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复习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高中生物题型分析----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题型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一、考查形式选择题或填空题二、典型例题1.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膜,可以看到的是两条暗带中间夹一条明带,那么关于对这两条暗带和一条明带的化学成分的说法比较准确的是( )A.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B.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无蛋白质C.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明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D.明带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两条暗带的主要成分是磷脂,也有蛋白质答案C 解析 1959年,罗伯特森根据电镜下看到的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指出,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2.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主要原因是( )A.红细胞膜具有水溶性B.红细胞的液泡体积增大C.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D.低温时红细胞膜流动性增大答案 C解析红细胞膜属于生物膜,生物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故红细胞膜不具有水溶性,A项错误;与成熟的植物细胞不同,红细胞没有液泡,B项错误;由于外界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质的浓度,红细胞在4 ℃蒸馏水中将因吸水过多而涨破,C项正确;低温时红细胞膜的流动性减小,D项错误。

三、答题技巧1.探索历程2.有关细胞膜的成分及功能特性的实验探究或鉴定。

(1)组成成分的鉴定①实验:用溶解脂质的溶剂处理细胞膜,细胞膜被溶解;脂溶性物质能够优先通过细胞膜;磷脂酶处理细胞膜,细胞膜被破坏等都可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脂质成分。

②实验: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膜被破坏;制备细胞膜样液,用双缩脲试剂鉴定,结果呈现紫色。

则都说明细胞膜中含有蛋白质成分。

③实验:从细胞膜中提取某种物质,经非酶法处理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加入斐林试剂并加热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该物质为糖蛋白。

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笔记)

第4章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笔记)

二、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19世纪末 1895年,欧文顿: 实验:用500多种物质对植物细胞进行上万次的通透
性实验,发现脂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 提出假说: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科学家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分离出 来,通过化学分析表明,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
3、1925年荷兰科学家:用丙酮从人红细胞膜中提取脂 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测得单分子层 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两层
8
6、主动运输
特点: 从低浓度到高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需要能量(ATP)。
如:Na+ 、K+、Ca2+、Mg2+等离子通过细胞膜;葡萄 糖、氨基酸通过小肠上皮细胞。
载体具有转一性,不同的离子 需要不同的载体运输。
7、主动运输具有重要的意义: 细胞膜的主动运输是活细胞的特性,它保
证了活细胞能够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 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主动排出代谢废物和 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特点: •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 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 不消耗能量。 如:水、氧气、二氧化碳、
甘油、乙醇、苯等。
4、协助扩散特点、物质: 特点: ➢从高浓度到低浓度; ➢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不需要能量。
如:葡萄糖分子进入红细胞。
5、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相同点和不同点: 都自自是由由顺扩扩浓散散度不梯需(度要fre运 载e 输 体di, ,ffu都 协si不 助on需 扩)要 散能 需量要载体 协助扩散 (facilitated diffusion)
4、磷脂是一种由甘油,脂肪酸和磷酸所组成的分子, 磷酸“头”部是亲水的,脂肪酸“尾”部是疏水的。 磷脂分子组成元素:C、H、O、N、P 磷脂在空气-水界面上铺成单层分子的排列方式:

知识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知识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细胞膜表面有糖蛋白 C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3、变形虫的任何部位都能伸出伪足,人体 某些白细胞能吞噬病菌,这些生理过程的完 成都依赖于细胞膜的( B)
A 保护作用
B 一定的流动性 C 主动
运输
D 选择透过性
4、细胞膜上与细胞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 递和血型决定有着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 A 糖A蛋白 B 磷脂 C 脂肪 D 核酸
蛋白质分子的位置
蛋白质
4、生物膜的结构特点:
流动性.(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大多 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也体现了流动性 。)
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糖被 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
磷脂分子的运动 ①侧向扩散运动;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 ④伸缩震荡运动;⑤翻转运动;⑥旋转异构 化运动。
课堂反馈
1、据研究发现,胆固醇、小分子脂肪酸、维生素D等
物质较容易优先通过细胞膜,这是因为(C )
A 细胞膜具有一定流动性
B 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C ຫໍສະໝຸດ 胞膜的结构是以磷脂分子层为基本骨架
D 细胞膜上镶嵌有各种蛋白质分子
2、异体器官的移植手术往往很难成功。最 大的障碍就是 异体细胞间的排斥,这主要是由 于细胞膜具有识别作用。这种生理功能的结构基 础是(B)
5、一分子CO2从叶肉细胞的线粒体基质中扩散出
来,进入该细胞的叶绿体基质内,共穿过的磷脂分
子层层数是( B )
A6 B8
C 12 D 16
知识点——生物膜的 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生物必修1知识点:四(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

生物必修1知识点:四(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

生物必修1知识点:四(2)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_*生物膜的分子结构模型有多种,较为流行的如流动镶嵌模型2、生物膜分子结构的基本特点是:(1)镶嵌性:膜的基本结构是由脂双分子层镶嵌蛋白质构成的(2)流动性:膜结构中的蛋白质和脂类分子在膜中可作多种形式的移动。

膜整体结构也具有流动性。

流动性的重要生理意义:物质运输、细胞识别、细胞融合、细胞表面受体功能调节等。

(3)不对称性: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相同(4)蛋白质极性:多肽链的极性区突向膜表面,非极性部分埋在脂双层内部。

故蛋白质分子既和水溶性也和脂溶性分子具有亲和性。

3、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结构特点:(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其中磷脂分子的亲水性头部朝向两侧,疏水性尾部朝向内侧)(2)蛋白质分子:在膜表面,或部分或全部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糖被(少量):细胞膜外表功能特性:(3)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4)膜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也体现膜的流动性)(5)细胞膜外表,有一层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的糖蛋白,叫做糖被。

(糖被与细胞识别、胞间信息交流等有密切联系)4.为什么说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跨膜运输是顺相对含量梯度的,其他物质的跨膜运输并不都是这样,这取决于细胞生命活动的需要。

细胞对物质的吸收是有选择的。

结论: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1. 2012 山东济宁期末浸入1mol/L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的现象,此过程中没有发生( )A.主动运输 B.协助扩散 C.自由扩散 D.渗透作用解析:本题难度较大,浸入1摩尔每升的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首先会通过渗透作用失水,本质是水的自由扩散,由于K+、NO-3可以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细胞,所以内部溶质浓度会不断增大,大于外侧时,就会吸水,导致质壁分离复原。

答案:B2.(2012 江西重点中学联考)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主动运输B.mRNA在细胞核中合成后进入细胞质中要穿过2层生物膜C.水稻叶肉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CO2被同一个细胞利用要穿过2层磷脂双分子层D.血液中的葡萄糖进入红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解析:分泌蛋白的分泌方式为胞吐,故A错误。

高三生物 细胞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高三生物 细胞膜、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复习课件 新人教版

外界环境 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①细胞需要的 , 营养物质可以从外界 进入细胞。 ②细胞产生的 、 和 废物排到细胞外。 激素 抗体 ③细胞膜的控制作用是 。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相对的 有关。 ①基础:大多与细胞膜的 ②方式 a.通过细胞分泌的 间接传递信息。 糖被 (糖蛋白) b.通过相邻两细胞的 直接接触传递信息。 c.通过相邻两细胞间形成 进行信息交流。
氧 分 压
A点:无氧呼吸物质运输提供能量
【特别提醒】
(1) 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
解析 由图可知,构成髓鞘、人红细胞膜、小鼠肝细胞膜和变形 虫细胞膜的成分中,脂质和蛋白质的含量都远远高于糖类,说明构成细 胞膜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脂质,故 A正确。在线粒体内膜和叶绿体片 层薄膜结构中,不含糖类,但蛋白质的含量显著高于脂质,这与这些膜 结构上附有大量的酶有关,故B正确。对于不同的细胞膜而言,功能不同, 蛋白质含量也不同,髓鞘中蛋白质含量最低,其他膜结构中蛋白质含量 较高,说明膜的蛋白质含量与功能复杂程度有关,功能越简单,蛋白质 含量越少,反之,蛋白质的种类和含量越多,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D
载体
Hale Waihona Puke 能量红细胞(3)主动运输:需要 , 载体和能量 如K+、Na+、Ca2+等离子。 2.大分子物质的运输方式 大分子物质以 方式进出细胞。
胞吞或胞吐
【特别提醒】 ① 胞吞和胞吐不属于跨膜运输方式,但与细胞膜 的流动性有关,且需要能量。②小肠黏膜上皮细胞吸收 葡萄糖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高频考点突破
不需要载体、不 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消耗能 量
不需要载体、消耗能 量
模型
举例
O2、CO2、H2O、 甘油、乙醇、苯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 专题02 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物质运输功能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

第5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知识点1 生物膜的结构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连线)2.与生物膜成分相关问题的分析(1)成分与功能相适应(2)表现:①镶嵌性:膜的基本结构是由脂质双分子层镶嵌蛋白质构成的。

②不对称性:膜两侧的分子性质和结构不相同,如糖蛋白只分布于细胞膜外表面,在细胞膜的内表面没有分布。

3.单层磷脂分子层水界面排列及搅拌后图解如下。

因此,磷脂双分子层在水-空气界面上展开后的表面积是细胞膜表面积的两倍。

【提醒】若选用人的肝细胞、鸡、蛙的红细胞以及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等,则磷脂形成的单分子层面积将大大超过膜面积的2倍。

4.膜的结构特点及其验证(1)结构特点:①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②原因: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运动的。

(2)膜结构特点的实验验证——人鼠细胞融合实验(如下图)上述实验现象可说明: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提醒】(1)各种生物膜的基本组成成分相同:蛋白质和磷脂。

(2)生物膜的3大功能:物质运输、信息传递和能量转换。

生物膜上蛋白质种类和数量越多,其功能越复杂。

(3)三幅常考模型图:知识点2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被动运输(1)概念: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

(2)类型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特点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进出细胞实例水、O2、CO2、甘油、乙醇、苯等葡萄糖进入红细胞【提醒】自由扩散与协助扩散相比(1)相同点:都顺浓度梯度方向运输,不消耗代谢能量。

(2)区别:自由扩散由磷脂双分子层决定,不需要载体帮助;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帮助。

2.主动运输(1)运输方向: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

(2)基本条件①细胞膜上相应载体蛋白的协助。

②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

(3)生理意义:保证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和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3.大分子物质的运输(1)胞吞:大分子附着在细胞膜表面,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 第4章 第2、3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必修一

高三生物复习课件 第4章 第2、3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必修一

• 答案:蛋白质 脂质 流动镶嵌模型 流动性 协助扩散 主动运输 选择透过性
研研核心要点
• 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 (1)细胞膜中的脂质除磷脂外,还有一些糖脂和胆固醇。 • (2)糖脂和糖蛋白都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 • (3)脂质和蛋白质分子并不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不对称性分布。
• 2. 生物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 (1)结构基础: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运动的。 • (2)实例证明:质壁分离与复原、变形虫运动、胞吞和胞吐、白细胞的吞 噬作用等。 • (3)膜的流动性受温度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膜的流动 性加快。
• 3.生物膜的组成、结构、功能关系图解
• 1.物质的运输并非只与其对应的载体蛋白种类有关 • 细胞膜组成中的蛋白质有部分起载体作用,由于其特异性和数量的多少, 决定了其运输物质的种类和数量。 • 2.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表现并不相同 • 流动性是细胞膜结构的固有属性,无论细胞是否与外界发生物质交换, 流动性总是存在的,而选择透过性只在完成物质交换功能时才能体现出 来。
• [想一想] 1.提示:生物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原因是构成生物膜的磷脂 分子和蛋白质分子都可运动;具有选择透过性主要原因是不同膜上载体 的种类不同。 • 2.提示:前三种是小分子和离子的运输方式,不包括大分子,且它们是 穿膜运输。胞吞、胞吐是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的运输方式,是通过膜融 合实现转移的,被运输的物质不直接穿过生物膜。
• [破题·分层揭秘密] • (一)明确解题思路 • A项中①为糖蛋白,分布在细胞膜外侧,起识别等功能;B项中细胞膜为 系统边界,识别功能要强于其他膜,故糖蛋白含量较高;D项图中的③ 为膜蛋白,如载体,其种类及含量能决定物质进出,因此与细胞膜选择 透过性有关,此三项是正确的。C项中②是磷脂分子,而构成细胞膜的 基本支架应为磷脂双分子层,故C项错误。 • (二)完美答案[C]

高一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

高一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

高一生物《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
1、欧文顿(E .Overtn)的发现和结论
⑴、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

但凡脂溶性物质都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⑵、结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1925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发现和结论
⑴、实验:提取人红细胞中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层分子。

⑵、发现:单层分子的面积为人红细胞外表积的2倍。

⑶、结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 .D .Rbertsen)的发现和论断
⑴、发现:电镜下,发现细胞膜有清晰的“暗—亮—暗”三层结构。

⑵、论断:所有的生物膜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

4、“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的发现和结论(P—67图4—5)
⑴、发现: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370C下40in后,
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

⑵、论断: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1972年,桑格(S . .Singer)和尼克森(G .Niclsn)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根本内容
⑴、磷脂双分子层是细胞膜的根本支架。

⑵、蛋白质分子或镶或嵌入或横跨磷脂双分子层。

⑶、磷脂和蛋白质分子都是可以运动的。

6、糖被——糖蛋白
⑴、位置:细胞膜的外侧外表。

⑵、组成:蛋白质和多糖。

⑶、功能:细胞识别作用、信息传递等。

保护和润滑作用。

如消化道、呼吸道上皮细胞外表的糖蛋白。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高考一轮复习生物 细胞膜—系统的边界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

②载体具有饱和现象,当细胞膜上的某物质的载
体达到饱和时,细胞吸收该物质的速率不再随物 质浓度的增大而增大。
2.大分子的膜泡运输
运输方向 胞吞 细胞外→ 细胞内 细胞内→ 细胞外 实例 白细胞吞 噬细菌等 特点 ①大分子进 出细胞 ②需消耗能 量不需载体 协助
胞吐
分泌蛋白、神 经递质的分泌 释放等
对位训练 4.(2009·宁夏、辽宁理综,3)下列关于物质跨
.
2.结构特点 具有 一定的流动性 ,其原因是组成膜的 磷脂分 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 都是可以运动的。 3.功能 (1)充当“边界”作用,将细胞与外界环境 分开。
植物细胞的边界是 细胞膜 (细胞壁/细胞膜)。
(2) 控制 物质进出细胞。 ①自由扩散:不需要 载体和能量 ,其动力为 浓度差 ,如H2O、气体、脂质、乙醇、苯等。 ②协助扩散:需要 载体 但不需要能量,如葡萄
1959年 1970年 1972年
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生物 膜的 流动镶嵌模型
.
想一想
如何鉴定细胞膜中有蛋白质?
提示 (1)用双缩脲试剂鉴定出现紫色即证明有 蛋白质存在。 (2)用蛋白酶处理细胞膜变成全透性膜即可验 证。 2.细胞膜的成分 (1)主要成分是 脂质 (不能写磷脂,还包括少
量的胆固醇)和蛋白质,还有少量的 糖类 (不
能说葡萄糖或多糖)。 (2)脂质中最丰富的是 磷脂 。
(3)膜功能的复杂程度取决于 蛋白质 (膜成分)
的种类和数量 。 试推断线粒体内膜和外膜上该 成分多少?内膜 多 (多/少)于外膜。 3.细胞膜制备 (1)选材:哺乳动物 成熟的红细胞 ,原因是其
没有 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 。
(2)原理:红细胞放入清水中,细胞 吸水涨破, 细胞内的物质流出,从而得到细胞膜。 (3)方法:引流法或离心法。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重点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重点
溶于脂质的物质 不溶于脂质的物质
细胞膜
结论: 膜是由脂质组成
资料2:20世纪初,科学家将细胞膜从哺乳动物的成
熟的红细胞中分离出来,化学分析发现:细胞膜不但 会被溶解脂质的物质溶解,也会被蛋白酶(能专一地分 解蛋白质的物质)分解。
结论: 膜的主要成分除了脂质,还有蛋白质
脂质和蛋白质是怎样组合形成膜的呢?
知识闯关:第三关
细胞膜上的与细胞的识别、免疫反应、信息传递 和血型决定有密切关系的化学物质是( C )
A B C D
磷脂 核酸 糖蛋白 脂肪
恭喜你,答 对了!再接 不要灰心, 再厉! 再来一次!
第四关
1.下列哪项叙述不是细胞膜的结构特点?( B ) A A.细胞膜由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构成 B B.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 C C.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具有流动性 D D.有些蛋白质分子可在膜的内外之间移动
概念图——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膜
成分
磷脂双分子层
基本支架 部分镶在磷脂 双分子层表面 具有流动性
蛋白质分子
部分或全部嵌入 磷脂双分子层中 大多数可以运动
有的贯穿整个磷 脂双分子层
生物膜具有结构特性:流动性
知识闯关:第一关
人体内的白细胞能进行变形运动,穿出毛细 血管壁,吞噬侵入人体内的病菌,这个过程 的完成依靠细胞膜的 ( C )
知识闯关:最后一关
A
(4)脂质单分子层的面积是细胞表面积的2倍,说明

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成双层排列
3、功能特点: 选择透过性
小结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9世纪末,欧文顿的实验推论:膜是由 脂质 组成 的; 20 世纪初,科学家的化学分析结果,指出膜主要 由 脂质 和 蛋白质 组成; 1959 年罗伯特森提出的“三明治”结构模型:所 有生物膜都由 蛋白质-脂质-蛋白 三层结构; 质 1970 年,荧光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 指出细胞膜具有 流动性 ; 1972年,桑格和 尼克森提出了 流动镶嵌模型 。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必修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必修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

【高中生物】高一生物必修一《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高一生物必修1《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点知识点总结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细胞作为最基本的生命系统,其物质的输入和输出与细胞的物质组成和结构也是紧密相连的。

细胞膜是细胞进行物质运输的基础,因此,要理解物质出入细胞的具体情况首先需要明白细胞膜的结构是什么样的。

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大家需要理解科学家在探索这一问题的过程中用到的科学方法、观察到的现象以及相关的推测,明白科学事实的发现是需要通过大量的实验来逐渐完成的,并且要知道生物膜的具体结构仍然是在批判中发展的。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包含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以及大分子、颗粒性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两个关键内容,其中小分子和离子的跨膜运输就是这节在了解的重点。

小分子和离子出入细胞的方式存有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被动运输又分成民主自由蔓延和帮助蔓延;被动运输就是一种顺浓度梯度的运输,须要载体的运输叫做帮助蔓延,不须要载体的叫做民主自由蔓延,都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就是一种能在逆浓度条件下的运输方式,须要载体帮助下展开,就是消耗能量的。

大分子或颗粒性物质不能轻易展开跨膜运输,他们出入细胞必须依赖细胞膜的流动性的结构特点,通过膜的融合出入细胞,称作胞吞和胞吐,也叫做内吞和外排,都就是消耗能量的。

在这里大家须要忘记相同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就是什么样的,例如:h2o、o2、co2等小分子物质和甘油、乙醇、笨、脂肪等脂溶性物质就是以民主自由蔓延的方式出入细胞的;红细胞、肝脏细胞稀释葡萄糖就是帮助蔓延的方式;小肠细胞稀释葡萄糖、氨基酸和无机盐,以及植物对矿质元素的稀释都就是通过主动运输去顺利完成的。

常见考法本节考查的重点就是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挑选借由性的实验检验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探究等。

高考对本节内容的考查方式主要就是以图文融合的方式,融合有关细胞的基础知识,综合考查对细胞的物质输出和输入的有关科学知识的认知和应用领域。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总结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总结 新课标 人教版 必修1

高中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知识总结新课标人教版必修1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1.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2.20世纪初,荷兰科学家提出: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必为连续的两层。

3.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并描述为静态结构。

4.1970年,科学家通过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5.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膜是由蛋白质和脂类组成的。

2.膜的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该支架具有流动性。

3.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嵌入其中间,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的。

4.膜的结构特点:流动性。

5.膜的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本节内容包括:①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本节内容充分体现了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的适应。

(1)细胞膜的成分主要是蛋白质和脂类,其中,蛋白质约占膜干重的20%~70%,脂类约占30%~80%,各种膜所含蛋白质和脂类的比例同膜的功能有密切关系,功能活动较旺盛的细胞,其蛋白质的含量高,因为膜的功能主要由蛋白质来承担,此外,细胞膜中还有10%左右的糖类,它们与蛋白质或脂类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细胞膜的外表面,与细胞表面的识别有密切关系。

(2)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是磷脂双分子层,蛋白质分子覆盖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或贯穿在磷脂双分子层之间,或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当中。

(3)结构特点: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都是可以运动的,这种结构特点,使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4)细胞膜的功能:一是保护作用,包括支持、识别、免疫;二是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包括吸收、分泌、排泄等。

学习本节知识,要注意用“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来分析细胞膜的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

【例题】根据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和结构特点,分析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1)1895年,Overton在研究各类未受精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反之,则比较困难,这表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2)1925年,Gorter Grendel用丙酮提取红细胞膜的类脂,它在空气一水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红细胞表面积的两倍油此可以认为细胞膜由组成。

生物复习教案:细胞膜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生物复习教案:细胞膜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第5讲细胞膜与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阅读必修1课本P40~43 完成以下填空(不能独立完成的空用红笔标出)一、细胞膜的制备1.实验原理:细胞吸水涨破错误!获得细胞膜。

2.材料: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

3.选材原因(1)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

(2)无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易制得纯净的细胞膜。

二、细胞膜的成分三、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保障细胞内部环境的相对稳定。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如图: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1)通过分泌的化学物质(如激素、神经递质)传递信息,如图:(2)通过细胞膜直接接触(如精子和卵细胞)传递信息,如图:(3)通过细胞通道传递信息,如高等植物细胞的胞间连丝,如图:思考制备细胞膜的材料选用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而不选植物细胞或其他动物细胞的理由?提示:植物细胞有细胞壁不易制备,其他动物细胞有其他生物膜干扰不易获得纯净细胞膜。

阅读必修1课本P65~69 完成以下填空(不能独立完成的空用红笔标出)四、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脂溶性物质易通过:膜由脂质组成↓膜化学分析:膜的主要成分是脂质和蛋白质↓提取脂质,铺展实验:细胞膜中的脂质分子双层排列↓电镜下观察:提出三层静态模型↓质疑三层静态模型↓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细胞膜具有流动性,提出流动镶嵌模型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1)基本支架:磷脂双分子层。

(2)蛋白质分子的分布: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贯穿于整个磷脂双分子层.(3)磷脂分子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3.糖蛋白(1)分布:细胞膜的外表面。

(2)作用:与细胞表面的细胞识别有密切关系,有保护和润滑作用.思考确切地说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证明了什么?提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五、细胞壁植物细胞细胞壁的成分主要是纤维素、果胶,其作用是对细胞起支持、保护作用。

考点细胞膜的成分和功能1.成分、结构和功能的关系2.细胞膜的功能及实验验证(1)功能(2)实验验证①控制物质进出功能的验证②识别功能的验证错误!错误!错误!3.细胞膜的制备实验中的注意事项(1)选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作为制备细胞膜的材料的原因:①动物细胞无细胞壁,细胞易吸水涨破,制备细胞膜更容易;②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中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可避免其他膜结构的干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③白细胞吞噬细菌;④胞吞与胞吐;
①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②变形虫捕食和运动时伪足的成;
⑤载体对相应物质的转运;⑥受精时细胞的融合过程;
⑦动物细胞分裂时细胞膜的缢裂过程;
⑧细胞杂交时的细胞融合(如人鼠细胞融合);
⑨兴奋在突触的传递。
4.功能特点:选择透过性
(1)表现:植物根对矿质元素选择性吸收,神经细胞对K
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依 据 科学家 19世纪 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通 末欧文顿 透性的实验 20世纪初 将膜从红细胞分离出来, 通过化学分析 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 1925年 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 荷兰科学 层,测得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 家 细胞表面积的2倍 20世纪 40年代 在荷兰科学家研究的基础 上推测
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实验
1970年科学家做了如下实验(荧光标记法)
人 细 胞 杂交细胞 细胞 融合
37℃
40min
小 鼠 细 胞
实验证明: 细胞膜的蛋白质分子具有流动性

的吸收和对Na+的排出,肾小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小肠
的吸收等。 (2)原因:遗传性 载体种类、数量 选择性
5.流动性和选择透过性的关系
(1)区别
结构基础
构成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 流动性 子大多数是运动的,而不是静 (结构特点) 止的 选择透过性 膜上载体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不 同,决定了出入细胞的物质的 (功能特性) 种类和数量不同
课堂小结:请绘制生物膜的概念图
生物膜
结构特点
功能特点
③ 流动性
④选择透过性 决定
① 磷脂双分子层
②蛋白质分子
结构组成
结构探究历程
膜的不对称性
①磷脂内外两层所含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同, 呈现了膜的不对称性; ②糖类在细胞膜中的分布很少,并且与蛋白质或 脂质结合成糖蛋白或糖脂分布在膜的外表面,也 呈现了膜的不对称性. 因此,根据糖蛋白的分布,可以判断细胞膜的 内外侧.
结论或假说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假说) 膜的主要成分是脂 质和蛋白质(结论) 细胞膜中的脂质分 子排列为连续的两 层(结论) 脂质两边各覆盖 着蛋白质
1959年 电镜下观察到细胞膜清晰的暗- 膜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亮-暗的三层结构 罗伯特森 三层静态结构构成(假说)
一、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时间 科学家
磷脂双分子层 蛋白质分子
二、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
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 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 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3.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原 因 磷脂分子是可以运动的,具有流动性。
大多数的蛋白质分子也是可以运动的。
提醒1:细胞膜上的糖类
依 据
膜蛋白并不是全部平铺在 脂质表面,有的蛋白质是 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的
人鼠细胞融合实验
结论或假说
20世纪 60年代
1970年 1972年
表明细胞膜具有 流动性(结论) 提出生物膜的 流动镶嵌模型
在前人研究基础上提出细 桑格和尼克森 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时间:1972年 人物:桑格和 尼克森 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2)联系:流动性是选择透过性的基础,因为只有细胞膜具有
相反,细胞膜失去了选择透过性,也就意味着细胞已经死亡。
流动性,细胞才能完成其各项生理功能,才能表现出选择透过性。
6.组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磷脂分子+蛋白质分子
组成
结构
决定
具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有
具 有
功能 (物质交换)
导致 运动性
流动性
具 有 体现 选择 物质交 保证 换正常 透过 进行 性
(1)只分布在膜的外侧 (2)细胞膜上的糖类有的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 结合形成糖蛋白,又叫糖被。有的糖类与脂质 结合成糖脂 (3)糖蛋白的作用 保护、润滑、细胞识别和信息交流等
(4)影响因素
主要受温度影响,适当温度范围内,随外界温 度升高,膜的
流动性增强,但温度高出一定范围,则导致 膜的破坏。
(5)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