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含油气系统及盆地模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eer-Boar(.)含油气系统在关键时刻(250Ma)的地质剖面图
(4)平面图:在平面上勾绘含油气系统在关键时刻的地理分 布范围,一般根据成熟烃源岩及产自该烃源岩的油气显示、油 气苗和油气聚集的展布范围来加以圈定。
Deer-Boar(.)含油 气系统在关键时刻的平 面分布图
(5)含油气系统事件图:用以说明各基本要素和各成藏 作用间的时间关系、含油气系统的保存时间及关键时刻等。
(1)油气聚集统计表:以表格形式列出与某一特定含油气系统 有关的所有油气聚集及其相关资料,它为质量平衡方程提供了数据, 且是含油气系统评价的基础。
表8-2 油气田名 称 Big Oil Raven Owens 在虚拟的Deer-Boar(.)含油气系统内的油气田 储集层 原油比重 累计原油产 剩余储量 6bbl) (×106bbl) (°API) 量(×10 32 31 33 310 120 110 90 12 19 发现时间
进展及发展趋势:在空间上,由一维模型发展成二维模型,正朝
着三维模型方向发展;在相态上,由笼统的单相发展成二相、三相, 正朝着多组分方向发展;在功能上,从单一、简单的模拟计算向地 质家综合评价应用平台方向发展。
盆地模拟(basin mode1ing):对沉积盆地内所有地质要素和作
用过程进行定量模拟;具体地,在现代油气地质理论为指导,以计
(c)存在于挤压和活动边缘盆地中的,尤其是弧前盆地和前
陆盆地前渊中的造山带型含油气系统。
含油气系统的沉积盆地动力学分类
(a)大陆裂谷型含油气系统, 且垂向运移和不同层次储集岩;
(b)地台型含油气系统,具侧 向运移和单个储集层;
(c)造山带型含油气系统,具 侧向和垂向运移
(2)Magoon(1989)根据上覆岩层的复杂程度(单一的或混合的)、 储集层岩性(硅质碎屑岩或碳酸盐岩)和干酪根类型(I型、II型或IIII型) 对美国的含油气系统进行了分类。1992年,Magoon又根据烃源岩的 地质年代对同样的含油气系统再次进行了分类。 (3)Magoon和Dow(1994)根据导致烃源岩成烃的主控因素-热 源的不同将含油气系统划分为“典型的”与“非典型的”两大类,
四、含油气系统的研究
1. 含油气系统的确定
证实一个含油气系统的存在的依据是有油气的存在,哪怕只有一 股气或一滴油(体积小而丰度高)。一般而言,对任何地区,只要 有富含有机质的岩层存在,且其被沉积埋藏到足以生成油气的深度, 就应当存在含油气系统。
2. 含油气系统的描述
作为一个地质实体,含油气系统具有特定的地理、地层和时间范 围,且可以用“四图一表”来加以较好的描述与说明。 (1)油气聚集统计表:以表格形式列出与某一特定含油气系统 有关的所有油气聚集及其相关资料,它为质量平衡方程提供了数据, 且是含油气系统评价的基础。
Deer-Boar(.)含油气系统事件图
3. 含油气系统的评价
(1)油气充注能力 某一特定的含油气系统在一个区域的油气丰度主要取决于充注量
(charge)的大小。Sluijk和Nederlof(1984)将油气充注量定义为圈闭空间
可以捕集到的烃类体积,油气充注的体积则等于来自成熟生烃洼陷的油 气体积减去排烃过程及二次运移过程油气损失的体积。因此,油气的区 域充注程度主要取决于烃源岩的丰度及成熟生烃洼陷的体积。 Demaison和Huizinga(1994)认为可采用一种简化的统计指标—源岩潜 力指数(SPI)来确定。 Tissot等(1980)将SPI定义为地下1m2面积 的烃源岩柱内能生成油气的最大量(t),其计算公式为:
油气生成子系统 油气充注程度 过充注 正常充注 欠充注
运移-捕集子系统
运移排烃方式 垂向排烃 侧向排烃
捕集方式 高阻抗 低阻抗
根据上述三种因素中所适合的条件 来确定含油气系统的分类
含油气系统成因分类流程图
(5)窦立荣等(1996)根据油气相态在纵向上的分布规律,将 含油气系统分为含生物气系统、含油系统、含凝析油气系统和含干 气系统。 (6)赵文智等(1996)根据油气充注程度(超充注、正常充注、 欠充注)、储盖组合(重叠式、侧变式、包裹式)、运移样式(垂 向、侧向)、圈闭类型(高阻抗、低阻抗)与保存条件(无改造型、 微弱改造型、强烈改造型)进行组合分类,共划分出108种基本类 型。 (7)宋建国和张光亚(1996)依据沉积盆地类型、演化及烃源 岩形成的古地理、古气候条件等,将中国油气系统划分为古生界克 拉通型、中-新生界前陆-陆内挠曲坳陷型和中-新生界裂谷-伸 展坳陷型,共三大类五小类。
Fra Baidu bibliotek
例如,Deer-Boar(.)代表一个可能的含油气系统,它由泥盆系Deer
页岩和Boar砂岩组成,其中Deer页岩为烃源岩,Boar砂岩为主要储集岩。
2. 含油气系统分类
(1)Perrodon(1984,1992):基于沉积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环
境,按含油气盆地的性质将全球的含油气系统分为三大类: (a)存在于大陆裂谷盆地中的大陆裂谷型含油气系统; (b)存在于克拉通盆地内部或大陆离散边缘盆地中的地台型 含油气系统;
(3)含油气系统规模
Klemme(1994)根据可采储量的大小将含油气系统的规
模分为四级: ①超巨型含油气系统:>100×109bbl(油当量);
②巨型含油气系统:20×109-100×109bbl(油当量);
③大型含油气系统:5×109-20×109bbl(油当量); ④有效含油气系统:0.2×109-5×109bbl(油当量)。
二、含油气系统的组成
基本组成:地质要素和成藏作用:
地质要素:烃源岩、储集层、盖层和上覆岩层
成藏作用:圈闭的形成和油气的生成-运移-聚集
这些要素及作用必须要有适当的时空配置,才能使其有 机的关联;这些成藏作用有序的发生,最终形成油气聚集; 这些基本要素和成藏作用存在与发生的地方就是含油气 系统所在的位置。
三、含油气系统的命名及分类
1. 含油气系统命名 (1)可靠性水平:水平用于描述某一特定烃源岩生成的油气提供给油气 聚集的可能性。 基于资料和研究程度,含油气系统可划分为三个可靠性级别: 已知的(Known):成熟烃源岩与油气聚集之间存在良好的地球化学 可比性,以(!)表示; 可能的(Hypothetical):应用地球化学资料识别出了烃源岩,但烃源 岩与油气聚集之间尚未确定有地球化学可比性,以(· )表示; 推测的(Speculative):烃源岩和油气的存在完全是根据地质或地球物 理资料推测的,以(?)表示。
含油气系统可靠性水平的定义
可靠性水平 已知的 可能的 标记符 (!) (· ) 判 别 标 准 油-源岩对比或气-源岩对比 缺乏油气-源岩对比,地化资料指示了油气的成因
推测的
(?)
仅存在一般的地质或地球物理证据
(2)含油气系统的名称:含油气系统的名称包含了烃源岩、主要储集 岩名称以及用符号表示的该系统的可靠性水平。
第二节
一、盆地模拟概述
盆地模拟
盆地模拟技术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逐渐发展起来的,现已在油
气勘探和地质综合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世界上第一个盆地模拟系统于1978年诞生于德国,由原西德尤利希
(Jurich)核能研究有限公司石油与有机地球化学研究所研制;
在我国,胜利油田于1980年引进了西德的一维盆地模拟的方法并移 植了相应的软件系统;
我国:成油系统、石油系统、油气系统、油气成藏系统、成油体系、 石油体系等,复合含油气系统、复式含油气系统
2.含油气系统的定义
一个自然的系统,其中包含活跃的烃源岩、所有与其相关的石油
和天然气以及形成油气聚集所必需的地质要素和作用”。 活跃烃源岩:包括目前可能已不再有效或已耗尽(油气已排出)的; 油气:包括聚集在一起的: ①在常规油气田、气水合物、致密气田、裂缝性页岩和煤中发现 的热成因与生物成因气; ②在自然界发现的凝析油、原油和沥青; 系统:相互依存的并制约油气成藏的各种地质要素、作用及其组 合关系。
1954 1956 1959
Boar砂岩 Boar砂岩 Boar砂岩
Just
Hardy Lucky Marginal Teapot
1966
1989 1990 1990 1992
Boar砂岩
Boar砂岩 Boar砂岩 Boar砂岩 Boar砂岩
34
29 15 18 21
160
85 5 12 9
36
89 70 65 34
第八章
含油气系统及盆地模拟
第一节
含油气系统
一、含油气系统的概念
1.含油气系统概念的提出与发展 • • • • • • • • 1972:Dow,AAPG年会,论文摘要; 1974:Dow, AAPG杂志,论文全文,Oi1 System; 1980:Perrodon,《石油地质动力学》,Petro1eum System; 1984: Demaison,Generative Basin; 1984:Meissner等,Hydrocarbon Machine; 1986:Ulmishek,Independent Petroliferous System; 1987、1988、1989:Magoon,Petroleum system; 1990、1992、1994: Magoon & Dow,Petroleum system。
SPI=h(S1+S2)ρ/1000
式中,h为源岩的净厚度(m);S1+S2为源岩的平均生烃潜力(kg烃/t 岩石),由Rock-Eval热解实验获得;ρ为源岩密度,一般为2.5t/m3。
在垂直排烃的含油气系统中,SPI可分为: •低级(SPI<5t/m2) •中级(5t/m2≤SPI<15t/m2) •和高级(t/m215≤SPI)。 在以侧向排烃为主的含油气系统中,SPI的分级为: •低级(SPI<2)、 •中级(2≤SPI<7)
•高级(7≤SPI)。
在广泛勘探过的地区,烃源岩SPI值的大小通常与该含油气系 统中有关的油气储量呈正相关关系。一般地,含高级SPI源岩的地
区常与大储油层或巨型油气田的产层有关;
(2)含油气系统效率(GAE) GAE:某系统所发现的原始地质储量与其有效源岩生成的油 气总量之比 一般地,一个含油气系统的油气生成聚集效率 (GAE)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所影响: ①沿主要(一级)运移通道的油气滞留; ②沿次级(和三级)运移通道的油气滞留; ③油气向非商业聚集的散失量; ④圈闭形成之前,有效生成期间油气通过诸如地表油气苗等方 式从该系统中的散失量; ⑤因为圈闭能力的不充分造成在有效 生成期间油气从该系统的散失量; ⑥在保存期间油气藏中的散失量。 通常认为,GAEs>10为非常有效的含油气系统,1-10为中等有 效的含油气系统,而<1的为低效的含油气系统。
在两个含油气系统
非典型的含油气系统
烃源岩在火成岩岩墙的作用下热成熟生烃
(4)Demaison和Huizinga(1991,1994)根据油气充注程度(过充注、 正常充注、欠充注)、运移排烃方式(垂向排烃、侧向排烃)与捕集方 式(高阻抗、低阻抗)对含油气系统进行分类,一共可分出12种类型。
含油气系统
(2)埋藏史图:用以说明在特定地区的关键时刻、具体时间及 基本地质要素,一般应包含地质时代与绝对年龄、岩性柱、岩层名 称、深度、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上覆岩系等项目,并在埋藏史 曲线上标注生油窗项、生气窗项及油气系统形成的关健时刻。
Deer-Boar(.) 含油气系统的埋藏史图
(3)剖面图:用以显示油气系统形成关键时刻时各基本要素的 几何分布,限定了含油气系统的地层展布范围,一般应包括基底、 上覆沉积盖层、边界断裂、构造起伏、烃源岩、储集层、盖层、上 覆岩系、生油窗项、生气窗项、油气藏、埋藏史井位、油气系统的 地理分布范围及地层展布范围。
其中典型的含油气系统是指由于上覆岩层增加,致使烃源岩埋深增
大并发生热成熟生烃作用而产生的油气系统,非典型的含油气系统 则指油气是经过其它途径生成的,如火成岩侵入、大洋中脊与裂谷 深部热流或生物作用等。
典型的含油气系统在关键时 刻的三种平面图与剖面图
(a)各基本地质要素均具备,但 油气尚未生成,故不存在含 油气系统; (b)有一套正在生烃的烃源岩, 存在一个含油气系统; (c)两套烃源岩均已热成熟,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