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高中历史选修4课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有教无类”的办学思想;“实事求是”“学思结合”“反 复温习”的学习思想;“因材施教”的教学思想。
(3)孔子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品格, 在世界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Hale Waihona Puke Baidu
知识点一 孔子其人
3.周游列国 (1)原因:政治抱负难以实现。 (2)目的:游说各国君主实施他的政治主张。 (3)结果:主张未被采纳。
知识点一 孔子其人
4.献身文教 68 岁回到鲁国,放弃为官,专心从教,整理古典文献,其言论 辑录在《 论语 》一书中。 5.因病逝世 公元前 479 年,孔子病逝。
②对世界 汉朝以后:对亚洲,传播先进文化,影响了他们的政治、文化、 伦理、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些学者将这一历史现象 称之为“孔子文化圈”或“儒教文化圈”。 明清后:对西方,为欧洲思想家所借鉴。 当今:世界不少学者依然推崇儒学。
(3)孔子思想的局限性 孔子维护周礼,其实质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体现了孔子 思想中保守的一面。
政治人才的理想标准。
知识点三 孔子的历史影响
3.思想 (1)其创立的儒家思想在汉武帝 以后成为封建社会的官方意识形 态。 (2)成为中国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思想流派。
【深化拓展】 关于孔子思想的世界影响 孔子的思想在古代就传播到国外,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亚洲 许多国家接受了儒家文化,儒家学说成为这些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 部分。18 世纪后,儒学传到欧洲,对欧洲思想家产生了一定影响。
知识点三 孔子的历史影响
1.教育
(1)打破官方垄断办学的传统,创办 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2)促使文化教育下移,“学在民间”对中华民族文化 的建构与传承
起到了重要作用。
2.政治
(1)要求施行 仁政和“举贤人”,并提出“内圣外王”的理想贤人标
准。
(2)其人才主张成为中国古代开明君主的标准,也是一个人治社会中
【答案】 品德: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具有经世济民情怀。政 治抱负:改变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主张“克己复礼”,匡 正社会秩序。
1.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
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子在“而
立”之年的主要活动是( )
A.学习“六艺”
B.创办私学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1.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针 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现实,孔子希望 恢复社会秩序,于是他提出“克己 复礼”,希望人们克服自己的私利 和欲望,恢复社会秩序。
[课堂小结] 知识网络
答题术语 2.在教育上,孔子提出了“有教 无类”的著名主张。孔子创办私 学打破了受教育对象的地域、族 类和家庭出身的限制,扩大了教 育的社会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春 秋以来的学术下移。
【答案】 A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儒家学者之重视教育是有目共睹的,私塾、书院乃至老师 弟子的直接传授形式,是儒者实行教育的主要手段。而儒家的创始人孔 子本来就是一个大教育家,自孔子始教育就不再是少数贵族阶级的特 权,而把受教育的对象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阶层。
(1)根据图一,分析孔子周游列国对孔子及其弟子一行的作用。 (2)根据图二和材料二,分析孔子教育思想中值得我们继承的地方。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孔子被称为“圣人” 且受到后人敬仰的原因。
——林存光《孔子新论》
材料中,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德?结合 所学知识,简述孔子的政治抱负。
【规范解答】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 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以及准确理解历史概念。第一小问根据材料“孔 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具备忠信、孝悌……更应怀抱经世济 民的情怀”提炼概括;第二小问结合孔子在政治方面的思想主张回 答。
(3)综合上述史料,说明应当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提示】 避免简单贴标签,应历史地看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客观地评价孔子 (1)孔子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提出了 “仁”“礼”“中庸”“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重要思想;他 开私人办学的先河,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2)孔子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①对中国 政治上: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政治的理论基础,促进了大一统局 面的发展。 文化上: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有利于个人修齐 治平的修养的营建。 在教育方面:奠定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基础,保持文化的连续性。
矛盾的是( )
A.知之为知之
B.有教无类
C.学而不思则罔
D.因材施教
【解析】 解题注意关键信息“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
序”,而“有教无类”是指不论身份高贵与低贱都有接受教育的权
利。
【答案】 B
4.有西方学者认为“孔子是 18 世纪启蒙运动的守护神”。孔
子思想不仅是法国大革命的动因,更成为西方“平等、仁慈、博爱”
史料二 孔子在历史文化领域有杰出成就,他的“爱人”、“仁 民”观念以及他的教育思想,表现出新兴地主阶级的进步性,他想 回到西周,只是因为不敢公开反对当时还比较强大的奴隶制,表现 出他怯懦的方面。
——《略论孔子思想的阶级性》
[解读] 史料指出了孔子的核心主张及其阶级局限。关键词:“爱 人”“仁民”“怯懦”。
合作探究 攻重难
评价孔子
史料一 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 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 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论孔子思想》
[解读] 史料指出了孔子的伟大贡献及其局限性。关键词:“保 守”“落后”“卓越”。
C.周游列国
D.删修《春秋》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自小家境贫寒,但从小勤 奋好学,刻苦读书,怀有远大的抱负。孔子 30 岁左右时,已博学多 才,开始收徒授业,开创了私人办学的先河,故选择 B 项。
【答案】 B
2.“定六艺于杏坛,绍虞夏商周之统;藏诸经于鲁壁,开关闽 濂洛之传。”这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文庙大成殿的一副对联,与该 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的主张是(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C.“人者,仁也,亲亲为大”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解析】 “六艺”是指孔子编订的“六经”,“杏坛”传说是 孔子聚徒讲学的地方。故与该对联相关的历史人物是孔子,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 C 项符合题意。
【答案】 C
3.孔子教育思想中客观上与其维护原有统治秩序的政治主张相
【史料应用】 (1)两则史料都涉及孔子在教育方面的贡献。孔子在教育方面有 何贡献?
【提示】 私人办学;教育及于平民;提出了合理的教学方法。
(2)史料一、二评价孔子时,采用的相同方法是什么?结论有何 不同?
【提示】 相同方法:阶级分析、一分为二。不同结论:史料 一中的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政治上是落后的;史料二中的孔子代 表地主阶级,政治上是进步的。
专题二 东西方的先哲
一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的生平、基本思想观
重点难点
点和政治主张。
1.重点:掌握孔子的主要思想。
2.探讨孔子在中国以及世界思想 2.难点:对孔子思想的评价。
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自主预习 探新知
知识点一 孔子其人
1.青年时期 (1)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 鲁国 人。 (2)30 岁时已精通六艺,35 岁时收徒授课,首创 私学 。 2.在鲁从政 (1)管理内政,任中都宰,后为大司寇,执掌治安、司法事务。 (2) 夹谷之会 收回被齐国强占的土地,为鲁国赢得了外交胜利。 (3)出任 代理宰相 职务,这是其政治生涯的顶峰。
【解析】 第(1)问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回答,既可以答最直接的 作用,如增长见识等,也可以从长远的角度来回答,如为儒学的创 立打下基础等。第(2)问要结合现代教育实际来作答,注意要抓住孔 子教育思想中的精华。第(3)问要从总体上分析孔子受人尊敬的原因, 可以结合所学的知识回答。
【答案】 (1)增加了阅历,增长了见识;传播了孔子的思想, 为儒学的创立打下了基础。
讲练测评 重落实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从理想人格的意义讲,孔 子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应关切个人自我道德品格修养,具备忠信、 孝悌、克己、礼让、好学、知勇、仁恕等诸美德,而且更应怀抱经 世济民的情怀,“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修己以安人”、 “修己以安百姓”。
观念的源泉。下列孔子思想中,为西方思想家赞同的是( )
①“仁者,爱人” ②为政以德 ③克己复礼 ④“忠恕”之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解析】 孔子的“仁者,爱人”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忠恕”之道是其进一步的发挥;“为政以德”能够劝诫统治者, 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克己复礼”强调的是长幼尊卑的秩序, 不会为倡导民主平等的西方思想家所赞同。
【深化拓展】 孔子的政治理想无法实现的原因 社会动荡,统治者需要强有力的措施来维护统治;孔子思想, 特别是周礼偏于保守,不适应社会变革的需要。
知识点二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地位 西周以来随着私人讲学风气的发展,春秋晚期,孔子创办私学, 创立 儒家学派。 2.儒学主张 (1)礼:即 周礼,主张尊尊、亲亲、贵贱有序,还提出“ 正名” 思想以规范人的行为。 (2)仁:首先是“爱人”,其次是行“ 忠恕 ”之道。 (3)中庸:认为只有礼与 仁 相结合的社会,才是人类的理想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