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陶瓷——文化的象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陶瓷

——文化的象征

物理系李首卿201311141049

陶瓷,火与土的艺术。

我们的先人曾说过“器以载道”,也说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在这些话语之中,“器”的意思是“物”,而“道”的意思是“思想”或者是“文化”。人类的思想和文化是由各种的物来承载的,所以人们的房屋、器物、工具等都是文化之中最易让人明白的方面,它们将文化这一抽象的名词具象化。因此用器物来谈文化要比空对空地谈文化更实在。

中国作为世界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从先祖们制陶至今已经约有一万多年的历史。陶瓷当然也属于器物的一种,所以其一方面是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器用,另一方面也被用来礼仪生活、宗教生活、文人生活甚至是制度生活的器用。而后者所叙述的几种生活正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方方面面。中国古陶瓷的每一个品种、造型和纹饰体现出其同一时期的文化特点;而每一次品种、造型和纹饰的变化则体现了文化的变迁与创新。

新石器时代

在原始社会中,北方的红山文化、仰韶文化、龙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等和南方的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陶器上都出现了漂亮的花纹和图案:鱼、鸟、云和星等。这些纹饰不仅仅用于装饰陶器而且体现出我们的祖先对于世界的认识,反映了先人们的社会文化——图腾文化,这便是中国文化发展的源头。

新石器时代彩陶上的纹饰和当时的宗教信仰、图腾崇拜是有很大关系的。当时人们的生产力水平低下,个人需要依靠氏族的力量才能生存。而图腾是一个氏族的标志或族徽,是人类最早的共同意识也是人类最早的宗教信仰。图腾意识联结了成员间的心灵纽带,加强了氏族内部的团结与组织。在原始社会人类力量远远无法和自然相比的情况下,巩固集体无疑是生存的前提,于是人们便用图腾的纹饰装饰着自己所用的任何器物。

随着后期图腾文化的衰落,早期的具象性和真实性的要求有所放松,象生性的图案便逐步转向为抽象几何。从这些图案中,我们甚至可以触摸到中国哲学的源头:出土的很多彩陶图案之中都有类似于阴、阳的太极式的旋纹。这些纹饰就代表了先民对宇宙本质的理解,他们已经认识到一切事物的对立统一、相克相生和循环往复。这难道不是中国哲学思想的起源么?

虽然图腾文化最终走向了衰落,但是图腾文化时期所形成的哲学意识和社会组织形式不仅没有消失,反而更加完善,更加制度化和规范化了。它们的代代传

承开启了中华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的华丽篇章。

从唐代的“秘色瓷”到宋代推崇的五大名窑,钧、汝、官、哥、定,其中除了定窑以外,其余都属于青瓷。除此之外,当时产量最大的龙泉窑、深受皇帝喜爱的耀州窑等生产的都是青瓷。这其中的原因就是青瓷具有温润如玉的釉质。唐代“茶仙”陆羽在《茶经》中认为各类瓷器之中“越州上”,就是因为它“类玉”、“类冰”。从中可以知道人们对青瓷的热衷源于当时盛行的“崇玉”文化。“玉,石之美者。”中国人认为玉是日月的精华。从先古时期人们把玉器视做神器,到后来玉器成为政治等级制度的标志性器物,这些均可以看出玉器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所以人们追求瓷如玉一般的质感,如玉一般的温润。而青瓷不仅其材质接近于玉,其色泽也近似玉,受到追捧也就不奇怪了。

哥窑的开片中有深浅之分,较深的呈黑色,较浅的呈米黄色,故人们将这两种交织在一起的裂纹称作“金丝铁线”;官窑的开片纹相比之下较浅、较大、较稀,基本上只有呈金黄色的一种,所以被称为“金线”;汝窑裂纹浅且细,透明如冰裂的状态;钧窑由于釉层厚,低温发生裂纹而产生出“蚯蚓走泥纹”。这些本都是烧制过程中无意间形成的缺陷,工匠们却利用这一缺陷,让其成为了一种自然天成的、人工难以控制的趣味无穷的装饰。而这种审美体现的便是当时的文人之中流行的道家思想。道家精神皆有崇尚自然而引出,强调顺其自然,反对虚伪浮华、矫揉造作和繁文缛节。老庄认为自然本性才是大美,所以自然残缺也属于一种美,而且是一种深刻的美。从宋代的瓷器中我们就可以看到这种朴素,这种瓷器表面素面无雕的无言之言,这种瓷器表面龟裂缺陷的不美之美。这就是当时文人所追求的至美、大美,不受任何限制的美。

清朝,市民文化、俗文化成为了主流。作为用于载“道”的“器”,这一时期的陶瓷受到时代的影响装饰鲜艳明快、繁缛华丽,反映了世俗的生活。逐渐由雅入俗是清朝陶瓷器的重要特点。

清早期,中国社会状态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时期,疆域辽阔,国富民强,此时的陶瓷艺术便展现出一种阳刚的壮美。这一时期陶瓷的代表:青花瓷和五彩瓷便体现了这一特点。同时为了巩固统治,康熙帝决定以儒学中的理学作为其正统的学术思想。儒家思想重视人伦日用,将“成教化,助人伦”作为艺术的任务。在这一时期的瓷器同样表现了这种“教化”:瓷器表面或用忠义的故事场面、或用反映文人雅士生活的场面、抑或用体现市民生活的场面来装饰。

到了清中期,这是一个集大成的时代。其向古代学习,制成大量仿古瓷,创造出高温色釉;其向西方学习,创造出精致的以珐琅彩为首的粉彩瓷;其向民间

学习,将瓷器装饰上民间的吉祥画面和图案。在这个时期,东方与西方、古代与现代、华丽与朴素、古典与世俗同时存在。但是,之前清新、雅致和刚健的格调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雍容华贵和繁缛之风,形成了典型的宫廷艺术风格。这也暗示着在这一时期,顶峰繁荣与衰败危机也是同时存在的。

结语

仅仅从艺术的层面来看待各个时期陶瓷的特点,并无优劣之分,只有个人喜好不同。但是我们学习陶瓷更应看到其背后的一些东西,一些深刻内涵的东西,要知道中国古陶瓷的发展史绝不仅仅只关乎这一器物,其更多的是中国社会、政治、艺术的历史,是中国这一古老国家文化跌宕起伏命运的历史。

纵观中国古陶瓷的发展史,不禁使人联想欧洲的绘画史,在出现现代绘画主义之前,从古典主义的萌芽到宫廷主义、洛可可主义的衰败,这和中国古陶瓷的发展历程大相径庭。不禁深思,或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其文化都是一个从注重内涵到注重表面的一个过程;其心态都是从一个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到心态浮躁、繁缛之风的过程。前者是欣欣向荣,平稳壮大的景象;后者则是衰败颓废、土崩瓦解的预示。

虽然中国的陶瓷发展并没有一蹶不振,建国之后得到逐渐的恢复和发展。但是我更期待某一天我们能够从这一衰败中彻底站起,以谦虚、宁静的文化创造出贴上我们这一时代标签的陶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