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交通事故多发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正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隧道交通事故多发的成因及预防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7582-83 隧道交通事故多发的成因及预防措
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高等级公路的线形指标要求比较高,通过山区或重丘地区时,就需要采用隧道穿山越岭。公路隧道的封闭性造成了行车环境的复杂性,给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我国公路隧道刚起步,无论是设计、施工还是管理上都经验不足,致使隧道事故特别是重大事故多发,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因此,从隧道交通事故着手分析、探讨改进隧道的设计、管理有重要意义。
一、提高隧道路面摩擦系数,缩短车辆制动距离,预防车辆打滑
公路隧道内夏季气温比洞外低,冬季气温较洞外高,全年保持在一个较低温度的状态。如果隧道内采
用沥青路面,一般成型不好,潮湿影响沥青路面的使用和耐久,沥青的助燃性也影响隧道内的消防要求。所以隧道内路面一般都采用水泥混凝土。由于隧道是相对封闭环境,尘埃和车辆排出的废气沉积在路面上,长期得不到雨水冲洗、阳光暴晒,降低了路面的摩擦系数。如浙江上一线高速公路盘龙岭隧道内行车道摩擦系数睛天为0.35,雨天为0.25,大大低于水泥路面0.7-0.6的正常摩擦系数。摩擦系数低,车辆进入隧道的行驶速度稍有变化(加速或减速),车辆打滑使方向失去控制,就会发生撞击隧道壁,原地掉头,横卧路中随即与后车相撞等事故,发生追尾事故的概率更高。以上三线(上虞至三门)为例,全线共有隧道12个,长13.6公里,占全线里程的4.69%,20xx 年1至6月份共发生事故132起,占全线事故总数的对25.98%,明显高于其他路段。
提高隧道内行车道的摩擦系数是减少隧道交通事故的关键、隧道内水泥路面防滑刻槽、微小的坑洼被污垢填平后得不到雨水的冲洗,油渍也得不到日光的
暴晒蒸发,影响了轮胎的附着力。定期对隧道路面进行清洗,能有效地提高路面的摩擦系数。上三线隧道的事故证明了这一点。开始下雨时隧道内事故较多,但连续下雨后事故反而少,这是因为车辆将大量的雨水带人隧道内冲刷了路面。考虑到隧道内经常性的人工清洗费用比较高,可行性不大,如果采用消防水管的水源,沿行车道两侧铺设喷水管,让水流喷洒在路面上,利用车辆的轮胎与路面的接触力自然清洗路面,从技术和费用两方面来看都是可行的。北方地区在隧道内采用这项措施时,要考虑冬季路面结冰的问题。
增加路面摩擦系数的另一个办法是“打毛”。20xx 年5月上三线隧道路面进行人工“打毛”,“打毛”过的路面呈现出型状、规格不一的尖钉或凸起部位,轮胎在压力作用下与这些尖钉接触时产生弹性变形,两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就产生了磨擦阻力。由于这些微小的尖针是呈凸起状的,所以污垢很难降低这种磨擦阻力。上三线隧道路面“打毛”后两个月,隧道内的事故总数比去年同期下降62.16%,与4、5两个月相
比也下降75.25%。二、解决隧道进口处人眼和心理的不适应问题.预防进口处事故
进口处事故多发,是隧道交通事故的一大特点。其原因一是人眼在明暗交替变化的过程中,由于明暗度变化太大,变化过程时间太短,人的视觉不能立即适应,驾车人在进入隧道内往往眼前一黑,看不清路面上的情况,本能反应就是突然松油门,条件反射性地猛踩刹车(驾车人有时根本就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踩刹车),使车辆突然减速失去平衡,就会产生“甩尾”、方向跑偏,驾车人由于惊慌进一步的本能反应——踩死刹车,这样车辆的方向就容易失控、发生撞上隧道壁或后车追尾发生事故。
消除隧道进口的事故隐患,必需从隧道进口的设计上充分考虑驾车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根据《公路隧道通风照明设计规范》(JTJ026.l—1999)采用适当的明暗交替过渡长度,其基本原理是让洞外光线逐渐变暗,到洞口时光线的亮度基本接近洞内的光线,以解决人眼的不适应问题。具体可以采取在进洞口处
设置遮阳棚、减光格栅,在远离洞口的路旁铺植草坪、栽种常青高大的乔木等方法,能有效地缓解人眼的不适应,还能缓解驾车人的压抑感。隧道进口处的路面要尽量与洞口外的路面同宽,或大于洞外宽度,再逐渐变窄,这样就更有利于驾车人的心理变化、白天车辆接近隧道出口时,驾车人看到的外部亮度极高,如果车速过快,隧道内外明暗对比度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出现眩光。夜间与白天正好相反,隧道出口处看到的微光或是黑暗,这样就看不清外部道路的线型及路面上的障碍物。为此,出口处应设置必要的照明。
三、注重隧道内防护设施建设,尽可能减少人员伤亡
从隧道交通事故人员伤亡统计分析看,车辆撞击隧道壁造成司乘人员伤亡占有相当的比例。上三线1至6月份隧道内事故伤45人,其中因车辆撞击隧道壁而致伤的15人,占 1/3。目前,隧道内的防护措施主要采用加高路缘石。因为车辆方向一旦失控就会成
一定的角度撞击路缘石,如果车辆碰撞路线石的角度过大,车辆的叙响碰撞力就会很大,司乘人员就会受到很大的伤害。车辆撞击速度如果过快,容易翻越路线石直接与隧道壁相撞造成更大的损害。在隧道内增设防护性护栏,用于减缓车辆的横向撞击力,保护司乘人员免受伤害或减轻伤害程度,撞击时在护栏的弹性作用下使车辆回复到正常行驶方向,还能增加驾车人的视觉诱导功能。
隧道距离过长的,一般在隧道内设置紧急停车带、消防通道、紧急疏散通道等。因为这些部位与主线连接处形成的平曲线往往是有棱有角的,其垂直墙壁就与行驶方向形成了较大的角度,有些几乎成直角,因此车辆在这些部位高速行驶时方向一旦失控,就会正面撞击隧道壁。如20xx年2月27日,一辆小型客货两用车行驶至高速公路甫台温线黄土岭隧道内,因雨天隧道内路面潮湿车辆打滑方向失控,碰撞到紧急停车带出口处的墙壁上,使驾驶员和三位乘客死亡,一人重伤。因此这些部位路段的设计应尽量考虑线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