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复知识】热解吸修复技术

【修复知识】热解吸修复技术
【修复知识】热解吸修复技术

【修复知识】热解吸修复技术

2014-04-11

热解吸修复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污染介质及其所含的有机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通常被加热到150~540℃),以使有机污染物从污染介质上得以挥发或分离的过程。

热解吸技术通常分为两大类:

-土壤或沉积物加热温度为150~315℃的技术为低温热解吸技术;

-温度达到315~540℃的为高温热解吸技术。

目前此类修复工程涉及的污染物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或石油烃化合物(TPH)。

一、热解吸系统

1)热解吸技术可以分为两步:

-加热被污染的物质使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挥发;

-处理废气,防止挥发污染物扩散到大气。

热解吸系统可以分为两类:

-连续给料系统;

-批量给料系统。

2)直接接触热解吸系统(第三代)

3)间接接触热解吸系统

间接接触热解吸系统也是连续给料系统,它有多种设计方案:

旋转干燥热解吸系统(下图)

热螺旋解吸系统

加热灶

4)热空气浸提热解吸系统

热空气浸提热解吸系统是批量给料系统,它将热、堆积和气体浸提技术结合起来,以去除和降解土壤中的烃类污染物,使污染土壤得以修复的过程。这项技术在处理汽油、石油、重油、PAHs污染的土壤上十分有效。

5)堆式热解吸系统

5)热毯与热井

类似于土壤热蒸气浸提技术,下图为采用热井加热受污染土壤的原位热解吸示意图。

二、系统设计及其考虑因素

1)修复处理过程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热解吸系统,对污染土壤处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热温度和土壤本身的特性。此外,系统性能还与污染物种类、与污染土壤亲近程度以及水分含量等密切相关。总得来说,如果有充足的停留时间、气流以及足够高的温度,处理系统通常很有效。

2)系统设计及性能

-连续给料热解吸系统比批量给料系统的土壤处理能力更高,适合较大工程;-几乎所有技术都强调土壤的前处理过程;

-连续给料热解吸技术更适合需要处理温度高的污染物;

-批量给料热解吸系统需要更小的工程施展空间和更短的活化时间。

三层可行性试验。

3)系统所需资源

燃料、水和电力都是操作热解吸系统的必须资源。

4)修复地点的实际条件

当地土地利用情况、气候条件、待修复污染土壤的体积或数量、污染土壤的运输、当地劳动人员和辅助设施的可得性和工资支付、可提供的工程施展空间以及环保部门的许可。

三、应用热解吸系统应考虑的问题

1.场地特征

2.水分含量(过高的水分将提高操作费用)

3.土壤粒级分布与组成

4.土壤密度

5.土壤渗透性与可塑性

6.土壤均一性

7.热容量

8.污染物与化学成分

四、热解吸系统的适用范围

热解吸系统可以用在广泛意义上的挥发态有机物(VOCs)、半挥发态有机物(SVOCs)、农药,甚至高沸点氯代化合物如PCBs、二噁英和呋喃类污染土壤的治理与修复上。待修复物除了土壤外,也包括污泥和沉积物等,但是热解吸技术对仅被无机物如重金属污染的土壤、沉积物的修复时无效的。

1.温度范围

2.可行性研究

3.重金属污染物

4.其他因素(污染物浓度较低可采用其他简单处置、时间限制、公众接受度、能源和水供应、空间足够与否、费用、各国各地处理标准等)

五、实例

地点:美国南峡谷瀑布(Glens falls)Drag点.

类型:PCBs污染,土壤中PCBs平均浓度500mg/kg,最大浓度5000mg/kg。技术1:非直接接触旋转干燥系统,在330℃条件下。

效果1:处理后达到0.268mg/kg,去除率大于99%。

技术2:原位热毯处理系统,在200摄氏度条件下。

效果2:PCBs的浓度从75~1262mg/kg,降至小于2mg/kg,去除率大于99%。

【修复知识】热解吸修复技术

2014-04-11治愈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 热解吸修复技术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污染介质及其所含的有机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通常被加热到150~540℃),以使有机污染物从污染介质上得以挥发或分离的过程。 热解吸技术通常分为两大类: -土壤或沉积物加热温度为150~315℃的技术为低温热解吸技术; -温度达到315~540℃的为高温热解吸技术。 目前此类修复工程涉及的污染物包括:苯、甲苯、乙苯、二甲苯或石油烃化合物(TPH)。 一、热解吸系统 1)热解吸技术可以分为两步: -加热被污染的物质使其中的有机污染物挥发; -处理废气,防止挥发污染物扩散到大气。 热解吸系统可以分为两类: -连续给料系统; -批量给料系统。 2)直接接触热解吸系统(第三代)

3)间接接触热解吸系统 间接接触热解吸系统也是连续给料系统,它有多种设计方案: 旋转干燥热解吸系统(下图) 热螺旋解吸系统 加热灶 4)热空气浸提热解吸系统 热空气浸提热解吸系统是批量给料系统,它将热、堆积和气体浸提技术结合起来,以去除和降解土壤中的烃类污染物,使污染土壤得以修复的过程。这项技术在处理汽油、石油、重油、PAHs污染的土壤上十分有效。 5)堆式热解吸系统

5)热毯与热井 类似于土壤热蒸气浸提技术,下图为采用热井加热受污染土壤的原位热解吸示意图。

二、系统设计及其考虑因素 1)修复处理过程 不管采用什么样的热解吸系统,对污染土壤处理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热温度和土壤本身的特性。此外,系统性能还与污染物种类、与污染土壤亲近程度以及水分含量等密切相关。总得来说,如果有充足的停留时间、气流以及足够高的温度,处理系统通常很有效。 2)系统设计及性能 -连续给料热解吸系统比批量给料系统的土壤处理能力更高,适合较大工程;-几乎所有技术都强调土壤的前处理过程; -连续给料热解吸技术更适合需要处理温度高的污染物; -批量给料热解吸系统需要更小的工程施展空间和更短的活化时间。 三层可行性试验。 3)系统所需资源 燃料、水和电力都是操作热解吸系统的必须资源。 4)修复地点的实际条件

电刷镀技术的应用实例

捷利特电刷镀原理 电刷镀原理; 刷镀是依靠一个与阳极接触 的垫或刷提供电镀需要的电 解液。电镀时,垫或刷与被镀 的阴极作相对运动而获得镀 层的电镀方法。刷镀与电镀的 基本原理一样,工作时零件为 阴极,欲镀的金属(或不溶性导电材料)为阳极。阳极外面包有吸水性好的纤维材料(垫或刷),以便吸附镀液。当阳极与零件表面接触并不断相对运动时,电流通过阳极与零件表面的纤维材料所吸附的镀液,金属则沉积在零件表面而形成镀层。随时间延长,镀层逐渐加厚。镀层的均匀性可由电流密度、阳极移动速度、镀液的流量、电镀时间来控制。 主要特点: 1.不需镀槽及其它装置,设备简单,可在现场对大型机器实现不完全解体而局部施镀; 2.阴阳极间距离近,允许使用大电流密度,沉积速度快; 3.镀层氢脆性小; 4.镀层硬度高; 5.镀层的孔隙率低; 6.受镀表面形状不受限制;

7.对基体金属热影响小; 8.操作简单; 9.能耗低; 10.对环境污染小。 适用范围 1.修复加工超差、磨损、损伤或锈蚀的零件、量具和磨具; 2.修复损伤或有缺陷的电镀件; 3.镀覆一般电镀无法下槽的特大零件; 4.现场镀覆难拆卸或拆运昂贵的大型设备; 5.镀覆大型零件的局部、盲孔、窄缝、深孔; 6.制作和修补印刷电路; 7.镀覆和修复要求导电性能良好的电气触点和接头; 8.镀覆要求局部防渗碳、防渗氮的镀层; 9.镀覆要求改善钎焊性能的局部镀层; 10.为特殊材料(铝、钛、合金钢)的电镀件镀覆过渡结合层; 11.装饰或修复鎏金屋顶; 12.装饰或修复雕塑、文物、珠宝等艺术品; 13.镀覆要求特殊性能的局部表面(如导电、耐蚀等); 14.在金属表面沉积不同金属图案; 15.去金属毛刺; 16.模具刻字; 17.动平衡零件去重。

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能源研究与信息 第17卷第4期 Energy Research and Information Vol. 17 No. 4 2001 文章编号 1008-8857(2001)04-0210-07 生物质热解技术研究现状及其进展 李伍刚,李瑞阳,郁鸿凌,徐开义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 200093)  摘要生物质热解技术是把低能量密度生物质转化为高能量密度气、液、固产物的 一种新型生物质能利用技术。其中液体产物具有便于运输、储存等优点,可替代燃料 油用于发电、供暖系统以及可代替矿物油提炼某些重要的化学物质。介绍了国内外对 这一技术的各种研究及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独立研制开发的生物质闪 速液化实验装置。 关键词生物质热解; 生物油 中图法分类号 TK6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能源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从远古时代原始人钻木取火到近代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人类文明的每一跨越和进步都与所用能源种类及其利用方式紧密相连。目前人类赖以生存和进行经济建设的一次能源主要是矿物能源(煤、石油、天然气、核能等)。矿物能源的使用隐藏着两个严重问题,其一:根据目前的全球能耗量和矿物能源已探明的储量,煤、石油、天然气、核燃料可使用年限分别为220、40、60和260年[1],从长远来看人类必将面临能源危机。其二:矿物能源对环境有巨大破坏作用,矿物能源燃烧产生大量CO2、SO x、NO x等气体。CO2属温室效应气体,会造成全球变暖及臭氧层破坏。NO x、SO x等有害气体会直接对环境、设备和人体健康构成危害。故此,作为有重要长远意义和战略意义的技术储备,寻求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及其利用技术,已成为全球有识之士的共识,受到各国政府和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 生物质是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生物质快速热解技术是生物质利用的重要途径,所谓热解就是利用热能打断大分子量有机物、碳氢化合物的分子键,使之转变为含碳原子数目较少的低分子量物质的过程。生物质热解是生物质在完全缺氧条件下,产生液体(生物油)、气体(可燃气)、固体(焦碳)三种产物的生物质热降解过程。 收稿日期:2001-6-10 基金项目: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伍刚(1974-),男,上海理工大学热能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

液压缸修复技术及工艺流程--绝密资料

液压缸修复简介及工艺流程 工程机械常见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摩擦副的磨损和局部破坏(拉伤、电击伤、压坑等)。对于磨损件的修复,传统的修复方法包括:机械加工修理法(如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法、局部更换法等)、焊接修理法(堆焊、补焊、钎焊等)和电镀修理法(低温镀铁、镀铬)等。对于结构简单的零部件也可以采用热喷涂(热喷焊)修复技术。对于重要零部件的局部破坏(如液压杆、油缸的拉伤、电击伤、压坑等),采用上述维修方法常常是费工、费时、费料甚至无法修复。以下主要介绍一些局部破坏的修理方法,并详细说明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一、焊修技术的优缺点对于局部损伤,常用的焊修方法包括补焊、堆焊、钎焊等,每一种焊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1。补焊焊接技术用于修复零部件的局部缺陷时称之为补焊。补焊的最大特点是施工简便、修复成本低、时间短。补焊时应根据材质的种类选用恰当的补焊材料和补焊工艺。对于普通碳素钢,应根据材质的碳当量(而不是含碳量)确定补焊方法。对于不锈钢、铸铁、铝及铝合金应的补焊应特别注意材质的性能和工件的使用环境,做到基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焊前处理、施焊、焊后处理方法及施工参数。既然补焊是焊接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施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焊修部位形成熔池(产生局部高温),从熔池到工件本体之间的不均匀加热必然造成焊区及热影响区产生热应力,导致焊修件变形、裂纹(如铸铁件、高碳钢件炸口等)、局部硬化、相组织变化、疲劳性能下降等缺陷。焊修过程中还会导致熔池及熔池附近产生气孔、相变、机械性能降低等问题。因此,用补焊方法修复局部缺陷,常常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2。钎焊为了降低焊修时的施焊温度,人们使用熔点较低的焊料进行热熔焊——人们常称之为钎焊。补焊与钎焊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钎焊时在工件上不形成熔池,在钎焊过程中熔化的只是钎料(钎料的熔点较低),基体并未真正熔化,利用钎料熔化后的浸润作用粘附基体并在钎焊部位形成修复层。如果钎料、焊剂选择恰当,钎料与基体间的微扩散有助与提高钎焊层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因此,与熔化焊相比,钎焊时工件的热影响小,零件很少变形,机械性能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影响。目前,很多人采用钎焊——电刷镀复合修复技术修补压坑,具体方法是先钎焊锡-铋合金钎料(钎料熔点135~140℃),经刮研后再刷镀一层耐磨镀层,从而实现对压坑的修复。钎焊的最大缺点是焊层软、强度低,当钎料或助焊剂选用不当时,钎焊层与基体结合不牢。为了提高钎焊层与基体的结合力,对于铸造缺陷、易在金属表面形成氧化膜的材料(不锈钢、铝及其合金),应在钎焊之前,先刷镀铜,然后再钎焊锡-铋合金。镀铜的作用就是为了改善基材的可钎焊性。3。冷焊修复技术之一(补片修复技术)冷焊(补片)修复技术是利用电阻焊的原理开发出来的一种新型维修方法。当基体金属和补片金属之间有较高的接触电阻时,脉冲电源瞬间输出的大电流脉冲所产生的电阻热将金属片与基体粘结在一起。在单位面积上产生的电脉冲越多,粘结点越多,金属片与基体的粘结强度越高。这就如同传统的纳鞋底一样,针线越密,纳出的鞋底越结实。由于补片时只是在电极接触部位出现瞬间高温,在补片过程中工件本身不会升温,因此热影响小。补片修复技术的缺点是,当凹坑深度远高于金属片厚度时,需要多次修磨、多次补修,施工效率低下。因为补片是局部粘结,而不是整体焊接,所以金属片与基体间的结合强度不高,层间夹杂很多空隙。另外,由于补片层与基体之间无法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所以对冷焊后的工件进行修磨时,在基体与补片部位之间不能形成平滑过渡。对于导电良好的基材(铜、铝等),由于其具有较低的表面接触电阻,无法用补片方法进行维修。4。冷焊修复技术之二(气体保护熔丝焊修复技术)气体保护熔丝焊修复技术有时也称之为微弧冷焊修复技术,它是在传统氩弧焊基础上开发出来的一类新型焊修技术。设备的主要构成部分包括脉冲电源、保护气体(氩气等惰性气体)和用来填补缺陷的金属丝。利用焊枪产生的电弧(电弧温度一般在6000℃以上)将金属丝熔化,用保护气体(惰性气体)把熔化的金属液滴吹射到工件的局部缺陷处,从而填平工件表面的凹坑。与一般意义的气体

热解吸技术解说

热解吸技术解说 热解吸,也叫热脱附。本技术是指以加热方式将受有机物污染的土壤加热至有机物沸点以上,使吸附于土壤中的有机物挥发成气态后再分离处理。本技术基本上分为2个单元,第一为加热单元,用以加热待处理的物质,将物质中有机污染物挥发成气态后分离;另一单元为气态污染物处理单元,本处理单元能将含有污染物的气体处理至法规标准后排放至大气。气态污染物之处理方式,可依有机物的性质、浓度及经济性等因素选择冷凝、吸附或燃烧等方式处理。 影响热解吸技术的因素分两类:(1)土壤特性: 土壤可塑性、颗粒大小分布、水分含量、热容量、腐殖酸的浓度、金属浓度、容重;(2)污染物成分特点:污染物浓度、沸点范围、蒸汽压、辛醇/水分配系数(Kow)、水相溶解度、热稳定性、二恶英的形成。 低温热解吸系统的种类:低温热解吸器主要有四种型式,旋转干燥器或旋转窑(rotary dryer)、沥青拌合干燥器(asphalt plant aggregate dryer)、热螺旋器(thermal screws)、输送式加热炉(conveyor funrnace)。 旋转干燥器,圆柱形碳钢或合金材质反应槽,槽体一端为燃烧装置供热,加热快,处理容量较大;碳钢槽操作温度为150-320℃,合金槽操作温度可高达650℃。 沥青拌合干燥器,受石油产品污染土壤已被广泛使用作为沥青拌合料,与液态沥青混合前在干燥器内进行混合聚集程序。 热螺旋器,是由一系列1-4 个螺旋组成,处理容量为3-15 吨/小时,处理温度可达26 0℃,可降低有机物氧化及爆炸性危害。 输送式加热炉,金属带输送土壤到加热室,土壤均匀分布在输送带上,土壤厚度约 2. 5cm,操作温度在150℃~427℃,处理容量25-150 吨/小时。 废气处理:废气处理系统包括处理悬浮微粒、一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物,悬浮微粒藉由干式(旋风集尘器、袋滤式集尘器)及湿式(文式洗涤器)控制系统处理;一氧化碳及挥发性有机物燃烧氧化破坏,燃烧器排气温度可达760-870℃,其效率范围为95-99%,挥发性有机物也可冷凝或吸附处理。 处理温度:处理温度为影响处理去除有机污染物程度的关键参数之一,影响因素有土壤含水率、土壤颗粒大小、污染物浓度及沸点等土壤特性和污染物成分特点,如处理汽油的操作温度为121-178℃,处理煤油的操作温度为150-320℃,处理柴油的操作温度为320-427℃。 停留时间:为影响处理除污程度的关键参数之一,由先导性试验测定,一般停留时间为30-90min。 先导性试验:本试验验证处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确定处理操作参数。

电刷镀技术

电度是指利用电解的方法从一定的电解质溶液(水溶液、非水溶液)中,在经过处理的基体金属表面沉积层叫电沉积各种所需性能或尺寸的连续、均匀而附着沉积的一种电化学过程的总称。电镀所获得的沉积层叫电沉积层或电镀层。获得电镀层的技术属于表面工程技术中的覆盖层技术,属于原子沉积技术,是覆盖层技术领域较为古老而成熟且应用面较广泛的一种技术。电镀广泛用于各种金属和非金属的防护,以及赋予这些金属和非金属的各种所需要的特殊性能或功能。高级装饰防护和各种功能性电镀或两者兼具的电镀是电镀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 第4章电刷镀技术 4.1概述 4.1.1电刷镀技术的基本原理 电刷镀是应用电化学沉积的原理,在导电零件需要制备镀层的表面上,快速沉积金属镀层的表面技术,它是表面工程技术重要的组成部分。 电刷镀原理如图4-1所示。电刷镀时,直流电源的负载通过电缆线与工件联接;正极通过电缆线与镀具(导电柄和阳极的组合体)联接。镀具前端的经包裹的与刷镀表面仿形的阳极与工件表面轻轻接

触,含有欲镀金属离子的电刷镀专用镀液不断地供送到阳极和工件刷镀表面之间,在电场作用下,镀液中的金属离子定向迁移到工件表面,在工件表面获得电子还原成金属原子 M n+n e→M↓ 还原的金属原子在工件表面上形成镀层。 电刷镀是电镀技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又被称为“涂镀”、“无槽电镀”、“选择性电镀”、“擦镀”等。电刷镀时被刷镀工件不需进入镀槽,包裹好的阳极必须与工件刷镀表面接触以便形成局部的“镀槽”。阳极的面积通常都小于刷镀表面,为此阳极和工件刷镀表面必须作相对运动才能在欲刷镀的整个表面上沉积镀层。电刷镀通常采用不溶性阳极,避免产生阳极钝化现象,同时电刷镀专用镀液里的金属离子含量高,所以电刷镀时的电流密度很大。 阳极(通过包套)与工件刷镀表面接触、相对运动、使用很大的电流密度(一般为槽镀的5~10倍)是电刷镀技术必须具备的三个基本条件。这三个基本条件决定了电刷镀电源、电刷镀溶液、电刷镀工艺和电刷镀应用的一系列特点。 4.1.2电刷镀技术的特点 (1)电刷镀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物理-化学性能电刷镀层与金属基本的结合强度高。例如,常用的镍镀层与碳钢的结合强度≥70MPa,在钛、铝、铬及高合金钢等难镀材料和石墨等非金属材料上也都具有很高的结合强度。 电刷镀技术中有一百多种镀液可供选用,可满足耐磨、耐蚀、减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演示教学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 修复技术

石油化工污染土壤的修复技术 更新时间:09-8-27 12:51 内容提供:北京建工环境修复有限责任公司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也不断扩大,而石油是最重要的能源。所以各国都加快了对油气资源的开发利用,从沙漠到海洋、从无人区到人口稠密区,越来越多的油气井出现在世界各地。 石油主要是有烃类化合物组成的一种复杂化合物,包括饱和烃、芳香烃类化合物、沥青质、树脂类等。还含有少量的O、N、S等元素,其中的芳香类物质对人和动物的毒性较大,尤其是双环及三环以上的多环芳烃毒性更大。陆地采油大量的生产设施如油井、集输站、转输站和联合站等,原油会被直接或间接的倾泻于这些设施附近的地面;石化产品的开采和运输也会使石油类物质进入土壤环境,随后发生一系列的物理、化学和生化作用,对环境造成污染。大部分石油类污染物在土壤中都发生吸附/解吸作用,从而影响着它们在土壤中的迁移、生物降解和光降解。 油气的开采和运输过程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在石油、天然气的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油废水、有害的废泥浆以及其他一些污染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污染周边土壤、河流甚至地下水,同时石油、天然气本身就含有对人和动物有害的物质,一旦发生井喷或泄漏,将对生活在油气田附近的人和动物构成致命威胁(如重庆开县发生的井喷,造成将近400人死亡,大面积土壤被污染)。石油管道的泄漏也会严重破坏生态,据一位美国环保人士估算,如果阿拉斯加陆地石油管道发生泄漏,至少会形成半英里宽、30英里长的污染带,由于石油会迅速渗透到土壤中,杀死土壤中的微生物,从而改变土壤成分,改变

地表生态,遭受污染的地区可能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都会寸草不生。许多研究表明,一些石油烃类进入动物体内后,对哺乳类动物及人类有致癌、致畸、致突变的作用。土壤的严重污染会导致石油烃的某些成分在粮食中积累,影响粮食的品质,并通过食物链,危害人类健康。 石油化工总体上来说,可分为炼油工艺、乙烯工艺及化纤工艺三部分。 炼油工艺是龙头,以石油炼制为主题,生产燃油及化工原料。主要包括常减压蒸馏、渣油加氢脱硫、蜡油加氢裂化、重油催化裂化、柴油加氢、气体分馏、连续重整—芳烃联合、制氢、PSA、MTBE、丁烯-1、延迟焦化等装置。 乙烯工艺为中间原料生产链,生产各类石化原料及产品。主要包括乙烯裂解、汽油加气、芳烃抽提、丁二烯、环氧乙烷、乙二醇、低密度聚乙烯、高密度聚乙烯、丙烯酸及脂、丁辛醇、聚丙烯、苯酚丙酮、双酚A、苯乙烯、丙烯腈、丁苯橡胶、顺丁橡胶、ABS树脂等装置。 化纤工艺主要以石油化工原料为主来生产化纤产品。主要包括对二甲苯、精对苯二甲酸、聚酯、环已烷、醇酮、己二酸、尼龙66等装置。 以上石油化学工业的污染物除常规的COD、BOD5、SS外,还有其本身的特征污染物,包括石油类、硫化物、挥发酚、氢化物、苯、NH3-N等。乙烯、丙烯、环氧乙烷、甲醛、苯、甲苯、丙烯腈等大量的有机污染物。 石油及其产品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已经危及到人类的健康和生存。石油污染治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出现了很多的石油污染治理技术和方法,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治理措施、政策。 2007年,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对土壤修复提出更加明确的要求及任务,并启动了全国土壤污染普查。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强调:做

浅析垃圾热解气化技术

浅析垃圾热解气化技术 垃圾处理方式随着技术的更新和发展逐渐优化,从一开始的填埋,到生物质利用,再到现在减量化效果最好的焚烧,每一步的技术更新都引领着行业的发展方向。和垃圾焚烧一样,能做到真正3R原则的处理方式,是垃圾热解法。但据统计,国垃圾主要以填埋、焚烧和堆肥为主。填埋是目前的主要处理方式,占比近一半,焚烧占12%左右,堆肥不到10%,仍有30%的生活垃圾未能处理。 那么为什么和垃圾焚烧一样能达到3R原则的垃圾热解技术却没能占得市场先机呢?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垃圾热解技术。 定义及作用原理:热解法和焚烧法是两个完全不同的过程。焚烧是一个放热过程,而热解需要吸收大量热量。焚烧的主要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而热解的主要产物是可燃的低分子化合物:气态的氢气、甲烷、一氧化碳;液态的甲醇、丙酮、醋酸、乙醛等有机物及焦油、溶剂油等。固态的主要是焦炭和炭黑。

热解法是利用垃圾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在无氧或缺氧条件下对其进行加热蒸馏,使有机物产生裂解,经冷凝后形成各种新的气体、液体和固体,从中提取燃料油、可燃气的过程。热解产率取决于原料的化学结构、物理形态和热解的温度与速度。 热分解过程由于供热方式、产品形态、热解炉结构等方面的不同,热解方式各异。 按热解温度不同,1000oC以上称为高温热解,600-700oC称为中温热解,600oC以下称为低温热解。按供热方式不同,分为直接加热法和间接加热法。直接加热法指垃圾部分直接燃烧,或向热解反应器提供空气、富氧或纯氧作为补充燃料。纯氧作催化剂会产生CO2、H2O等气体,其混在热解可燃气中,稀释了可燃气,会降低热解气的热效应。采用空气作催化剂则含大量N2,更稀释了可燃气,使热解可燃气的

热解吸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发展与应用

热解吸技术修复污染土壤的几种主要工艺流程 热解吸修复技术是指通过直接或间接热交换,将污染土壤及其所含的污染物加热到足够的温度,使污染物从污染土壤中得以挥发或分离,然后对挥发出来的污染物进行处理,从而获得干净的土壤。 热解吸技术因修复地点、加热方式及进料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多种类别:根据修复地点的不同,可分为原位热解吸技术和异位热解吸技术;根据热源与污染土壤接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热解吸技术和间接热解吸技术;直接热解吸使用的设备主要为回转窑,间接热解吸使用的设备主要为回转窑或螺旋推进式热解炉。 直接热解吸技术目前已发展到第三代。主要的改进在于热解吸烟气的处理工艺,以增强热解吸系统的适用范围。第一代系统中布袋除尘器直接与热解吸设备相连,如果热解吸烟气的温度较高,可导致布袋除尘器的损坏,因此,该系统一般不能处理高沸点有机污染物污染的土壤; 第二代系统将二次燃烧室移到热解吸设备之后,并且在布袋除尘器前加装了冷凝器,可处理高沸点的有机污染物污染土壤,由于不能控制氯化氢气体的排放,该系统不能用于处理含氯有机物;如下图所示: 第三代系统在第二代系统的布袋除尘器后增加了洗气塔,从而可用于处理高

沸点的含氯有机物污染土壤。如下图所示: 典型的间接热解吸技术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热解吸设备一般为夹套式结构(分为外筒和内筒)。由于热源未与污染土壤直接接触,当所用燃料为清洁能源(如天然气、丙烷等)时,外筒的烟气可简单处理后直接排入大气,热解吸烟气处理主要针对内筒含高浓度污染物的烟气。利用冷凝法将污染物从热解吸烟气中分离出来,部分未能冷凝的有机气体再经吸附处理后排入大气。 热解吸工艺的选择应根据污染土壤修复方量、修复周期、污染物类型及污染物含量确定。 结合国内相关工程经验,一般按照污染负荷:采用直接热解吸工艺修复污染土壤,进料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不宜超过2%~4%;采用间接热解吸工艺修复污染土壤,进料中有机污染物的浓度不宜超过50%~60%。 由于水的比热容约为土壤的5 倍,根据工程经验,当污染土壤的含水率大于20%时,加热去除土壤中水分的能耗很高,与节能理念的原则相违背;另外,当土壤中含水率大时,土壤易粘结成块,不利于传热,造成土壤中污染物的去除率下降。因此,规定进入土壤热处理设备的污染土壤含水率应不大于20%,大于20%的土壤应进行脱水处理;污染土壤的颗粒大小一般不应大于5cm~10cm,大于5cm~10cm 的颗粒应进行破碎处理。粘土类污染土壤易粘结在设备上,需经特殊预处理(如在土壤中

液压缸修复技术及工艺流程绝密

液压缸修复技术及工艺流 程绝密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液压缸修复简介及工艺流程工程机械常见的破坏形式主要包括摩擦副的磨损和局部破坏(拉伤、电击伤、压坑等)。对于磨损件的修复,传统的修复方法包括:机械加工修理法(如修理尺寸法、附加零件法、局部更换法等)、焊接修理法(堆焊、补焊、钎焊等)和电镀修理法(低温镀铁、镀铬)等。对于结构简单的零部件也可以采用热喷涂(热喷焊)修复技术。对于重要零部件的局部破坏(如液压杆、油缸的拉伤、电击伤、压坑等),采用上述维修方法常常是费工、费时、费料甚至无法修复。以下主要介绍一些局部破坏的修理方法,并详细说明每种方法的优缺点。一、焊修技术的优缺点对于局部损伤,常用的焊修方法包括补焊、堆焊、钎焊等,每一种焊修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不足。1。补焊焊接技术用于修复零部件的局部缺陷时称之为补焊。补焊的最大特点是施工简便、修复成本低、时间短。补焊时应根据材质的种类选用恰当的补焊材料和补焊工艺。对于普通碳素钢,应根据材质的碳当量(而不是含碳量)确定补焊方法。对于不锈钢、铸铁、铝及铝合金应的补焊应特别注意材质的性能和工件的使用环境,做到基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握好焊前处理、施焊、焊后处理方法及施工参数。既然补焊是焊接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施焊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在焊修部位形成熔池(产生局部高温),从熔池到工件本体之间的不均匀加热必然造成焊区及热影响区产生热应力,导致焊修件变形、裂纹(如铸铁件、高碳钢件炸口等)、局部硬化、相组织变化、疲劳性能下降等缺陷。焊修过程中还会导致熔池及熔池附近产生气孔、相变、机械性能降低等问题。因此,用补焊方法修复局部缺陷,常常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2。钎焊为了降低焊修时的施焊温度,人们使用熔点较低的焊料进行热熔焊——人们常称之为钎焊。补焊与钎焊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钎焊时在工件上不形成熔池,在钎焊过程中熔化的只是钎料(钎料的熔点较

生活垃圾热解技术国内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生活垃圾热解技术国内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 实验室研究现状 国内在生物质和生活垃圾热解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中国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上海交通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单位在热解方面都展开了很多研究。 沈阳农业大学从1993年起与荷兰合作,1995年从荷兰吞特大学生物质能技术集团引进一套旋转锥反应器,生物质进料量为50kg/h。1998年,在对流态化现象及流态化质量影响因素的深入研究后,设计并制造了一套小型流化床生物质热裂解装置,并以松木木屑为原料在流化床中进行了生物质热裂解的试验研究(牛卫生,2000)。 东北林业大学于近年完成设计制作了加工干生物质能力分别为50kg/h、200kg/h的两代转锥式生物质闪速热解装置,其中200kg/h的装置已通过了小试阶段。 山东理工大学于2002年设计制作了两代工业示范装置,加工能力分别为30kg/h,50kg/h(易维明,2003)。 我国生物质热解技术的研究情况参见表3(刘荣厚,2004;王黎明,2006;Bridgwater, 2012)。可以看出,国内对热解的研究以流化床为主。

表 1 国内实验室热解反应器应用 反应器类型主持研究机构规模/kg/h 文献发表时 间 流化床沈阳农业大学 1.0 2000 哈尔滨工业大学直径32mm,高度 600mm 1997 浙江大学 5.0 2002 广州能源研究 所 10 2001 上海理工大学 5.0 2001 华东理工大学 5.0 2002 山东理工大学50 2003 东南大学 1.0 / 中国科技大学650 / 旋转锥沈阳农业大学50 1997 上海理工大学10 2002 东北林业大学200 2005 回转窑浙江大学 4.5L/次2000 固定床浙江大学 直径75mm,高度 200mm 1999 热解釜浙江农业大学/ 1997

尿素热解技术

尿素制氨SCR脱硝技术 一、国内外脱硝还原剂制备现状 目前大型电厂烟气脱硝主要采用选择性催化脱硝(SCR)技术,其化学反应机理比较复杂,但主要的反应是NH3在一定的温度和催化剂作用下,选择性地把烟气中的NOx 还原为N2和水,目前最常用的还原剂制备方法一般有3 种:液氨法、氨水法、尿素法。 液氨法 采用液氨法,具有投资少,运行费用较低等优点。但根据我国《危险化学物品名表》(GB12268-90)和《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有关规定,液氨在生产场所超过40t、储存场所超过100t时构成重大危险源,需报相关安全生产部门审批。液氨的储存和制备系统在安全、消防和环保等方面需满足相关的规范,对电厂的日常运行和管理按二级重大危险源要求。 液氨储存和装卸场所应禁止设置在学校、医院、居民区等人口稠密区附近,如表1所示。 表1 液氨储存及装卸的限制区域 据统计, 我国95%以上的危险化学品涉及异地运输问题, 例如液氨的年流动量达100多万吨,,其中80%是通过公路运输的。国内外统计表明, 危险化学品运输事故占危险化学品事故总数的30%~40%。危险化学品公路运输事故频繁发生, 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潜在威胁。此外,液氨具有极强的挥发性、

腐蚀性,因此,在使用及运输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泄露,从而导致事故的发生。 图1 我国各种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比例 氨水法 氨水法采用浓度为20%~25%的氨水溶液作为原料。氨水储罐中的氨水通过加热装置使其蒸发,形成氨气和水蒸汽,送至烟气系统。采用氨水法较液氨法相对安全,但同样存在安全隐患,且与其它常用方法比较运行费用最高。因此90年代以后国际上已经很少采用氨水作为SCR脱硝还原剂。 尿素法 热解法:国际上应用的是由美国FuelTech公司设计的NOxOUT ULTRA尿素热解制氨技术。其技术要点为利用热空气作为热源,在450-600℃来快速分解40%-55%的尿素水溶液。其优点为:近常压热解,操作压力低。其缺点和容易出现的故障现象有: 1)燃油耗量大、运行费用高。尿素热解装置在运行过程中,由于稀释风温度低、流量大,同时系统需氨量大,尿素热解吸收较大的热量,需要燃油提供的热量就越多; 2)热解炉尾部积物较快。热解炉工作温度过高(450-600℃),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由于底部尾管处尿素存积过多,导致出口风量减少,系统供氨量不够,直接造成热解炉停运清理,影响脱硝装置的可靠性。如果热解炉内热空气的流量低或温度低,都会造成尿素溶液得不到完全热解而在尾部形成沉积。 水解法:尿素水解技术主要有AOD法、U2A法及SafeDeNOx 法三种。主要技

自动热解吸仪的原理及应用

自动热解吸仪的原理及应用 自动热解吸仪广泛应用于大气污染、建筑工程室内空气污染、高纯气体、石油化工、食品等分析测试领域。自动热解吸仪是利用物理(化学)吸附的方法进行样品的预处理和浓缩,然后进行气相色谱分析的方法叫做吸附浓缩气相色谱法,吸附浓缩气相色谱法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操作步骤:吸附-解吸-气相色谱分析。 分散在液体、固体或气体中的痕量杂质,可以利用优先吸附或吸收的方式从其母体中抽提出来,一般都采用各种吸附剂。而回收被吸附的溶剂(杂质)通常用热解吸或溶剂洗脱两种方法。因此,吸附浓缩气相色谱法不仅能得到更浓的目标分析物,增加痕量组分的浓度,而且还能除去绝大部分的主组分。 由于被分析物浓度变高,因此,对载气纯度的要求,对仪器气密性的要求都相对要低一些。正因为如此,自动热解吸仪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在对大气污染、高纯气体、石油化工、食品等分析测试方面成为不可缺少的工具。 工作原理热解吸进样,zui关键的是使进入色谱柱的样品不发生谱带扩宽而保持“塞子”形。本进样系统是一种经过改进的一级热解吸装置,可使沸点在-164~344℃范围内的化合物能在一级热解吸进样并使谱带保持“塞子”形。 在系统接入GC的进样器后关闭热解吸系统的载气,待解吸腔升温至终点温度后通入载气,样品随气流以较窄的形式进入色谱系统,同时利用色谱柱头冷聚焦点效应使一级热解吸的样品谱带呈现“塞子”形。这样一来,就不需要冷井冷冻来使热解吸样品的谱带形成“塞子”形。 同时,该方式解吸升温速率对进样谱带影响不大。例如,以70℃/min和100℃/min 的速率升温解吸分析,色谱峰形完全相同。因此也就不需用闪蒸技术使样品瞬间解吸

电机轴磨损修复的电刷镀技术已经被新材料技术替代

电机轴磨损修复的电刷镀技术已经被新材料技术替代 关键词:电机轴磨损修复,电机轴修复,电刷度技术,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电刷镀是用电化学方法,高速地在导体局部表面镀上一层金属的加工方法。金属电刷镀技术发展于20世纪60年代,用于维修和保护金属零部件,是一种节能、省材、省时的维修手段,特别在生产连续性强的工业生产上采用修整磨损的零部件,效益更为显著。电刷镀技术(简称刷镀技术)是电镀技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除了有上述的共同作用外,它更偏重于工件的修复应用和中小批量工件的功能性表面强化。因此在实践上更要求现场或在线施镀,在保证镀层品质的基础上,更强调镀层的快速高效沉积。刷镀的基本过程是用裹有包套浸渍特种镀液的镀笔(阳极)贴合在工件(阴极)的被镀部位并做相对运动形成镀层,刷镀电源串接于两级之间。为了稳定地向工件表面液层提供足够的被镀金属离子,高浓度的刷镀液直接泵送或自然回流阴阳极之间。 电机轴磨损修复的电刷镀技术已经被新材料技术替代,为什么呢?电刷镀技术存在的缺点: 1、在往复蘸取镀液施镀过程中,辅助时间所占比例较大,沉积速度慢,同时操作劳动强度大; 2、阳极与工件接近时,部分镀液未经沉积便被挤出直接进入废液,因而镀液利用率低。加上包裹阳极用的纱布、棉花等一般不能回收,经济性差;

3、手工电刷镀工作效率低,工艺参数受操作者因素的影响,难以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难以实现批量化生产; 4、电刷镀工艺其刷镀涂层受到磨损量的限制,一般电刷镀涂层刷镀厚度小于0.2mm。当磨损量大于0.2mm时,其刷镀效率将成倍下降,且刷镀层过厚时,使用过程中刷镀层容易脱落,使用寿命短。 在国内大量使用电刷镀技术的同时,轴磨损修补新工艺-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现场修复技术的出现与普及大大开拓了设备管理者的思路和眼界。索雷技术一直服务于军方和航空领域。被成功引进后在设备的在役再制造与高端再制造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尤其是在现代化的生产企业自动化程度高、连续生产要求高的背景下,及时、快速、低成本、环保等方面体现出了明显优势。 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技术优点: 1、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技术可以根据轴磨损的实际工况环境采取不同的修复工艺,如:机加工修复、工装修复、部件对应关系修复等,大多数情况下可实现现场修复; 2、转速在1700转以下的可以采取现场工装修复、四边定位法修复、使用刮板分次修复等免拆卸修复工艺,减少停机停产,降低工人劳动强度; 3、自主修复提高一线工人的操作技能,弥补了企业外协的经济损失,使企业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4、修复时间短,第一时间修复确保了设备正常运行,可以很好的减少设备的库存,往往更换设备的时间就可以采取索雷新材料进行修复; 5、使用寿命95%情况下超过新设备使用寿命,是传统修复费用的1/5--1/10; 6、对修复厚度没有要求,不会产生应力; 7、转速较高的情况下可以采取机加工的方法修复,材料可以车铣刨磨机加工; 8、产品不断升级。 索雷碳纳米聚合物材料现场修复电机轴磨损的案例展示:

油泥热解技术进展讲解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 说明书 题目:油泥热解技术进展 班级/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油泥热解技术进展 课程设计任务书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班级学号姓名 课程设计题目油泥热解技术进展 课程设计时间: 2016 年 1 月4 日至2016 年 1 月15 日 课程设计的内容及要求: 1、内容:调查和分析国内外油泥热解技术的进展,了解这些技术的现状和特点,进而对含油污泥的热解技术做出分析和讨论。 2、要求:对题目充分理解,查阅相关资料,运用所学知识,完成课程设计内容。其中检索并阅读不少于10篇相关文献资料,至少有一篇英文文献。希望学生通过课程加强文献检索、阅读以及综合运用的能力。 指导教师年月日 负责教师年月日学生签字年月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课程设计成绩评定单 课程名称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 院(系)能源与环境学院专业环境工程 课程设计题目城市生活垃圾气化处理技术 学号姓名辩日期2016 年1 月15 日 指导教师(答辩组)评语: 课程设计成绩 指导教师(答辩组)签字 年月日

摘要 油田在开采、储存、集输、加工等过程中产生大量油泥,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和威胁。目前对于油泥的处理方式有多种,其中油泥热解是一种处理结果较理想的处理方法。因此研究油泥热解发展趋势,便于找寻此技术的优缺点,对于环境的治理也有深刻的意义。 本文主要研究油泥热解技术的发展。通过查阅油泥的产因、类型、特性、危害及处理的必要性等,了解油泥的主要处理技术,和国内外油泥热解技术的现状及特点,对目前油泥热解技术及未来发展前景做出分析,较全面地对此技术做出总结。 关键词:油泥;热解处理;现状特点;发展前景

创面修复科临床医师、护士基本技能要求

创面修复科临床医师、护士基本技能要求 一、创面修复科临床医师基本技能要求 (一)了解并掌握创面愈合的病理生理过程,熟悉各种创面类型的分类以及临床特点。 (二)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的病情观察和管理要点,如创面渗液性质量和渗液管理,创周皮肤颜色质地和相应处理要点,局部压力和减压治疗等。 (三)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了解相关医学知识,为患者提供生活、用药、围手术期、营养、疼痛、心理、康复等咨询。 (四)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防治要点,为患者及家属提供健康咨询和教育。 (五)熟悉和掌握创面治疗操作技术,包括创面清洁、敷料更换原则和技术、创面包扎方式和技巧等。

(六)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局部用药知识,包括用药种类、名称、用法、剂量和副作用。 (七)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局部治疗设备、仪器的使用方法,如负压治疗仪等。 (八)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诊疗风险预防及处理技能。如跌倒/坠床、压疮、血栓、窒息、皮瓣血运障碍、大出血等。 (九)熟悉和掌握各种敷料的种类、特点、使用方法、适用范围,以及适应症、禁忌症等。 (十)熟悉和掌握创面类疾病医院感染相关知识,严格执行医院感染与消毒隔离制度。 (十一)具备创面修复的处理能力,包括手术、药物及相关物理、化学、生物等治疗手段。 (十二)了解患者心理状况,与患者及家属交流沟通,给予心理支持。

(十三)熟悉康复相关知识,指导创面患者功能锻炼、康复训练。 (十四)掌握医疗文书书写规范,及时、准确地完成记录。 (十五)了解有关法律、法规知识,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 (十六)不断更新创面修复专科知识和技能,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创面修复科护士基本技能要求 (一)了解创面修复的基本病理生理过程、创面的分类以及临床特点。 (二)熟悉创面类疾病的临床表现,了解相关医学知识,为患者提供生活、用药、围手术期、营养、疼痛、心理、康复等咨询。 (三)掌握创面类疾病的病情观察和护理要点,如创面周围皮肤颜色质地的判断和相应护理要点,局部压力和减压护

热解吸技术及其应用

热解吸技术及其应用 1热解吸技术 将固体,液体,气体样品或吸附有待测物质的吸附管置于热解吸装置中,当装置升温时,挥发性或半挥发性组分从被解吸物中释放出来,通过惰性载气带着待测物进入GC,GC-MS以及其他分析仪器的一种分析预处理技术。 热解吸技术室一种无溶剂,干净,通用,高灵敏度的样品前处理技术。 2应用范围 通常,以下四种类型样品基质中有可热解吸的挥发性组分时,可使用热解吸技术: ①食品中的挥发性香味和风味化合物组成; ②固体基质中可热降解的化合物组成,诸如聚合材料中的增塑剂、添加剂、单体等; ③样品基质中的不想要的组分,诸如商品中残存的溶剂等; ④有目的地收集样品基质中挥发性组分,诸如在吸附管上采集空气中的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 第一类样品是食品。分析化学家已经使用热解吸技术用于食品分析有许多年了,不但可测定天然食品中的香味物质,而且可测定食品中的残存物和污染物。诸如:在50℃条件下,可收集红苹果的香味

组分。将苹果放进一个密闭的可控制温度的容器中(具有95mm 直径和可进行温度控制)。然后使用真空泵将容器中空气抽出并通过一个Tenax捕集阱,其出口流量为25ml/min收集10min。再将捕集阱中热解吸(275℃保持2min)出来的样品输送到色谱中的分离柱[0.53mm (i.d.)]并进行测定(FID)。使用此种采样方法可以比较食品风味的变化情况,监测与一种食品相关的挥发性有机物的状况,鉴定食品在整个时间过程中它们可能发生的变化。 第二类是样品中的添加剂,诸如聚合物产品中的增塑剂、添加剂等。这些样品经热解吸的降解产物有助于纵火(arson)案件中残存瓦砾(debris)分析测定,有助于土壤中污染物的定性测定,有助于聚合物材料的性能分析等等。例如:被污染的20mg土壤样品直接放在石英管中并快速加热到400℃使用铂丝)后,通过GC-MS 在线测定,经载气吹扫通过一个0.25mm(i.d.)的毛细管并直接进入MS可以快速地测定出芘和荧蒽等多环芳烃,无需经过其他任何样品制备程序。还有,使用上述的装置可查看聚合物样品中的增塑剂。将1mg聚氯乙烯塑料加热到300℃时,可测定出一个非常强的色谱峰——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酯。 第三类样品是物质中残存的挥发性组分测定,如制药中的残存溶剂、聚合物中残存单体和其他的低聚物(oligomers)。例如:10mg硅胶样品被加热到275℃并保持30min后,经氦气吹扫(30ml/min0)出来的组分被收集在Tenax捕集阱中。然后,在300℃条件下热解吸并反向吹扫捕集阱将解吸产物药送到大口径毛细管柱进行GC/FID测

创面修复常用皮瓣转移术

创面修复常用皮瓣转移术 皮瓣移植是创面修复外科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操作技术之一,广泛应用于急慢性深度组织缺损的最终修复。 【适应症】 深度软组织缺损创面,如压疮 肌腱、骨、关节、大血管、神经等深部组织裸露的急慢性创面 不稳定型贴骨疤痕或疤痕溃疡 洞穿性缺损,如面颊部洞穿性缺损 局部血运不良创面,如放射性溃疡 【禁忌症或慎用】 糖尿病足创面 恶性体表肿瘤难以彻底切除的创面 【围手术期注意事项】 术前全身准备:包括纠正营养不良,控制感染,清洁创面,体位训练等 移植部位准备:包括供瓣区皮肤健康评估,皮瓣设计与标示,血管走行超声定位标记等 技术和设备的准备。包括小血管吻合技术训练,手术显微镜外科器械等 皮瓣覆盖与固定:推荐使用持续封闭式负压吸引装置,与周围组织相对固定牢靠,便于皮瓣下引流条或引流管的引流,有效降低缝合口张力,压力适中,有止血效果,利于皮瓣与创基的粘合 术后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外,需密切观察皮瓣血运情况并预防感染 术后可常规给予补充血容量、保温、止痛、抗凝等措施疏通微循环 术后动脉危象可以通过保温、镇静、止痛、补充血容量,扩张血管药物,有条件时可行理疗或高压氧治疗

术后静脉危象可采取敷料加压包扎,抬高肢体或皮瓣远端,加强体位引流,由皮瓣远端向蒂端轻柔按摩等方法,还可拆除部分缝线,应用肝素、利多卡因生理盐水溶液浸湿创缘。紧急处理可剪开已结扎的皮瓣边缘的小静脉,使积血流出,待3~5天循环重新建立,静脉回流改善,皮瓣有可能成活 断蒂前有必要进行皮瓣血运训练与评估 【皮瓣的选择与设计】 设计原则: 1.选择皮肤质地、颜色近似的部位为供瓣区 2.首选局部、邻近、安全简便的皮瓣 3.尽可能避免延迟和间接转移 4.皮瓣设计面积应较实际创面大20%左右 5.尽量选用血运丰富的轴型皮瓣或岛状皮瓣移植 【常用皮瓣】 1.随意皮瓣: 属近位带蒂转移皮瓣,特点是没有知名的血管供血,故在设计皮瓣时,其长宽比例受到一定限制。在肢体与躯干部位,长宽之比以1.5:1为最安全,最好不超过2:1;在面部,由于血循丰富,根据实际情况可放宽到2~3:1,在血供特别丰富的部位可达4:1。按转移形式又可分为: 移位皮瓣:又名“Z”字成形术。是由皮肤三个切口连接成“Z”字形而构成两个相对的三角形皮瓣彼此交换位置后缝合。两皮瓣的侧切口与中切口所形成的角度,一般以60°为常用,此时三个切口的长度应基本相等,在两个三角形组织瓣交叉转移换位后,可增加其中轴的长度的75%,从而达到修复缺损、松解挛缩、恢复功能的目的。多应用于跨越关节的狭长形伤口或条索状瘢痕挛缩;也可用于恢复错位的组织或器官的正常位置与功能;以及用于长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