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淀粉基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质材料
主要内容
• • • • • • • •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绪论 纤维素基材料 木质素 木材 淀粉基材料 甲壳素基材料 蛋白质基材料 其他生物质材料
第五章 淀粉基材料
• 目的和要求

了解淀粉的分布、化学结构、基本性质及其主要应用,重 点掌握淀粉的化学结构及改性。 5.1 淀粉的来源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5.3 淀粉的改性及应用 5.4 淀粉基材料及应用
(7)淀粉的物理性状

淀粉为白色粉末,具有很强的吸湿性和渗透性,水能够自 由地渗入淀粉颗粒内部。 淀粉颗粒不溶于一般的有机溶剂,但可溶于二甲亚砜。 淀粉的热降解温度为180~220℃。 淀粉的密度随含水量的不同略有变化。通常干淀粉的密度 为1.52g/cm3。 淀粉存在着很强的分子内和分子间氢键,因而Tg高于热 降解温度,无法通过实验得到纯淀粉的Tg。 在淀粉中加入水(甘油等),可以明显降低Tg,水对淀 粉具有很好的增塑作用。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8)淀粉的胶体化学性质

淀粉高分子结构中具有许多羟基,但淀粉颗粒却不溶于水, 这是因为羟基通过氢键连接在一起,这也是淀粉颗粒能够 在植物体内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 将淀粉倒入冷水中,经搅拌可以得到乳白色、不透明的悬 浮液,停止搅拌淀粉就慢慢沉淀;而将淀粉倒入热水中, 淀粉颗粒受热膨胀,若继续加热,淀粉颗粒高度膨胀,当 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淀粉变成具有黏性的半透明凝胶或胶 体溶液,习惯称为淀粉糊,这种现象称为糊化。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 淀粉的深加工
变性淀粉 抗消化淀粉、预糊化淀粉、糊精、酸变性淀粉、氧化淀粉、交联淀粉、 酯化淀粉、醚化淀粉、两性淀粉、复合变性淀粉、接枝淀粉、多孔淀粉 麦芽糊精 固体葡萄糖(口服葡萄糖、结晶葡萄糖、工业葡萄糖、全糖粉) 液体葡萄糖(低DE值糖浆、中DE值糖浆、高DE值糖浆) 麦芽糖(饴糖浆、高麦芽糖浆、超高麦芽糖浆、固体麦芽糖浆) 淀粉糖 果葡糖(42%果葡糖、55%果葡糖、90%结晶国糖) 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赤鲜糖醇、山梨糖醇、氢化淀粉糖醇) 低聚糖(麦芽低聚糖、异麦芽低聚糖、海藻糖) 葡萄糖衍生物(葡萄糖苷) 全糖粉 淀粉 淀粉多糖 黄原胶、环糊精、普鲁兰、聚羟基丁酸、透明质酸、结冷胶 酒精(食用酒精、工业酒精、燃料酒精、医用酒精) 有机酸(柠檬酸、乳酸、苹果酸、衣康酸、琥珀酸、葡萄糖酸、丁二酸、富马酸) 氨基酸(谷氨酸及味精、赖氨酸、色氨酸、苏氨酸、精氨酸) 发酵产品 醇酮类(甘油、丁醇、1,3-丙二醇、乙二醇、丙酮、甲乙酮) 抗生素及维生素(青霉素、红霉素、灰黄霉素、洁霉素、维B、维C) 酵母(食用酵母、饲料用酵母、活性干酵母、药用酵母) 酶制剂(淀粉酶、糖化酶、脂肪酶、蛋白酶、葡萄糖 异构酶、葡萄糖糖苷酶、纤维素酶、果胶酶等) 淀粉高分 子树脂 高吸水性树脂、聚乳酸、淀粉热塑性树脂、淀粉醇酸树脂、淀 粉聚醚树脂、淀粉聚氨酯树脂、聚谷氨酸、聚丁二酸丁二醇酯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6)淀粉的结晶结构


淀粉具有半结晶性质,它的结晶度不高,并且其结晶度与 其来源有密切的关系。
结晶结构占颗粒体积的25%~50%,其余为无定形结构。


淀粉的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无定形结构区。
淀粉的结晶区和无定形区并无明确的界线,其变化是渐进 的。
ຫໍສະໝຸດ Baidu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5.1 淀粉的来源
• 玉米淀粉

玉米属一年生草本 成分 平均值 成分 平均值 范围 范围 植物,又名玉蜀黍, 16.7 灰分 1.1~3.9 1.42 水分 7~23 在世界谷类作物中, 淀粉 71.5 纤维 1.8~3.5 2.66 64~78 玉米的种植面积和 蛋白质 8~14 9.91 糖 1.0~3.0 2.58 总产量仅次于小麦 脂肪 3.1~5.7 4.78 和水稻而居第三位, 玉米籽粒各部位的组成/% 平均单产则居首位。 我国玉米种植面积 成分 全粒 胚乳 胚芽 玉米皮 玉米冠 71 86.4 8.2 7.3 5.3 占世界种植面积的 淀粉 9.4 18.8 3.7 9.1 蛋白质 10.3 18%左右,总产量 脂肪 4.8 0.8 34.5 1 3.8 高居世界第二位。 2 0.6 10.8 0.3 1.6 糖

5.3 淀粉的改性及应用
糊精的性质及应用
颗粒结构:仍保留原淀粉的颗粒结构,但较高转化度的糊精 具有明显的结构弱点及外层剥落现象。 色泽:具有一定的颜色。 溶解度:白糊精(60%~95%),黄糊精(100%),大不列 颠胶的溶解度取决于其转化度,最大可达100%。 黏度及成膜性:黏度较低,在水中具有更高的固含量,从而 更易成膜并具有更好的粘接能力。 溶液稳定性:黄糊精>大不列颠>白糊精。添加硼砂或烧碱有 助于增加糊精的稳定性。 应用:食品、医药、化工、水产饲料、石油钻探、铸造、纺 织、造纸


将淀粉加热到180~200℃,保温20h,不加催化剂或加入少量 碱性缓冲物,可减少淀粉的水解,得到大不列颠胶,其溶液 冷却时粘度下降很快,有较好的胶体性质。
5.3 淀粉的改性及应用
淀粉糊化首先要破坏淀粉团粒结构,导致团粒润胀,使淀粉 分子进行水合和溶解。 糊化方式 间接加热法:最基本的淀粉糊化方式,需要加入大量的水, 并经过蒸煮烘烤等传统加热处理实现糊化。其实质是淀粉和 水构成的悬浮液在受热的情况下发生一定的物理化学变化。 通电加热法:其特点是升温速率快,加热均匀,无传热面, 也没有传热面的污染问题,热效率高(90%以上),易于连 续操作,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实现淀粉完全糊化。 高压糊化:指淀粉-水悬浮液在较高的压力下发生糊化。高 压糊化的优点在于节省能源。

5.3 淀粉的改性及应用
B、氧化改性


氧化淀粉:一系列经各种不同的氧化剂处理后所形成的变 性淀粉。 反应机理:淀粉分子D-葡萄糖残基在氧化剂作用下,葡萄 糖单元上C6位上的伯羟基,C2、C3位上的仲羟基氧化成 醛基或羧基。由于C6位上的伯羟基比较活泼,其被氧化的 几率远大于C2、C3位上的仲羟基。在偏碱性介质中,随着 氧化过程的进行,反应过程中间形成的醛基可进一步氧化 成羧基。 羧基的存在,使得氧化淀粉比原淀粉的粘合性大大提高, 同时由于羧基体积较大,阻碍了分子间氢键的形成,从而 使得氧化淀粉具有易糊化、粘度低、凝沉性弱、成膜性好、 膜的透明度高及强度高等特点。
5.3 淀粉的改性及应用

白糊精是淀粉α-1,4键断裂后的降解产物,相对分子质量较低, 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性。 黄糊精是水解和重聚反应的综合结果,这两种反应是相继发 生的。在重聚反应中将发生还原(醛基与C6、C3或C2上的羟 基之间的反应)和转苷两种路线。反应条件特别是水分含量 会影响具体发生哪种反应。还原反应形成α-1,6、α-1,3糖苷 键,并放出水,水可进一步诱发水解,产生还原糖。转苷反 应是先将C-O-C链断裂,再接到水解反应所释放的醛基碳上。
凝沉性质 络合结构
X光衍射分析 乙酰衍生物
溶液不稳定,凝沉性强 能与极性有机物和碘生成络合结构
高度结晶 能制成强度很高的薄膜
溶液稳定,凝沉性很弱 不能与极性有机物和碘生成络合结构
无定形 制成的薄膜很脆弱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5)淀粉的颗粒结构
玉米淀粉颗粒(光学显微镜)
玉米淀粉颗粒(扫描电子显微镜)
矿物质 1.4 0.6 10.1 0.8 1.6
玉米的化学成分范围及平均值/%(质量)
5.1 淀粉的来源
• 其他谷类淀粉
小麦淀粉:淀粉含量约55% 大米淀粉:淀粉含量70%~80% 高粱淀粉:淀粉含量65.9%~77.4%
• 薯类淀粉
马铃薯:淀粉含量8%~29.4% 木薯:根内含量10%~30% 甘薯:淀粉含量7%~27%
• 野生植物淀粉
分布在野生植物的果实、种子、块根、鳞茎或根中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1)淀粉的化学结构

淀粉是由葡萄糖组成的多糖类碳水化合物,化学结构式为 (C6H10O5)n,式中C6H10O5为脱水葡萄糖单位,n为组成淀 粉高分子的脱水葡萄糖单元的数量,即聚合度。 用热水处理后,可将淀粉分为两种:一是可溶解的,称为 直链淀粉;另一个不溶解,称为支链淀粉。
(4)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较

鉴别:碘的显色反应 分离:直链淀粉溶于70~80℃的热水,支链淀粉则不溶。 正丁醇结晶沉淀。
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较
项目 分子形状 聚合度 尾端基 碘着色反应 吸附碘量/% 直链淀粉 直链分子 100~6000 一端为非还原尾端基,另一端为还 原尾端基 深蓝色 19~20 支链淀粉 支链分子 1000~3000000 分子具有一个还原尾端基和许多个非 还原尾端基 红紫色 1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直链淀粉的大小与淀粉的植物来源及淀粉的加工方法有直 接关系。 即使是同一种淀粉,其相对分子质量也因采用的试验方法 不同而有相当大的差异。 直链淀粉的聚合度约在100~6000之间。 自然界中尚未发现完全由直链淀粉构成的植物品种,普通 品种的淀粉多由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共同组成,少数品种 由支链淀粉组成。
• 内容和要点

5.1 淀粉的来源
(1)概述
淀粉是自然界植物体内存在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是绿色植 物光合作用的产物。 淀粉既是食品工业的原料,也是基础工业的原料。 2013年全球淀粉产量约6880万吨,其中玉米淀粉约6100万吨, 占总量的89%。美国是世界淀粉产量最大的国家,产量约 2900万吨,其中玉米淀粉约2800万吨;我国居第二位,产量 约2500万吨,约占世界淀粉总产量的36.3%,其中玉米淀粉 产量约2350万吨,约占我国淀粉总产量的94%。 从现代观点看,淀粉作为一种可由生物合成的可再生资源, 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有机原料,必将愈来愈受到人们的 重视。

5.1 淀粉的来源
(2)淀粉的来源
天然淀粉又称原淀粉,其来源是依赖于植物体内的天然合 成。 就其分布而言,淀粉来源遍布整个自然界,广泛存在于高 等植物的根、块茎、籽粒、髓、果实、叶子等。 淀粉一般按来源可分为:禾谷类淀粉,主要包括玉米、大 米、大麦、小麦、燕麦和黑麦等;薯类淀粉,在我国以甘 薯、马铃薯和木薯为主;豆类淀粉,主要有蚕豆、绿豆、 豌豆和赤豆等;其他淀粉,在一些植物的果实(如香蕉、 芭蕉、白果等)、基髓(如西米、豆苗、菠萝等)中含有 淀粉;另外,一些细菌、藻类中也含有淀粉或糖元。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2)直链淀粉
直链淀粉分子中脱水葡萄糖结构单元之间主要通过α-D-(1,4)
糖苷键连接。
直链淀粉的结构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直链淀粉不是完全伸直的, 它的分子通常为卷曲的螺 旋形,每一转有6个葡萄糖 分子。螺旋内部只有氢原 子,羟基位于螺旋外侧。
直链淀粉的螺旋形结构


5.3 淀粉的改性及应用
(2)淀粉的衍生化



A、糊化 广义上认为通过化学或酶法处理所获得的淀粉降解产物均 可称为糊精,但为了区别水解程度的高低,通常将局部或 部分淀粉降解产物称为糊精。 在糊精的生产过程中(糊化)发生的主要反应是:α-1,4苷 键水解;重聚,随着反应条件的不同重聚反应有可能是转 苷反应,也可能是还原反应。 糊精根据生产工艺和参数的不同通常分为白糊精、黄糊精 和大不列颠胶三种类型。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3)支链淀粉

支链淀粉是指在其直链部分仍是由α-1,4-糖苷键连结,而 在其分支位臵则由α-1,6-糖苷键联结。
O HO CH2OH O O OH HO CH2OH O OH O CH2 O O OH HO CH2OH O O OH
O HO
支链淀粉的结构
5.2 淀粉的结构与性质
玉米淀粉深加工的工业化产品
5.3 淀粉的改性及应用
(1)淀粉的变性

天然淀粉及其悬浮液在加热时所表现出来的许多性质限制了 它的应用。其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流动性或淀粉颗粒的斥水性; 2)冷水中的不溶性、不膨胀性及黏度的不扩展性; 3)烧煮后黏度过高或不易控制; 4)烧煮后形成胶黏体或类似橡胶体; 5)在剪切力作用下或在较低pH的环境中,随着烧煮时间的延 长对破坏更敏感; 6)淀粉溶液缺乏透明性,冷却时有变浑浊及形成凝胶的倾向。
5.3 淀粉的改性及应用
• 变性淀粉

变性淀粉(改性淀粉或淀粉衍生物):天然淀粉经物理、 化学、生物等方法处理改变了淀粉分子中的某些D-吡喃葡 萄糖单元的化学结构,同时也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天然淀粉 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经过这种变性处理的淀粉通称为变性 淀粉。 变性淀粉的制造加工方法:物理法(14%)、化学法 (80%)、生物法(6%) 改性方法:衍生化、接枝、交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