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堂探究性学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加强小学生课堂探究性学习

发表时间:2018-06-11T16:19:00.753Z 来源:《未来教育家》2018年5期作者:李娜

[导读] 探究性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激发学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河北省石家庄市草场街小学李娜 056000

【摘要】:探究性学习旨在通过小组讨论、现场观察、动手实践、情境创设等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学生潜能。通过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方式的改进,不断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浓厚兴趣,培养科学的数理思维模式,加强师生互动,完成教学计划。

【关键词】: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探究性学习对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和激发学生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提出开展探究性学习需要遵守的原则。

一、更新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首先,小学数学对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学习其他学科的基础性作用不言而喻。因此,推进探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兴趣成为教育界广为关注的课题。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热情。不仅使用教材、实物、图画等教具,还要积极更新教学设备,利用多媒体技术、交互式电子白板等,在唯美的音乐、绘声绘色的动画、视频、图片中吸引学生眼球,挖掘潜能、开拓思维。这些直观、生动的工具,可以使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变得浅显、直观、生动、形象,满足小学生好奇心强,求新、求变的心理。

其次,探究性学习不仅要求教师能够时常更新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还要将课本知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理论联系实际。只有致知于行,学以致用,才能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实用价值,从而爱上数学、乐于推理。

二、课前,自主学习,经历自主趣味实验探究的过程。

设置学生初探实验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学习、独立思考、思维扩展的时间和空间。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首先联系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创设合理情景,使学生在认识上产生困难或困惑,从而激发他们的实验探究动机和兴趣,最后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积极思考中,从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教师根据恰当的点拨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并对问题的解决方法和结果进行大胆实验、猜想和假设,寻求问题的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方法。

猜想与假设也是实现探究十分关键的一步,但又往往是教学中难以把握的一环。既要做到不对学生的猜想和假设过程过多的干涉,又要适当引导学生的猜想与假设不脱离探究的焦点问题。因此,教师应调控学生整个初探主线,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分析,提出合符逻辑的猜想与假设。

1.教师布置课前的预习,让学生经历自主实验探究学习的过程;

可以预习课本的内容,学习了解相关的知识,也可以自拟探究实验。例如五年级上册《简单的机械》,可以让学生自学了解什么叫做机械,用途作用,生活中你知道哪些机械,你知道它的原理吗?把自己的疑问写下来,想要探讨的问题记录下来,找一些实物,方便上课提问探讨。

2.教会学生实验探究的方法。

实验探究,很多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这时,老师要适当的引导学生,可以上网收集资料,整理信息,也可以和家人沟通,甚至到社区工厂了解,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达到教育的目标。

3.学习是以单元为单位进行预习的。

资料收集整理以及自己确定本人学习的目标或者研究学习的方向,尤其让自己感兴趣的那些内容章节,把它们收集好,整理成自己的预习提纲或者资料作为上课汇报交流的材料。

4.实验分组。

对于大的课题,可以让学生4或者5个人组成一个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课前的准备。

三、课中,体验自主,突出合作,享受成功的喜悦。

1.创设宽松的教学环境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心情舒畅、情绪饱满的情况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使注意力、感知记忆、想象等心理活动处于积极状态。这就是说学生的自主学习必须有一个宽松的环境。教师应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建立一个新型的、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着力营造一种祥和、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并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将自主学习的能力充分地发挥出来。

2.创设情境,激发自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在兴趣昂然的情况下,他们的学习主动性才能被充分地调动起来,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例如一位老师在上《指纹》一课时,用小魔术引入,用特殊的刷子在学生用手按过的白纸上刷了刷,白纸上立即显现出两个清晰的指纹。这个小魔术,立即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孩子们的兴致勃勃地玩起取指纹的游戏。接着又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提出了十几个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又如在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一课时,老师先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在另一杯清水中的沉浮现象,再让学生观察一大一小的马铃薯在另一种液体中的沉浮现象,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头脑中产生问题,自己主动地去学习、探究。

四、课后,创新拓展。

教师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案,改为让同学们展示研究的成果,展示的成果可以是小实验、小制作、手抄报、小论文、辩论会的形式,还可以以小组为单位,制作电子文稿、录象展示自己小组的研究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