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内容简介
这本书的主线大致从以下三个命题出发的: 人活在地球,必须以群居方式生存,人与他人 是联系的;人必须生活劳动来推动社会进步; 人有两性,必须以爱情婚姻的方式繁衍。所谓 自卑情结,是指“一个人在面对问题时无所适 从的表现”。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每个人都 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为没有一个人对其现 时的地位感到满意;对优越感的追求是所有人 的通性。那么,如何超越自卑?他的答案是: 合作、常识、理性与责任感。自卑三个最主要 的来源:身体缺陷、娇纵和忽略。
♣ 生活的意义
☞ “生活的意义”和“自卑与超越”有什么关联呢 ?
生活的意义是一个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最应该,也是首先会想到的 一个问题。它贯穿着我们生活的始终。只有懂得了“生活到底要给我 们什么”和“我们应该怎么生活”,我们才可以在一个广泛的目标里, 搜寻适合自己的且正确的生活目标,从而更好地为这个目标奋斗,并 且实现人生的价值。而作者认为这一切的始然,都是和我们个人自身 拥有的“自卑情节”是分不开的。正是因为每个人的脆弱性和种种限 制,人是渺小的,也是有缺陷的,所以,人在与自然、社会及他人接 触时,便想要表现自己有优势的一面,从而达到自己想要达到的优越 感。
♪ 内容简介
《自卑与超越》是阿德勒从个体 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 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自从心理分析 大师弗洛伊德以泛性论为基础,主张 人类的一切行为均可溯源于“性”以 来,便有许多继起的精神分析学家纷 纷提出不同的意见,对弗氏的泛性论 作种种修正。这些新的观念统称为 “新心理分析学派”,其创始人A·阿 德勒,以“自卑情结”为中心思想, 创立了“个体心理学”,认为人类的 行为都是处于自卑感及对自卑感的克 服与超越。作者以平易轻松的笔调, 描写了自卑感的形成、对个人行为的 影响,以及个人如何克服自卑感。将 其转变成对优越地位的追求,以获取 光辉灿烂的成就。
§ 对自卑来源的认识
☞ 被忽略——每个人都想要证明自己的能力 和优势,想要赢得大众的关注和重视。然而在现 实的生活中,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梦想成真” 的。其实每个人都有被忽略的可能。或许在一个 家庭里,你本是最受欢迎的孩子,可是一个新生 儿的诞生,或许会夺走家人对你的一些关心和照 顾,这样,第一个孩子便会产生一些被忽略的感 觉,觉得自己不再受人关注。如果父母没有意识 到第一个孩子的心理变化,也会使孩子缺乏安全 感,变得不与他人交流,变得不受欢迎,从而产 生自卑情结。
☞ 自身的缺陷——有时候,
一些人群可能对身体有缺陷的 儿童,投去异样的目光,这种 目光,或许同情,或许可怜, 都对这个群体有很大的影响。 因为他们本身不同于正常人的 形态,已经让他们很容易产生 自卑心理了。再加上,很多时 候,会有负面言语的攻击,也 会使自身拥有缺陷的儿童失去 对生活的信心,从而变得更加 自闭,不喜欢与他人合作和交 流。
♪ 本书章节
♣ 生活的意义 ♣ 肉体与心灵 ♣ 自卑感与优越感 ♣ 早期的记忆 ♣梦 ♣ 家庭的影响
♣ 学校的影响 ♣ 青春期 ♣ 犯罪及其预防 ♣ 职业 ♣ 人及其同伴 ♣ 爱情与婚姻
♪ 本书特色及浅析
♣ 生活的意义
人类是生活在充满“意义”的领域之中。然而,对生 活意义的理解,存在着正确和错误之分。所有生活中的失 败者,他们之所以失败是由于他们错误理解生活意义。这 种人对他人和社会都毫无兴趣,他们的兴趣点只停留在自 己身上,他们所赋予生活的意义是一种属于个人的意义, 因此,在处理职业、友谊等各方面问题上,他们不愿用与 人合作的方式加以解决,在生活中不得不面临失败。事实 上,这种个人自私的生活意义,恰恰是最没有意义的。人 的重要性是依他们对别人生活所作的贡献而定的,真正的 生活意义在于对别人和社会发生兴趣以及能与人合作,一 句话,“奉献乃是生活的真正意义”。
《自卑与超越》 读书报告
专 业:公 共 事 业 管 理 班 级:公管(信)零九一班 姓 名:赵 红 慧 学 号:2009154422
♫ 作者简介 ♫ 本书章节 ♫ 读书心得
♪ 内容简介 ♪ 本书特色及浅析
♪ 作者简介
Alfred Adler 1870ຫໍສະໝຸດ Baidu02.07-1937.05.28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是欧洲著名的心理分 析学家。一八七零年生于奥地利一个富裕的米 商家里。一八九五年毕业于维也纳大学,并获 该校博士学位。他最初追随弗洛伊德研究精神 分析学,一九一二年后和弗氏分道扬镳,自成 一派。经过艰辛钻研,他创立了以“自卑情结” 为中心思想的新心理分析学派“个体心理学”。 阿德勒认为人类的一切行为都是处于“自卑感” 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一九三七年阿德勒在 讲学途中因心脏病死于苏格兰。主要作品有 《自卑与超越》、《人性的研究》、《个人心 理学的理论与实验》、《自卑与生活》等。阿 德勒是个体心理学的创始人,人本主义心理学 的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精神分析学派 内部第一个反对弗洛伊德的心理学体系,由生 物学定向的本我转向社会文化定向的自我心理 学,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对自卑来源的认识
☞ 被宠爱——在第九章“犯罪及其预防”里多次提到“被宠爱”
的孩子,更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在反复思考下,我是这么理解的:一 个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孩子,他所提到的要求,大部分甚至全部都会得 到满足。这样,个人的膨胀度和满足感会促使这个孩子更加自我,索取 更多,而不懂得“奉献”的重要。这对于作者提出的“奉献乃是生活的 真正意义”就大相径庭了。过于关注自己的人,是不能够容忍别人对自 己不满意的。在一些事情得不到满足时,极端的方式,可能就是这个孩 子的选择了。这样的人,大多觉得自己没有错,错的是别人。比较自负, 自满。慢慢发现:自卑不一定表现为沉默、孤僻,自负自大、充满优越 感也是自卑情结的表现。这一点通常被人们忽视。自大狂骨子里往往自 卑到极点,因此用虚张声势来掩盖。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自信者与自大 狂的区别就像贵族和暴发户,一个是真正强大的内心,一个则必须依赖 其他物质向别人炫耀来赢得信心。但自信者并不意味着就不自卑。在阿 德勒看来,自卑感人人都有,并不变态,并且是人类文化的基础。人因 自卑而寻求补偿,因自己的不完善而努力追求完善。不同点在于补偿方 式的不同,是努力完善自我,还是通过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或是干脆自 我放弃,都会造成完全不同的后果。
人们对生活意义的错误理解往往起自儿童时期。那些自幼就带有自 身缺陷,或被娇纵、或被忽视的儿童,缺乏对他人和社会的兴趣,一味 关注的就是自己,他们难以体会到生活的意义在于奉献,最容易赋予生 活以错误的意义。因此,要改造他们,应该训练他们培养起与人合作的 精神,教导他们以坚定的勇气面对生活。
§ 对自卑来源的认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