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类散文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整体阅读四

——哲理性散文阅读整体阅读

一、知识链接

哲理散文是散文的一种常见形式,因其既有同一般议论文相同的说理功能,又具有议论文较难或无法做到的语言优美、表达生动,情理交融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高考现代散文阅读的宠儿。解答这类题目,应从对散文的整体关照入手着眼作答。

哲理散文一般都要表达出一定的哲理,而这种哲理的表达并不像议论文那样有着严格的“论点—论据—论证”模式,而是鲜明地体现出了散文之“散”的特征。初读哲理散文,一定要首先从整体上把握好作者的行文方式,归纳出说理思路,这样才能进一步把握住作者所要传达的哲理。

二、整体把握:

根据散文特点,着眼于利用有效信息,确保在5—8分钟内读透文本。

要求:重要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物)、对重要句子(含义丰富、体现主旨、表达情感态度)圈点勾画,在段落层次旁做好相应批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俯身读草冯源

每天都要从那条用水泥铺成的不足两米宽的蹊径上面经过。较之于蹊

径两侧生长着的高大伟岸的树木,幽眇回绕的蹊径显得实在是有些细腻与

柔婉、平实与沉静,没有一星半点儿张扬的神色,所以每天那么多来来往

往的人,很少在它的上面流连与眷顾,即或偶尔有一个人慢步缓行从它上

面经过,也都是昂首挺胸,眼光一直瞄着高处,自然就很难得有闲情逸致

去俯身亲近和怜爱从它身躯里生长出的那些绿叶小草。的的确确,置身于

物态化的现实生活,人是很难在情思的土壤上生长出“草根意识”的,更

不要说在内心构造稳固健硕的“草根情结”。

正是在这样一个被许多人忽略的角落里,那几株小草在震后的第一个

春天突然闯入我的眼帘,并一直牢牢镶嵌在我记忆的心壁上。那几株小草

零零散散地静立着,有的是从水泥路细细的缝隙里生长出来的,有的是在

一小撮泥土上长着,还有的竟是站在一颗极小的土粒上,一个个都睁着眼

睛谛视世界,在柔软中蕴些许坚强,在细腻中藏几分真率。它们并没有什

么特异之处,皆是用柔软细长的根须努力抓着土,有两株草的根须大部分

裸露在外面,只用根须那细细的尖抓着土的表面,晨风拂来,它们就有些

摇摇晃晃的,颤动的身体有如在呻吟一样,但顽强持着的根须一直都牢牢

地抓着大地,始终没有让它们的身躯倒下。风过后,小草们重新站直身躯,

静静地伫立着,满含青绿的安详、眼神的柔和、性情的温婉、生命的顽强,

与水泥路的灰白、冷漠、生硬、僵直形成很大反差。正是小草们的柔软细

弱的根须的生命力和一脸自然淡定、与世无争的神情,给人以一种强烈的

视觉冲击和审美触动。这样的生存方式要耗费它们多大而持久的生命力呢?

人是很难想象和精确估算的,因为人是没有根的,没有根的人自然很难理

喻有根的生命的奇异力量所在。

几株稚嫩的小草所创造出的灵妙鲜活的生命世界,非常容易触动隐藏

在人内心深处的那根最柔软也最敏感的神经,令人顿生心旷神怡的审美感

怀而急遽扩展思想的空间:几株小小的草居然个个都有如此尖锐有力的根

须,居然都蕴蓄着穿越厚实泥土的精神力;一株小小的草就建造了一个微

型的世界,令人在瞬间寻找到人类与大自然链接的神秘因子,生发出对浩

瀚宇宙的诸多顿悟。

近代美国诗人惠特曼曾出版过一本诗集《草叶集》。不独乎惠特曼,

只要你静下心来广泛深入地阅读,你就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古今中外的

不少诗歌大师都曾或多或少地描写过草,草,成为他们作品意蕴系统中的

一个非常重要的意象。他们对草的描绘和吟唱仿佛携带了巨大的穿透力和

隐蓄的震撼力,从悠远深邃的历史时空向我们走来,一直或深或浅地影响

着改变着人们对草的认知态度。如此众多的大家名流专注于对草的爱怜,

挥毫于对草的描写,钟情于对草的歌吟,这可能不仅仅是他们的审美心理

结构或审美意象系统的构造问题,更重要的尚在于他们都有着对人类社会

对大自然予以终极关怀的思想、情怀、魂灵。在这样的精神关怀下,那些

只有生活形态意义而没有理论形态意义的草被精神形态沉淀为一种对人类

生活有着重要启悟意义的象征,而富有了不同程度的精神文化意义,并且

长久的珍藏于人的内心世界的深处。但是,这一切在当下的很多作品中离

散消失了,即或是偶尔有些许对草的描写和吟咏,但这种笔下的草已经没

有精神形态的长时积淀与深度过滤,已经远离了人文主义的情怀与文化精

神的内核。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因为有了草对春的放送和真

心点缀、尽情铺染,我们这个世界才变得具有无限生气和充满活力,让人

生发更多的眷念,很难想象,倘若失去了草,它将会变得怎样的荒芜和空

寂、颓丧与无望。草的生活是一种有根的生活,草的行走是一种有根的行

走。这是草的生命境界,也是人应当追求的生命境界。人的心中怀揣一棵

草,世界便会绿意盎然和生命蓬勃;人的魂里种植一株草,生命就有了根

的坚实和爱的博大。

(选自《山花》2010年第7期,有删改)

三、读后小思

1.划分本文内容层次,概括本文主旨。(写在右侧栏)

2.本文题为“俯身读草”。结合全文,分条概括说明作者从小草身上读出了什么。(6分)3.文章第四段引用了惠特曼等中外大师描写草的事例。请分析说明其作用。(4分)

4.文章最后写道:“人的心中怀揣一棵草,世界便会绿意盎然和生命蓬勃;人的魂里种植一株草,生命就有了根的坚实和爱的博大。”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这句话表情达意的效果,并分析这句话所体现的作者的观点。(7分)

四、归纳整理

1.结合本堂课所学,总结高效阅读哲理性散文的主要方法。

2.揣摩“读后小思”2—5题的命题意图,并将其答案整理出来。

五、课外延伸

(一)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沉默中的土地

诸柏林

(1)我的家乡是一个古老的村庄。无需煞费苦心地去考究,这里还不是村庄的时候,一定有了孕育村庄的一片更古老的土地。

(2)村庄的出现,恐怕是若干年前先人们迷恋这方山水,认为这里就是属于他们的村庄,从此不再漂泊。理智地将生存的根扎进土壤中,一代又一代人前赴后继,不惜力量和热汗开垦出一块又一块田畦,这片土地上就出现了蚯蚓爬行似的田埂,纵横交错的阡陌,忠实地恪守田垄的边沿,然后井然有序地伸向一户户农家。有了属于自己的家园,人们不再彷徨,义无反顾地在这片土地上耕耘,繁衍生息,一次次将希冀播种于泥土中。无论收获带来丰收的喜悦,天灾人祸威胁人们的生存,还是喜怒哀乐引起心灵的震撼,这一切都似乎是构成自然的和谐,唯有土地用惊人的沉默对人的愿望表示出不动声色的执著。

(3)我就降生在这块土地上,村庄对我的到来,无所谓欢迎也无所谓嫌弃,客观地讲被归纳为可多可少一类。起初,我根本不知道自己的思想会成为村庄的叛逆。所以这样说,是因为潜意识里曾对于村庄的事情产生过怀疑。当我第一次睁开眼睛,看到满田满垄带着露珠在阳光下晃动的禾苗,绿浪的尽头耸立着高大挺拔的枫树,柔婉的翠竹掩映着炊烟袅袅的村舍。听到鸟儿栖在枝头清丽婉转的鸣叫,在流溢着田园风光的美丽中,人们的脸上却写满了憔悴和忧伤,让人一眼就读懂了这样的活法很苦很累。我生存的根同样深深陷于这片土地中,命运必然与土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一生无可奈何地重蹈着先人们的脚印。当我深切地感受到种田人的艰难后,不由引起了我对前途命运的思考与关注。

(4)终于有一天,我发现这块土地古朴得近乎丑陋,这个发现不啻一声惊雷震醒了几乎埋没在泥土中窒息的思维,怂恿我想象我并不知道的村庄之外那些令人向往的世界,激活了探索土地与人生相关问题的思考,开始用心解读村庄的全部内涵。千百年来,村庄无论是阳光的照耀,还是风雨的侵蚀,除了布满沧桑的痕迹,还缺乏焕发生机的活力。土地对人们冷漠得既不慷慨也不吝啬,于旷世经久的沉默中,悄然冷静地审视村庄人的行为,对一茬一茬侍弄土地的人永远是一副捉摸不透的面孔。土地成了牵扯村庄人的根,尽管生存需要靠根吮吸营养,对它眷恋也罢,嫌弃也罢,它却以豁达的宽容叫人感动。因此,蛊惑着村庄人丧失了背叛它的勇气,世世代代虔诚地守候着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