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文学概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四 圣徒 朝圣 教堂
德国巴洛克风格教堂建筑外观简洁雅致,造型 柔和装饰不多,外墙干坦,同自然环境相协调。 教堂内部装饰则十分华丽,造成内外的强烈对 比。著名实例是班贝格郊区的十四圣徒朝圣教 堂、罗赫尔的修道院教堂。
十四圣徒朝圣教堂平面布置非常新奇,正厅
和圣龛做成三个连续的椭圆形,拱形天花也与 此呼应,教堂内部上下布满用灰泥塑成的各种 植物形状装饰图案,金碧辉煌。教堂外观比较 平淡,正面有一对塔楼,装饰有柔和的曲线, 富有亲切感。
进行的——利用清教运动
文学: 利用宗教题材,注入时代 内容,表现反封建精神
3、法国中央集权的强大君主专制国家的建立 国王
贵族
wenku.baidu.com资产阶级
三足鼎立与妥协制衡
17世纪法国的君主专制政体是在资本主义成长, 足与贵族势力抗衡的条件下形成的。君主则“作 为表面上的调停人”从中操纵,实际上是两面依 靠。靠贵族的传统势力作为封建政权的基础,靠 资产阶级殷实的钱包,维持庞大的军队和入不敷 出的宫廷豪华开支。王权为了获取资产阶级的知 识,采取了重商政策、殖民政策和奖励民族工业 政策,而且通过买官鬻爵等办法,向资产阶级开 放一部分政治权利。大资产阶级也向贵族化方向 努力,成了长袍贵族。
典型实例有罗马的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 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 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 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 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 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 免有矫揉造作之感。17世纪中叶以后,巴洛克 式教堂在意大利风靡一时,其中不乏新颖独创 的作品,但也有手法拙劣、堆砌过分的建筑。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2——1648,克伦威尔,资产阶级革命 1649,资产阶级共和国成立 1660,斯图亚特王朝复辟,企图重建君主制 1688,资产阶级再次政变,确立了君主立宪
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
1、保守性——与新贵族结成联盟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在宗教的外衣下
德国获得世界声誉的作品,是格里美尔 斯豪森的《痴儿西木传》。这是一部自 叙体的流浪汉小说,讲西木生活在社会 底层,在长期的战争中受尽苦难和屈辱。 小说在叙述现实生活之外,还穿插了幻 想的情节,如妖魔的舞会,狂人朱庇特 的故事,以及上天下地的离奇情节。最 后,西木皈依上帝,安然和这个苦难的 世界告别。
巴洛克文学起源于意大利、西班牙,兴盛于法 国。在艺术形式上涉及了诗歌、戏剧、小说等 各种体裁。代表作家有意大利的马里诺(代表 作是《阿多尼斯》)、西班牙的贡哥拉(《孤 独》)、英国的玄学派神秘主义诗人约翰·多 恩 和 法 国 小 说 家 奥 雷 诺 ·于 尔 菲 ( 《 阿 丝 特 雷》)。
2、西班牙作家卡尔德隆,代表作《人生如 梦》,不仅鼓吹基督教教义,而且宣扬对国王 的忠诚,体现了西班牙巴洛克的特点。
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 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 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 世俗思想。另一方面,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 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 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 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 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 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繁琐堆砌的地步。
二、文学概况
(一)巴洛克风格 (二)英国资产阶级清教文學 (三)法国古典主义文学文学
(一)巴洛克文学
1、特指十七世纪在欧洲各国广泛流行的一种 贵族形式主义的文学,它是由封建制度的危机 所引起的。 “巴洛克”原是葡萄牙语,是珍 奇和奇妙的意思。在文学上是指夸张、繁艳的 藻饰,鲁殿灵光,花团锦簇的风格。巴洛克风 格文学惯用的主题是宗教的狂热,人类在上帝 的残酷威严面前无能为力;惯用极端混乱、支 离破碎的形式,表现悲剧性的沮丧,用夸张、 雕琢的辞藻,谜语似的词汇来玩弄风雅。
一、历史背景
1、 意大利自地理大发现之后,随着商道的 转移,丧失了资本主义中心的地位,外国的侵 略和天主教势力的猖獗,使社会经济的发展受 到严重挫折。西班牙自16世纪下半叶“无敌舰 队”被英国歼灭后,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工 商业从此一蹶不振,不再是欧洲的 强国。德 国经历了30年宗教战争,国家四分五裂,资本 主义发展十分缓慢。俄国刚刚形成统一国家, 政治经济仍十分落后。只有英法两国,资本主 义发展迅速,成为欧洲最强盛的国家,在文学 方面也都居于全欧洲的领先地位。
意大利文艺复兴晚 期著名建筑师和建 筑理论家维尼奥拉 设计的罗马耶稣会 教堂是由手法主义 向巴洛克风格过渡 的代表作,也有人 称之为第一座巴洛 克建筑。
罗马耶稣会教堂平面为长方形,端部突出一个 圣龛,由哥特式教堂惯用的拉丁十字形演变而 来,中厅宽阔,拱顶满布雕像和装饰。两侧用 两排小祈祷室代替原来的侧廊。十字正中升起 一座穹窿顶。教堂的圣坛装饰富丽而自由,上 面的山花突破了古典法式,作圣像和装饰光芒。 教堂立面借鉴早期文艺复兴建筑大师阿尔伯蒂 设计的佛罗伦萨圣玛丽亚小教堂的处理手法。 正门上面分层檐部和山花做成重叠的弧形和三 角形,大门两侧采用了倚柱和扁壁柱。立面上 部两侧作了两对大涡卷。这些处理手法别开生 面,后来被广泛仿效。
第七章 17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弥尔顿 第三节 高乃依与拉辛 第四节 莫里哀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背景 二、文学概况
一、影响十七世纪社会和文化 发展的历史事件
1、1640——1648,英国资产阶级 革命
2、天主教宗教势力的恢复 3、法国君主专制政体的建立
(1661年,路易十四即位)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 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 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 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 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
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
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 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 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 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 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 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