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的HRCT诊断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 共同制定的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四种 分类(包括已知原因的ILD、IIP、肉芽肿所致ILD 及其它类型)中RB-ILD、DIP和IFP归类于“IIP”; 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归类于 “其它类型”。
概述

在IIP的分类中IPF发病率位居首位,用寻常性间质性肺炎 (UIP)表明其组织病理学类型 ;RB-ILD和DIP分别居第5、 第6位,并分别用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和DIP来表明其 组织病理学类型 。 2011年3月美国呼吸危重症杂志全文发表了由美国胸科学 会(ATS)、欧洲呼吸学会(ERS)、日本呼吸学会(JRS) 和拉丁美洲胸科学会(ALAT)共同制定的特发性肺纤维化 ( IPF)诊治指南。该指南重点提出了IPF诊断和治疗方 面新的建议,取代了2002年的ATS/ERS IPF共识。
临床表现

主要见于30~50岁的吸烟者,以次级肺小叶受累,弥漫性 肺泡腔内巨噬细胞聚集以及轻到中度的肺间质纤维化为特 征。有渐进性呼吸困难及干咳,呈亚急性发病,数周至数 月内加重,半数有杵状指,肺功能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BALF)所见同RB-ILD,预后较好,10年生率70%。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诊断和治疗,会导 致双肺纤维化,患者的肺脏将逐渐丧失通气和气体交换的 能力。 DIP患者的预后比IPF为佳,60%以上的病人对糖皮质激素 治疗有反应 。

概述

1969年Liebow等首次提出了一组原因不明的弥漫性间质性 肺疾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的概念, ILD 是以肺泡壁病变为主累及肺泡周围组织及其相邻支持结构 的一组疾病群,病因近200种。由于多数ILD病变不仅局限 于肺间质,常伴有肺实质受累如肺泡炎、肺泡腔内蛋白渗 出等改变,故也称为弥漫性肺实质疾病(Diffuse Parenchymal Lung Disease,DPLD),因此ILD与DPLD所含 的概念相同,是所有弥漫性间质性肺病的总称。
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
(Smoking-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R-ILD)
韩礼良
概述

吸烟对人类健康的威胁是多方面的,可以引起全身多个器 官、系统受累,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孕妇吸烟可导致 胎儿畸形。其中对肺脏的损害尤为突出。 纸烟的烟雾中包含尼古丁、煤焦油、一氧化碳等多种有害 物质,吸入肺内后易于沉积在范围广阔、纤毛上皮细胞少、 气流流速慢的小气道(<2mm),故细支气管远端尤其在呼 吸细支气管、肺泡区域受害较早、损伤较大。

1、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病
(respiratory bronchiolitis-associ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RB-ILD)

RB-ILD在20世纪80年代初始被认识。患者均为吸烟者或曾 经吸烟者,故曾被称为“吸烟者细支气管炎”。这种疾病 与 “慢性支气管炎”不同,损伤的部位在极其细小的终末 细支气管和呼吸性细支气管。 RB-ILD属于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IP)中的一种类型,在 2002年ATS/ERS发布的IIP分类的共识中, RB-ILD 的发病 率位列IIP的第5 位。并分别用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和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RB-ILD)来描述其病理和 临床特征。

发病原因

RBILD主要见于大量吸烟、接触环境和工业 污染物的人群。可能为对吸入刺激物的非 特异性细胞反应。
发病机制

与典型的DIP相比,RB-ILD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填充细支气 管和肺泡腔,呈斑片样聚集;RB-ILD的组织纤维化较DIP 轻微且局限于细支气管周围,甚至缺如。无肺组织蜂窝样 改变。由于巨噬细胞的积聚,有时RB-LID易与肺出血综合 征相混淆,铁染色阴性有助于RB-ILD的诊断。
RB-ILD的CT:小叶中心性结节
RB-ILD的CT表现:小叶中心性结节
RB-ILD的CT表现:小叶间隔增厚
肺功能

常为限制性或混合性通气功能障碍和弥散 量轻度降低。偶有肺功能正常者。肺容积 增加提示在阻塞的细支气管内有气体陷闭。 静息或活动时可存在轻度低氧血症。
RB-ILD的诊断

吸烟史
临床表现 HRCT:小叶中央型,及小叶间隔增厚,可有气肿、 萎陷。 BAL:显示有烟尘巨噬细胞。

以上可以诊断,但是确诊,仍需要外科肺活检。
治疗


1.停止吸烟对RBILD患者至关重要,戒烟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功能将得到改善。糖 皮质激素治疗有效。应尽量避免使用不必 要的细胞毒药物。约22%患者未经任何治疗 可部分或完全缓解。 2.免疫介入疗法治疗。
临床表现

见于40-50岁吸烟者,男女比2:1;症状轻,少数有呼吸困难 和低氧血症,咳嗽咳痰,无杵状指;戒烟后病情好转;肺功 能混合性通气功能减退,RV可增高;BALF中大量含棕黄、 黑色素颗粒的肺泡巨噬细胞,Neu可轻度增高。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常见于无症状的吸烟者,即吸烟者虽无症 状,但其肺脏通常已经存在细支气管炎。显微镜可见呼吸性 细支气管腔内大量吞噬了烟尘颗粒的肺泡巨噬细胞即“尘细 胞” 聚集。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分类--2002年ATS/ERS
弥漫性间质性肺疾病(ILD)的分类
已知原因的ILD :如药物所致, 胶原血管疾病
特发性间质性 肺炎(IIP)
肉芽肿所致ILD: 如结节病,外源性 过敏性肺泡炎
其他类型的ILD:如 淋巴管肌瘤病,郎格 罕组织细胞增生症,肺 泡蛋白质沉积症
除 IPF 以外的特发 性间质性肺炎


DIP的流行病学表现

年龄40-50岁
肺泡结构通常无明显破坏,蜂窝样改变或成纤维细胞灶极少 见;很少形成纤维化瘢痕和蜂窝; 肺泡腔内的巨噬细胞过去被误认为是从肺泡壁脱落的上皮细 胞,故称之为脱屑性; ★若肺泡腔内巨噬细胞聚集现象仅限于细支气管周围,而较 远的肺泡未被累及时,则称为呼吸性细支气管炎伴间质性肺 病(RB-ILD)。


DIP病理改变

RB-ILD

RB又称吸烟者细支气管炎 长期吸烟患者的呼吸性细支气管及肺泡管内常见含有棕色 素颗粒的肺泡巨噬细胞,是吸烟所致的特异的组织病理反 应。 在RB的基础上,累及肺泡则RB-ILD。 30-50岁,吸烟30包/年,男:女=2:1.


表现为轻度咳嗽、喘憋,0.3有爆裂音,杵状指罕见。
特发性肺纤维化 (IPF)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 (NSIP)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 (COP)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相关性 间质性肺病(RB-ILD)
淋巴细胞间质性肺炎(LIP)
脱屑型间质性肺炎(DIP)
概述

特发性间质性肺炎(idiopath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IIP)是弥漫性间质性肺病中的一组有 着多种肺部异常表现的非肿瘤、非感染性肺病。 这类疾病并不限于间质,病因也不完全是特发性 的。
自发性好转 激素治疗反应 死亡率 平均存活时间 病变分布 部位 病变一致性
纤维化/纤维母细胞灶 肺泡腔内巨噬细胞 蜂窝肺
偶有 >60%有效 27% 12年 弥漫 间质、肺泡腔 一致
仅少量纤维母细胞/不存 在
无 <10%有效 >60% 2.5-3.5年 散在斑片状 间质 新老病灶并存
胶原斑痕/存在
大量弥漫分布 少量/局部 少数病例晚期可见 常见

概述

吸烟不仅可以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还可以引发吸烟相关性间质性肺疾病(Smoking-related 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SR-ILD) ,包括①呼吸性细支气管 炎相关性间质性肺病(RB-ILD)、②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③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PLCH)和④特发性肺 纤维化(IPF)。 发病机制为烟雾中有害物质激活了肺泡内的巨噬细胞、T 淋巴细胞(尤其CD8+)和中性粒细胞,使这些炎性细胞释放 多种介质引起气道、肺实质、肺血管的病变。
该类疾病中大多数都有一定程度间质细胞浸润和 /或胶原沉积,并能从临床、放射及病理上和其 它弥漫性肺疾病区别。


IIP的病理和临床分类
临床-X线-病理诊断 病理组织学类型
特发性肺纤维化/隐源性致纤维化性 肺泡炎(IPF/CFA)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OP) /闭塞性 细支气管炎机化性肺炎(BOOP) 急性间质性肺炎(AIP)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间质性肺病 (RB-ILD)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与典型的DIP相比,RB-ILD有较多的巨噬细胞填 充细支气管和肺泡腔,呈斑片样聚集;RB-ILD的 组织纤维化较DIP轻微且局限于细支气管周围, 甚至缺如;无肺组织蜂窝样改变。
现在认为RB-ILD与DIP是吸烟对小气道和肺实质不 同程度损伤的表现,为同一种疾病不同的发展阶 段,即RB-ILD为DIP早期阶段。与DIP相比,RBILD 的临床预后较好。

病理

RB的病理特点包括:在呼吸性细支气管、肺泡管 和细支气管周围的肺泡腔中存在内含棕黄色色素 沉着的巨噬细胞,即肺内呈广泛DIP表现。 支气管粘膜下和细支气管旁淋巴细胞、组织细胞 浸润,轻度纤维化并向肺泡隔延伸,Ⅱ型肺泡上 皮及细支气管立方上皮增生,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RB-ILD病理改变
病理


RB-ILD 影像学
广泛小叶中心性微结节和斑片状磨玻璃影,有或无纤维化,常伴有支 气管管壁增厚和轻度小叶中心型肺气肿。
RB-ILD 影像学
RB-LID
女,41岁。A:手术肺活检前3天HRCT示双肺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右侧为 著;B:7周后复查,示双肺浸润影明显吸收(右肺中叶为术后改变)。该患 者使用了泼尼松治疗,起始计量为40mg/d,逐渐减量至5mg/d,同时戒烟。
影像学

HRCT上显示病变分布广泛,但以上叶较明显,主要特点 是有小叶中心小结节合并毛玻璃样高密度影及支气管壁增 厚。亦可见肺不张、小叶内或小叶间肺间质增厚、肺气肿 和外周性肺大泡。 毛玻璃样致密是与肺泡管及肺泡腔内有巨噬细胞堆积有关, 而小叶中心结节可能是由于呼吸性细支气管慢性炎症及巨 噬细胞堵塞,常并存中度小叶中心性肺气肿。 CT鉴别诊断包括急性过敏性肺炎、DIP及NSIP。

病因

外源性致病因子: 长期大量吸入有害刺激性物质(如SO2、NH3等),引起 体内免疫应答,导致肺泡巨噬细胞大量聚集于肺泡内;

吸烟: 现代研究认为DIP的发生与长期吸烟有着密切关系, 可能是烟草中的抗原引起了免疫应答。
病理学

病理学特点:肺泡腔内均匀散布大量的巨噬细胞,但常以细 支气管周围更显著。肺泡间隔的炎症或纤维化相对较轻;

2、脱屑性间质性肺炎
(desquamative interstitial pneumonia,DIP)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又称肺泡巨噬细胞性肺炎,是特 发性间质性肺炎IIP的一种临床类型,以肺泡腔内均匀聚 集一致的大量巨噬细胞异常聚集为特征。 本型于1965年由Liebow等首次提出,“脱屑”是指肺泡上 皮脱落聚集在肺泡腔内的现象。原认为肺泡腔充填的为脱 落的肺泡上皮细胞,故定名DIP,现已证明肺泡腔内聚集 的细胞不是肺泡上皮而是巨噬细胞,“脱屑”这个概念不 准确,但一直延用此命名。
DIP组织病理及影像学改变

DIP主要病灶在肺泡腔内。RB及RB-ILD在呼吸性细
支气管。

大量的巨噬细胞聚集,


伴有小叶间隔增厚,
很少有纤维细胞灶和蜂窝费。
CT表现为对称性,双下肺基底部,胸膜下毛玻璃 影或网格改变,无蜂窝肺,与组织病理相对应。
DIP与UIP的临床病理比较
DIP 发病平均年龄 42 UIP 55
寻常性间质性肺炎(UIP)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SIP) 机化性肺炎(OP) 弥漫性肺泡损伤(DAD) 呼吸性细支气管炎(RB) 脱屑性间质性肺炎(DIP)
淋巴细胞性间质性肺炎(LIP )
2002年美国胸科学会 (ATS)和欧洲呼吸学会 (ERS) 共同制定的ATS/ERS分类,按发生率多少排序
概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