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萨市2019-2020年度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答。

“以诗歌的名义相聚,文字与鲜花一起(甲)(A.生长B. 成长)”,2016年4月15日晚,春天读诗之夜诗歌朗诵会在北京77剧场华丽开场。

“开花就是解放!一个宇宙的dàn生不始于一次爆炸而始于一次花开!”53岁的诗人西川,依旧激情饱满、节奏铿锵,一首气势磅礴、才情(乙)(A.肆放B.肆意)的《开花》,在他高昂雄厚的声音中传递到现场的每一个角落。

连绵不绝的开花意象,渲染出春天蓬勃升腾的生机;一声声“开呀”,点燃了每位观众的内心。

诗人廖伟棠说:“西川太开放了,节奏感真好,年轻人都写不出这么‘狂’的诗来。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读音。

(选择题只填序号)
①dàn (______)生②铿锵_____( A. jiāng B.qiāng)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在横线上,只填序号。

(甲)____________ (乙)_________
(3)画线句有语病,请将正确的句子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写作首先要对生活充满兴趣,什么都想看看。

看了,还得(甲)(练习温习),记着,回想起来还异常(乙)(明朗明显),美丽的文字时刻在心中酝酿着,要用时即可方便地移到纸上。

而一个对周围事物不是满腔热chén(),而是麻木不仁的人,笔下翻来fù()去的只有干瘪的辞藻。

作者的情感与思索,被精心编织在作品中,谱成一首美妙的音符。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①满腔热chén()②翻来fù()去
③酝酿(A.niàng B.liàng)④麻木不仁(A.réng B.rén)
(2)从文中(甲)(乙)两处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填入横线。

(3)画线句子是个病句,请写出正确的句子。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下列小题。

梨乡“雪雨”笑春风
(1)“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古时候,每逢梨花盛开时节,人们喜欢在花荫下把盏欢聚,雅称“洗妆”。

我不想效仿古人的文雅风俗,却经受不住州门司镇梨花的诱惑,于是在草木葳蕤的三月,挽一袭和风,欣欣然驱车前往。

(2)远远地飘来缕缕淡淡的花香,隐约还有蜜蜂的嗡嗡声。

(3)“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的诗描绘的是雪,却更像是写眼前的景。

“南国梨乡”州门司镇六千多亩梨树在这个季节相约着一同盛放,花仙子妙手天成,把群山环抱的乡村装扮成了浪漫的“雪”海。

雪白的梨花曼舞虬枝,缀在山岗,铺插于农田,芬芳着农家的前庭后院。

“雪作肌肤玉作容,不将妖艳嫁东风。

”走进这片花海,呼吸着春天的气息,感受着三月的浪漫,心底的某一处跟这里的花儿一样变得缠绵柔软。

(4)放眼望去,那一树一树的梨花洁白无瑕,不妖不俗,开得悄无声息,却又热热闹闹,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一只翠绿的鸟抓住高处的树枝,婉转地呼唤它的同伴,不小心把花瓣抖落一地。

梨花雨下得猝不及防,有的落在我的发间,有的如缺乏方向感的羽毛,故意兜着圈画着弧线落进脖子,柔柔地与我肌肤相亲,心中便有了一种润润的感觉。

(5)在一片老梨树基地,我们与一群摄影爱好者不期而遇。

这片老梨树经过修剪嫁接,不仅改良了品种,焕发了蓬勃生机,而且树型像极了有韵致的女子,每一株都称得上是盆景,姿态幽雅、曼妙,惹得摄影发烧友的“长枪短炮”执着地扫个不停。

前来赏花的人不论男女,不分老幼,几乎人人免不了爱美的俗套,纷纷掏出手机、相机,不断变换姿势,把自己和这个季节的花事收藏进记忆。

(6)花海深处传来鸡鸣犬吠。

循声转过一个山坡,一只骄傲的公鸡立在低矮的土墙头,伸长脖子守望着它的领地。

一只母鸡带着一群小鸡“咯咯咯咯”“叽叽叽叽”在花间奔跑、啄食。

梨花丛中一位农家大嫂正在施肥,一束春日暖阳斜照在她脸上,那张仿佛腾着细细热气的脸白里透着红。

不甘寂寞的狗儿在周围打趣逗乐,不时在鸡们面前撒两把蹄子,一时间鸡飞狗跳,原本安宁的梨园出现一番短暂的“骚乱”。

(7)与农家大嫂搭讪,得知这里的梨个大肉嫩,津甜松脆,具有清火化痰之功效。

大嫂抬眼看花,眼睛里的
花都在笑。

“这样的花势蛮带爱相呢,今年保准又是一个丰收年。

”她热情相邀,请我们盛夏的时候再来尝梨,“‘三月枇杷四月李,五月杨梅糯蜜蜜,六月削梨大簸箕’,到那个时候,拳头大的梨子挂满枝头,比现在更好看呢!”
(8)听着锄头撞击土地的声音以及蜂鸟鸡犬的协奏,我悠闲地徜徉于梨林中,让自己恣意地湮没于花海,脑子里一幅画渐次铺陈开来:炎炎酷暑,搬一张小凳坐在果满枝头的农家小院,两手捧一个梨,“咔嚓”咬上一口,嘴角、手背顺势流淌着甜甜的汁液,这滋味要多美有多美!
3 . 题目《梨乡“雪雨”笑春风》中“雪雨”指什么?
4 . 揣摩下面的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放眼望去,那一树一树的梨花洁白无瑕,不妖不俗,开得悄无声息,却又热热闹闹,真有占断天下白、压尽人间花的气势。

(“悄无声息”与“热热闹闹”是否矛盾?)
(2)梨花雨下得猝不及防,有的落在我的发间,有的如缺乏方向感的羽毛,故意兜着圈画着弧线落进脖子,柔釆地与我肌肤相亲,心中便有了一种润润的感觉。

(从修辞角度分析其表达效果。


5 . 联系全文内容,谈谈对结尾句中“这滋味”的理解。

阅读《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完成下列小题。

无形家风的有形力量
柳栋
①由于文革的原因,我们家族那几本厚厚的《柳氏家谱》再未面世。

目前尚存的明清官帽盒、朝服箱、官印包袱皮等,表明了家族曾经的历史和辉煌。

如此之家族,家风是少不了的。

这不好直接强调,但家族、父母的点点滴滴、一言一行所折射出的无形家风,带给我们的则是有形的力量,使我有了走好人生之路的通行证。

②家风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道德成长的起点,也是贯穿其一生的德育课和精神信仰。

从我四五岁记事起,清晨,经常是在母亲“黎明即起,洒扫庭院……”在《朱子家训》的教训中起床,打扫卫生,而后开始日课,描红、临摹《芥子园画谱》;“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这是吃饭时的耳音;“积财千万,不如薄伎(伎:技巧,才能)在身。

伎之易习而贵者,无过读书也……”(出自《颜氏家训·勉学》),这是背诗和古文的印记……“修身齐家,为学治世”,“眼别小,什么都想沾点。

”……母亲苦口婆心、随时随地的“唠叨”,在我耳朵中磨出了中国传统典故、做人做事的底子……这种带有私塾式的启蒙,不知不觉中打下了我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

③在当时生活很困难的情况下,父母省吃俭用也要挤钱订阅《少年文史报》、《中国少年报》、《中国青年报》和《参考消息》等报刊,让我们了解中国和世界,使思想不致落伍。

直到今天看报仍然是我每天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
内容。

这让我从小在眼界、思维上要比同龄人稍广一些。

④大家出身的父母,经历了大富大贵、大起大落的时事变迁,为了撑起家族的门面,他们学食学缝,日浆夜缝,艰辛备至,吃尽了人间的甘苦。

在最困难的时候,由于母亲患病的缘故,父亲被迫从宁夏辞职回家,打工时木头砸到头顶,差点命归黄泉;母亲把好吃的给了婆婆、丈夫、孩子和亲戚,自己则残汤剩饭充饥。

父母深知人生道路的不易,便颇具苦心地让我们体验人间的甘甜与疾苦。

吃东西,细的、粗的、肉的、素的,想法调剂搭配。

那时候,白面是限供的,母亲蒸馍馍时就在玉米面上加点盐、辣椒面,外包一层白面,美其名曰“马蹄子”,以便看到就有食欲。

可我还是嫌不好而多次拒吃,不管我怎么哭闹耍赖,也打动不了母亲“后妈一般”的心,实在饿得不行了还得自己去吃。

后来,当我看到困难时期,李讷在毛泽东面前狼吞虎咽地把碗里的饭都吃了,而主席在一边装作看报纸也不给李讷提供更多的食物时,我顿然想到了母亲所为。

之后的岁月,无论我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北缘的“天山雄狮”戍边,还是后来调到大军区工作,什么样的环境我都能从容面对。

当我稚嫩的肩膀不再畏惧艰难困苦时,才真正体会到慈母严父的一片苦心。

⑤父母做任何事都是先人后己。

即使在文革那样的条件下,也尽其所能地帮助周围的邻居和孤寡老人。

有点好吃的,匀出一点,带着我送给孤寡老人;院子里的苹果熟了,送给周围邻居分享;天冷了,母亲拆几十双劳保线手套,织成毛衣送给老人;谁家有重活了,父母就让我们主动去帮着干……这样帮助人的事情做了多少,从来没有专门记过,也记不清了。

我们家与别人家、我与小朋友之间有什么矛盾问题了,哪怕我们没错,父母也总是说我们的不是,极少说对方的不好。

这让我学会了乐于助人、宽厚待人。

⑥张大千与我们家素有旧交。

说真的,我唯一的记忆是家里曾有张大千的照片、字画。

父亲对学书画的我仅提到过张大千留着大胡子,穿着中式长袍,拄着手杖,飘飘欲仙……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家族曾经资助张大千先生远赴敦煌临摹壁画,且大千先生和其儿子是我家的常客,家境殷实的父亲经常请其儿子下馆子改善生活。

知道这些已是父母辞世后,其他老人所讲。

知道父亲是个处级领导、有车,那更是在他去世12年之后,我偶然遇到从未谋面的老司机说起,且每次都是把车停在离家门口不远的拐弯处,从不在我家大门口上下车。

当年父亲不想让我有优越感。

⑦“靠天天太远,靠人人会走,靠墙墙要倒,谁都靠不住,靠自己最管用。

”这是父母教诲我要自立自强的口头禅。

家族、父母融化在严爱之中的家风,无疑起着潜移默化的涵养和约束作用,浸透在我的骨子,融入到我的血脉,影响着我一生立身做人的基础和信条,熏陶着我努力去做一个正直善良、知书达理、对社会有用的好人。

⑧家风,既是无形的,又是有形的。

无形的家风,就是有形的力量。

(原文有删改)
6 . 文章第②段说“家风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和道德成长的起点,也是贯穿其一生的德育课”。

读完②—⑥段后我们发现,父母唠叨家训、①____、②_____、帮助他人、不让我知道家里条件优越,正是用言行给我上着一堂
堂生动而深刻的家风“德育课”。

(每空不超过8个字)
7 . 结合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在第④段加入画线句的内容。

8 . 简洁而深奥的语句总能引起人们的思考,文章结尾处“无形的家风,就是有形的力量”就是这样的语句。

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00字左右)
三、句子默写
9 . 用课文原句填空。

(任选6句作答 6分)
1.岂不罹凝寒,___________________。

(刘祯《赠从弟》)
2.___________________,望峰息心。

(吴均《与朱元思书》)
3.____________________,窥谷望反。

(吴均《与朱元思书》)
4.祗辱于奴隶人之手,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5.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6.食不饱,力不足,_________________。

(韩愈《马说》)
7.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_______________,松枝一何劲!(刘祯《赠从弟》)
四、课内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授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暝,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點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0 . 上文选自《____________》一书,作者是____________(人名)。

11 . 翻译文中画线句。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12 . 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上文中对屠户的心理描写体现了他的机智与勇敢。

B.对狼的神态、动作的描写表现了狼的凶残和狡猾。

C.“止增笑耳”表达了作者对像狼一样敌人的蔑视。

D.“以刀劈狼首”时,屠户并未认清狼奸诈的本质。

五、名著阅读
13 . 名著阅读。

(1)那行者倚在树下,往上一看,只见向南的枝上,露出一个人参果,真个象孩儿一般。

……
他把金击子敲了一下,那果子扑的落将下来。

他也随跳下来跟寻,寂然不见;四下里草中找寻,更无踪影。

选段中师徒一行西行至何处?果子敲落后为何找寻无踪影?行者怒推果树后,又是如何让果树复活的?
(2)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孙悟空一调芭蕉扇》中孙悟空先向灵吉菩萨借得定风丹,然后又变作小虫子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去,逼她交出芭蕉扇,体现了他有勇有谋。

B.孙悟空成为众猴之王的经历启示我们: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C.孙悟空具有高超的斗争艺术,他善于透过迷人的假象认清妖魔鬼怪的本来面目。

比如,白骨夫人多次变化,均被悟空一一识破。

D.《西游记》中,为试探师徒四人的禅心是否坚定,四位菩萨假意要招他们为夫婿。

唐僧不为所动,悟空识破真相,沙僧一心跟随师父,八戒却动了凡心。

六、作文
14 .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有的书字字珠玑,让人品味语言文字的魅力;有的书含蓄隽永,让人感受情感的丰富多彩;有的书振聋发聩,让人获得信心和力量……读书,如品香茗,浓淡自得,滋味悠长。

一本书,泛着悠悠墨香,滋养人的心灵,提升人的品味。

与好书相伴,一路成长。

请你阅读材料,联系生活,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可写自己的读书经历、体验或所思所感。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③题目自拟(应与文体相符);④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不得抄袭和引用试卷的阅读材料;⑤字迹工整,卷面整洁;⑥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人名;如必须出现,请以“×××”代替。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综合
1、
2、
二、现代文阅读
1、
2、
三、句子默写
1、
四、课内阅读
1、
五、名著阅读
1、
六、作文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