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移民与社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经济移民理论
• 斯塔克、泰勒认为移民是理性选择的,迁移行为 不仅要使迁移者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同时也要为 其家庭提供增加资本来源和控制风险的重要途径, 尤其在没有失业保险、福利,不能从银行贷款或 不能安全投资的情况下,家庭成员得到的移民汇 款可能是全家经济财富的基础。国际迁移所获得 的高工资对移民的吸引不仅仅在于能使移民本身 期望收入有很大的提高,而且也为他们的家庭提 供了一种控制生产风险和增加资本来源的重要途 径。
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皮奥里 、波特斯、巴赫认为现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构 造一个双重部门的劳动力市场,即具有稳定雇佣年限、 高工资、高福利和良好工作环境的劳动力市场第一部门; 不稳定、低工资、有限福利和恶劣工作环境的劳动力市 场第二部门。发达国家发展趋势导致愿意从事第二部门 工作的工人短缺。雇主通过雇佣移民来填补被本国人所 拒绝从事的第二部门的工作岗位。发达国家劳动力市场 存在对外国劳动力的永久需求,正是这种需求促进了当 代人口的跨国迁移。在移民族群自身发展基础上形成的 经济圈对其原居地人群有特殊的吸引力:一方面,该经 济圈的运作需要引进新的低廉劳力以增强其产品的市场 竞争力;另一方面,由于族群经济圈的形成,移民企业 家的地位更显突出,原居地人群往往从这些成功者身上 汲取移民的动力。
1.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移民 (1500~ 1800). 2.欧美工业化时期的国际移民 (1800~ 1914). 3.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移民 (1914~1960). 4.后工业化时期的国际移民 (1960以后)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国际移民
15世纪末16世纪初,地理大发现后,在资本原始积累的推动下, 西班牙殖民者征服了美洲大陆大片土地,建立了世界近代史上第 一个殖民大帝国。随后葡萄牙占领巴西全境,建立了面积庞大的 西半球殖民地。荷兰、法国也都先后在北美洲建立了新尼德兰、 新法兰西殖民地。英国殖民者在17世纪开始大批侵入北美洲,到 18世纪30年代,英国已经在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为巩 固和扩大其殖民地,掠夺殖民地资源,为欧洲日益增长的资本主 义经济提供原料,欧洲殖民者需要大量劳动力来为其从事生产。 18世纪上半叶,殖民地劳动力的主要来源是付不起路费、被迫卖 身给殖民地商人或农场主的欧洲契约奴和罪犯,18世纪中叶以前, 白人契约奴约占北美殖民地移民的半数;到18世纪下半叶,白人 奴隶逐渐为非洲黑奴所取代,这时期国际人口迁移人数最多的是 非洲黑奴 .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世界大战期间的国际移民
1910~1914年,前往美国的东南欧移民占移民总数的 五分之四,1921及1924年美国制定了限制移民入境的 政策,将东南欧配额降至五分之一,移民人数因之大 降。这一时期,澳大利亚也采取限制移民的措施,致 使入境人数降到了1891年的水平。只有在第一次世界 大战中人口损失惨重的法国(法国在一战中死伤290万 人) 才在1920-1930年间从国外吸收移民:1931年流 入法国的外国移民总数已达270万人,占法国总人口的 6.6%。不过1929年的全球性经济危机使得国际移民的 人数大大减少,连法国也对外国移民加以排挤。美国 此时在其国内加速了人口的流动,从南部招募黑人到 北部工业区,以满足北部资本主义对劳动力的要求。
二、中国城乡移民的历程
• 改革初期,有少量农民冲破城乡户籍壁垒进城打工,20世纪80年 代末期和20年90代初期形成“民工潮”。 1984年1号文件规定: “允许务工、经商、办服务业的农民自理口粮到集镇落户”1985 年1号文件明确“农民进入集镇务工、经商、办服务业,对促进 集镇的发展,繁荣城乡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对此应积极支 持。”90年代后允许农村劳动力进城的政策发展为有控制的使用 政策,包括行政性限制与歧视性收费。 • 20世纪80年中期后,出现大规模集体流动,城市政府采取强化户 籍管理、关闭抑制部分劳动力市场、行业性歧视,增大迁移成本 的政策措施。其指导思想是,通过有条件地允许农民工进城并收 取一定的管理或调节费,提高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的成本,以按 城市需要调节农民工进城的数量。企业可以有条件招用农民工, 但要办许可证,要交管理费,农民工自己也要承担一些管理费。 这一政策贯穿整个90年代国家和地方民工流动就业政策。 • 2000年以来,政府进行改革,取消制度性歧视和收费,标志性文 件先后有三个:首先是2001年10月底国家计委、财政部按中央领 导的指示联合下发的《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外出或外来务工人员收 费的通知》,取消针对农民工的7项关键性收费,涉及公安、劳 动保障、建设等收费大户。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城乡移民运动
一、现代化与城乡移民运动 二、中国城乡移民的历程
一、现代化与城乡移民运动
• 城乡移民与现代化化相连,工业化需要乡村移民。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工业化初期,就出现过少量的城 乡移民,50年代的工业化高潮期也导致了城乡移民浪潮。 不过,真正的大规模城乡移民运动则开始于80年代中后 期,至今这股浪潮还在持续增长。 • 中国的城乡移民运动特征:限制城市化的自然发展,强 力阻止城乡移民潮流,并在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之间设 立制度隔绝和身份隔绝的户口制度和户口身份。猛烈的 移民浪潮与试图阻止这股浪潮的一系列制度设置和政府 政策法规之间发生冲撞。对于广大农民来说,向城市移 民就是一种社会流动的方式。通过移民,他们有可能改 变他们原有的社会经济地位,脱离社会的底层或下层, 上升进入社会的中上层。现代化所带来的城市化或工业 化的社会进程在城市中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移民理论
1.古典移民理论. 2.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移民理论。 3.新经济移民理论. 4.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 5.世界体系理论
古典移民理论
当·斯密提出关于劳动力迁移的理论。 1885~1889年,现代移民研究的奠基人、英国地理学家莱文斯坦写 作《移民的规律》一文,提出移民十一条规律,认为人口迁移以 经济动机为主,是人们追求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而促使人们迁 移,开创对移民及其规律进行“一般性研究”的先河。 1938年赫伯尔提出推拉理论,指出迁移是由一系列力量引起,包括促 使人离开一个地方的“推力”和吸引他到另一个地方的“拉力”。 博格发展“推—拉理论”,列出12个推力因素和6个拉力因素, “推力”是指迁出地存在某些不利于生存、发展的因素,产生种 种排斥力,包括政治因素、经济因素、自然灾害以及其他特殊的 因素,它可以是对某一地区具有普遍性影响的因素,也可以是某 一小群体遭遇的意外或不幸,如经济萧条、严重失业、粮食缺乏、 人口过剩、生态环境恶化、外族入侵、内战爆发、政治迫害、种 族歧视、宗教矛盾等。“拉力”是指迁入地所具有的吸引力,如 国外的劳工需求大、就业机会较多、能获得某些方面的自由等。
欧美工业化时期的国际移民
最先向美洲新大陆大规模移民的国家是最早实行工业 革命、最早实现工业化的英国。1800~1860年间移居 美国的移民中66%来自英国。19世纪40年代末,200多 万爱尔兰人由于饥荒逃往美洲,紧随其后的是德国的 移民潮。从1870年起,大量斯堪的纳维亚和北欧其他 地区的移民也加入移民的队伍。1880年,来自南欧和 东欧的移民掀起了更大的移民潮:先是意大利和奥匈 帝国的移民,紧接着是波兰、俄罗斯、西班牙和葡萄 牙的移民。这些移民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移民新高潮 的主要组成成分。20世纪初,欧洲向外移民年均100万 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达到150万人。
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移民理论
• 萨斯塔、托达洛从经济学角度分析移民行为产生的动因,认为国 际人口迁移是由全球劳动力供需分布的不平衡所引起的劳动力调 整过程,是个人希望通过迁移来获得收益最大化的超越国界的人 口流动。强调移民的根源在于全球劳动力市场的不平衡和国家间 的工资差距,劳动力从低收入国家流向高收入国家,并通过流动, 消除这种差距并实现劳动力价格的总体平衡。 • 宏观上,它考察的是相对价格差异形成的生产要素的地域分布。 在经济发展快且劳动力缺乏的国家比在经济发展慢且劳动力充裕 的国家可得到更高的工资收入,国家之间工资上的差距是产生移 民的根源,该差距实则反映了两国间的收入和福利差距;人口流 动可以消除这种差距,差距消除意味着人口迁移的停止。 • 微观上,该理论认为,移民行动是有理智的主体选择的结果,是 一种个人自发、自愿的行为。个人经过对所处之境和所期之境的 比较,对成本效益的估算,自然要前往回报最多的地方。
第十四章 移民与社会流动
• • • • 第一节 移民 第二节 中国特色的城乡移民运动 第三节 移民的社会经济地位获得 第四节 社会流动
第一节 移民
一、移民的概念与类别 二、移民理论 三、世界历史上有影响的移民运动
一、移民的概念与类别
(一)移民概念 (二)移民的类型
移民概念
• 移民是个人或群体跨越象征性或政治性的边界,进入到新的居住 区域和政治共同体的永久迁移运动。它指国际移民,不包括从乡 村到城市的一国内部人口迁移,也有别于难民,属于一种跨越边 界的国际人口迁移现象和运动。葛剑雄的《简明中国移民史》指 出,“我们对移民的界定是: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距离,在迁入 地居住了一定时间的迁移人口”《大美百科全书》指出:“广义 而言,人类的迁移是指个人或一群人穿越相当的距离而作的永久 性移动。” 移民是指人口在地理上或空间上的流动,或在不同 地区间的移动,从原住地移到目的地因而居所发生改变。 “移 民”具有两层含义:一是较大数量的人口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 区的迁移,从而定居地发生变化的一种行动或社会现象。二是指 参与上述迁移活动的人或人群。定居是移民的本质特征。美国 《1924 年移民法》对外来移民做出以下定义:“外来移民是指 任何移民美国的外籍人,不包括:(1)政府官员及其家属、随 从、佣人和雇员;(2)来美国短期旅游、经商或娱乐的外籍人; (3)过境的外籍人;(4)合法入境由美国某一地区经邻国向美 国另一地区迁移的外籍人;(5)乘外籍船只抵达美国港口并确 实以职业海员身份入境的外籍人;(6)根据生效的贸易和航运 条约而获准入境并只从事贸易或执行有关条约的外籍人。”
世界体系理论
沃勒斯坦、里基茨认为,跨国移民的实质 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由核心国家向边缘国 家扩展、渗透,使边缘国家融入核心国家 主导的全球经济中。边缘国家的社会经济、 政治结构因此发生剧变,传统生活方式难 以为继,大量人口从原来封闭的社会迁移 到其他地方,于是跨国移民不可避免地产 生了。
三、世界历史上有影响的移民运动
移民的类型
移民的类型,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做出不同的 划分,例如:个别移民、集体移民、大规模移民;国内 移民、海外移民;合法移民、非法移民;自由移民、政 府或团体有组织的移民;军事移民、民间移民;政治性 移民、经济性移民、民族性移民;强制移民、暴力强制 移民(“黑奴贸易”) 、自愿移民;有的分为“移 民”(参加者) 、“新贵”(创业者);有的则分为原始 型、强迫型、推动型、自由型、大规模型;以及革新移 民、保守移民,等等。有学者主张按“性质”分类,分 为生存型和发展型两种,并且认为“生存型”移民的主 要原因是迁出地区的推力,而不是迁入地区的拉力或吸 引力,“发展型”移民的主要原因不是迁出地区的推力, 而是迁入地区的拉力或吸引力。发展性移民类型体现了, 移民的实质是一个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不解决好, 移 民就不安稳。
后工业化时期的国际移民
• 从20纪60年代起,国际人口迁移规模增大,永久性移民、劳动力 输出和难民三足并列,非法移民大量涌现。 • 在地区结构上,欧洲由传统的人口迁出区转变为迁入区,由发展 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成为当代国际人口迁移的主流。自20世纪80 年代末以来世界范围内的人口迁移势头迅猛增加,永久性国际移 民不断增多。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是三个传统的移民国家, 他们曾经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大量移民,目前,他们仍是世界 上主要永久性移民国家。 •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移民在总体规模、流向、流量和存量上 都有新的重大变化,在移民的知识结构、民族成分、文化构成和 性别比例上出现许多新现象,在移民的流动、聚集和交往方式上 也产生了许多新特点。 • 跨国移民包括家庭团聚、技术移民、留学移民、劳工移民、投资 移民以及非法移民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