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学习与环境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学习与环境的关系

【摘要】学习与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一对矛盾。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存在。本篇主要从环境影响学习和学习反作用于环境等方面论述。

【关键词】学习环境关系

毛泽东同志曾说:“学习、学习、再学习”。他一语道破了学习的重要性。人只有时时刻刻学习,才能跟上时代的潮流,适应高科技发达的社会。人的学习,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和周围环境密切相关,都要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与学习密切相关的环境主要有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这些环境伴随着人的学习活动,他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共同存在、不可分割。

一、环境影响学习

俗话说:“环境塑造一切,有什么样的环境,就有什么样的产物”。学习周围具有良好的客观环境,可激发人的学习兴趣,学习效率高。客观环境恶劣,使人的学习消沉、松懈,走向衰退。

(一)家庭影响

人在家渡过时,受家庭因素熏陶的时间最长,因此,家庭是人学习的首要环境。俗话说:“家长是子女的启蒙教师”。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子女的学习有很大的影响。

不和谐家庭。一是家长整天在子女面前打骂、争吵、沉没于赌博、娱乐活动之中,不关心子女、教育子女,那子女天天也就身陷于紧张的场所中,生活在紧张恐惧的打骂空间,使子女失去了比较安定的学习一席之地,使子女从此也就厌恶学习,漫漫与学习无关了。二是家长的期望值过高,家长要求子女要好好学习,在全班得第一,门门考一百,考名牌大学,造成子女的思想负担过重,整天处于紧张状态。子女的学习略有下降或松懈,家长不是帮助子女找原因讲道理,而是严厉的训斥。时间已长,子女就会产生抵触情绪,再出现同样的问题就不告诉家长,同时,在思想上产生逆反心理,讨厌学习,甚至出现逃学。

和谐的家庭。家庭成员和睦相处,生活空间宽松、温馨,子女的学习兴趣和思维方式能正常健康发展,对未来充满浓厚的学习兴趣。一是家长常与子女交谈、沟通、思想交流,会消除子女与家长的代沟,增进友谊。使子女的思想能够充分表现出来,并得到家长正确评价与分析,进一步激发子女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二是子女都有追求学习的欲望,家长应积极主动鼓励、引导子女向好的方面学习。不是将自己的思维方式完全强加在子女身上,也不时时刻刻唠叨。这样会增加子女学习欲望。

邻里和谐。邻里子女爱学习、勤快、积极向上,会激发子女的学习兴趣,此时,

家长应鼓励子女多同邻里子女结交、相处、交流,建立良好的学习挚友。反之,家长应加以限制。

(二)学校影响

学校是获得知识和传授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的教学质量,师资力量、校园建设及教学方式对人的一生起决定性的作用,也是打基础的时期,因此,学校环境决定着今后的发展。

1、学校建设

学校是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地方,要高标准建设,那学校的知名度会越来越高。师资是传授知识的“书本”和“工具”,“书本”内容丰富、知识新,“工具”思维敏捷、传授方式简单易懂,那就是一名好教师。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的多少最能说明学校技术力量的强弱。学校承担的科研课题或自行开发和研制的科研项目是国家尖端项目,而且产品成功率高,质量高,那说明该学校的技术力量很强大。

2、教师行为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传授知识的播种机,也是育人的“医生”。教师的一言一行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学识水平高。教师是传授书本内容和操作技能的主体,主体学识渊博、技术娴熟、精湛,就能巧妙的管理育人,俗话说“以理服人”,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教出的学生素质也高、技能也高。反之,素质低、技能低。二是为人师表。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楷模,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被学生效仿。因此,教师在仪容仪表、为人处事、言谈举止、教学过程等方面都应作到规范化,起表率作用。三是严格从教。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教,学生的任务主要是学。因此,教师要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讲授教学内容,不讲与教学无关的内容,在规定的地点、时间内讲授规定的内容,在教的过程中渗透管理,依靠管理完成教学,譬如学生在课堂中讲话、做小动作等影响教学的各种不良行为,教师应及时制止,严把教学过程。

3、学生行为

俗话说:物以类聚。学生的学习行为在校园里起着很大作用,每个班或每个年级只要有个别学生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它会影响整个班或年级,使另一部分学习思想处于动荡、松懈的学生,抓紧一切时间,刻苦学习,去争第一。但还有一些学习较差的学生,也会慢慢归集在学习好的学生周围,效仿他们去学习。反之,思想意志不坚强的学生慢慢滑向落后的队伍中。

(三)社会影响

社会是指学校和家庭区域之外的更大区域,涵盖更多、更广的内容。根据区域内容不同,一般将社会分为城镇和乡村。

1、城镇影响。城镇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工业密集,交通干线的枢纽,

对人的影响主要是观念的转变。城市是一个发达的地区,对人的要求也高,因此,生活在这个地区的人,为了开阔自己的视野,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需求,适应新工作的挑战,他们不断地在求学、求艺,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技艺。

2、乡村影响。乡村交通不发达,信息落后,对人的影响主要是观念的转变。农家的子女出身就在农村,对外面的世界了解少,因此,有些农家子女不安于现状,走出家乡,来到了繁华的大都市,找工作。在这里,他们渐渐地意识到自己文化层次低,没有技术,无法立足。经过磨难,通过学习,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发展仍在家乡,要想走致富之路,就要学科学。农村也要科学种田,科学养殖。结合家乡的地理优势,他们身怀绝技回到了家乡,开发家乡的土地,为市场提供绿色食品,丰富家乡的文化生活。

二、学习反作用于环境

从古至今有数一万计的人,为了改变家乡和国家一穷二白的面貌,使家乡富裕,国家经济繁荣,赶上发达国家,不受欺压的强国。他们离乡背井,在他乡求学深造。学有所成即归故土,为家乡和国家的建设献技、献策。使家乡、国家逐渐从贫穷走向富裕、奔向小康。从弱小逐渐变的强大,不在受国外敌对势力欺压。

(一)作用于教育

我国大部分学校远离城市的偏僻山区,经济落后,无钱发展教育,学校校址不固定,既是固定,也只有几间破烂不堪的教室,桌椅板凳是用土坯垒成,学生无书本,教师急缺。从90年代初,国家、企业和个体老板,纷纷伸出了友谊之手,在贫困山区建起了许许多多希望小学,还有许多青年志愿者到青海、西藏、宁夏、新疆等最缺乏教师的地方从事教育。

(二)作用于城镇

城市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商业、工业积聚的地方。这个地方需要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因此,学有所成的人们蜂拥而来,渗透到各个部门、各个行业,从事政治、经济、文化等工作,为这个城市的发展、安定、丰富人民业余生活、繁荣经济市场努力的工作。

(三)作用于乡村

农村是国家粮食、肉类、蔬菜等农作物生产基地,是保证国家几亿人口吃饭的窗口,所以从事农牧业学习的人,感觉到自己有责任为农村服务,为农牧业服务,他们每天奔波于田间地头,深入牧场、养殖场及实验场所,研究高产粮、高产动物肉等农副产品,为国家提供更多更好的绿色农副产品。水稻专家袁隆平已研究出亩产水稻900斤的成绩,他还说:准备突破千斤大关。

综上所述,学习与环境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一对矛盾。环境影响学习,学习反作用于环境,谁是主要矛盾谁是次要矛盾无法区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