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汕头市区与澄海区学校布局与人口分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汕头市区与澄海区学校布局与人口分布
摘要
汕头的教育水平居于全省的前列,每年都为各大名校输送了大量的优秀人才,然而,实际上各中学的布局不尽合理,为此,我们通过对市区中学布局主要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以汕头市区为例,结合当前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城市的发展情况,寻找适合与本城市中学布局的有效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设和措施。
关键词
中心城区澄海区人口分布中学学校布局区位
一、背景
近年来,汕头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得到落实,进一步深化,惠及面也在不断扩大。
随着政府与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汕头教育的投入继续增加,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各中学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也在日益提高。
尽管如此,由于汕头市内各地区地理、历史以及文化上的差异,教育资源的分配与各地区人口的数量及人口的增长之间,仍然存在着一些不相协调的地方与不尽合理的规划分布。
因此我们选择了“汕头市区与澄海区学校布局与人口分布”这个课题,以汕头市区和澄海区的中学为例,作为我们研究性学习的内容,从而对全市进行研究讨论和分析。
二、现状与实例
(一)图表分析
图1:汕头市区部分学校分布
图2:澄海城区部分学校分布
表1:汕头部分区面积和人口
(二)举例分析
例1: 于调整澄海城区中学教育布局的征询书
为进一步整合和优化教育资源,促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高中阶段教育的普及提高,提升基础教育的整体水平和质量,区教育局针对当前城区中学教育布局的现状和问题,拟于2010年秋季对城区中学布局进行调整。
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现特向社会各界人士征询意见和建议。
澄海城区现有户籍人口24.3万人,设置中学12所,包括:澄海中学、华侨中学、实验高中3所高级中学;凤翔中学、莱芜中学、澄华中学、汇璟中学4所完全中学;实验学校、南翔中学、北秀中学、坝头中学、兴华中学5所初级中学。
在上述中学中,澄海中学、华侨中学、实验高中和实验学校为区直属中学,面向全区招生;城区完全中学高中部面向城区三个街道和上华镇招生,在校普通高中学生3291人;完全中学初中部和初级中学分别招收学校所在街道的初中学
生,在校学生12987人。
对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要求,
目前我区城区中学教育布局存在几个突
出问题:一是除区直属高级中学外,城
区其他普通高中均设于完全中学之内,
澄海实验高级中学
澄海实验学校
布点分散,规模小,办学效益较低。
二是城区初中办学条件滞后,办学水平不均衡的状况明显存在,与人民群众的要求不相适应,教育质量亟待提高。
三是澄海实验学校改制时间紧迫。
澄海实验学校创办于1998年,2004年经批准改为由澄海区宁冠园开发有限公司承办,资产国有,按照民办机制收费。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等六个部门《关于清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公办学校的意见》(粤教基[2009]45号)文件精神,澄海实验学校应列入改制范围,恢复公办性质,按公办学校的管理办法管理和收费。
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我区城区中学教育布局应当着手进行调整,并实现以下目标:第一、在继续办好澄海中学、华侨中学、实验高中等城区直属高级中学的同时,通过对城区其他中学布局的调整,在澄海实验学校和城区完全中学中,选择一所可容纳城区三个街道和上华镇高中学生就读的学校,办成区域性直属高级中学,切实提高城区高中办学的规模效益。
第二、通过对城区中学教育布局的调整,实现完全中学的高、初中分离,改善初中办学条件,加快规范化学校建设进程,促进初中均衡发展,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第三、按照上级有关规定,妥善对澄海实验学校实施改制,办成公办学校,促进我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例2::汕头市实验学校改制高中
汕头市实验学校恢复公办体制,并从今年即2010年秋季开始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计划招收10个教学班共500人。
根据国家、省关于清理规范义务教育阶段改制公办学校的有关要求,有关方面已经完成了市实验学校体制转换的相关工作。
经报市政府同意,市实验学校恢复公办体制,办成普通高中。
按照该校招生计划,2010年秋季招收高中一年级新生10个教学班,每班50
人。
其中,音乐、美术特长班各
1班共100人。
本着就近入学原
则,招生范围主要面向金平区、
龙湖区,以及已在学校周边购房
且具备走读条件的各区县学生。
同时,学校将于3年内严格控制
择校生比例,制定奖学金制度,
对优秀学生给予适当减免学费
的奖励。
按计划,市实验学校的
办学规模定为48个高中教学
班,学生总数2400人,实行公
办收费、全部走读制度。
据了解,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金山中学、汕头一中、华侨中学3所学校,每年将各派出3名高级教师,组成教学专家团,到市实验学校支教,充实该校教学力量。
同时,从高中管理、师资培训、校园建设等方面,给予该校帮助和支持。
市教育部门力争用5年时间,把市实验学校办成普通高中名校,争创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法就近入学的问题突出。
三、问题分析
(一)汕头市普通中学分布存在的主要问题:
1.中学空间布局不合理,地区间就学压力不均衡。
中心区有的区域中小学校配套过度密集,有的区域中小学校配套严重不足,形成中小学校服务半径远近不均匀的状况,造成学生无法就近入学的问题突出。
2.中学生均用地区域分布不均衡,老城区学校生均用地不足。
从现状来看,每名学生平均用地按照国家规定标准基本达标。
但是在老城区,中小学校学生平均用地低于标准,特别是一些居住人口密集地段的学校班级人数高达70多人,生均用地仅为6-8 m2左右,用地极为紧张,远远不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
3. 部分学校为筹集办学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利用有较高商业价值的地域优势,通过买卖等方式,将部分用地改为商业用房,从而筹得资金,却造成了教学用地的紧缺。
4.校点布局与人口分布比例不调。
农村中学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校点布局分散,学校规模小,办学成本高,学生少,办学条件和质量较差。
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不均衡。
主城发展很快,教学质量上升很大;主城周边学校发展相对较差。
5.大量人口东移,使老城区的相当部分楼房呈现“空巢”或“半空巢”状态,不少旧楼房不是住着一两个老人,就是被出租给外来工,教育需求越来越少。
而同时,不断涌向新城区的“东飞”人流,则让新城区原先的教育资源不堪重负。
据新城区的5所中小学校透露,近3年来,他们几乎是年年增班扩大招生人数,但仍难以解决学位紧缺的矛盾。
某中学开办3年,学生人数就增至3000多人,其中,新生班级竟达10多个。
(二)成果分析
1.造成校点布局与人口分布、地域不协调的原因在于:
由于历史的原因,“粗放型”办学思想造成办学规划较差,加之城市发展比农村
快,资金投入面向城市是必然,因此,造成农村学校办学困难。
同时,随着计划生育孩子减少、部分家长为追求高水平教育而择校,使部分地区的中小学无生源,而部分学校容纳不了学生的情形显现出来。
现在路修好建好,不用多少时间就可以进城,导致家庭条件好一点的学生都到城里就读。
涌入主城学校后给主城学校造成压力。
2.造成区域间和区域内发展不均衡的原因在于:
一是学校自己建设与发展上跟不上时代要求,学校越办越差;
二是后期教育投入给学校带来不均衡的因素;
三是办学条件限制。
如某中学沿着“构和谐、提质量、扩规模、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教职员工同心同德,辛勤耕耘,导致周边大量学生涌入该中学,周边学校生源减小,教室,寝室闲置,而该中学校舍不够,宿舍是教室改建而成,条件差;这样又会导致我们已有的好生,家庭条件好的转入市区、城区,形成恶性循环。
这些都体现出我市办学规划没有合理性与可持续发展性。
3. 造成教育格局的不合理在于:
很大程度是由于“孔雀东飞”,老城区人口大量的东移,而该地教育资源未能有效补充“供给”, 让新城区原先的教育资源不堪重负而造成的。
新城区的土地开发利用,房子建起来了,卖出去了,学校却没有配套建成交付使用。
所以,严格上讲,“入学难,难入学”并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学位紧缺,而是教育地域资源的不均衡引发的相对性学位紧张。
四、结论
(一)中学布局主要影响因素
基础教育是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是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
基础教育作为人们享有的基本教育权利和个人发展的基础条件,关涉“学生” 家庭和社会的切身利益。
实现基础教育发展的效率、质量和机会公平,是现代化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城市中学布局应与城市居住空间布局相适应,而城市居住空间的布局又涉及到城市的发展、城市的人口及居住规模等等。
因此从目前来说中学布局还存在着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人口的发展趋势、城市的发展规模、基础教育的发展趋势、中学规模大小对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学校寄宿制的利弊等等。
(二)总结,提出措施
1.城市的人口发展趋势及居住空间的迁移
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的多少关乎着学校的数量和规模。
而中小学生是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口的发展趋势直接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数量。
因此人口的发展趋势对中小学校未来的社会需求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人口的聚集进一步又带动了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城市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居住空间会随着城市发展不断转移。
城市中学与居住空间应保持相对应,每所学校和所服务的一定地域的
居住人口之间应保持相对稳定的服务关系,从而促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化发展,加大城市基础教育资源的配置。
2. 基础教育要均衡化发展。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础,是一个涉及到社会公平的教育敏感领域。
基础教育均衡问题的提出,实际上是教育公平原则在基础教育领域的应用及拓展,这不仅是现实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反映,也是人们对未来教育发展的美好理想,是现代教育发展的新境界。
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核心是数量和质量同时发展,关键是中学发展均衡。
它不仅关系到中学布局的均衡,而且还关系到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均衡,因为优质的教学质量是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所遭遇到的“择校热”的主要动力。
反之,由于“择校”而导致城市基础教育布局混乱,有的学校人满为患,而有的却招不满生源,并因此而导致学生上学距离加大,给城市交通等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我国社会和经济正向城市化发展,大中城市扩展,小城镇建设,人口迅速向城镇集中。
由于受教育意识提高和就业的驱动,要求高质量的基础教育和机会分配均等,这在城市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
中心城区在大规模扩展,人口积聚增加,旧城改造,新居民区建设,居民分布加速变化,使原来就欠缺的教育资源正承受着极大的冲击。
3.学校布局合情合理。
教育现代化必须提倡现代化办学,规模办学可以发挥城市的集聚作用,提高办学效益。
学校布局要合情合理。
所谓合情就是在改制、合并、新建学校时既要考虑人民群众接受优质教育的要求,又要方便学生入学,根据社区适龄学生人口、教育需求,合理布点,不给家长和学生带来过多过大的困难。
所谓合理就是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要保持适当的数额,不能过于庞大,也就是说既要从经济效益出发考虑学校布局和学校规模,更要从教育学的角度来确定学校布局、学校规模和班级规模。
从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和中国人口出生率持续下降的情况来看,从长远发展而言,学校规模、班级规模都不宜过大。
因为学校规模、班级规模的大小是对学校教育成效影响的重要因素之一。
学校规模过大会减少学生的归属感、减少学生参与学校活动的平等机会、不利于学校的改革等等。
而同样班级规模缩小后,每个班的学生人数相应减少,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接触与交往的机会随之增加,每个学生更有可能得到教师的个别辅导和帮助,每个学生有更多的积极参与的机会。
这就会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更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更好的学习行为,而且对教师也有积极的影响。
4. 服务半径和服务片区应动态平衡。
国家标准规定小学服务半径不宜超过500m,中学不宜超过1000m,在这个规定范围内,中小学生一般都能够就近入学。
这一标准对于学生的上学安全、就近入学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保障。
然而这往往也造成中小学校布局规划上的一个误区:造成中小学校布点太多、规模太小,教育资源极大浪费。
现在国内一些发达地区的城市的建设与发达国家越来越相近,人行道被挤
占,非机动车道被取消,中小学生步行或骑车到学校已越来越不现实。
今后中小学生会更多地依赖机动车(公共交通),因此,中小学校的服务半径也应做相应的调整。
如在美国,为降低运营成本,公立中小学校的后勤服务全部社会化。
每个城市都设有专门的汽车接送中小学生,很好地解决了中小学生上学、出行、交通安全等问题。
由于有机动车接送,中小学校可以设在距离较远的地方,布点减少,服务范围扩大,能做到规模化、集约化。
为了确保中小学生能够就近入学,采用划分服务片区的方法,以每一个中小学校为中心,按照服务半径及服务人口规模的要求,通过城市主干道、河流、铁路等自然界线,划分一定的居住区域,每所学校向各自服务片区内的学生进行服务。
在既要保证学生上学安全、方便、又要保障学校规模化发展,节约教育资源的前提下,动态平衡,合理划分。
5. 服务人口要均衡。
每所学校的服务人口数量主要取决于两个方面:一、该学校规模的大小;二是城市适龄入学人口比例指标。
(汕头市现基础教育实行的是小学六年制,中学三年制。
)
学校的规模根据具体城市地域位置具体对待。
适龄入学人口比例指标的高低可以反映城市中小学生源总量的大小,从而影响城市中小学校布局的空间密度。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快,城市人口规模的扩大,目前淄博市中心区的适龄入学人口比例指标基本维持在小学55-57座/千人、中学44-46座/千人的水平。
班级高一(2)班
主导课程地理
指导老师翁灶健
课题组长林润楠
课题组成员陈焕盛、杜云帆、朱郁东、陈俊武、曾繁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