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生态理念下新城区规划实践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低碳生态理念下的新城区规划实践与探索摘要:城市规划作为对城市的发展建设具有指导意义的一项公共政策,对于低碳时代的城市发展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根据低碳生态城市理念,探讨如何以建设低碳城市为目标,将低碳生态的理念融入到城市规划中,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为低碳生态城市建设提供保障,重点从城市空间规划、交通规划和产业规划三方面阐述了建设低碳生态城市对于城市规划政策的引导要求。

关键词:低碳生态城市,城市规划,新城区建设

0引言

气候变化、环境污染、交通拥堵……当人类面临诸多挑战时,对“低碳生态城市”寄予厚望。但目前,随着低碳、生态等词语的流行,一些地方编制的所谓“低碳生态城规划”,只不过是传统的城市规划冠以“低碳、生态”之名而已。甚至提出不切实际的高指标高目标,不惜牺牲市民的生活质量来换取所谓的“低碳、生态”,这显然是舍本逐末的做法。我们应该明确,低碳生态城发展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人的宜居。真正的低碳生态城市应当让人有幸福感、竞争力、城市高效运转,而不是简单的概念化。

1概念讨论

生态城市(eco-city):是有效运用具有生态特征的技术手段和文化模式,实现人工—自然生态复合系统良性运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可持续和谐发展的城市。它涵盖环境、经济和社会三个维度的内容。

低碳城市(low-carbon city):是以低碳经济为发展模式和发展方向、市民以低碳生活为理念和行为特征、政府公务管理层以低碳社会为建设标本,城市在经济健康发展前提下,保持能源消耗和co2排放处于低水平的城市。

绿色城市(green city):从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出发,以经济、资源、环境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建立的,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经济高效、交通便利的生产、生活集中地区。

低碳生态城市(low-carbon eco-city):是将低碳目标与生态理念相融合,实现“人-城市-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复合人居系统。它是生态城市实现过程中的一个阶段,是以减少碳排放为主要切入点的生态城市类型。

2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目标

促进城市良性发展,低碳生态城市规划是一个重要战略。什么是低碳生态城市呢?这个发展模式是由仇保兴博士在“2009城市发展和规划国际会议”提出的。他将低碳经济和生态城市这两个关联度高、交叉性强的发展理念复合起来,组成了“低碳生态城”。所谓低碳生态城就是建立在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更深刻认识基础上,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为主要目的,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人类聚居环境。仇博士指出为了推动其发展,我们需要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去抓,微观方面从每个家庭居所--绿色建筑人手;宏观方面需要从城市整体的层次来寻求应对之道,即打造低碳生态城。要把低碳城市和生态目标相结合,走自己发展的模式—c模式

(chinese model),建立起低污染、低排放、低能耗、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低碳生态城市。在把握低碳生态城市的内涵和目标的基础上,提出城市规划中的普遍措施。根据城市不同发展阶段和类型,提出相应的低碳生态规划战略。

3低碳生态城市的原则

中国在未来城市化进程中应以低碳生态城市发展理念作为城市发展的重中之重,并具体遵循以下八大原则:

①建设步行优先的邻里社区。包括:缩短街道穿行距离,保证行人安全和方便;鼓励步行,为主要人行道沿街提供丰富的城市生活和休憩场所;创建直路和可穿行街区,缩短步行距离。

②优先发展自行车网络。包括:设计道路时突出骑车的安全和方便;创建无机动车的绿色交通专用走廊网络,鼓励使用非机动车。

③创建密集的道路网络。包括:创建高密度道路网络,改善步行、自行车和机动车的出行环境;将交通量疏散至一组宽度较窄的互相平行的道路上,而非集中在较少的主干路。

④支持高质量的公共交通服务。包括:确保频繁、直接的公共交通服务;以公交车站为起点步行可达住宅、工作和服务场所。

⑤多功能混合的邻里社区。包括:通过地块指标设定,鼓励实现住宅和服务的最佳平衡;提供各类具有良好可达性的公园和开敞空间。

⑥将开发密度和公共交通承载力相匹配。包括:将开发密度和公共交通系统高峰小时的最大能力相匹配;在主要的就业集中地区

划分出兼具日常使用的多功能区。

⑦确保紧凑型发展,提倡短程通勤。包括:关注现有城区内部和邻近地区的开发,避免无序蔓延;在较短通勤距离内实现职住平衡。

⑧规范停车和道路使用,增加出行便利性。包括:在主要办公区域限制停车,引导人们在高峰时间不驾车通勤;按照时间和目的地调整汽车出行应支付的费用。

4铁岭凡河新区在低碳生态理念下的规划实践与探索

4.1规划背景

铁岭凡河新区,位于中国辽宁中部城市铁岭市,距铁岭老城区西南方向8公里,规划占地面积30平方公里,规划居住人口20万,与正在兴建的中国第四大新区——沈北新区相连,南距中国最具活力十大城市之一的沈阳市区30余公里。区域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系统类型多样,碳汇资源广,具有建设低碳生态城的良好基础条件。

4.2低碳生态发展战略研究

铁岭新城区总体规划以绿色生态城市和低碳城市为理念,利用热电厂的余热对城市进行供热,大大降低了一个城市对大气的碳排放量。同时,建造人工湿地,帮助莲花湖恢复天然功能,城市污水经过湿地生态治理完全达到了国家标准,使铁岭在全国率先实现了中心城区污水100%处理和100%利用,成为“建在湿地上的城市”。

4.2.1城市空间规划

铁岭新城区为塑造低碳生态城市的整体空间形态,采取集中式

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将城市各项主要用地集中成片布置,形成“一心、三轴、三片”的总体布局结构,“一心”:如意湖行政文化中心。“三轴”:天水河市级公共设施轴、凡河生态景观轴以及联系铁路门户的赣江路商业轴。“三片”:由凡河、天水河分隔,自然形成的3个以居住为主的生活片区,即苏家屯片区、小凡河片区和阮家洼子片区。创造融“河、湖、山、城”和谐统一的城市风貌体系,建设集中紧凑、绿色廊道楔形相隔、人居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备、低碳交通方式齐备、风貌特色突出的低碳生态型新城区。

在铁岭新城区,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8%,高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3个百分点;绿地率达到41.7%,超出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绿地率标准3.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达到22.9平方米,是国家级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人均公共绿地指标的近2倍。

4.2.2城市交通规划

为了实现节能减排,提高城市道路运输效率,方便市民生活,在进行城市道路系统规划时,注重实用性,提出比例适当的道路等级配置,提高路网密度,减少不必要的干道,在城市中心区和居住区集中地带增加支路,使街区能够满足市民日常生活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尺度要求。同时在确定道路断面时,充分结合城市交通现状并综合考虑城市未来发展的重点和方向,尽可能准确预测城市未来交通需求分布,以需求定供给,以供给引导需求,建立高效的城市道路运输体系。同时,政府大力引导出行方式,倡导绿色交通,低碳出行,发展公交交通,鼓励自行车出行以及步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