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畴、概念的哲理认知与教学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范畴、概念的哲理认知与教学实践
作者:杨仲韬
来源:《大东方》2018年第01期
摘要:概念与范畴是思维的形式,知识的模型,两者具有片面性、直接性和间接性、整体性的差异。哲学、逻辑学和认知语言学对于概念、范畴的概念可能不尽相同,对它们研究的重点和方法也不同,然而,各学科的理论专长,尤其通过互相借鉴或整合会有利于概念、范畴的研究乖促进英语教学实践。
关键词:概念;范畴;哲理认知;教学实践
概念及范畴是哲学、逻辑学、心理学和认知语言学等学科研究所涉及的重要内容。从概念、范畴出现之日起,这些学科都从各自的视角对其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不同程度地提出、批判、补充、甚至颠覆了有关理论。如果对各个学科擅长的互补性研究方法和成就加以相互利用,就会有助于概念、范畴的纵深研究,其应用也有益于英语教学本质问题的解决。
一、概念、范畴的内涵
概念是人类认识客观现实世界的思维体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思维活动产物和单元,随着人类及社会认识的发展而变化,是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理性思维的一种逻辑基本形式,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自我认知意识的表达,是抽象化的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的概括,是能改变模型的事物性质的描写。概念是抽象的和普遍的想法、观念或充当指明实体、事件或关系的范畴或类的实体,有忽略事物的差异把事物视为同一体处理并等同地适用于所有事物的外延。概念是非主动的意义的载体,尤其单一概念在所有语言中有同一的意义并使翻译成为可能。从哲学观念上,概念是思维的基本单位,是对繁杂事物或过程的理解。从心理学理论上概念是人脑基于感性认识从同类事物中概括出其所特有的属性的本质反映,可以与用以表达、标示和记载的一个词或词组同等对待。概念的字义是受判断所产生的对事物的理解,概指量化,念指思维意识。从其理论上,概念拥有内涵和外延两个呈反比关系的基本特征。范畴也是表示一个大的高级抽象类别的概念,反映事物本质属性和普遍联系的一般至于最一般基本概念,如语言范畴,具体科学的范畴及体系。哲学范畴不是某一领域、方面和问题而是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过程最本质最普遍的联系的反映,哲学范畴对各门具体科学具有普遍的方法论意义。范畴是反映了客观内容的主观思维的形式却是对现实事物和现象本质的概括,即主观与客观的辩证统一,也是主体和客体联系的纽结。任何范畴都是诸种要素组成的概念系统,构成它的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构。建立范畴体系的基本原则是逻辑与历史的统一,即整个范畴体系的逻辑发展顺序以简化和扬弃的形式包含、再现着事物形成的历史。范畴的这种相互联系和转化构成了哲学和各门具体学科的范畴体系,范畴体系有条件地、近似地反映永恒运动和发展的客观世界。
二、概念和范畴的区别
在头脑里的概念、范畴的产生经历一系列受感知客观实在作用于生理到心理的过程,也经过了感性认识的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和理性认识的概念、判断和推理的过程。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保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知觉为我们对外界的感觉信息进行组织和解释,包括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表象是指当前不存在的物体或事件的一种有鲜明的形象性的知识表征。表象的心理操作、形象思维与概念思维可处于不同的相互作用中。刺激——表象——观念——语言——文字,在自我与外物之间存在信息和能量的转化,是我与外物的物理关系,是直观的感性反映。表象是感知与思维之间的一种过渡反映形式,为感性认识的最后阶段,为理性认识阶段的概念、范畴和词的思维及概念、判断和推理提供感性材料。在表征性抽象之上,把所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特点抽象出来,加以概括,就成为随着主观、客观世界的发展而变化的概念。范畴是高级形式的抽象类别的概念。概念和范畴是经常混用的两个既存在差异又关系密切的范畴或术语,其关系是一一对应的存在着本原与派生的影射关系,类似于名异实同的同义关系。范畴和概念各为独立的同出一源的相似个体,同时范畴和概念又无自身的独立性而作为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而存在或为同一不过因视角不同才显出差异的事物。范畴和概念可以是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同一事物,也可以是时而范畴包含概念或概念包含范畴,或是人们的认识还仅局限只有范畴和概念时的两个模型。
三、概念、范畴和语言教学
新经验主义的体验哲学颠覆了纯粹知性概念使知识概念成为可能,而且使范畴可以运用于经验对象论证,使其在客观现实和主观理性间的联系得以发现。体验哲学的一元论的观点克服了二元论的物质与意识、心灵与身体的沟通问题,把感觉材料被看作是一种既主观又客观的,既物理又心理的中立。基于体验哲学的认知语言学,语言的形成遵循着一条哲理逻辑路线,即,现实世界-感知体验-知识结构-语义语法。语义范畴形成路线图是感知、知觉、表象(具象概念),意象图式、理想认知模型(表征特定概念、事物或事件的认知结构)、范畴(抽象概念)、意义和语义。利用语言由概念、范畴发展而来的路径来培养学生思维抽象能力和抽象解读能力,如实物(感觉)-知觉-表象-概念-范畴-语义范畴-语符的思维抽象能力过程和认知语言过程的训练,以及如语符-知觉-实物-概念-范畴的语言符号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模型系统建构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把概念、范畴向命题,推理,篇章思维推进,从各思维单位层面出发培养抽象思维法,即在感性认识基础上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方式透过现象,抽取事物(研究)对象本质的把握事物的因果性和规律性的理性思维法。通过概念、范畴直到意义、语义的形成过程的理解和训练将有助于培养学生具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能力甚至到更高思维和智力层面,可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进而语言认知能力,从初始抽象能力进步到科学抽象能力。英语语言表达了带有文化特色形成的概念,但也有更多的科学概念及科学思维,所以,这种从概念、范畴视角的英语语言认知培养一定会有利于学生对于语言知识及系统的有效增加,英语技能和语言认知力的提升和科学逻辑的思维能力的养成。
作者简介
杨仲韬,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认知语言学,应用语言学。
(作者单位:吉林大学公共外语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