和增强控制舞 台节奏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中国戏曲中一种特有的艺术表 现手段。
戏曲脸谱
1、谱式分类:谱式分类是从脸谱的构图上来分类。一般可以分为以下一 些基本类型:整脸、三块瓦脸、花三块瓦脸、十字门脸、六分脸、碎脸 、歪脸、元宝脸、僧道脸(包括僧脸和道士脸)、太监脸、神怪脸、象 形脸、丑角脸。以上是脸谱整体谱式的大体分类,还可以分的更细、更 多,但大体上都可以归入以上某一类。如小妖脸表现的是神话戏中的天 将、小妖等角色,其基本形式是象形脸、又可归入神怪脸,因此就不必 再分类了。 2、局部谱式分类:局部谱式分类是对眉、眼窝、鼻窝、嘴岔以及脑门和 两颊部位的造型形式的类别区分。 局部部位的造型形象是刻画人物性格的具体地方,根据对剧中人物的理 解和演员自身的条件而创造。一般常用点线装饰和图案化的造型方法, 采取随形附意的物象型命名方式。
(接前文)3、选拔苗子从“千里挑一” 到“十里挑一”,继承者不愿进、学不精。 由于学戏苦收入又少,想从事戏曲行业 的新人也越来越少。黄梅戏艺术家韩 再芬说,好苗子难选拔,即便学了几年基 本功仍缺乏,一部分还得“回炉重造”。 好苗子少,当导演和编剧的好苗子更少。记者调查 发现,不少基层院团根本没有编导人才,早已丧失创作 能力;部分知名编剧频繁赶场,没有时间精心搞创作,通 常是一本老 戏“一菜三吃”。 文化部部 长雒树刚曾指出,有院团把创作部门当包袱甩掉, 大量编剧 人才跳槽转行,直接导致优秀剧本匮乏,原创能力 下降。 记者还了解到,由于缺乏资金,一些剧团为维持生 存,转而 “砸钱”申请“非遗”项目,甚至为了申请成功而改 变剧团属性, 但“强扭的瓜不甜”,到头来仍举步维艰。 “一部成功 的戏曲作品有个要素,一是高雅的艺术质量,二是观众 的欢迎。传 统戏曲要想走得下去,走得远,创新是核心竞争力。 ”韩再芬说 ,“没有观众来看,你再高雅也是孤芳自赏;如果创 新走偏了, 对不起社会,对不起这门艺术。”
戏曲剧种
中国戏曲剧种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中国各民族地区地 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 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一般均表述依次为:京剧(有“国剧”之 称)、越剧(有“中国第二大剧种”、“第二国剧”之称) 、黄梅戏、评剧、豫剧。采用如此表述的书籍出版物有数十 种,覆盖教育、旅游、戏曲、电影、网络、民俗、文化、电 视、国学、艺术、漫画等各领域。
旦是戏曲表演行当的主要类型之一,女角色之统称。早在宋杂剧时已有 “装旦”这一角色。宋元南戏和北杂剧形成后仍沿用旦的名称,运用上 又略有不同。昆山腔成熟期,形成正旦、小旦、贴旦、老旦四个分支。 其后各剧种又繁衍出众多分支。近代戏曲旦角根据所扮演人物年龄、性 格、身份的不同,大致划分为正旦(青衣)、花旦、武旦、老旦、彩旦 等专行,表演上各有特点。
中国戏曲是否应该消失?
一、网友看法
1、我是这么理解这个问题的,只要一个剧种、 艺术形式存在,就说明它有存在的理由,他可能 是自然的,也可能是人为的,可能逐渐变小、变 得微弱。如果真的土壤、价值都没有了,它自然 就消失了。还有一个朋友说的,值得参考一下吧 ,他说现在只有在戏曲中还有一些“神秘主义” 、“封建迷信”、“道德天谴”的东西,这种东 西在民间是有生命力的。 2、戏曲本身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在于它的参与性 强,所谓:生书熟戏,听不腻的曲艺。熟戏的感 染力之大除非亲自参与吟唱不能体会,而这个“ 熟”字也恰恰成为了戏曲在现在这个快节奏时代 传播的一个门槛。另一个门槛是文化属性,比起 现在大多数流行歌曲来说,欣赏戏词确实需要更 高的审美层次。
戏曲面临的现状-1
1、74个剧种只剩1个戏班,遗失的乡音难载乡 愁。 来自文化部门的权威数据显示,1959年我 国尚有368个剧种,目前只剩下286个, 相当于平均每两年就有3个剧种消失;全国有 74个剧种只剩一个职业剧团或戏班,处于几 近消失的边缘。 2、剧团演出1天不如“走穴”1小时,戏曲人 才流失严重。 数据显示,许多地方特别是基层戏曲工作者收 入普遍低于当地平均工资水平。上世纪80年代 初到本世纪初,戏曲演员人数直线下降,每年 流失近4000人,这种现象直到近些年各级政府 陆续出台支持政策才略有改观。
拿什么拯救中国戏曲?
重塑“大国众戏”,呼唤“正本清源” “市场盲目热衷洋文化、一些文艺工作者搞创作‘唯洋 唯西’,根本原因是缺乏民族文化自豪、文化自信。”一些 戏曲评论家尖锐指出。 以传统戏曲为代表的中华文化虽然历史悠久 ,有着 独特魅力,但不容忽视的是,西方文化大量流入 ,传统艺术空间被挤占,“文化逆差化”趋势明 显。专家认为,戏曲传承重在传“人”,这其中 政策扶持是关键。 “过去,有很多业界知名大师,因为学历 不够,没办法进到高校中传授经验,这很可惜。”中 国戏曲学院院长巴图说。
丑是戏曲表演行当主要类型之一,喜剧角色。由于面部化妆用白粉在鼻 梁眼窝间勾画小块脸谱,又叫小花脸。宋元南戏至今各戏曲剧种都有此 脚色行当。扮演人物种类繁多,有的心地善良,幽默滑稽;有的奸诈刁 恶,悭吝卑鄙。近代戏曲中,丑的表演艺术有了长足的发展,不同的剧 种都有各自的风格特色。丑的表演一般不重唱工而以念白的口齿清楚、 清脆流利为主。相对地说,丑的表演程式不像其他行当那样严谨,但有 自己的风格和规范,如屈膝、蹲裆、踮脚、耸肩等都是丑的基本动作。 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术特点,大致可分为文丑和武丑两大支系 ,表演上各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