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本科生课程论文(设计)

题目: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

姓名:

学号:

专业:旅游管理

年级:2011级

班级:11717班

任课教师:***

20 14年 4 月

内容摘要

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有4个特点,即世界遗产的数量在逐年增加,遗产类型以世界文化遗产为主,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很不均衡,世界遗产项目的后备资源充裕。中国的世界遗产保护存在着认识错位、规划失位、管理乱位、制度缺位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完善法律法规、科学编制规划、分级分类管理、提高监管能力、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宣传教育等相应的管理和保护对策。本文就张家界武陵源白龙天梯存在争议为范例进行具体讨论。

关键词:世界遗产;问题;保护

中国世界遗产保护现状及对策

——对张家界百龙天梯争议的思考

一、案例背景

百龙天梯总造价1.2亿元人民币,是由北京两家公司和美国某公司合资的,1999年10月开始动工。电梯全长326米,其中154米是在山体内的竖井,172米是地上钢结构井架,双层轿箱最大载客量50人。游客乘“天梯”仅用两分钟便可从山谷直升山顶。这个建在世界自然遗产地武陵源,创造了三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超级电梯曾经引发了全国各界对遗产开发保护话题的激烈争论。百龙电梯隶属于中外合资的百龙天梯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在2002年5月正式试运营,由于外界争议太大,百龙电梯在2002年“十一”黄金周之前被强行停运,至2003年8月8日,电梯又在一片争议声中重新投入运营至今。

从天梯动工起,就一直遭到各界抨击,总结起来有三点:其一,张家界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宗旨是为保护其原貌,而在保护区内凿隧道、打竖井、立钢架,是与这一宗旨背道而驰的;其二,张家界峰峦不宜建这种伤筋动骨的工程;其三,现在不是增加设施招徕游客的时候,而应考虑适当控制容量。

近年来,我国在世界自然遗产和风景名胜区过度开发,造成人工化、城市化、商业化的面貌,是具有共性的普遍现象。围绕“天梯”的争论其实是老调重弹,与泰山修索道、黄山大开发、在三峡崖体做商业广告、诸多风景名胜区滥建人工景观引发的争论并无二致。反对者主要是遗产保护组织和自然保护专家,支持者是急于发展经济的地方政府和利用遗产赚钱的商人。各地在风景名胜区的管理工作中,要始终做到资源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认真解决景区过度城市化、人工化、商业化的严重倾向。本文就这些问题进行具体讨论。

二、中国世界遗产发展现状

(一)世界遗产数量在逐年增加

中国于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1986年开始申报世界遗产,2007年当选为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中国从1996年至今,几乎每年都有世界遗产申报成功,截至2010年8月,中国已拥有包括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名城、古典园林、古村落等在内的40项、65处世界遗产地,世界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44项,含跨国项目)和西班牙(41项,含跨国项目),位居世界第三,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6处,世界自然遗产8处,文化和自然双重遗产4处,文化景观2处。

(二)世界遗产的空间分布不均匀

中国的世界遗产更集中地分布在人口较密集的东部,呈现西疏东密的空间分布现状。从地域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京周边地区、黄河中下游、长江流域以及中国西南地区;从省域分布看,中国目前共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拥有世界遗产,其中,北京市最多(有6处),其次是四川(有5处),辽宁、山西、河南、江西、福建、云南等地也较多;从遗产类型分布看,自然遗产大多位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南等相对偏远封闭的西南山区,而文化遗产大多位于中部和东部地区,尤其是六大古都(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南京与杭州)所在地最为集中。

(三)世界遗产项目的后备资源充足

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各省(直辖市、自治区)后备候选的遗产类项目众多。2009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第二批中国国家自然遗产、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其中,国家自然遗产预备名录18处,国家自然与文化双遗产预备名录8处。但实际上,据统计,目前全国约有200个申遗项目,其中约100个进入预备申遗清单。

三、中国世界遗产保护存在的问题

(一)重申报,轻维护

世界遗产是我国历史文化和壮丽山河的杰出代表,堪称精品中的精品。世界遗产的申报成功往往能够极大地提升遗产所在地的知名度和市场地位,促进当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带来非常可观的社会与经济收益。黄山

成为世界遗产后,旅游收入由数百万元猛增到2亿元。这种立竿见影的经济效应,使得近几年来中国出现了空前的世界遗产申报热潮,全国有近百个项目宣布要申报世界遗产。但是,各地对于世界遗产的理解和认识存在着严重偏差。世界遗产是保护性、公益性事业,世界遗产最主要的功能在科研和教育等方面,申遗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好祖先和大自然赐予的遗产。目前众多遗产所在地人民政府往往过度关注世界遗产带来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动用远远超出当地经济发展现实实力所可以负担的资金进行申遗,而对遗产景观大量日常性的基础维护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足。据统计,云南石林风景名胜区2006-2008年门票收入9亿多元,而用于景区日常维护的经费占门票收入不到10%。

(二)重开发,轻保护

随着申报世界遗产的成功,遗产旅游不断升温,旅游业往往会成为遗产所在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但遗产旅游的市场化炒作、商业化经营、超容量开发,甚至建设性破坏,导致濒危物种生存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历史文化景观变质,违背了遗产资源保护和持续利用的原则,损害了世界遗产的原真性和完整性,进而会失去世界遗产本身的价值,以至于在2007年新西兰基督城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中国故宫、天坛、颐和园、丽江古城、布达拉宫和云南三江并流6处世界遗产被“黄牌警告”。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如张家界天梯事件、武当山遇真宫主殿被烧毁、泰山炸山建索道,等等。

(三)重旅游设施建设,轻科学文化研究

世界遗产具有五大功能,即:“科学功能、教育功能、旅游功能、启智功能和创作山水文化体验活动的功能。”但目前国内对世界遗产旅游功能开发的重视程度远胜于科学教育和文化保护功能。世界遗产地普遍热衷于景区交通运输设施、食宿接待设施,游览娱乐设施和旅游购物等各种服务性设施和商业性工程项目的建设,过于重视景区物质硬环境的建设,造成自然文化遗产地人工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现象日益严重。与此同时,却对世界遗产本身所应具备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的挖掘不够,对世界遗产地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继承,甚至将古朴的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