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随着物质生活与精神文明的不断提高,在旅游产业中,以消暑、度假、欣赏、陶冶情操、科 考、探险等内容为主的旅游———回归大自然旅游,越来越占有重要的位置。旅游风景地貌就是 回归大自然旅游的首选目标之一。但是,到哪里寻找这个目标,其特征与分布规律如何,怎样 给予科学的解释,是旅游产业发展与规划时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现以华北的太行山地区为 例,阐述旅游风景地貌资源。
在太行山地北段(E. G. ~ 和e )。该处保存的山地夷平面最大(甸子梁夷平面30 多k m2 ),山高 (最高海拔2200 m)谷深,急流瀑布比较发育,造景地貌也比较齐全,如野三坡的百里峡谷,白石
山的馒头石等为其主要特色。另外,还有河北临城、北京房山的喀斯特洞穴。火山岩地貌,分
布在太行山北段的小五台山。海拔高度(2800 m),河谷深度(1000 m)与长达20k m 的北台期梁 状夷平面均为太行山之最。另外,该地也是太行山地区的唯一自然保护区。与海拔高度变化
由此看来,上述旅游风景地貌的形成时代均在55 maBP 以来的新生代。其中,若山地顶部 是北 台 面 者,其 夷 平 面 的 形 成 时 代 在 65 !55 maBP 间,夷 平 面 以 下 的 山 坡 和 河 谷 形 成 于 55 maBP 后。若山地顶部是甸子梁面或唐县面者,其夷平面的形成时代分别在40 !24 maBP 间和ll !3 maBP 间,夷平面以下的山坡和谷地分别形成于24 maBP 后和3 maBP 后。显然,地 貌的形成时代要晚于组成该地貌的岩石的时代。
4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分类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按规模、层次可划分为两类(表l 、表2 )。一类,位于太行山
第4 期
吴忱:论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
第9 页
地主脊,特点是:1 )山高谷深,一般山顶海拔均在1500 m 以上,最高可达2800 m(小五台山),河 谷切割深度均在500 m 以上,最深可达1000 m;2 )山地顶部均有山地夷平面残留,一般面积在 几百平方米,最大可达30k m2(甸子梁);3 )山坡陡峻,相对高差均在500 m 以上,坡度均大于 40 ,有的甚至达90 ;4 )急流瀑布发育,山地河床纵比降均在1/10 以上,最大达1/2 。小型的跌 水十分普遍,大型的瀑布也较发育,一般均在十几米或几十米,最大可达100 m(五岳寨)。二 类,位于太行山东麓丘陵地中。这里的山地虽然海拔高度不大(一般500 !800 m),但相对于周 围的丘陵地(海拔150 !300 m)也基本是鹤立鸡群,相对高差也达四、五百米。山坡比较陡峻。 有的山顶上也有少量山顶面残留。特别是离城市较近,适合于短假期或老年人的旅游。
3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形成的原因与过程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的形成是地壳的内力构造运动和外力侵蚀、剥蚀相互作用的结 果。地壳的内力构造运动有周期性,即一个时期构造运动比较激烈,地壳被挤压而抬升者形成 山地,被拉张而下降者形成盆地;一个时期构造运动比较宁静,抬升的山地以侵蚀、剥蚀为主, 地面逐渐降低形成山麓剥蚀平原或准平原,下降的盆地接受山地侵蚀下来的物质,进行堆积, 地面逐渐抬高形成洪积—冲积平原。太行山地正处于挤压与拉张、上升与下降的交接地区,因 而构造异常激烈,在挤压与拉张的不同应力作用下,又迭加了垂向变形的断裂带。这就是太行 山为什么向东呈阶梯式下降而形成数级大陡坡的原因所在。
第17 卷 第4 期 2001 年11 月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 Geograp1y and territorial researc1
Vol .17 No .4 Nov . 2001
论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
吴忱
河北省科学院
( 河北省计
地理研究所,河北 委
石家庄 050011
)
摘要: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由深切的河谷、高耸的山地及山顶平台和山地与河谷之间的山 坡等三种地貌类型组成。它可使旅游者既享受到幽深、雅静、古朴的谷地风情,又欣赏到争奇斗艳 的山地景色,还饱览到一览众山小,心旷神怡的山顶风光。它呈S—N 向的带状,分布在太行山地 区不同山地的不同海拔高度上,又往往与地质构造带和山前多雨带相吻合。其形成与地貌发育史 密切相关,时代均不超过55 maBP 以来的新生代。 关键词: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 中图分类号:P968 P9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8107(2001 )04 -0006 -05
与唐县期山麓面抬升的同时,有些 NE — SW 向的断裂又一次活动。致使北台面、甸子 梁面和唐县面均遭到垂直差异解体。前述旅游 风景地貌中的各种断崖———谷口断崖、谷源断 崖、谷壁断崖,就是这样形成的。有的断崖又被 后期河流的溯源侵蚀破坏而形成陡坡。在倾角 不大的(一般不超过l0 )地层中,如遇节理、裂 隙比较发育的厚层砂岩夹薄层粘土岩时,河流 的溯源侵蚀伴随有岩石块体崩塌后退,则形成 陡崖。
1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特征
本文所说的太行山地区是北起永定河,南止黄河,西自山西省东界,东至海拔100 m 等高 线。包括北京西山,河北省小五台山及其向西南延伸至涞源县北部的山地,晋、冀交界山地,以 及狭义的太行山地。面积约50000k m2 。
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无论是由何种岩石组成或位于何地,都由下列三种地貌类型组 成:一是深切的河谷,即地貌学中的“V”形谷和嶂谷;二是高耸的山地及其顶部的平台,即地貌学 中的山地及山地夷平面;三是山地与谷源之间陡峻的山坡,即地貌学中的断崖、陡崖和陡坡。只 有这三种地貌类型组合在一起,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系统的旅游风景地貌资源。这是因为,游人 来到风景地貌区,一般先到谷口,沿河谷再向谷源行进。那深切的峡谷,清澈的流水,郁密的植 被,多样的鸟兽以及各种农舍、庄田,使你尽情地享受到幽深、雅静、古朴的谷地风情。而且,不费 太大的力气就能观赏到。老少皆宜。到达谷源后,便开始向山顶攀登。险峻的山坡、多变的岩 石、高悬的瀑布和垂直分带的植被,又会使你欣赏到争奇斗艳的山地景色。这是回归大自然旅游 的高潮。虽然,老年人望尘莫及,或可乘缆车而上,稍觉遗憾。但青年人必攀无疑。一旦登到山 顶,则是一个平坦开阔的山顶面。这里,草地绿茵,鲜花盛开,牛羊成群,犹如来到了另一个世界。 在这个面上,你可以打闹嬉耍,仰卧晒阳,全家围坐,席地野餐,一洗攀登之劳累;还可以观日出, 赏云海,引亢高歌,使你饱览着心旷神怡、一览众山小的山顶风光[1 ]。
2 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的分布规律
同时具备上述三种地貌类型的旅游风景地貌资源,比较大的自南而北有:河南省安阳市林 州以西的太行山(A)[4 ],山西省长治市黎城、左权、和顺县境内的太行山(B ),河北省邢台市和 石家庄市赞皇县西部太行山(C ),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西北部和保定市阜平县西部晋、冀 交 界山地(D),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南部白石山和涞源县北部、张家口市蔚县南部山地(E ),河北 省张家口市蔚县东部和涿鹿县南部小五台山(F ),北京市西山(G、~ )。它们都位于太行山地 的主脊上,或者是太行复式大背斜的西翼,或者是向东南成梯级下降的断块山地。比较小的自
南而北有:河南省新乡市西部太行山(a ),河北省邯郸市西部太行山(b ),邢台市西部太行山 (c ),石家庄市西北部太行山(d ),保定市北部太行山(e )。它们都位于太行山东麓的丘陵地区,
或者是太行复式大背斜的东翼唐县期夷平面上的蚀余山,或者是断块山地的前缘。这些山地
及其山前陡崖(或陡坡)组成了太行山旅游地貌资源带。
按造景地貌分类,可分为石英砂岩地貌、变质岩地貌、白云岩及灰岩地貌和火山岩地貌。
石英砂岩地貌,又称嶂石岩地貌[7 ],主要分布在太行中、南段(A. B. C 和a. b. c. d ),以地势陡 峻,险要,造景地貌齐全,类型复杂,变化多端为其主要特色。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嶂石岩风
景区是其代表。变质岩地貌,主要分布在晋冀交界山地的 D 处。该处山高(海拔2100 m )谷 深,急流瀑布发育,五岳寨瀑布高达108 m 是目前太行山地发现的最大瀑布。山地夷平面保存 较好为其主要特色。以五岳寨,坨梁景区为代表。白云岩、灰岩地貌 ,也称喀斯特地貌 ,分布
据最新研究成果[5 ],大约在65 !55 maBP 的白垩纪末期至古新世,太行山地区的地壳比较稳定, 地面以侵蚀、剥蚀为主。中生代燕山运动形成的山地,均被侵蚀、剥蚀降低,最后全山地被夷平为准 平原。大致从55 maBP 开始,华北地区与全国一样,进入了喜马拉雅构造旋回。位于西太平洋边缘 岛弧弧后地区的本区,主要处于 NW—SE 方向的拉张应力场中。燕山运动以来形成或复活的一些 主干断裂,由挤压转换为引张,并发生了一侧上升、一侧沉降,从而形成了太行山地及华北平原。其 中,大约在55 !40 maBP 的始新世早、中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第一幕开始,以山西省五台山和河北 省小五台山为中心的地区抬升为山地,古新世准平原构成了山地的顶部而成为山地夷平面。这就 是至今仍残留在五台山和小五台山顶部、海拔2800 !3050 m 的夷平面。科学家命名为北台期夷平 面。大约在40 !24 maBP 的始新世晚期至渐新世,地壳的构造又趋于宁静,外力的侵蚀、剥蚀作用又
收稿日期:2001 -01 -13 ; 修订日期:2001 -06 -1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9371008 ) 作者简介:吴忱(1936 - ),男,研究员,从事华北地区地貌与第四纪研究,已出版专著5 部,发表论文120 篇。
第4 期
吴忱:论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
第7 页
太行山地区的旅游风景地貌,往往是地质构造带和湿润多雨带。前述的陡峻山坡中,有的 与地质构造中的断裂带有关。由于断裂作用,使原来的同一级夷平面被解体为几级高度不同 的夷平面。解体处形成了大断崖[2 ]。有的断崖又被后期河流的溯源侵蚀而形成陡坡。有的 虽然不是断裂带,但因山体上升速度较大,河流的溯源侵蚀来不及切割其山体也会形成陡坡, 正是这种断裂作用及外力的强烈侵蚀、剥蚀作用,才形成了陡峻的山坡和奇形怪状的造景地 貌。同时,也形成了温泉。又由于陡峻山坡的阻挡作用,才使得夏季由东南方向来的暖湿气 团,在此抬升变冷而形成多雨带[3 ]。正是这个多雨带又为旅游风景地貌增添了泉水、河流、瀑 布等活力。同时,也使气候湿润,使植被生长得更加茂密。本文就是依椐上述三种地貌类型的 系统组合来圈定太行山地区旅游风景地貌资源的。
第8 页
地理学与国土研究第l7 卷来自居于主导地位,最后又将五台山、小五台山周围的山地又一次夷为准平原(确切地说叫山麓剥蚀面)。 大约在24 !ll maBP 的中新世早、中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第二幕开始,太行山地区又一次抬升,山 麓剥蚀面构成了五台山、小五台山周围山地的山顶面。这就是至今仍在甸子梁等山地顶部残留的 海拔l500 !2200 m 的夷平面,被命名为甸子梁期夷平面[6 ]。大约在ll !3 maBP 的中新世晚期至上 新世早期,地壳的构造运动又转为宁静,地表以侵蚀、剥蚀为主。最后将太行山地区蚀低成低缓的 丘陵。其间镶嵌着宽浅的河谷。在山麓地区则是剥蚀面。大约在3 !2 maBP 的上新世晚期至第四 纪初期,喜马拉雅造山运动进入了第三幕,即新构造运动。太行山地区又一次抬升,前述的丘陵、宽 谷和山麓剥蚀面构成了今日低山、丘陵的顶部而形成山地宽谷面和高山麓面。以保存在唐县西部、 海拔400 m 左右的丘陵面最为典型,被命名为唐县期夷平面。
在山地急剧抬升的同时,河流也强烈下切。 因而多形成“V ”形峡谷。在 垂 直 裂 隙 比 较 发 育 的岩石 中,特 别 是 灰 岩、白 云 岩 等 可 溶 性 岩 石 中,河水侵蚀与溶蚀的共同作用,易形成河谷较 窄、谷壁陡直的嶂谷。也就是人们习称的“一线 天”。
准平原(或山麓面)被抬升形成山顶面后, 自然会 遭 到 后 期 的 外 力 侵 蚀、剥 蚀 而 被 破 坏。 其中,破 坏 后 残 留 的 形 态,长、宽 均 大 于 l k m 者,视为塬状面。宽小于l k m 者、长大于l k m 者,视为梁状面,长、宽均小于l k m 者,视为峁 状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