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作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普艺术大师安迪?沃霍尔的作品摘要:安迪·沃霍尔被誉为波普艺术的代表符号,他的波普艺术理论植根于高速发展的美国工业社会。沃霍尔打破了传统的、单调的手绘模式,以社会流行的热点、影视明星、政治人物、生活中的商品等为题材,运用沃霍尔式的重复排列方式,塑造出最直接的艺术画面。其代表作品无论是在制作方法、作品素材或是对艺术界的影响上,都对当代的艺术文化产生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安迪·沃霍尔成功的引领了波普运动,将大众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让人们认识了什么是“波普”,并开拓了新的文化潮流。
关键词:波普艺术;安迪·沃霍尔;重复;梦露
1走向大众流行的波普艺术
“波普艺术”是二十世纪最具有影响力的艺术流派之一,也是二十世纪唯一获得普遍接受的艺术流派。波普艺术出现于五十年代末,于六十年代便成为了国际性的文化潮流,它最早主要活跃于美国和英国。波普即“popular”,是大众的,流行的意思。[1]当“大众化”这个单词与五六十年代的背景、艺术、思想、文化、等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之时,它就不再仅仅指大众能够享有的文化了,而是成为了具有一定反叛潮流的大众文化。
作为一次艺术革命,波普艺术无论是从创作的主体、制作的方法或是到作品的元素等方面,都是根据当时西方社会具体的需求和时代背景所产生的。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西方艺术界中现代主义
思潮占着主要地位。当时的艺术氛围沉浸在严肃、单一、规范的现代主义形式里,其好像被归结成了一部法典,而这一切现象逐渐地引起了人们的不满与反感,此时,“波普”艺术形式的出现,则受到一部分人的推崇,之后慢慢被人们所接受,这种美术思潮和设计流派,便开始在欧美流行。在这场波普艺术的运动中,安迪·沃霍尔是最有影响和最具代表性的艺术家,被视为波普艺术最杰出的代表人物和最有革命性的艺术家,他和杜尚(marcel duchamp)、博伊于斯(joseph beuys)、克莱因(yves klein)并称为20世纪后半叶对世界艺术贡献最大的四位艺术家。[2]
2波普大师安迪·沃霍尔
安迪·沃霍尔(andy warhol,1928~1987)是美国六十至八十年代波普艺术盛行时期最杰出的一位艺术家,被誉为波普艺术的领袖。沃霍尔在1964年成名时还不到35岁,沃霍尔以杂志上的漫画人物、电影和电视当中的影视明星、政治人物、商业产品等形象作为作品的主角,运用重复出现的方式,塑造出最直接和突出的表情,来展现他的艺术作品,将大众文化发挥的淋漓尽致。美术评论家们赞誉安迪·沃霍尔是实现美国梦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商业艺术家。[3]
安迪·沃霍尔除了是波普艺术的领袖人物之外,他还是电影制片人、摇滚乐作曲者、作家、出版商,因此又被誉为纽约社交界、文化艺术界最出色的明星式艺术家。沃霍尔的作品风格具有实用
性、商业性、多元性、幽默性和创意性的特点,他的思维很活跃,往往不起眼的一件物品在他的手中就能成为时髦的艺术品。“每个人都能当上15分钟的名人”,这句是安迪·沃霍尔留给媒体时代最乐观的寓言,但以其对当今艺术的巨大影响,他自己的15分钟还远未结束,无论是当时他所处的时代还是现在,对于美国还是世界,安迪·沃霍尔都是个传奇人物。[4] 沃霍尔还有一句著名的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就是冰冷、机械的运动和重复、没有丝毫的情感只会机械的制造,而这恰恰是沃霍尔创作思路的特点。他画面中的单调与重复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解释,实际上安迪·沃霍尔作品中特有的那种单调、无聊的重复,所传达的也许是某种冷漠、孤独、空洞、疏远,或是表现出了在那个高度发达的商业文明社会中,大众内在的一种情感体现。
3安迪·沃霍尔艺术作品的特点与发展
沃霍尔的波普艺术作品几乎都是千篇一律,例如代表作品坎贝尔汤罐头、可口可乐瓶子、美元钞票、蒙娜丽莎像以及玛丽莲·梦露头像等,他试图取消手工方面的操作,所有作品几乎都是通过丝网印刷技术制作的,作品中物体的形象无数次地反复排列,给画面带来一种特有的“呆板效果”。
(1)使用丝网印法大量重复生产。安迪·沃霍尔所有的作品几乎都是复制品,但又不是单纯呆板的完全复制。他就是要用无数的沃霍尔式的复制品来取代原作的地位,并有意地在画中消除个性与
感情的色彩,不动声色地把再平凡不过的形象一一罗列出来。沃霍尔的这句格言:“我想成为一台机器”,恰与杰克逊·波洛克所宣称的他“想成为自然”形成鲜明对比。[5]这也许就是沃霍尔作品能够带给人无限思考之所在。
沃霍尔画的素材很多,因此他需要在有限的时间中,使用成形最快的方式进行艺术创作,最终丝网印法就成为了艺术家的选择,丝网印法是一种看似很简单却也复杂的过程,它需要艺术家不断地尝试与改进。《玛丽莲·梦露》、《毛泽东》是肖像题材的代表作,作品中色块对比强烈。由于沃霍尔运用了丝网印刷的技术,因此作品中的笔触完全消失掉了,沃霍尔将复杂的颜色通过高度的概括和取舍变得简约而不简单,经过他精心的色调分离后完全略化了色彩与色彩之间的微妙变化。沃霍尔尽可能的避开个人情感和传统的艺术对于其作品表达信息的依赖,还是利用了重复传媒,具有神秘色彩的表象和符号被理性地呈现在大众眼前。这些看似毫无内容的复制,却是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基本形式特征,传统的西方绘画形式在沃霍尔的艺术作品中几乎没有运用,这也许就是其创新的艺术流派的体现。这种独特的简化分离的绘画形式和改变传统绘画的艺术形式,积极地引领了波普艺术的内在美学观念和意识形态内容的潮流,理所应当的成为了当代的艺术流派领袖。
(2)选择热点流行题材。安迪·沃霍尔作品的创作题材通常是当前流行的热点。在肖像题材的作品中,常选择已经被大众传播媒
介定型、被公众普遍接受了的偶像或者政治人物,并且绝大部分的题材并不是根据自己对对象的观察、了解、认识的基础上创作的,而是把它当做艺术家日常生活事件中的一个部分来理解。沃霍尔不但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也是一位成功的商业家。20世纪60年代,他开始以日常物品为题材来反映美国的现实生活,他喜欢完全取消艺术创作的手工操作,经常直接的将美钞、罐头盒、垃圾及名人照片一起贴在画布上,制造出一种特有的视觉效果,打破了高雅与通俗的界限。像可口可乐的瓶子、坎贝尔汤罐头以及纸板箱等。代表作主要有《玛丽莲·梦露》、《200个坎贝尔汤罐头》、《可乐樽》、《车祸》、《电椅》等。
(3)梦露成为一个符号。波普艺术的标志也许可以这幅《玛丽莲·梦露》来命名。在不知道安迪·沃霍尔是谁的时候,拿出这幅作品也许会恍然大悟,这是一个符号。梦露是二十世纪最著名的电影女演员之一,她动人的表演,性感的丰姿,成为影迷心中永远的女神符号,成为流行文化的代表人物。而这幅《玛丽莲·梦露》中,梦露则成为了沃霍尔笔下的一个标志,整幅画面营造出一种奇异的伤感,玛丽莲·梦露的头像是沃霍尔作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这幅作品创作于1967年,沃霍尔以这位耀眼的,性感的好莱坞巨星的头像,作为了整幅画的基本主题元素,在整幅画中重复的排列,色彩整齐又不失单调,颜色跳跃,又充斥着流行的时尚与感伤的味道,使这位耀眼的女王又抹上一笔夺目的色彩。当时安迪·沃霍尔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