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新规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一般规定
8.1.7条 是2001规范的8.1.8条,主要是作了文字修改。 8.1.8条 1.是2001规范的8.1.7条; 2.对楼板需要设置水平支撑的情况作了明确:转换层楼 盖或楼板有很大洞口。 8.1.9条 1.将2001规范的8.1.9、8.1.10条进行了合并; 2.对第1款作了文字修改,增加了“……其竖向荷载应直 接传至基础。”目的是使传力变成简单、直接。
6.依据抗震性能化设计的方法,当按提高一度的地 震内力进行构件抗震承载力(包括强度和稳定) 验算时,则可以按降低了的抗震等级检查该构件 的延性构造要求。
一、一般规定
8.1.4条 取消了2001规范中的前半句话。可按3.4.3 条执行。3.4.3条对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均有效。 8.1.5条 作了改动。主要是对超过50m,8、9度地 区的钢结构房屋,推荐耗能性能好的体系。同时对 单跨框架结构做出了限制。主要是参照混凝土结构 新增加的。 8.1.6条 1.把2001规范8.4.1条列入了第3款; 2.增加了一款对屈曲约束支撑布置的要求。作为一 种消能部件的设计方法根据本规范第12.3节设计; 3.屈曲约束支撑可分为承载型、耗能承载型和阻尼 器3种类型。
总体上,修订后的钢结构,地震作用有所降低, 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有所减小,长细比和宽厚比的 构造要求更加体现延性的特点,可比2001规范更加 经济些。
对于2001规范中已有规定而这次变更不大的内容, 只作一般介绍,着重说明本次修订中的新规定。
一、一般规定
8.1.1条 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不同结构体系在各设防烈 度时的合理高度取值,与2001年规范的规定大体一致。
200m时可取0.03;高度不小于200m时保持0.02。
二、计算要点
• 偏心支撑框架部分承担的地震倾覆力矩大于结构总地 震倾覆力矩的50%以上时,其阻尼比相应增加0.005。
• 屈曲约束支撑的钢结构,其阻尼比应按消能减震设计 的要求处理。
• 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阻尼比可取0.05。 • 注意:按本规范第5章的修订,阻尼比小于0.05的结
构,其地震作用比2001规范有所减小,阻尼比0.02 时,最大降低幅度可达18%。
二、计算要点
8.2.3条 8.2.3-1 重力二阶效应的考虑 • 本次修订中,明确提出要计入重力二阶效应。进
行二阶效应的弹性分析时,应按GB50017的有关 规定,在每层柱顶附加假想水平力。 • 假想水平力是反映了几何缺陷和其它因素对柱稳 定性的不利影响。 • 当结构的高宽比较大以及柱的长细比较大时,此 情况可能发生。
筒体(框筒,筒中筒,
桁架筒,
300
280
260
240
180 360
束筒)和巨型框架
注 :1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 分);
2 超过表内高度的房屋,应进行专门研究和论证,采取有效的加强措施;
3 表内的筒体不包括混凝土筒。
一、一般规定
2.框架-支撑结构分中心支撑与偏心支撑两类,以及按 设计地震加速度进行了细化。有混凝土剪力墙的钢 结构另列入了附录G。
3.将7度的适用高度按设计基本加速度0.1g和0.15g 区分。关于0.15g和0.30g的规定,分别在7、8度 和8、9度之间内插。
4.各类筒体的使用高度未做变化。
5.本规范增加了两种结构类型:钢支撑-混凝土框架 和钢框架-混凝土筒体结构。列入了附录G,做出 了原则性规定。
6.本条和2001规范不同的还有:取消了建造于Ⅳ类 场地的钢结构适用高度适当降低的要求。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新规定
3
参加本章修订的单位: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同济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抗震设计,是在2001规范 首次列入的,本次修订,主要做了如下改进:
(1)调整了适用范围,增加7度(0.15g)和8度(0.3g) 的适用高度要求; (2)新增抗震等级规定,将2001规范的内力调整和长细比、 宽厚比等构造要求,按抗震等级做了划分和局部的调整; (3)适度放宽了钢结构阻尼比和层间位移角限值的规定; (4)改进了“强柱弱梁”和“强节点弱构件”的设计方法, 并相应调整了构件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γRE的取值; (5)改进了钢结构构件的连接构造; (6)新增钢支撑-混凝土框架和钢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结构 抗震设计的原则规定(附录G);
二、计算要点
8.2.1条 没作改动,只是个别文字修改。 8.2.2条 钢结构的阻尼比的修改 • 2001规范的阻尼比按12层划分:12层以下0.035,12
层以上0.02。 • 本次修订,反映了随房屋高度增大,阻尼比减小的规
律,并考虑了设计上的需要。 • 高度不大于50m时可取0.04;高度大于50m且小于
1.钢结构房屋的最大适用高度(m)
结构类型
6、7度 7 度 (0.10g) (0.15g)
框架
110
90
框架-中心支撑
220
200
框架-偏心支撑(延 性墙板)
240
220
8度
(0.2080
150
9度 (0.40g)
50 120
非抗 震设防
110 240
200
180
160 260
2.本条对2001规范的强制性条文作了深化,引入了 抗震等级。原来的条文操作性不强。
一、一般规定
3. 对不同类别、不同烈度、不同高度的抗震措施, 用抗震等级的不同来描述,使规定更简洁明了, 并具体化。
4.有助于熟悉混凝土结构设计的设计者进行钢结构 的抗震设计。
5.引进抗震等级,使钢结构能用不同的抗震等级体 现不同的延性要求。
一、一般规定
8.1.2条 没做改动。只是更加明确了塔形建筑底部有大 底盘时,高宽比的计算办法。
一、一般规定
8.1.3条
1.钢结构房屋的抗震等级
房屋高度
烈度
6
7
8
9
≤50m
——



>50m




注: 1高度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时,应允许结合房屋不规则程度和 场地、地基条件确定抗震等级; 2 一般情况,构件的抗震等级应与结构相同;当某个部位各构 件的承载力均满足2倍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内力要求时,7~9度 的构件抗震等级应允许按降低一度确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