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套风俗

优秀生上课教案(一)

一、各位同学好,我先简单的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叫苏建军,从2005年

直到今年6月份一直从事高三地理教学。从08年8月份到今年6月份一直担任补习竞赛班班主任工作。(之后点击幻灯片并做简单的解说)

09年高考中,我所带的09届文一班高考成绩辉煌。全班67人全部考取本科,31个重点,28个二本,8个三本。其中孙婷以内蒙第14名(裸分巴市第一名),高卓玮内蒙第20名(裸分巴市第二名)的成绩被人民大学录取。李雪薇(巴市第五名)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录取。

09年9月获杭锦后旗“培育英才”奖。

10年高考中,所带的10届文一班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全班60人全部考取本科, 24个重点,34个二本,2个三本。

10年9月获杭锦后旗“优秀班主任”奖。

我们从哪儿说起呢?从2007年说起吧。2007年学校派我去北京清华大学学习期间,有一个广州的女老师问我是不是我上完课后就去放羊。我说我们上课不是放羊而是放马。我把我们这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介绍:如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说“东林西铁,南粮北牧,遍地煤”(提问:东西南北各指哪?)东指大兴安岭林区!西指白云鄂博铁矿!南有河套平原,北有呼伦贝尔、锡林格勒草原。又如鄂尔多斯的“羊、煤、土、气”再如我们这后山(巴市境内阴山以北统称后山)的羊肉为什么好吃?大家知道吗?因为他吃的是中草药、喝的是矿泉水、拉的是六味地黄丸、尿的是太太口服液。我说完后在他眼中看到了有一种眼神叫羡慕。

接下来我们从哪儿说起呢?我是搞地理的,那就从家乡的地理环境说起吧!

地形:我们这个地方从地形上讲叫河套平原。河套平原位于鄂尔多斯高原与阴山山脉之间。西部叫后套平原,也叫后大套(或大后套),为黄河及其故道乌加河冲积而成,从行政区划看,主要在我们巴彦淖尔市境内;东部叫土默川平原,也叫前套平原或呼和浩特平原。

气候: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量在150—200毫米之间。我们这风不大,一年就刮一场风,从春刮到冬,一天不刮风不叫三盛公。

语言:后套平原大规模开发较晚。几百年来,蒙古民族随草逐水游牧,晋陕民众春来秋去谋生,继而晋陕百姓安家,甘宁商贾定居,冀鲁移民迁入以及政府组织开发、军队屯垦戍边等等。各族、各地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与生产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习俗与习俗融合,语言与语言沟通,逐渐形成了以晋陕口语为母语的河套方言。也就是说我们这人说话和山西人和陕西人差不多。

风俗:以婚嫁宴风俗为例。

娶亲方式

50年代——

一身条绒一双鞋(指皮鞋),骑上毛驴嫁过来。

60年代——

三转一响,土坯洞房,卡叽穿上,胶车坐上。

70年代——

土木结构盖新房,松木椽子柳木梁。石灰抹墙砖漫地,新人喜坐拖拉机。

80年代——

组合家具沙发床,黑白电视放中央。三间砖房水泥地,租辆卡车接新娘。

90年代——

楼房地板砖,洞房空调安。装修式样新,家电样样全。亲小轿车,摩托跟一串。陪送嫁妆:

50年代——

铁皮暖壶自带花,脸盆镜子一块拿。围巾吊着穗穗子,鞋袜配成对对子。

娘家陪个大立柜子,铜门铜锁吊铜穗。

60年代——

洗脸盆,牡丹花,一台大钟墙上挂。缝纫机,单摆下,飞鸽车子带衣架。绒衣绒裤不能少,涤纶涤卡更潇洒。

70年代——

的确良,花浪浪,擦油皮鞋好样样。收录机,四喇叭,唱歌说书笑哈哈。80年代——沙发床,电视机,箱子柜子分高低,衣架挂着呢大衣,

小俩口笑眯眯,两对老人喜心里。

90年代——

三金BB机,外加VCD。

婚典宴席

50年代——

馍馍象锅盖,豆腐头道菜,柿子炒鸡蛋,粉汤泡米饭。

60年代——

油饼子,干馓子,白面馒头花卷子。粉条肉丝加海带,一锅熬成大烩菜。70年代——

牛羊鸡鸭大鲤鱼,夹板丸子好味气。八大碗,最实惠,最后穿盆羊杂碎。80年代——

木耳海带黄花菜,一盘一盘炒得快。鸡鸭鱼肉涮火锅,手扒羊肉香料多。

三鲜羹汤泡米饭,吃饱喝足回家转。

90年代——

腰果核桃八宝饭,高档饮料往上拿。山珍海味都尝到,多少菜品数不清,

请教厨师难知道,长走勤劳致富路,婚后的日子越过越美好。

我们河套大地地肥、水美、人傻。

地肥—自古就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

汉代以后,黄河下游河患日甚,给劳动人民带来很大的苦难,但是,河套地区却很少受到黄河灾害的干扰,加上这里不断开发,富饶与日俱增,成为黄河中下游得天独厚的地方,故有“黄河百害,唯富一套”的说法。另外整个河套平原土地肥美,又有黄河灌溉之利,是内蒙古的主要农耕地带,故又有“塞上江南”之称。人们熟知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古老民歌,就出自河套平原。据考证,这首民歌是由鲜卑语翻译过来的,歌词中所描写的游牧风光,就是阴山南麓河套平原早期的景象。

水美—河套串话:“棒打兔子瓢舀鱼,灶火圪崂捉沙鸡”

明末清初,河套水草繁茂,有的是大片的草滩,其中兔子、沙鸡、野鸡等野生动物很多。黄河鲤鱼进入河岔和渠道的水湾中,得之甚易。那时候,生态环境真

美:天上,大雁高飞;地上,野花盛开;水中藏着鱼儿。(链接河套灌区课件)人傻—我国近代历史上三大人口迁移: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已被拍成了电视剧。走西口中的西口部分地区就在河套平原一带。20世纪初晋陕人来河套地区谋生,稳定下来后就给家乡其他想来的人发了如下的电报:地肥、水美、人傻、速来。有人说我们傻,也有人说我们懒,有河套的千年习俗为证:一年十二个月,六个月种田,两个月过年,四个月耍钱。但更多的人说我们厚道。做人一定要厚道,这是我们的钻石品质。我们河套人既有阴山的阳刚、又有黄河的浪漫;既有游牧民族的豪放,又有农耕民族的精细。所以我们内心一定要坚定,不要一听别人说我们傻或懒就妄自菲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