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柏拉图的《理想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

课程考核论文论文题目:浅析《理想国》的教育思想

姓名:李李庞昊昊

肖小丽

班级:化学1302班

组号: 3

2014年12月

摘要

柏拉图的《理想国》一直是古今中外众多学者研究的巨著,他基于对当时希腊雅典社会政治的观察,看到现实社会中的种种痼疾,以及自己在政治上的失利,逐渐形成自己的政治见解,想要通过建立一个理想的国家,追求最高的善,实现完美的生活。他所要建立的国家在现在看来虽然不是他所认为的那种高度的理想,可是却为我们今天提供了借鉴和思考,因为人类社会是有其相通之处的。柏拉图的《理想国》,是在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系统地、全面地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他的国家教育论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认为教育是国家的事业,必须由国家来统一控制和规划,国家必须高度重视教育的地位。柏拉图的国家教育论思想对我们今天也是有借鉴意义的,以教育为本,把教育放在社会发展的首要地位。

关键词:柏拉图《理想国》教育启示

目录

一、《理想国》诞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 (4)

(一)、动荡的社会环境 (4)

(二)、柏拉图的个人政治经历与思考 (4)

二、《理想国》的教育理念 (5)

(一)、学前教育观 (5)

(二)、教育伦理思想 (5)

(三)、终身教育观 (5)

(四)、乐育与体育的教育思想 (5)

(五)、国家教育观 (6)

三、《理想国》的教育思想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启示 (6)

(一)《理想国》的终身教育思想 (7)

(二)终身教育在我国 (7)

(三)对高等教育的发展启示 (8)

四、结论

参考文献 (10)

浅析《理想国》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是古希腊时期一位卓越的哲学大家,他对西方哲学界乃至整个思想史的影响一直延续至今,其后的许多学派和哲学家都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他的影响,他与其老师苏格拉底和其学生亚里士多德一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正如孔孟在中国思想史上的地位,柏拉图在西方思想史上的地位也是不可动摇的,他的光辉将永远闪耀着整个人类历史。

他的《理想国》是想要建立一个完美的国家(城邦),给人们阐释完美的政治共同体应该是什么样,如何建立起来,人民怎样在其中生活。本书涉及了人类社会生活中的许多方面,政治、教育、伦理、宗教、诗歌艺术以及法律等等,构建了一个与我国古代陶渊明截然不同的“理想国”。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是一个无政府、无压迫、无剥削的大同世界,而柏拉图所建立的理想国在某种程度上却是一个极权的国家。

但是,他的理想国一直以来受到众多来自各方的非议,理想国到底有多理想?的确,不得不承认的是,它在制度的设计上有许多在今天看来是十分不合理之处,在当初也没有被认同,没有被采纳,在很大程度上只是一种空想,正如他自己也曾坦言:“或许天上建有它的一个原型,让凡是希望看见它的人能看到自己在那里定居下来。”(592B) 可是,不得不承认的是,他的制度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对我们当今人类社会带来诸多启示,他的思想不是单纯的博物馆里的过往的人们的智慧的陈列,和当今基本问题的思考有相同之处。

一、《理想国》诞生的社会环境与背景

(一)、动荡的社会环境

其时战乱频繁,社会动荡不安,城邦之间相互混战,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和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之间展开长时期的战争,社会一片生灵涂炭,城邦体制的生命力在不断的外部纷争中逐渐显现出枯竭迹象;在雅典城邦内部,支持寡头政治的保守的奴隶主贵族与主张实行民主政治的新兴的奴隶主和平民之间明争暗斗,导致政权频繁交替,发生种种骚乱,政府的公信力下降,人民越来越不信任政府,阶级矛盾逐渐凸显,日益不可调和。柏拉图期待重整恢复和谐的城邦秩序,探索理想国家的基本原理,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理想城邦。(二)、柏拉图的个人政治经历与思考

柏拉图出生高贵,父母都是贵族后裔,从小接受良好教育,多才多艺。他从年轻时就对政治有着极大的热情,他想要参与公共事务,着手政治,也曾经受到“三十僭主”成员的邀请,他们认为他是块好的政治料子,希望他加入其中。虽然柏拉图一直有从政的愿望,也观察到了社会的不公,他希望统治者能公正地管理,但是,他看到的却是“三十僭主”的胡作非为,他们滥杀无辜,巧取豪夺,欺骗民众甚至是朋友,如他在《第七封信》中所言:“我以为当时的城邦生活不公,但他们会将它转变为公正的并更公正的管理它,因此我曾热切地观察他们的所作所为,而我一路看来,所见这些人在短期内的作为,似乎使旧民主看起来像是进入了全盛时代。”这里的“全盛时代”不是只过看起来的而已,事实上却是极致的黑暗时代,最后他拒绝了参与这种寡头政治。

柏拉图想要改变希腊雅典政治制度及文化的欲望来自他的政治挫折及失望。民主复辟以后,所谓的民主制度,一种被多数说了算的民主制度将其老师和朋友苏格拉底以传播异端邪说愚昧青年的莫须有罪名处死,这对柏拉图打击极大,对现存的政体都失去信心。但是他从未放弃对政治的兴趣,仍然研究如何才能更好地管理好国家,最后,决心用哲学来帮助实现政治统治,他认为城邦应该是一个具有伦理目的的政治共同体,它的最终目标应该是达到“至善”——正义,只有符合正义原则的城邦生活才是幸福和谐的,将哲学与政治权力结合才能管理好国家。

二、《理想国》的教育理念

柏拉图是古希腊一位影响深远的伟大的哲学家和教育家。他撰写了大量有关办学、教书、育人、伦理、法律、宗教等方面的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该属《理想

国》了,就教育而言,柏拉图提出了他自认为理想的完整教育体制构想。他关于幼儿教育、终身教育、音乐文艺教育、体育军事教育等思想对古希腊及后世的教育均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一)、学前教育观

在西方教育史上柏拉图是第一个提出学前教育思想。他认为人的初始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对儿童的教育开始得越早越好。尤其对那些性格尚未定型的孩子而言,对好的总是会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柏拉图认为,一个人从小受教育的方向,往往能影响他以后发展的方向,甚至也能决定他将来的目标方向。他们的头脑在早期所接受的一切东西都将是很难遗忘或更改的。所以柏拉图认为对孩子们早期的教育应该是从美好的道德熏陶开始。

(二)、教育伦理思想

天赋品德论是柏拉图的整个教育伦理思想的理论基础。因为在人的灵魂中先有善,于是,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就是如何引导人们去认识这个善,而教育的内容就是该用什么在最大程度上去实现这个善。如果我们把柏拉图的整个教育伦理思想看作是一座大厦的话,天赋品德

论就是构筑这座大厦的基石。

教育是实现善的理念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教育实现善的理念不是无中生有,即不是把理念从外向内灌输而是基于天赋品德论的基础上,教育是对人本身所具有的实现善的理解能力的发掘。

(三)、终身教育观

柏拉图从重视胎教开始,对各阶段教育进行了明确的划分,而且为了造就至善至美的优秀治国人才,他还最早提出人工作后还需要有继续受教育的思想。柏拉图认为,教育是终身的,应贯穿于人的一生。不但如此,他还认为那些年满50岁,在实际工作和学习的一切方面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考试的人必须接受最后的考验,即要用善的理念武装自己,改造自己的灵魂,从而在晚年更好地管理好国家、公民个人和他们自己。所以,他要求人们在剩下的人生岁月里,还要用大部分的时间来研究哲学,这样一边学习,一边工作,直到培养出像他们那样的继承人,才可以辞去职务,进入乐土为止。

终身教育的理念适合于任何的时代,尤其是当代知识爆炸和信息渠道多元化的今天, 知识的老化现象日益严重,要求我们的知识储备及时更新,这样才能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

(四)、乐育与体育的教育思想

柏拉图特别重视对人的音乐文艺教育和体育教育。他认为教育就是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教育要先教音乐后教体操,将故事包括在音乐里。在他看来,教育大抵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用体操来锻炼他们的体格;另一方面是用音乐来陶冶他们的灵魂。先从音乐教育入手,然后再以体操训练为后续。这里音乐是包括文学或故事,教育好比给小孩讲故事开始。音乐本身是没有什么害处的,但当它被作为一种工具时,就会成为一种精神性的东西一点点地渗透到人们的心灵里去,以此改变人们的性格和习惯,再渐渐地扩散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再由人与人的关系肆无忌惮地流向法律和国家的政治制度。

(五)、国家教育观

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一个最突出的特征,就是着眼于国家,立足于国家,始终把教育与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国家而培养人才的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成为有序和谐、人民幸福正义的国家,关键在于统治者必须是真正关心国家利益,具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