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建筑抗震设计基本知识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深
度
震源
术语解释图
地表
震源:地层构造运动中,发生岩层断裂、错动的地方。 震中:震源正上方的地面位置。 震中距:建筑物到震中之间的距离。 震源距:建筑物到震源之间的距离。
极震区
震中距
建筑物
震中
地表
震
源
震源距
深
度
震源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
浅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km以内,释放能量占全年 地震的85%
20世纪全球两次死亡20万人以上的大地震均发生于我国。
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8.5级)死亡23.4万人。
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7.8级)死亡24.2万人。
我国的地震活动地区
我国的地震活动主要分布在五个地区的23条地震带上。
这五个地区是:
①台湾省及其附近海域; ②西南地区,主要是西藏、四川西部和云南中西部; ③西北地区,主要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宁夏、天山南北麓; ④华北地区,主要在太行山两侧、汾渭河谷、阴山-燕山一带、 山东中部和渤海湾; ⑤东南沿海的广东、福建等地。
中源地震:震源深度在60~300km,占12%
源自文库
深源地震:震源深度大于300km,占3%
极震区:在震中附近,振动最剧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
美国加州北岭地震(7.0级)
1994年1月17日,2400栋建筑被毁,多处高架 公路桥受损,死亡61人,伤7300人,直接经济损 失300亿美元,保险损失104亿美元。
地震波包括两种在介质内部传播的体波和两种限于界面附近传 播的面波。
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是由震源传出的压缩波,质点振动与波前进方向一致,一
疏一密向前推进,它周期短、振幅小。 横波是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质点振动方向与波前进方向相
垂直,传播时介质体积不变但形状改变,周期较长振幅较大。因 为该波是切变波,所以它不能通过对切变没有抵抗能力的液体。
地震作用和结构的抗震验算
➢ 地震简介 ➢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 地震作用的计算 ➢ 结构的自振周期 ➢ 结构的抗震验算
地震简介
➢ 地震波
地震时震源释放的应变能以弹性波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这 种弹性被就是地震波。
地震波是使建筑物在地震中破坏的原动力、也是研究地震的最 主要的信息和研究地球深部构造的有力工具。
可分为瑞雷波(R波)和乐甫波(L波)
(a) R波:在地面上呈滚动形式。 (b) L波:在地面上呈蛇形运动形式。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在地震记录图上,纵波最先到达,横波次之,面波到
达最晚。
地震波记录图
地震记录 地震记录:在工程抗震领域,主要是指地震时的地面
运动加速度记录。 一条完整的加速度记录:通常包括东西、南北、上下
三个方向的地面运动加速度分量。 地震加速度记录三要素:1)加速度峰值
2)频谱特性 3)地震动持续时间
地震简介
➢ 震级和烈度
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尺度。 目前,国际上通用的是里氏震级,其定义是1935年里里克特(C.F.Richter)给出 的。
MlgA
例:在距震中100km处标准地震仪记录的振幅为10mm, 震级为
日本阪神地震(7.2级)
1995年11月17日,22万栋房屋倒塌或严重损 坏,死亡6348人,伤4万人,经济损失1000亿美元。
我国的地震情况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国家
据统计,我国大陆地震约占世界大陆地震的三分之一。 原因是:我国正好介于地球的两大地震带之间。
全世界地震主要分布于以下两个带:
(1)环太平洋地震带:包括南北美洲的太平洋沿岸和从阿 留申群岛、堪察加半岛、经千岛群岛日本列岛南下至 我国台湾省,再经菲律宾群岛转向东南,直到新西兰。
(2)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从印度、尼泊尔经缅甸 至我国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区,越帕米尔高原,经 中亚细亚到地中海及其附近。
喜马拉雅—— 地中海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
以上两个地震带释放的能量,约占全球所有地震释放 能量的98%。
我国是一个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 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55万之 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 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 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 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建筑结构建筑抗震设 计基本知识
接近地球表面的岩层中弹性波传播所引起的震动称为地震。 按其成因可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
人类工程活动如采矿、水库蓄水、深井注水、地下接爆 炸也可诱发地震。
构造地震是现代地壳运动所产生的一种突发事件,是地 球上分布最广、数量最多、危害最为严重的地震,世界上90 %以上的地震和所有的强烈地震均属构造地震。
它产生于板块边缘和板块内部的活动构造带,地壳和上地 幔岩石在地球内力作用下,产生构造变形积蓄应变能,一 旦达到岩体强度极限,就会发生突然的剪切破裂(脆性破坏) 或沿已有破裂面产生突然错动(粘滑),积蓄的应变能就会 以弹性波的形式突然释放使地壳震动而发生地震。
常用术语
极震区
震中距
建筑物
震中
震
源
震源距
波前进方向 质点振动方向
波前进方向
波长 (a)纵波
质点振动方向 (b)横波
体波质点振动形式
纵波: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相同,又称压缩波。 特点:周期较短,振幅较小
横波:质点运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又称剪切波。 特点:周期较长,振幅较大
纵波波速为:
E(1) Vp (1)(12)
横波波速为:
E
G
Vs
2(1)
式中
E——介质的弹性模量; G——介质的剪切模量;
——介质的密度;
——介质的泊松比。
一般情况下,可以取泊松比 =0.22,则:
Vp=1.67Vs
纵波先于横波到达地面。
通常,纵波称为P波(即初波),横波称为S波(即次波)。
面波 面波: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多次反射后形成的次生波,它只 沿地球表面传播。 特点:振幅大,周期长,约为横波波速的0.9倍
Mlg104 4
一次7级地震,振幅将达107m,即10m。
地震简介
➢ 震级和烈度
震级与震源释放的能量的大小有关,震级每差一级,地震释放 的能量将差32倍,可用下述关系式表达: lgE=11.8+1.5M
式中,M为震级;E为地震能量,单位为尔格。 一般说来 M < 2的地震,称为微震; M = 2~4的地震,称为有感地震; M 5的地震,统称为破坏性地震; M 7的地震,称为强烈地震或大地震; M 8的地震,称为特大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