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思考

摘要:小微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促进稳定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小微企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已成为兴化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微企业在经营方面有较大的灵活性,能规避不少大企业无法回避的风险。但是由于其自身规模小,经营分散,融资困难,多为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在经济出现较大波动时更易受到冲击。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下,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缩小,资金短缺融资困难,自身素质不高等因素影响,企业发展空间受到限制,部分企业生存和发展举步维艰,小微企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本文运用第三次经济普查数据,对兴化市的小微企业的基本现状、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对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提出具体建议措施。

一、前言

小微企业是小型企业、微型企业、个体工商户的统称。目前我国小微企业规模已近5000万家,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扩大城乡就业、增加居民收入、满足社会消费需求等方面的主要力量。有关数据表明,全国小微企业创造了80%的就业、60%的GDP和50%的税收。因此,小微企业是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是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增长的重要推手。如果小微企业发展不好,我国经济转型也会受阻;小微企业的生存环境不改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也难以实现。当前小微企业转型升级既面临着挑战,也是难得的发展机遇。小微企业想要真正实现转型升级,面临着融资困难、信息不足、技术落后、人才短缺等多方面的制约,这些已成为小微企业转型升级的瓶颈。小微企业具有生产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小微企业在转型升级中既有优势,但也有天不足,阻碍了其转型升级和发展壮大。各级政府要加大财税政策扶持力度,为小微企业减轻负担,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要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资金难题;要调整优化结构,规划小微企业发展时要有明显的产业意识,增强企业竞争优势,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二、我市小微企业的发展的现状

按照国家四部委下发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人数少于300人或年营业收入小于2000元的工业企业全部是小微企业。人数小于20人或营业收入小于300万元的企业是微型企业。

2013年经济普查汇总资料显示,截止2013年底,兴化市共有企业法人单位5722户,在泰州市三市四区中列第四位,低于靖江市(7370户)、泰兴市(6889户)、海陵区(6201户),但高于姜堰区(5601户)、高港区(4111户)和医药高新

区(2714户)。2013年底,我市共有个体经营户73650户,从业人员数28.24万人,在泰州市均列第一。法人单位中,我市大中型法人单位170户,占全部法人单位的3%,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396.8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的22.3%,2013年底从业人员数10.7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的34.5%;小微法人单位5552户,占全部法人单位的97%,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380.5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的78.7%;2013年底从业人员数20.2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的63.5%。

分行业看,5552户小微法人单位中,制造业3204户,占全部小微法人单位的57.7%;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1170亿元,占全部法人单位的84%;2013年底从业人员数12.4万人,占全部法人单位的61.4%。批发和零售业1097户,占全部小微法人单位的19.8%,2013年实现营业收入95.3亿元,2013年底从业人员数1.5万人。以上这两大主要行业单位数占了全市的77.5%,营业收入占全市的90.9%,从业人员数占全市的68.6%。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我市经济以小微企业为主体,是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力量,在经济发展、活跃市场、缓解就业压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等方面正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兴化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小微企业发展,在政策资金支持、企业融资、市场开拓、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市小微企业健康有序、稳步发展。

三、小微企业转型升级面临的主要问题

尽管近年来,全市在促进小微企业加快发展上取得了明显成效,小微企业单位数、经济总量、就业人数都有了很大发展。但由于小微企业先天不足,经营普遍粗放,在经济扩张期矛盾尚不明显,一旦宏观经济进入下行期,总体经济偏紧,行业间、企业间竞争加剧,企业累积的结构性矛盾和问题逐步暴露,影响了企业的健康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竞争力不强

我市小微企业多为粗放型、劳动密集型、微利型企业,市场竞争力多数不强,科技型、创新型、非资源型小微企业发展不足,持续发展难度大。小微企业生产的产品相当部分处于产业链中低端,初加工的产品多,深加工的产品少;零配件产品多,整机产品少;资源性、劳动密集产品多,资本性技术密集型产品少,造成产品的档次、技术含量比较低,产品附加值不高。小微企业实施内部挖潜升级或外部拓展嫁接,其空间极为有限;而全面转产,跳出原有的产品圈子,其风险又难以把握。

2、生产运营成本高

近年来,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企业成本、费用上涨,利润空间缩小,企业原材料、劳动用工、资金等生产

要素成本压力较突出。

一是原材料价格不断增加。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显示,除2002年和2009年外,2001—2011年间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每年都有提高。其中,建筑材料、农副产品材料、黑色金属材料和有色金属材料等购进价格指数均有显著提高。

二是用工成本不断上升。近年来,我市职工工资水平经历了大幅提升的过程,2013年我市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为39972元,是2001年的4.7倍,剔除价格因素年均增长约14%,远远高于同期物价增长速度,用工成本上涨已成普遍之势。企业用工成本增加,企业用工难,一线工人难招,职工工资增幅近两年平均提高15-20%,同时,企业职工养老缴存基数不断上升。2014年四季度工业企业景气调查结果显示,当前企业生产经营存在的主要困难中,认为用工成本上升的企业占比最高。

三是资金使用成本不断上升。近年来,央行连续加息,企业贷款利率上升。调查显示,63%的民营企业家从银行贷款的利率要高于基准利率,并且还要付出额外费用,通过中介代理公司获得融资的成本往往在20%以上。2011年以来,央行以每月一次的频率,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金融政策的调整增加了企业上下游客户的融资成本,减缓了企业的资金回笼速度。央行连续加息,企业贷款利率上升。同时,对出口企业来说,由于人民币不断升值,导致企业产生较大的汇兑损失,这些都直接或间接增加企业的财务费用。另外,即便付出高额的利息成本,多数的小微企业仍难以获得银行信贷资金的支持。

3、自身素质需提高

一是管理落后。小微企业多以家族管理为主,管理方式粗放,削弱了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在经营上大多采取低成本、低价格的营销策略,这种营销策略在产业扩张期可以顺利打开市场,取得较快发展。但当前市场需求不足,行情普遍不景气,生产运营成本大幅提高,企业盈利能力下降,没有实力和特色的企业难以生存。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较弱。小微企业技术上以跟踪模仿为主,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创新人才,绝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设置科研机构,用于产品研发的费用也不多,产品科技含量较低,与产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有较大差距,发展后劲不足。

三是品牌意识淡薄。一些企业存在“小富即安,小富即满”观念,缺乏长期发展规划。商标品牌的宣传与广告投入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只求产量,却不注册商标,直接影响了企业品牌的树立。

4、资金缺乏融资难

小微企业在经营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资金缺乏,而资金缺乏直接限制了小微企业的转型升级,甚至威胁到日常经营。有调查显示,由于后备资金不足部分小微企业暂时不考虑其转型升级问题。即便是在打算转型升级的小微企业中,自有资金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