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探析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探析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探析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

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出新部署、新要求,强调“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作为一种反映社会存在的特殊意识形态,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历史阶段,反映特定阶级、阶层及社会群体的利益诉求、情感需求、思想愿望及政治经济情况,具有比较系统的理论体系,且有某种社会理论指导的对社会生活具有某种程度影响的非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潮流、思想流派及思想趋势,其本质是特定社会经济背景下的大众心理、民众观念、思想理论、学术文化观点和实践在社会层面的相互影响、相互渗透。作为社会生活、社会变迁的判断标准之一,社会思潮通过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施加影响而促使其生活态度、生活理念、行为方式发生变化,以达到调控、改造及引导社会存在的目的。目前,我国社会各种思潮总体上具有以下几种特征:社会思潮复杂多样,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谷时期,而以资本主义文化为代表的西方文化获得强势地位,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主社会主义、生态马克思主义、后殖民主义、消费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各种思潮在我国获得传播和蔓延。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国内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经济体制深刻变革、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再加上中国对外开放领域的扩大、国际交流合作的更加密切以及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不遗余力的文化扩张、思想渗透、文化殖民,中国各种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在此情况下获得产生和发展,复杂化和多样化更加凸显。国内民众在宽松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及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成员的价值取向也越发自由化和多元化。但由于理论主张、分析角度、研究关注点的迥异,国内社会思潮既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哲学等领域,也与文化、历史、伦理、宗教、生态等内容密切相关,但总体上这些思潮可分为主流社会思潮、非主流社会思潮及反主流社会思潮三种类型。

社会思潮之所以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不仅是由于信息技术、网络的采用而促使思想文化的传播速度大大加快,而且是由于我国社会进程的加速发展催生较多一时难以被主流意识形态所吸收、消化的众多新情况、新问题、新思想,最重要的是由于:社会变迁而导致群众的现实利益不断发生变化,产生不同的利益集团与社会阶层,而为维护自己或本阶级的既得利益、价值判断及情感认同,使之免遭冲击、震荡,从企业家、国企管理精英、知识分子、中产阶级、离休干部至下层、普通底层民众,其均按照自己的生活理念、价值观及行为方式对某些特定思想观念与价值自然产生亲和感,而对另外一些思想观念与价值自然产生排斥感,在此情况下,不同的社会思潮就会在不同的社会阶层中遇到自己的追随者或反对者,而随着传媒与网络空间的迅速扩大、相对宽松的文化气氛的形成,其不断获得滋育、传播、交流、碰撞甚至分化、整合及重生。

当前国内各种社会思潮形形色色、各式各样、对错混杂,异常活跃,表现出空前的多样性和多元化。这些代表不同阶级、阶层、社会群体利益、要求的思潮为争夺话语权进而扩大自身的影响力,均非常注重在尽可能地坚持自身核心思想和特定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吸收其他思潮的优点和长处,不断充实自己和完善自己。如民族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文化保守主义三者在某些问题上持有相近、相似甚至相同的立场,三者有逐渐融合之趋势,而新自由主义也开始借鉴民族主义的一些优点和长处来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因此可以说:不同社会思潮之间既相互撞击、相互排斥甚至相互斗争,又相互作用、相互吸引、相互融合甚至相互重叠、相互交叉。尤其是在某些纯学术的研究领域,社会思潮之间多相互借鉴、相互交融的特点和趋势更加凸显。

当然,社会思潮往往在特定历史阶段下形成和传播,随着社会条件的变化,有些社会思

潮或将被另外的社会思潮所代替,或在与另外的社会思潮进行对立、互动、激荡的过程中“改头换面”为另外一种思潮,或将暂时消退等待时机再次“浮出”,显现出潮来潮退、潮起潮落的典型现象。国内很多社会思潮源于国外思潮,且常常在此影响下形成和发展,有的甚至直接通过国外移植而来,与国外思潮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在包括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在内的社会主义遭受重大挫折的各种事件之后,西方资产阶级社会思潮更是对世界产生强大冲击,而包括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经济私有化思潮在内的各种西方社会思潮更是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之后通过各种活动广泛传播和蔓延,与国内土生土长的愚昧迷信思潮、保守主义思潮、民粹主义思潮、极端民族主义思潮等相互影响、相互交织甚至相互渗透、相互转化。在此背景下,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相互交织、相互影响,同时呈现出本土性和外来性的双重特征。

传播途径更加多样化,传播内容更加平民化

社会思潮反映特定环境中的民众利益、要求,是民众评价的现实表现形式。为在社会矛盾深刻尖锐、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的社会转型时期更好地代表、维护本阶级、阶层或其他民众、团体的利益,不同社会思潮相互之间为争夺话语权和影响力必然不断竞争,而这又客观上促使传播途径的多样化。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的代表人物在传播和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主要采用发表论文、著书、学术讨论等方式积极介入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以争夺文化思想阵地、社会舆论阵地的主导权和支配权,扩大自己的群众、社会心理基础,进而巩固、扩大自己的社会影响力,最终影响政府现实政策的制定、实施。书刊、电视是这段时期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和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媒介,其自然亦是国内各种社会思潮争夺主导权、控制权及话语权的重要阵地。

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各种高科技、信息通讯工具逐渐普及和广泛运用,国内各种社会思潮之间的碰撞、争论比以往更加激烈,其除继续依靠发表论文、报刊、大学讲坛等传统方式进行传播和抢占话语权以及争夺思想舆论阵地的主导权之外,往往依靠互联网、手机短信等高科技、信息化方式增加传播渠道、拓展传播途径及扩大传播范围,而互联网和电视媒体逐渐成为高科技、信息化时代各种社会思潮传播其思想和争夺话语权的重要工具。但无论是在哪个时期,大学总是社会思潮的发酵升温地,大学讲坛、论坛在社会思潮的主导权、控制权及话语权争夺战中均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而某种社会思潮的代表人物常常通过作报告、作讲演、写文章、出版书籍、办网站、开辟论坛等各种机会、方式,积极宣传其所代表的该社会思潮,积极介入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力图说服人们接受自己的思想和理论观点。

为更有效地争夺社会变革的指导话语权和影响国家的政策制定和执行,各种社会思潮除依靠集图像、声音、文字、行为于一体的高科技传播手段之外,还在内容、形式方面力求更加与平民百姓的现实生活实际相贴近,接近与普通百姓的距离,积极介入包括腐败、贫富差距、上学难、看病难、住房难在内的与群众日常生活利益密切相连的公共、社会热点领域,阐述观点和开展讨论甚至辩论,期间各种思潮常常打着平民百姓“代言人”的旗号,紧抓其普遍关注的问题发表见解,选择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为陷入思想困惑、生活困难的平民百姓出谋划策,力图使自己的声音“最响亮最动听甚至最感人”,甚至在语言表达上趋向“煽情化”,以在激烈的竞争中吸引群众的注意和社会各界的关注,进而说服其认可、接受自己的观点。

近年来,包括新自由主义、新左派、民主社会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民族主义、新权威主义甚至殖民文化主义、保守主义、经济私有化在内的很多社会思潮都采用这种“煽情化”的传播“策略”向群众宣扬自身理论的优越性和公正性,以吸纳民间和作为社会思潮发酵升温大学的力量,这甚至成为其与主流的马克思主义争夺话语权和阵地的最重要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各种社会思潮虽在传播内容上力求平民化,但这绝不意味着其在本质上

也平民化。绝大多数的社会思潮本质上所体现的往往是掌握着其知识形态的精英们对社会整体的理性设计与统治欲望,反应的是精英们的价值意志霸权,而其所主张与宣扬的话语体系也常常是那些掌握特定知识与话语权力者的理性、意志与愿望,实现的是特定群体的社会利益。

为拓展群众基础,更加具有实践性,而群众价值取向越来越利益化

20世纪90年代之前,国内社会思潮与社会、群众生活的联系性不是很强,对现实利益的关注也往往是间接的、次要的,总体上主要集中在抽象的学术思想方面,仅仅在文化学术领域发挥影响作用。进入20世纪90年代尤其是21世纪之后,利益问题特别是经济、政治利益问题陆续成为社会民众最主要、最关注甚至最重视的社会问题,而正处在社会转型关键期的当代中国社会思潮的现实针对性不断增强,与现实利益密切相关。

在此情况下,国内各种社会思潮渐渐移向对现实具体问题的关注,以体现自身特性的风格和思路,试图从不同视角探讨现实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不仅逐渐增加对社会、民生等相关问题的讨论,而且制度层面的、可操作的问题也成为其关心的话题,尤其是当代社会思潮大都力争影响政府决策,而不再仅仅是“拥护道德或政治义务的伟大签名者。”

民众作为潮流的主体,其传播某种社会思潮的利益动机更加明显。以往社会思潮的传播主体仅限于大学教师、研究人员、知识精英及大学生,但目前社会思潮的参与者已不限于知识分子。不同思潮反映不同群体主体、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诉求,而在各种社会思潮常常提出针对群众现实利益的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案的背景下,国内群众是否接受某一思潮的判断标准也不再仅仅取决于过去的在思想上其是否认同该思潮,而是参杂、混合着更多的利益因素,取决于该社会思潮与现实利益相关度的高低,即某种具体社会思潮的接受者、传播者及其他参与者是否支持某种社会思潮主要取决于该思潮是否能合乎自身的利益,是否能给自身带来更多的现实利益。同时,学者们的理论工作不断增强民众的维权意识,民众常常通过某种社会思潮向相关部门更加大胆、直白地表达其利益诉求。

进步与倒退并存,表现出多元性、混合性的特征

社会思潮因自身特性和历史发展常存在正向和负向关系,进而对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⑥中国在社会主义工业化、城市化及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涌现出包括社会主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潮在内的总体上呈现积极、进步、健康向上的众多社会思潮,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已成为当今国内社会思潮的主流形态。但同时也必须清醒的认识到:

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的复杂化和多样化不仅促使人们的思想活动日益呈现出差异性和多变性,而且导致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和选择性越来越强,造成社会思潮逐步多元化和日益复杂化,正确思潮与错误思潮相互交织,进步思潮和倒退思潮同时并存,积极思潮与消极思潮相互激荡,多元的社会结构和复杂的社会历史条件为包括新自由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功利主义思潮在内的某些负面社会思潮提供了产生的客观环境。正确、积极、进步的社会思潮与错误、消极、倒退的社会思潮之间相互对立、互动、消长,活跃于社会思想上层建筑之中,影响着国内民众的思想和判断。

首先,很多国内社会思潮对于开阔青年学生视野、活跃青年学生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其次,当代很多国内社会思潮所涉及的民主与科学、自由与法制等先进的思想内容、现代意识、现代理念不仅有助于增强青年学生的适应力和竞争力,而且有助于把青年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再次,当前知识分子思想多元化与社会利益多元化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形成阶层与思想流派的对应关系。当前国内社会思潮的多元化若能在遵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础上,在相互宽容与理解的条件下形成互动,对于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具有重要意义。⑦同时,我国流行的一些社会思潮例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享乐主义等极端市场化价值观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带来极大冲击,主要表现在:一些国内民众尤其是某些青年学生在国内多元文化和多种现代思潮的冲击下,不仅弃道德原则、真诚原则于不顾,以极端个人主义、实用利己主义作为其人生哲学,而且失去价值选择上的方向感、基本的价值判断力。⑧这不仅严重败坏社会风气和干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而且对中国特色精神文明和文化建设造成极大危害。

值得注意的是,一种社会思潮往往并非简单的仅具有积极性或消极性,而往往是既具有进步作用,又具有倒退作用,即一种社会思潮往往同时具有多元性、混合性的特点。例如,较之于保守主义,民主社会主义具有进步意义,其所主张的在从事市场经济的同时应采用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以及在提倡社会保障和促进社会公平、人与自然协调发展方面所积累的经验,有助于我们深化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尤其是发达国家某些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党务实求变、与时俱进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学习。但民主社会主义从最初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把社会主义制度作为追求的目标,逐步发展为:认为资本主义是永存的社会形态,极力鼓吹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民主、平等,反对根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认为民主、人权不仅是实现社会主义的手段,更是社会主义的目的,社会主义本质只是一些基本价值目标,没有制度的依托。这显然对我们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非常消极的作用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辞海》中的社会思潮解释是:“某一历史时期内反映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和要求的思想倾向涌现出来的思想感情。”社会思潮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心是一定阶级、阶层价值观念的反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各种社会思潮相继涌现,存在着以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公共知识分子,拜金主义,新左派等为代表的社会思潮;这些社会思潮多元并存、复杂多变,并且对我国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负面的;因此,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才能积极稳妥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社会和谐。 一、中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社会思潮 1.民主社会主义思潮。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又一种有相当影响的社会思潮。这种思潮以强调指导思想的多元化为其主要观点,其本质上是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理论的替身。它是21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国际性政治社会思潮,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用社会福利政策和民主化措施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在我国改革开放后逐渐传播到中国社会,在知识界具有广泛的影响。民主社会主义过分强调价值的多元化,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核心价值和作为执政的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具有消解的负面作用。首先,中国经济仍然处于发展阶段,且人口众多,各地发展极不平衡,缺乏实行高福利的社会政策的经济基础;其次,超前推行全民普选制,在缺乏公民社会的条件下,会演变为街头民粹政治,反而影响社会的稳定有序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中国社会现代化不能照搬民主社会主义的模式而只能批判地吸收其部分理念,并探索符合自己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2.新自由主义思潮。 新自由主义是一种以经济自由市场化为内核并拓展至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社会思潮,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亚当·斯密等人的古典经济学的现时代承继

中国当代文学史

中国当代文学史 1、“十七年文学”又指的是1949年至文革前的文学。 2、以赵树理、孙犁、周立波为代表的“山药蛋派”、“荷花淀派”和“茶子花派”等都具有鲜明地域文化特点。 3、陈忠实的《白鹿原》和王安忆的《长恨歌》,一部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4、在“十七年时期”,最具传统文人意味,受西方文化影响最深的农村题材小说家是周立波。 5、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中的现代芭蕾舞剧是《白毛女》和《红色娘子军》。 6、五六十年代,女作家的主要作品有茹志鹃的《百合花》、杨沫的《青春之歌》、宗璞的《红豆》等。 7、80年代中期兴起的寻根文学中的《爸爸爸》的作者是韩少功。 8、《白鹿原》中的地主形象主要有白嘉轩、鹿子霖和郭举人。 9、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传》和浩然的《艳阳天》,都将目光对准了农村合作化运动。 10、1962年8月召开的“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座谈会“又被称为“大连会议”。 11、周立波最为人称道的两部表现了中国农村两次巨大变革的作品分别是表现了“东北解放区的土改运动”的《暴风骤雨》和表现了“湖南山乡的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山乡巨变》。 12、记录了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梁斌的《红旗谱》、吴强的《红日》、知侠的《铁道游击队》和杨沫的《青春之歌》等。 13、60年代初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的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剧的主要收获有《红灯记》、《智取虎威山》、《芦荡火种》等。 14、京剧《智取虎威山》取材自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 15、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唯一一篇不在“褒贬毁誉之间”的小说是《登记》。 16、王蒙笔下的干部形象主要包括《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中的刘世吾、《想见时难》中的翁式含、《蝴蝶》中的张思远以及《踌躇的季节》中的犁原等等。 17、1957年的“反右”斗争扩大化后,许多作家转向历史题材创作,期间的主要成就有郭沫若的《蔡文姬》、老舍的《茶馆》、曹禺的《胆剑篇》和田汉的《关汉卿》等。 18、朦胧诗派中的“三个崛起“分别指的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邵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和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19、舒婷的成名作是1979年的《致橡树》。 20、“山药蛋派“又称为“山西派”或“火花派”。 21、第一批八个“革命样板戏”是《红灯记》、《沙家滨》、《智取虎威山》、《奇袭白虎团》、《海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和《芦荡火种》。 22、奠定了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射雕英雄传》。 23、“新派武侠小说”的武侠三大家分别指的是梁羽生、金庸和古龙。 24、50年代中期之后,台湾诗坛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社团主要有现代诗社、创世纪诗社、蓝星诗社等。 25、今天派的代表诗人有北岛、舒婷和顾城,其代表作分别是《回答》、《宣告》;《致橡树》、《祖国啊,亲爱的祖国》和《我们去寻找一盏灯》等。 26、韩少功、王安忆、梁晓声等作家通常被称为“知青作家”。 27、17年长篇小说代表作“三红一创“中,’’三红”指的是吴强的《红日》;罗广斌、杨益言的《红岩》;梁斌的《红旗谱》。“一创”指的是柳青的《创业史》。 28、归来派指的是文革结束后从各处归来的受迫害的作家们的总称,其代表人有《光之礼赞》

中国十大阶层的消费差异

中国十大阶层的消费差异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可化为十大阶层。这十个社会阶层是: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他们在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2、经理人员阶层 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干部)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之间的区分界线还没有完全明晰化,其阶层内部的不同来源的成员,在社会政治态度和利益认同方面还有明显差异。经理人员阶层在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

中也是主导阶层之一,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有重要的影响力。 3、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他们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建设者,在二十几年来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4、专业技术人员阶层 指在各种经济成分的机构(包括国家机关、党群组织、全民企事业单位、集体企事业单位和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企业)中专门从事各种专业性工作和科学技术工作的人员。他们大多经过中高等专业知识及专门职业技术培训,并具有适应现代化社会大生产的专业分工要求的专业知识及专门技术。 5、办事人员阶层 指协助部门负责人处理日常行政事务的专职办公人员,主要由党政机关中的中低层公务员、各种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基层管理人员和非专业性办事人员等组成。这一阶层是社会阶层流动链中的重

简述当代中国社会思潮

出品百技网ZBZ-2.5(4)照明信号综合保护装置原理与维修 其实,,看上去,这个电路图有点复杂。我们先来看看照明综保的电路图(点击图片可放大)开关还简单。80QBZ-80开关原理差不多,甚至说比如果你不去修综保插件,照明综保和这样分析起来就比较简单我会先把综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讲解。在这个开关讲解的过程中,开关原理时使用的方法了。等大家熟悉了之后,再来讲保护插件的工作原理。就像我讲80 一样,由浅至深,逐步讲解,争取让每位坛友都能看懂,学会。 上面这张图就是照明综保的主回路,你可以对照上一贴主变压器连接图来看这张图。电源接线柱(在接线室内)L1、L2、L3(多数开关标识的是X1、X2、X3)连接到隔离开隔离开关的出来之后,通过两个熔断器连接到主变压器的一次侧。这样,当合上隔离关上,

的电源在通开关,主变压器的一次侧得电,在二次侧就会感应出127V的电源。这个127V、连接到交流接触器上,从交流接触器出来,接到负载接线柱U、V过两个熔断器FU3、FU4。Xb从V相分出一根,Zc)同时从为W相分出一根线,为Xa,(多数开关标示为WZa、Zb、、W是接照明灯用的,Xa、就是接线室内的5个负载小接线柱。UV、、U、V、WXa、Xb Xb是接信号用的。吸合。照明或信号负载当按下启动按钮(为了简化,图中未标出),交流接触器KM 断开,负载停止工作。就会得到电源工作。当按下停止按钮,交流接触器KM 下一贴,我们将众位坛友先把这个搞清楚了,这就是照明综保的主回路工作原理,很简单。是如何吸合的。综合保护器的控制回路,也就是按启动按钮,交流接触器KM ZBZ-2.5(4)M照明综保控制回路工作原理 上一贴,讲了照明综保的主回路,这一贴讲控制回路。为了简化原理图,让初学者更容易理解,我们先省略综保插件内部的工作原理。有的坛友也许会问,不学综保插件的工作原理,怎么维修呀。其实是一样,我们可以把综保插件看做一个整体,只需要了解他的功能,一样可以修好照明综保。在实际的工作中,也没有几个人会去修综保的插件,万一插件坏了,都是更换新的。当然,为了让坛友更好的理解照明综保的原理,我们会在后面介绍综保插件的工作原理。 上面这张图(点击图片可放大),是照明综保的控制回路。图中的白色部分,是综保插件的内部结构,虚线下的数字,是综保插件的引脚号。 在主回路中,交流接触器CJ吸合,负载部分Za、Zb、Zc和Xa、Xb就会有电。交流接触的CJ的吸合,要靠CJ的吸合线圈来驱动。【交流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和我们在80开关中讲到的真空接触器的工作原理差不多,都是靠吸合线圈(电磁铁)来带动动触点来进行工作的。大家可以找一个交流接触器拆开来看看。我在这里就不讲了,因为太简单

2019年继续教育专业课中外教育史题库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 ? 1 .福禄贝尔在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自然哲学中的“进化”的概念完全而充分地运用于人的发展和认的教育,从而提出() ?A.适应自然 ?B.全面发展 ?C.创造性 ?D.统一性 ?参考答案:A ? 2 .梁漱溟是()的代表人物。 ?A.生活教育 ?B.职业教育 ?C.乡村教育 ?D.平民教育 ?参考答案:C ? ? 3 .“癸卯学制”文件的正式名称是()。 ?A. ?《钦定学堂章程》 ? ?B. ?《高等学堂章程》 ? ?C. ?《奏定学堂章程》 ? ?D. ?《中小学堂章程》 ? ? ?参考答案:C ? ? 4 .下哪一项不是孔子的道德教育的原则。() ?A. ?持志养气 ? ?B. ?立志乐道 ?

?C. ?克己内省 ? ?D. ?改过迁善 ? ? ?参考答案:A ? ? 5 .“明人伦”的教育目的是由谁第一次明确地概括出来的?()?A. ?荀子 ? ?B. ?孔子 ? ?C. ?孟子 ? ?D. ?庄子 ? ? ?参考答案:C ? ? 6 .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 ?A. ?王充 ? ?B. ?董仲舒 ? ?C. ?贾谊 ? ?D. ?郑玄 ?

? ?参考答案:B ? ?7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的最终目的是()。 ?A. ?发展人的个性 ? ?B. ?涵养道德 ? ?C. ?开发“民智” ? ?D. ?造就“完全人格” ? ? ?参考答案:D ? ?8 .夸美纽斯关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教育理念被称为()思想。?A. ?“泛智” ? ?B. ?全民教育 ? ?C. ?和谐发展 ? ?D. ?全面发展 ? ? ?参考答案:A ? ?9 .抗日战争时期,为保存国家教育实力,国民政府将一些著名大学西迁并进行合作。组成西南联合大学的是北京大学 ?A.

对社会思潮的内涵和特征分析

引领社会思潮,首先要把握社会思潮。只有深入地把握了社会思潮,才谈得上合理、有效地引领社会思潮。一、社会思潮的内在结构和功能社会思潮是在一定时期内得到广泛传播的思想潮流,是一定社会集团愿望的反映,代表一定的政治倾向、价值观念和生活态度,是社会变动的晴雨表。一种典型的社会思潮由三个层面的内容构成:一是社会心理层面的群体愿望,表现为一定倾向的舆论、民怨、民意等,它是人们共同的情绪、动机、愿望趋向一致的产物。二是知识层面的理论表达。社会思潮的社会心理层面与知识层面的关系,大致相当于感性认识同理性认识的关系。三是实践层面的群众运动。一般而言,这类群众运动往往是由政党或其他政治势力推动的。如果一种社会思潮既不表现群体愿望也没有群众运动的支撑,那么它就成了学术思潮甚至只是一种学术思想。如果一种社会思潮既无理论表达又无群众运动的支撑,那么它只是舆论或民意。社会思潮具有以下功能: 一是实践功能。它可以表现为政治实践功能。例如梁启超就认为,社会思潮从来都有政治现象的背景,政治现象又与私人生活息息相关。所以社会思潮会影响社会政治。社会思潮的实践功能也可以表现为倡导新生活方式的功能。社会思潮能使某些生活方式和态度得以通行,这些生活方式和态度产生于某个群体,被证明能有助于解决或至少能表达某些典型问题。二是评判功能。胡适认为,社会思潮无论怎样不一致,根本上都具有评判的态度。例如孔教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孔教的价值,文学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文学的价值,贞操的讨论只是要重新估定贞操道德在现代社会的价值,旧戏的评论只是要重新估定旧戏在今日文学上的价值。三是社会分化和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思潮将有相同立场和相同态度的人们聚集到自己的旗帜下,从而使社会成员按不同的社会思潮分化开来。社会思潮通过这一方式,使具有相似结构位置的群体能够联合起来,同时迫使具有相反的世界观和利益的群体加入某种与之对抗的思潮。二、社会思潮的特征社会思潮具有阶级性、时代性、方向性、暂时性、排他性等特征。第一,阶级性。社会思潮只能产生于阶级社会,它是利益冲突的表现。社会思潮的阶级性,并不意味着每一个社会思潮都同特定的阶级有着对应关系,它的社会基础可以是一个阶级内部的,也可以是跨阶级的,但无论如何,它同阶级冲突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都是阶级冲突的直接或间接的反映。第二,时代性。任何社会思潮都是特定时代的思潮,都或多或少地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社会思潮的时代性并不意味着它们都是时代精神的体现者,实际上,许多社会思潮是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的。但无论如何,任何社会思潮所应对的问题都是时代的问题,而且都要受时代精神的制约。第三,方向性。正如潮汐有方向一样,任何社会思潮也都有自身的方向性。社会思潮的方向性使自身具有了对社会的冲击力。第四,暂时性。社会思潮既然是一种“潮”,也就会有潮起潮落的过程。社会思潮不是衰亡就是上升为国家的主流意识形态,无论如何都不会永久存在。第五,排他性。社会思潮属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都具有排他性这一特征。任何社会思潮总是力图同化他人的思想,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同时排斥和拒绝其他主张。三、社会思潮的类型从对象和内容的角度看,社会思潮可以分为政治思潮、生活思潮、学术思潮三类,分别代表一定人群对一定的政治问题、生活问题和学术问题的见解和评判。其中,政治思潮是社会思潮中最有代表性的部分,它有着明确的政治倾向和行动导向,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知识社会学家曼海姆曾把政治思潮分为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从广义上说,乌托邦也属于意识形态。但从狭义上说,意识形态是不打算颠覆现实的思想和思潮,乌托邦则是企图颠覆现实的思想和思潮。从延续时间的角度看,社会思潮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时间跨度小、延续时间短的社会思潮。这类社会思潮大多数在理论上标新立异,刚出现时可能会吸引不少人的注意力,但由于缺乏社会根基,很快就衰落了。另一类是时间跨度大、延续时间长的社会思潮。这类社会思潮有着深厚的社会根源和宽广的社会基础,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当然,评价社会思潮的生命力,并不能以流传时间的长短作为唯一的标准。从覆盖面的角度看,社会思潮又可以分为党内思潮、国内思潮和国际思潮。党内思潮是政党内部的思潮或思潮中的思潮,如一些政党内部的“左”倾思潮和右倾思潮。国内思潮是由国内问题引发的思潮,国际思潮是由世界各国面临的普遍问题引发的思潮。在国际思潮中,时代思潮是范

评《中国各社会阶层的分析》

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严铭 阶层是对人群的划分,同阶级、等级一样,不是对人群横向的划分(如对牧人、渔人、农人、工人的划分,它表现为劳动者分工,即人与某种劳动职能的固定结合关系),而是对人群纵向的划分。人群的横向划分决定着人们怎样互相交换其活动,反映着人对人的依赖关系。人群的纵向划分决定着人的高低差别,反映着人对人的压迫关系。 在马克思主义中既有阶级概念,又有阶层概念。当这两个概念并用时,阶层通常是阶级的组成部分,表示阶级内部次一级的划分,隶属于阶级,有时也包括其阶级归属尚不明朗的过渡性成份。 由陆学艺主编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如实地指出了当代中国不是人人平等的无阶层社会,而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高低差别的社会;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当代中国人群的这种差别,为人们研究这一问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调查材料;在对人群分层时,指出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处于社会上层,产业工人处于社会下层,中间隔着6个社会阶层,从而使读者可以看出前者已经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是工人阶级的代表者,而后者则不是主导阶层(第105页),自然不再属于领导阶级,正在逐渐滑向弱势地位;正确指出“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育和发展的过程中产生和成长起来的。”(第16页)此外,还对政府有关部门在教育经费使用上的两极分化做法表示了义愤(见此书第96-97页),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称道的。 此书在描述当代中国社会分层现象时,旗帜鲜明地用阶层论代替了阶级论。自然,它就没有也不可能对社会阶层进行阶级归并,正确揭示我国当前的阶级状况。 之所以如此,是作者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不是革命党而是执政党,“目标”应当“变化”为团结和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来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第7页),通过广泛妥协和“合作”实现各阶层的“共赢”(第99页,第108页),即用阶级阶层合作来代替阶级斗争。认为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分层状况“传统政治意识形态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第99页)。这里所说的“传统政治意识形态”显然特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作者认为它无法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已经“过时”,因而应当予以“扫除”(第104页)。 然而,在“扫除过时意识形态的障碍”(第104页)的同时,此书又想表白自己所用的阶层论并不是“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第5页)。为此,它求助于英文词汇。说,在“大多数”英文文献中,并不存在“阶级”与“阶层”两个概念的明显区别,“大多数”理论家都采用同一个词汇:“class”,它既可以被译成“阶级”,也可以被译成“阶层”(见此书第5-6页),并就此写了一大段说明。这段文字似乎是想让一部分赞同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的读者感觉,此书所说的“阶层”同“阶级”本是同一个概念,此书所用的阶层论就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论。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就没有必要把“阶级”改称“阶层”。但为什么又改了呢?此书说:“在中文中,情况有所不同,‘阶级’这一词汇往往是指传统马克思主义意义上的阶级概念——即由生产资料占有来进行划分的、相互之间存在利益冲突、对立、斗争关系的群体,这一词汇让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

2009年3月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Mar.2009第21卷第2期Journal of Chongqing U niversity of Posts and T elecommunications(Social Science)V ol.21 No.2 关于当前影响我国的四种 社会思潮的剖析和思考3 靳辉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北京100732) 摘 要: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的伟大成就,充分说明了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同时,西方价值观和各种思潮乘虚而入,就目前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和普世价值观等西方社会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并要求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和研究这些思潮,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社会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普世价值 中图分类号:B0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8268(2009)022******* 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正如我们在改革之初所预期的那样,国民经济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我国在30年里取得的辉煌成就是举世公认的,刚刚结束的第29届奥运会就是一个充分的体现,最近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神七”飞船,更显示了我们的力量。在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我们应该很好地总结30年取得的宝贵经验和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面的经验和问题。我们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十几年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应该从理论上来总结这些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规律的认识。把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我们继续前进的基础,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过程中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发展问题是世界共同关心的重大问题,自工业革命200多年以来,世界有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上世纪70年代初,一些西方学者发表了多篇文章探讨这些问题,罗马俱乐部还提出了“增长的极限”,即这种发展已 ? 1 ? 3收稿日期:2008212216 作者简介:靳辉明(19342),男,山西侯马市人,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学部委员、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政治学科召集人,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评审组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学科副组长,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人学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第九、第十届全国政协委员。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哲学、科学社会主义和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以及当代社会思潮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当代社会思潮学习体会

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人文社科类的知识深感欠缺。在当今社会少了一些人文素养已经很难立足。所以,我选择了学习“当代社会思潮”这门课程,以期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为将来更好的发展打下基础。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也确实学到了很多。拓展了视野,提升了自我。下面我将阐述自己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的一些感悟、体会及认识。 一、当代社会思潮定义 什么是社会思潮? 社会思潮是指在特定历史环境中,以人们的社会心理为基础,以某种思想理论为支撑,以动态形式反映一定阶段、阶层或社会群体的理想、愿望、利益、要求的思想体系。社会思潮属于社会意识范畴,是社会心理要上升为社会理论的展现形态,其实质是社会新型价值观念的懵懂萌动和蓬勃而起。梁启超说,“今之恒言,曰‘时代思潮’。此其语最妙于形容。凡文化发展之国,其国民于一时期中,因环境之变迁,与夫心理之感召,不期而思想之进路同趋于一方向,于是相与呼应汹涌,如潮然。”(梁启超:清代学术概论[M].北京:中华书局,1954.1.)社会思潮是社会心理诉求(寓于社会潜意识中)向意识形态转化和意识形态沉淀为社会心理的双向流动的中介环节。既区别于相对稳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又高于形式隐逸的社会心理,社会思潮是社会意识中最活跃的成分。当代社会思潮指的当代是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末。 二、当代社会思潮的四大属性 1.趋向的时代性 社会变迁是社会思潮产生的基础。社会存在生成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一定的社会阶段总在其特定的意识形态观照之下,只是意识形态是理论化了的社会意识,具有稳定性、系统性,而社会生生不息的变迁首先作用于人们的感官,引起社会心理的变化,产生质朴的新意识、新需求,见诸民众的言行之中,这就形成时尚新潮。因此,未必完全归属于意识形态体系的时尚观念是各种社会思潮的核心元素,社会思潮最初总以新观念而引领新时尚。相对长远放眼看来,人们的思想心理时尚在一定时期内颇具同质性,这种同质性在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方面凸显飚扬,绘成“时代精神”的旗帜。 2.成分的混杂性 社会思潮是一种综合的社会意识。从发生学上看,有感于社会变迁产生的社会心理新信息要求社会意识形态加以反馈,当着后者来不及或已不能吸收处理这些来自基层的社会信息时,势必造成社会潜意识的大量产生和郁积。这些潜隐的社会心理因素,既是社会思潮产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又是社会思潮的基本构成因素。进而言之,社会潜意识为社会思潮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一些思想敏锐的思想家或政治家,将潜隐的意识因素加工而成一定的思想体系,经由社会传播对群众性的思想倾向推波助澜,从而形成社会思潮,引发社会观念的震荡和变革,直至演变为思想运动。因此,社会思潮在成分上和效应上都是复杂的。

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

【摘要】十八大以后各种社会思潮发展出现新变化,在复杂多元的局面中不断寻求与党的理论政策的契合点,谋求新发展,在保持群体性特征的前提下走平民化路线。要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社会思潮的引领就要实行尊重包容的原则,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实现先进文化对社会思潮的有效整合。 【关键词】社会思潮创新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思潮是对主体政治意识、政治价值观的反映,将社会环境中的现实问题以思想理论的形式表现出来,影响人们的价值选择。十八大的召开为各种社会思潮提供了探讨争论的平台,它们或者将十八大中的某些改变当做自派理论观点的写照,或者对十八大的某些观点提出批判,或者借此对自己的理论进行改造使其符合社会发展趋势。十八大以后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出现了新趋向、新特点,引起了学者与普通大众的广泛关注。 当代中国社会思潮新变化 十八大报告在总结以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验的同时,提出了继续深化改革、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具体措施。其中关于道路、体制的新提法、新观点引起了激烈探讨,各种社会思潮在激流暗涌、复杂多变的形势下,出现了新变化。 首先,十八大以后各种社会思潮出现复杂多元的局面,消极与积极共存。2013年《人民论坛》对当代中国社会思潮进行的调查研究显示,2013年最受关注的十大社会思潮有新自由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民族主义、创新马克思主义、普世价值论、宪政思潮、民粹主义、

新左派、新儒学、伪科学。①其中有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备受关注的新自由主义、新左派等老牌社会思潮,也有近几年来不断兴起的创新马克思主义、新儒学等新社会思潮。新老社会思潮的不断发展使中国社会思潮出现多元化局面。当前社会环境复杂多变,各种不同的社会思潮同时存在,积极的与消极的并存,进步的与倒退的同在。新自由主义过度推崇私有化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的威胁;普世价值过分强调西方自由、民主、平等理念,企图以“普世价值”影响中国发展,但实践证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实现与中国发展道路的完美结合;历史虚无主义大肆重评历史,质疑当前中国发展道路,企图实现不可告人的目的。这些消极的、倒退的社会思潮存在着破坏社会发展、阻碍发展道路的因素。当然,也有符合社会发展道路的、积极的、进步的思潮,如创新马克思主义是对当下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使其不断符合中国社会发展现状。各种相互对立、相互融合的社会思潮共同发展,在跌宕起伏、暗涌激流之下形成多元复杂局面,影响着民众的价值选择。 其次,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寻求与党的理论政策的契合点,在稳定中实现新发展。十八大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的新提法、新观点受到了各种社会思潮的推崇,不断将其引入自己的思想流派,以期证实自己理论的可行性。例如新自由主义抓住了十八大报告中对国有企业改革的观点,企图证实私有化道路的可行性。新自由主义在经济上主张私有化、自由化、市场化;在政治上主张改造社会主义,实现西方民主自由;在意识形态上主张多元化,提倡实现思想自由化。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

当代中国社会的消费分层 李春玲 2012-8-19 14:40:53 来源:《中山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传统的社会分层研究最为关注的是经济分层(如收入、财富)和工作领域中的区分(如职业、生产关系、雇佣关系等),然而,在当今的社会分层研究领域,越来越多的社会学家把消费分层放在更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和文化消费品日益丰富,人们花费在休闲娱乐方面的时间和精力也越来越多,消费观念、消费实践和消费方式在人们的生活领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相对而言,人们投入工作方面的时间相对缩短,工作活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相对下降。从而,人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位置不再完全取决于人们在工作场所中的身份状态,个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也影响了他人对他的看法,因而,消费也成为决定人们社会分层位置的重要因素,或者说,消费也成为社会分层的一个重要维度。 我们根据各个家庭拥有家用电器和耐用品数量,计算出一个家庭耐用品指数,并采用这一指数作为当前中国社会消费分层的指标。本文采用数据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课题组于2001年收集的问卷调查数据,此数据的样本数为6193。 一、家庭耐用品指数与消费分层 本研究基于14种家庭耐用品的拥有量来计算家庭耐用品指数,14种家庭耐用品被区分为四类,给予不同的分值。第一类包括彩电、冰箱和洗衣机,这是当

前中国人认为的现代家庭生活所必需的、最起码的三大件家用电器,这三大件代表了最初级的现代生活方式;第二类包括电话、手机、组合音响、影碟机、空调机和微波炉,这几类家用电器代表了一种更丰富和更全面的现代生活方式,同时拥有第一类和第二类物品的家庭实现了基本的现代生活方式;第三类包括电脑、摄像机、钢琴和摩托车,这几件物品的价格明显比第一类和第二类高,它们代表了更高档次的现代生活方式;第四类是家用轿车,家用轿车比第三类物品更昂贵,它代表了最高水平的现代生活方式。家庭耐用品指数的计分方法是:拥有一件第一类或第二类物品为1分,拥有一件第三类物品为4分,拥有一件第四类物品(家用轿车)为12分。表1列出了16~70岁人口的家庭耐用品指数的得分情况以及各类得分所代表的消费水平。 从上表中我们看到,大约2/5的人的家庭耐用品指数得分低于3分,这些人的家庭基本上不具备基本的现代生活用品(三大件——彩电、冰箱和洗衣机);略超过1/5的人得分在3~5分之间,他们的家庭拥有了现代生活的基础家用设备,即拥有三大件(第一类物品)但没有或只拥有一两件更高层的家庭电器或耐用品(第二类物品);略超过1/5的人得分在6~10分之间,这些人的家庭实现了中等水平的现代生活方式,在满足了现代生活基本需要的同时达到了一定程度的舒适和娱乐,我们可以把这类家庭称之为小康之家,它们不仅拥有三大件第一类物品,而且还拥有3件或更多的第二类物品,但通常不拥有第三类物品;大约1/10的人得分在11~19分之间,他们的家庭实现了较高水平的现代生活方式,不仅拥有第一类和第二类物品,而且,通常还拥有一件或更多件第三类物品,这些家庭可以称之为富裕家庭或较高消费家庭;极个别的人得分在20分以上,他们中大部分人拥有家用轿车,这些家庭算是高消费家庭。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体会感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心得体 会感悟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中国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是指导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伟大斗争的鲜活的马克思主义。现阶段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学习贯彻马克思主义,必须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自觉以马克思主义主义为指导,增强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性、忠实性和自觉性,继续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入学习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带着信仰学,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特别是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作为看家本领,大兴学习之风,加强理论学习、加强政治学习,坚定政治立场、政治观点、政治态度,坚定跟党走、跟总书记走。带着信念学,自觉把理解好、领会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提高政治觉悟、增强党性修养、指导工作实践的重要方法,原汁原味学习,学原文、读原著、悟原理。带着问题学,着眼于当前要做的事情、当前要落实的政策、当前要把握的机遇,坚持知行合一,把学和思、践和悟结合起来,依靠学习坚定信念、提升本领。带着责任学,党员领导干部把自己的站位摆进去、把自己的责任和担当摆进去,以自身的实际行动做好表率、推动学习。

新时代,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就是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以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实际成效,推动X藏族自治州改革发展稳定新实践取得新成绩。 一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 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重大决 策部署,把学习的过程作为与实际工作结合的过程,进一步明方向、定路子,以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契机,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以改革促发展,认真谋划X的发展。以依法治理、主动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作为藏区治理切入点,继续推进依法治理、依法规范寺院管理、多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创建等重点工作,持续推进普法宣传教育,不断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打造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局面。 二是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 不断深化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稳步推进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建设,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继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持续推动乡村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和“厕所革命”,为群众创

当代社会思潮教学大纲[1]

中共中央党校在职研究生 2008级北京(石景山、化工)班、农业部班 社会学专业 《当代社会思潮》教学大纲 课程主持人向春玲 (标★者为重点掌握的内容) 第一讲现代化及有关理论 一、现代化理论 (一)一般了解: 现代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重点了解 1、现代化理论的基本观点:★ 2、现代化理论的主要缺陷:★ 二、依附理论 (一)一般了解 1、普雷维什的“核心—边陲”理论。 2、弗兰克的依附理论。 (二)重点掌握★ 依附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现代化理论的分歧。 三、世界体系论 重点掌握:世界体系论的基本观点。★ 1、世界体系论认为,世界体系是一个社会体系,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和拓展而 逐步形成的。 2、世界体系的结构,是由核心国家、边陲国家、半边陲国家等三部分组成的。 3、在世界体系中,核心国家、半边陲国家和边陲国家是三种不同的经济形态,履行 不同的经济职能。 4、在一定时期内,核心国家、半边陲国家和边陲国家的数目是不会改变的。一些国 家地位的上升,必然会伴随着另一些国家地位的下降。因此,所有国家同时发展是不可能的。 5、在世界体系崩溃之前,核心、半边陲、边陲这一结构是不会改变的。但是,一个 国家在世界体系中的地位是可以改变的。 6、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受到两重因素的影响:一是世界体系扩张的极限;二是反 体系的力量。 思考题: 1、现代化理论有哪些主要观点,如何对它进行评价? 2、依附理论与现代化理论主要存在哪些分歧?

3、世界体系论有哪些主要观点? 第二讲新自由主义 一、新自由主义的思想来源:古典自由主义 了解不同时期古典自由主义的特征和主要观点: (一)17-18世纪古典自由主义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斗争的产物。 (二)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了自由竞争时期,古典自由主义具有了新的特征,发展到第二阶段,即自由放任主义阶段。实现自由经营、自由 竞争和自由贸易。 1、把功利主义作为自由主义的理论基础。 2、个人自由是社会进步的源泉。 3、只要不妨碍他人,国家对个人的自由不可加以干涉;任何对自由的干涉都 会造成社会停滞的后果。 二、新自由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及主张。 (二)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主要代表人物及观点。 (三)20世纪70年代到现在。主要代表人物及特点。 三、格林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格林的主要贡献: 1、共同利益的存在;积极的自由和积极的国家的思想。 2、国家的目的就是为了帮助人们实现共同的利益;国家是共同利益的体现者。 3、自由就是要积极发挥自己的能力,为他人和社会作贡献。 四、霍布豪斯的新自由主义思想 霍布豪斯关于自由主义的八个要素: 1、公民自由 2、财政自由 3、个人自由 4、社会自由 5、经济自由 6、家庭自由 7、民族自由和国际自由 五、罗斯福的“新政”自由主义★ 掌握罗斯福“新政”自由主义提出的社会背景、主要观点和对新自由主义发展的贡献、: 1、为自由而斗争,就是要消除经济上的不平等、不安全,把千百万人从垄断组织的 经济专制下解放出来。 2、必须通过国家来解决社会上出现的重大问题。 3、罗斯福“新政”出台了一系列的法案和改革措施,对经济和社会进行了强有力的 干预和调节,使新自由主义的“积极国家”的理论变成了现实。 4、罗斯福关于“四大自由”的主张及人们的八大权力。 六、罗尔斯对新自由主义的理论总结 掌握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及对新自由主义的贡献。 七、新自由主义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

当代中国社会划分为十大阶层 以职业分类为基础、以组织资源、经济资源和文化资源的占有状况为标准划分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结构的基本形态,它由十个社会阶层和五种社会地位等级组成(参见图1)。这十个社会阶层是: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经理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业员工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乡无业失业半失业者阶层。 各社会阶层及地位等级群体的高低等级排列,是依据其对三种资源的拥有量和其所拥有的资源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在这三种资源中,组织资源是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资源,因为党和政府组织控制着整个社会中最重要的和最大量的资源;经济资源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变得越来越重要,但它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作用并不像在资本主义社会中那么至关重要,相反,现有的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都在抑制其影响力的增长;文化(技术)资源的重要性则在近十年来上升很快,它在决定人们的社会阶层位置时的重要性并不亚于经济资源。 十个社会阶层的界定 1、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 指在党政、事业和社会团体机关单位中行使实际的行政管理职权的领导干部,具体包括:中央政府各部委和直辖市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处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各省、市、地区中具有实际行政管理职权的乡科级及以上行政级别的干部。目前,中国的社会政治体制决定了这一阶层在趋于等级分化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居于最高或较高的地位等级,是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的主导性阶层,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及市场化改革的主要推动者和组织者。这一阶层的社会态度、利益及行动取向和品质特性,对于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的变迁和将要形成的社会阶层结构的主要特征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力。 在改革的最初十年,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处于政治与社会经济地位不一致的状态,他们的经济利益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在改革的后十年,他们仍是最积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并且是经济改革和经济增长的较大获益者之一。另外,由于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是执政党和政府意志的代表和体现,所以,各社会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之间的关系——与他们的合作或冲突,经常转而表现为对执政党和政府的支持或不满。目前,这一阶层在整个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2.1%;在城市中的比例为1%-5%;在城乡合一的县行政区域中比例大约为0.5%。 2、经理人员阶层 指大中型企业中非业主身份的高中层管理人员。这一阶层同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干部)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之间的区分界线还没有完全明晰化,其阶层内部的不同来源的成员,在社会政治态度和利益认同方面还有明显差异。这一阶层的社会来源主要是三部分人。第一部分是原来的国有和集体企业干部。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这一部分企业干部逐渐从行政干部系列中脱离出来,成为职业经理人。第二部分来自较大规模的私营企业或高新科技产业领域中的私营企业,这些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开始出现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的趋势,一些企业主聘用职业经理人来为他们经营管理企业;另一些业主则通过企业股份化而使自己从业主型的创业者转变为职业经理人。第三部分人是三资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经理人员阶层是市场化改革的最积极推进者和制度创新者,他们代表着先进生产力和现代经济体制的发展方向。这一阶层的成员支配着大量的经济资源,他们都有较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水平,同时,他们的政治社会地位也较高,被称为“老总”。许多大中型企业处于国有或产权不清的状态,实际上是经理人员在支配这些企业的生产资料和经济资源。同时,这一阶层的主导成分与国家权力和海外资本有着紧密的联系。 这种状况决定了,经理人员阶层在当前的社会阶层结构中也是主导阶层之一,他们在社会经济政治生活领域中的影响力——特别是对政府经济决策的影响力,甚至要大于私营企业主阶层的影响力,而且这种影响力还在继续扩大。这个阶层还在发展之中,在目前社会阶层结构中所占的比例约为1.5%,但在地区之间的分布极不平衡。这一阶层的成员多数集中在大中城市特别是经济发达的城市。据我们调查,在深圳市这类经济中心城市,经理人员阶层所占比例高达9%,远远超过国家与社会管理者阶层和私营企业主阶层所占比例;但在经济不发达的贵州省镇宁县,经理人员就非常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经理人员阶层所占比例以及这一阶层的经济回报率来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 3、私营企业主阶层 指拥有一定数量的私人资本或固定资产并进行投资以获取利润的人,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即包括所有雇工在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的业主。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及评析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及评析 徐崇温 2013-02-15 17:15:53 来源:《红旗文稿》(京)2008年13期 20世纪70年代以后,生态社会主义在西方的新社会运动中悄然崛起,发挥着强大影响。那么,生态社会主义是怎么产生的?它的主张特别是它的社会主义观又是怎样的?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一思潮?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由来和发展 1.生态问题的提出和生态危机的显现 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把加快经济增长奉为共识。1955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刘易斯提出把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认为有了经济增长就有了一切的发展观。影响所及,有些国家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能源资源节约、忽视环境保护,以致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生态危机,并为解决能源资源消耗过大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而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生态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反思:1962年,美国出版了莱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列举大量事实说明,人类一面在创造高度文明,另一面又在毁灭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如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围绕着1972年6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人类环境会议,又出版了受会议秘书长委托、由沃德和杜博斯执笔、并得到58个国家的152位专家协助的《只有一个地球》一书,该书指出,人类所继承的生物圈和它所创

造的技术圈已失去平衡,正处在潜在的深刻矛盾之中。这是因为,人类自诞生以来,一直为生活的更好而满足于把征服自然看作是人类的进步,把自然界当作异己的力量来对待,这就不可避免地将招致自然界的报复。 2.罗马俱乐部对全球问题的研究:由“增长的极限”到经济学和生态学的结合 罗马俱乐部是一个在意大利首都罗马建立的非官方的国际性学术团体。从1968年建立以后,它委托其成员编写了一系列报告,对全球问题进行多项协作性研究。它所说的“全球问题”,是指由于20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特别是微电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所激起的加速变化,一方面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开拓了有利的可能性,另一方面,又因为它大大增强了人类影响自然的能力、大大扩大了人类对居住环境的影响,在失去控制的情况下会造成的不良后果,这就引起了影响人类及其未来的极其复杂的社会问题,而且相互纠缠、难解难分地集成一团,在规模上具有全球性,在性质上涉及全人类利益,在解决时要求世界范围内协同一致的努力,所以称作“全球问题”。在罗马俱乐部围绕全球问题而组织和发表的一系列报告中,引起轰动效应的首先是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米都斯领导编写的《增长的极限》。这个报告对全世界关心的五个重要趋势,即:加速的工业化、加速的人口增长、广泛的营养不良、不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和日益恶化的环境进行调查研究以后,得出结论说,如果上述五种发展趋势不变,那么,世界将在未来100年的某时达到增长的极限,然后崩溃为凄凉和枯竭的生活。为避免这种结局,改变上述趋势而建立持续的生态平衡和消费稳定,就要从现在起实现零经济增长率。这个报告不可磨灭的功绩在于它第一次严肃地提醒世界广泛注意经济增长和科技进步的社会后果,注意当代人类面临的迫切的生态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