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 (共26张PPT)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透过“情更怯”和“不敢问”,读者可以强烈地感 受到诗人此际强自抑制的急切愿望和由此造成的精 神痛苦。这种抒写,更真切,富于情致,惟其如此, 才能感人。和宋诗一样,杜诗的前两句同样着力表 现由战乱造成的和家人音讯断绝之久,透露出岁月 难捱、乡情难捺的痛苦。后两句将诗人心中郁积的 牵挂、忧思、悬想,用顿挫曲折的手法,抒写得真 切动人。
【诗文解释】
客居岭外与家里音信断绝,经过了冬天又到了 春天。离故乡越近心中越胆怯,不敢询问遇到的 家乡来人。
【词语解释】
岭外:今广东省一带。 怯:畏缩、胆怯。
这是宋之问从泷州(今广东罗定县)贬所逃归, 途经汉江(指襄阳附近的一段汉水)时写的一首 诗。诗人记述了还乡之情,描写了一个长期在外, 得不到家里的书信的人,回乡途中担心家里出事, 遇到熟人也不敢相问的情景,主要突出了人物的 心态。这首诗曲折含蓄,真切细致。
• 重点: •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 难点: •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解题
• 逢,碰上、遇见。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故 双 马凭
园 袖 上君
逢 [唐] 入 岑参
东 望
龙 钟
相传 逢语
京
路 泪 无报
使
漫 不 纸平
漫 干 笔安
岑参
(715~770)唐代诗人。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荆州江陵(现 湖北江陵)人。出身于官僚家庭,曾祖父、伯祖父、伯父都官至宰 相。父亲两任州刺史。但父亲早死,家道衰落。他自幼从兄受书, 遍读经史。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成,奔走京洛,北游河朔。三十 岁举进士,授兵曹参军。天宝(742~756)年间,两度出塞,居 边塞六年,颇有雄心壮志。安史乱后回朝,由杜甫等推荐任右补阙, 转起居舍人等职,大历(766~779)年间官至嘉州刺史,世称岑 嘉州。后罢官,客死成都旅舍。岑参与高适并称“高岑”,同为盛 唐边塞诗派的代表。其诗题材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 诗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朓、何逊,但有意 境新奇的特色。有《岑嘉州集》。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 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导入新课
•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 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 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 一支奇葩。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岑参。 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使》。
学习目标
• 1、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 2、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 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该说此时“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多么盼 望家中亲人的消息!而两诗后两句所写的却完全出 乎常情,但仔细品味,又觉在情理之中,是在前两 句这种特殊情况下心理矛盾发展的必然。这种感情 可以说古今一也。著名作家老舍在《我的母亲》一 文中说:“‘七七’抗战后,我由济南逃出 来。……每逢接到家信,我总不敢马上拆看,我怕, 怕,怕,怕有那不祥的消息。……我怕,怕,怕家 信中带来不好的消息,告诉我已是失了根的花草。” 结合老舍先生这段文字,就可以理喻只有像诗人所 写,才合乎前两句所揭示的“规定情景”。
二、反接之“奇” 宋诗和杜诗的前两句与后两句之间运用了“反接” 的表现手法,所谓“反接”,看似与常情相反,实 际上是表现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正常心理。 宋诗和杜诗虽然感情的性质很不相同,但表达方式 却惊人的相似。前两句都极力描述音书断绝、时间 久远给诗人带来的精神痛苦,按照常情,宋诗的后 两句应是“近乡情更切,急欲问来人”,特别指出 的是杜诗,自安史叛乱以来,“烽火苦教乡信断”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 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道,清新明快, 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
此诗表达了作者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渡汉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宋之问
岭外音书绝, 经冬复立春。 近乡情更怯, 不敢问来人。
宋之问
宋之问,一名少连。字延清,虢州弘农人。 弱冠知名。初征,令与杨炯分直内教。俄授 雒州参军,累转尚方监丞,预修《三教珠 英》。后坐附张易之,左迁泷州参军。武三 思用事,起为鸿胪丞。景龙中,再转考功员 外郎。时中宗增置修文馆学士,之问与薛稷、 杜审言首膺其选,转越州长史。睿宗即位, 徙钦州,寻赐死。集十卷,今编诗三卷。
逢入京使① 故园②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③泪未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④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 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 ④凭:托。
译文: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 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 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 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形象大于思维的现象,往往和作品的典型性、 概括性联结在一起。宋诗和杜诗便是极好的证明!
乡愁诗 《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黄鹤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静夜思》: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天净沙 秋思》: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 乡水,万里送行舟。 《渔家傲》: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 树,江清月近人。 《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因思杜 棱梦,凫雁满回塘。
马上相逢无纸笔, 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 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 “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 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 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 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 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 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 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 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 诗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异曲同工 “真”“奇”“妙”
——《渡汉江》与《述怀》经较鉴赏
述怀 杜 甫 自寄一封书,今已十月后。 反畏消息来,寸心亦何有!
初唐诗人宋之问的《渡汉江》(以下简称 “宋诗”)写的是贬客归家之心事,盛唐 诗人杜甫的《述怀》(以下简称“杜诗”) 述的是身经丧乱之情怀,但两诗的感情 之真、反接之奇、渲染之妙,可谓异曲 同工,下面分别作一赏析。
3.作者逢入京使为什么要托他报平安?
因为岑参是第一次到西域,他告别了在长安 的妻子,踏上漫漫征途。 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 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 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顿时想 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
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他一方面有对故园相思眷 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 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开阔豪 迈的胸襟。
故园东望路漫漫, 双袖龙钟泪不干。
“故园东望路漫漫”,写的是眼前的实际感受。诗人 已经离开家多日,正行进在去往西域的途中,回望东 边的家乡长安城当然是漫漫长路,思念之情不免涌上 心头。乡愁难收。“故园”,指的是在长安的家。 “东望”是点明长安的位置。
“双袖龙钟泪不干”,意思是说思乡之泪怎么也 擦不干,以至于把两支袖子都擦湿了,可眼泪就是止 不住。这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思念亲人之情, 也为下文写捎书回家“报平安”做了一个很高的铺垫。
三、渲染之“妙” 感情之“真”,真挚动人;反接之“奇”,令人称 绝。但如果没有了必要的渲染,就成了无本之木, 无源之水。宋诗和杜诗的巧妙之处还在于渲染。乍 看两诗的前两句,平平叙起,从容承接,没有什么 惊人之笔,也不像后两名句那样用语奇崛,所以, 一般引不起读者的注意。其实,它们在全诗中的作 用,却是至关重要的。正因为有了这个背景交待, 才使后两句的出色抒情字字有根,避免了感情的突 兀。
一、感情之“真” 古人曰:“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宋诗和杜诗之所 以能引起读者感情上的某种共鸣,首先归因于诗人 的真情实感。正如宋顾乐称《渡汉江》“贬客归家 心事,写得逼真的绝”,申涵先说《述怀》“非身 经丧乱,不知此语之真”。宋诗的前两句追叙谪居 岭南与家人音讯断绝的情景,一个“断”字,真实 地道出诗人的思家之苦,思乡之切,其羁旅之愁、 孤寂之感也尽在其中。特别是“近乡情更切,不敢 问来人”两句,更是把诗人急切盼音书又怕不祥音 书到来的矛盾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维妙维肖。
根据刘开扬《岑参诗集编年笺注·岑参年谱》,此诗作于公元749年 (天宝八载)诗人赴安西途中。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 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 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 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 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 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 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 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 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 父母妻子。高适《燕歌行》云:“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 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 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 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 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 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 一情景。 此诗创作于天宝8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 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