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的蛇绿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藏的蛇绿岩

在西藏自治区,中生代地层分布最广,仅在昆仑山脉以南和黑阿公路北侧出露部分古生代地层,并沿喜马拉雅山脉出露前寒武纪至新生代的一整套沉积地层。全区境内广泛分布着中生代至新生代早期的蛇绿岩不发育为稳定陆块内部所特有的暗色岩。其主要构造断裂线的走向显然与印度次大陆的轮廓有关。表现在:1.西藏西部主要发育东西向的大断裂带,而西藏东部以至滇西地区逐渐转为北北西以至近南北向的大断裂带。2.藏南地区东边有两条北东走向的二级断裂带(达旺-林芝和羊八井-那曲断裂带),而西边有两条北西走向的二级断裂带(印度河-噶尔藏布断裂带和革吉县直隆东山蛇绿岩带所代表的断裂带)。这种对称情况能反映了印度板块向北冲撞之应力机制。

按照施泰因曼三连体伴生规律(Hyndman,1972)认为一个蛇绿岩带内细碧角斑岩建造、硅质岩建造和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建造应属同一造山期产物。因而据地层时代可以推断:班公山蛇绿岩带、昂龙岗日蛇绿岩带、印度河-噶尔藏布蛇绿岩带,以及怒江蛇绿岩带皆属燕山期,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属燕山期末至喜马拉雅期,而藏北湖区的伦波拉-安多蛇绿岩带和果忙错-巴木错蛇绿岩带可能属印支期至燕山初期。还有些蛇绿岩带尚未得到全面调查,或者它本来就发育不全,我们倾向于把阿尔卑斯型橄榄岩建造看作蛇绿岩系列(Ophiolite suite)的主要代表。因而,沿木塔-澜沧江断裂带目前虽然仅知有为数不多的超基性岩体,亦可暂为唐古拉-澜沧江蛇绿岩带。西藏地区的蛇绿岩带分布来看(见图),这些蛇绿岩带的延伸方向及尖灭情况皆受大断裂带控制。整个青藏高原上密集分布的许多条蛇绿岩带可以概括成为一个蛇绿岩体系,而这种构造岩石体系或许能更好地反映大陆地壳结构的基本特征。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

一、地质概况

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东起朗县金东至札达县玛那山口以南印度境内,全长约1400里。按岩体分布情况。可以很自然地分成三段描述:西段从玛那山口至仲巴县桑木张,中段从萨噶县帕萨珠至仁布县,东段从曲水至金东。整个蛇绿岩带各类岩体分布情况见图。

西段主要出露有香札、拉昂错等较大的超基性岩体。据S.K.沙报道,玛那山口南边、焦哈尔(Johar)蛇纹岩体是中晚白垩世时侵入的,伴有细碧岩。我们在拉昂错超基性岩体南侧已见不少紫红色硅质岩转石(未追索露头)。

中段的蛇绿岩系列发育最完整。有几个长几十公里至百余公里的超基性岩体,常伴有

流状辉长辉绿岩体及伟晶辉长岩脉,有细碧岩或细碧化玄武岩,还常伴有紫红色硅质

岩建造。在昂仁南山,超基性岩体边部出现具火成堆积结构的含方辉单辉橄榄岩岩相带。

东段有若干超基性岩体也伴随有基性火山岩(在泽当附近出现橄榄玄武岩)及硅质

岩。

二、岩带西段

对于雅鲁藏布江-象泉河蛇绿岩带的西段,拉昂错超基性岩体的东

断主要出露在普兰县拉昂错(鬼湖)南岸丘陵上,岩体轮廓似一条卧蚕,东西向延长约

50公里,最宽处约13公里(包括湖中三个小岛)。岩体东南角与寒武系薄层灰岩夹

千枚岩地层呈断层接触;岩体东北边部被新第三系砾岩层所覆盖。

拉昂错岩体东部主要是方辉橄榄岩,局部含单斜辉石稍多,可称为二辉橄榄岩,但分

长石类矿物也呈多角形晶粒,但已全部变成叶绿泥石,叶绿泥石片理整齐排列,呈异常蓝

干涉色。这种捕虏体象是一种辉石角岩。

5.夏鲁-白朗地段的蛇绿岩

仁布-热登岭超基性岩体至少可分成两个:一个岩体西起热登岭经日喀则县的夏鲁往东至白朗本拉镇(白朗旧城)东北边的吉龚拉山口,长约60公里;另一个西起白朗(勒公雄沟)西边的杂马山往东经贵莎、大竹卡以至仁布,长约70公里。但贵莎东山坡超基性岩体出露不宽,未必直接连续到大竹卡。

(1)超基性岩体

热登岭-本拉超基性岩体在本拉附近宽约5.3公里,白朗-仁布超基性岩体在白朗附

近宽约3.2公里。这两个超基性岩体在夏鲁至白朗地段已全部蛇纹石化。仅据绢石含量

说明它们主要由方辉橄榄岩组成,分异很差。岩石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在热登岭-本拉超基性岩体内多处见伟晶苏长岩脉。一般宽不到一米,长不过十几米。斜方辉石Ng=1.692,Nm=1.686,相当于En82Fs18古铜辉石。斜长石Ng=1.586,Np=1.573,相当于An97钙长石。有少量单斜辉石,Ng=1.708,Np=1.678。还有少量次生的角闪石。

在白朗印女南山坡,见超基性岩体边部蛇纹岩脉插入玄武岩中。蛇纹岩脉内有不少蚀变玄武岩捕虏体。

在杂马沟北侧,超基性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有枝叉状分布的粗伟晶透辉岩脉及伟晶辉长岩脉。岩脉长数米至十几米,宽0.5-2米。岩脉内还夹有玄武岩碎块。这一片岩脉密集的接触带范围约七、八十米方圆,但所见的脉岩皆强烈地蚀变了。伟晶透辉岩化学分析结果见表。

在贵莎小水库边,超基性岩体内有许多白色硅质灰岩捕虏体,长几米至十几米,多

棱角。镜下可见此类捕虏体已变质成辉石与玻璃质的集合体。辉石约占65%,无色,粒

度为0.08-0.26毫米,Ng=1.708,Nm=1.686,2V=+61.5°,相当于

En38.5Wo51Fs10.5深绿辉石。玻璃物质,无色,均质体,折光率N=1.612。这种热力变质岩的结构见图版。

(2)辉长辉绿岩体

在夏鲁沟口,即超基性岩体北侧,伴随有辉长辉绿岩侵入体。略呈流状构造,岩石具

粒玄结构(ophitic),已强烈蚀变。辉石板状晶体已次闪石化;斜长石长条形晶体长0.40-1.00 毫米,已钠长石化。

(3)基性火山岩

夏鲁-白朗地段的火山岩都是基性火山岩。灰绿色玄武岩(β1)粒度较粗,一般层位

偏低,辉绿结构,在彭果北山坡这种玄武岩外貌似浅成侵入岩。紫色玄武岩(β2)粒

度粗细不定,也具辉绿结构,但有时见单斜辉石晶体聚集现象,并且较细粒者常

含气孔及杏仁体。有时见不同粒度的紫色玄武岩流互相穿插,较细粒者斜长石长0.1-0.4

毫米,较粗粒者斜长石长0.2-1.0毫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