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活动 大德育——谈小学品德课程立足童心的有效活动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活动大德育——谈小学品德课程立足童心的有效活动教学

发表时间:2019-08-21T09:39:55.36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72期作者:谢琴琴

[导读] 这三方面对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探索,力求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居敬小学315500

摘要:生本活动是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途径,活动教育是促进儿童发展的有效手段,我们的教学要以儿童文化为基石,善于发掘“充满童心”的教学内容,设计“充满童趣”的活动形式,从而促进儿童的生命发展。本文以教学课例为载体,就“充分解读儿童天性,密切联系儿童生活,高度关注儿童发展”这三方面对小学品德课堂活动教学的有效性进行了实践探索,力求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有效。

关键词:活动设计活动实效儿童

郭思乐教授说过:“在教育中必须一切为了儿童,高度尊重儿童,全面依靠儿童。充分地让儿童依照自己的学习天性来学习,依靠学生的内部,自然发展学生的学习天性。”随着新课程的实施,我们的品德课程教学已越来越关注儿童、尊重儿童。因而,品德课程的活动创设与开展应走出繁花乱坠的迷阵,以生为本,创设“有趣+有效”的活动,打造真正的童心课堂。

一、充分解读儿童天性,创设趣味活动

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运动者卢梭认为:在万物中人类有人类的地位,在人生中儿童有儿童的地位,必须把人当人看待,把儿童当儿童看待。我们的品德课程标准也明确强调“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因而,品德课程活动的创设与开展需要与学生学习的内部条件相一致,要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1.小游戏,大惊喜

德育要求水到渠成、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地走进学生的心灵,引导和感化心灵,育人于无声、无痕的过程之中。而游戏富有趣味性,能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和积极性,让参与者乐在其中,能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如:在教学《竞争与合作》一课时,我们安排了“谁先吃到苹果”的游戏:在教室两侧分别放上一个苹果,让两个孩子上来手拉手,在规定的时间里,比比谁先吃到苹果。在游戏的过程中,学生自然就明白了团结力的量大,要相互合作。

2.小故事,大道理

列宁曾说:“爱听美妙的故事是儿童的天性。”绚丽斑斓、情节生动曲折的故事带给孩子们无数的欢笑和快乐。我们通过讲故事、听故事、演故事等多样形式,让学生在故事的熏陶下渗透习惯、品格教育;让学生在故事的讨论互动中明理,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接受教育。以“孝敬父母”主题为例:我们可以通过学生深情地讲述大元帅陈毅孝敬父母的故事,他为生病在床的母亲洗尿裤、吸痰的事迹,能自然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我们也可以将课前搜集到的故事让学生充分地读,细细地品,当“百里负米的子路、扇枕温席的黄香、卧冰求鲤的王祥”……他们的行动与学生产生了心的碰撞,情感的共鸣后,学生们就自然而然地将那份感动与敬意通过流淌的笔尖传达了出来。

3.小辩论,大智慧

现在的孩子,是与时俱进的,更是有着自己独特思想的,他们希望能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到的思想,通过一定的平台表达出来。因而,除了日常的交流、讨论,辩论赛不失为一个交流的好方式。教学《科技是把双刃剑》一课时,我组织学生举行了一次“科技的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好还是坏”的辩论赛。辩论之前,布置学生按照各自的观点搜集相关资料,获得有力的论据。辩论中,正方提出了近几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向大家展示了祖国科技的发展之快;而反方则从“滥用化工产品”、“温室效应”和“核能的破坏性”等社会现象入手,形象地提出了科技的严重危害性。通过辩论,孩子们懂得了科学技术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也可能会造成负面影响,给人类及其自然环境带来极大的灾难,真正懂得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人类自己,是每个人的职责。通过辩论活动,还培养了学生收集分析材料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忧患意识。

4.小童谣,大规则

琅琅上口、童趣盎然的儿歌童谣,历来受到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而童谣对儿童品德的形成、美好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乃至人格的塑造都有着潜移默化、无可替代的作用。所谓熟能成诵,孩子们读着读着就记住了,就会照着做了,不知不觉中规范了他们的言行。“校园是我家,清洁靠大家。捡起身边渣,爱护我们家。”“用餐前,要洗手,细菌才能都赶跑;细细嚼,慢慢咽,食物才会容易消;要勤俭,讲节约,盘中食物都吃掉。”“接打电话先问好,再把自己姓名报。如果不慎拨错号,及时道歉要做到。”诸如此类的儿歌童谣可以读,可以唱,可以演……多样的形式,让我们的课堂不再枯燥,而是充满活力。

二、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组织有效活动

生活是儿童道德成长的源泉,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我们应当承认儿童所在的生活世界,即用他们的眼睛所观察到的、用他们的心灵所感受到的生活世界。因而,品德课活动的创设与组织应密切关注学生生活,让活动源于生活,贴近生活。

1.小改变,大收获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些例子教学生掌握这个工具,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所以,一个真正善于利用课程资源的教师,首先应当充分解读教材,从儿童的现实生活出发,对教科书进行再创造、再加工,或更换、调整、重组,与学生的生活“同构”,从而转化成教学所需的课程资源。如:《诚信真可贵》一课,依据“回归生活”的理念,教师将《有一种“愚蠢”叫诚信》这则故事,经过加工、修饰,转化成小品剧本,让学生演绎。这比单纯地让学生阅读文字更直观,学生看得更用心。同时,这一表演就等同于再现了学生生活,更易触动学生内心,因而很快就辨明了何为“诚信”,为接下来的“深化认识”作了有效铺垫。

2.小调查,大提升

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和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都无一例外地重视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我们应整合学生的生活资源,根据需要撷取生活情境,让学生回到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让他们从自己的生活积累出发,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中,客观地认识生活中的美和丑、真与假,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如:《当冲突发生后》一课,仅是呈现正面的事例,说一些学生早已知晓的“宽容”道理,那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当用心开发学生生活中的案例,让学生相互交流自己或身边的人在遇到冲突后的各种情况和不同感受。

3.小生成,大捕捉

德国著名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说:“教育绝非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种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