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篇一: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的建议

市政协专题调研组

去年底,国务院颁布《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满意的现代服务业”。为了推进我市旅游产业加快转型发展,市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联合有关民主党派和县(市)政协开展调研。6月份以来,先后听取市旅游局、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情况介绍,召开部分县(市)旅游部门座谈会,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打造旅游支柱产业的新目标,根据国际化、品牌化、标准化要求,重点针对如何培育旅游业高端市场、延伸产业链、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集思广益,形成调研建议。现综合汇报如下:

一、我市旅游业发展成效令人瞩目

近年来,我市围绕建设旅游名城、旅游强市目标,加快旅游业转型升级,旅游产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的知名度、美誉度、影响力不断提高。

1、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市委、市政府着眼于扬州的城市定位和比较优势,着力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紧紧把握旅游产业转型的要求和发展趋势,以大旅游的理念,推动旅游业部门联手、产业融合、市县联动发展,加快我市

传统观光旅游向观光度假休闲游转变,旅游城市向城市旅游转变。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旅委会主任,强化了旅委会的领导、组织、协调和监督职能。2007年召开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明确了旅游业转型升级的目标任务,并制订《旅游名城建设行动计划》;去年以来,先后编制《扬州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0—2030)》,《扬州市旅游产业(2010-2012)三年发展行动计划》,提出用三年时间打造“旅游产业强市”,进而成为全国最佳旅游城市的新目标。根据旅游产业发展需要,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加快了核心景区的资源整合和开发建设;成立瘦西湖旅发集团公司、名城公司、扬子江集团等国有龙头企业,将古城复兴、景区建设、旅游服务推向市场,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通过景点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打破部门壁垒,整合景点资源,为提升整体发展水平探索了新路。

2、城市环境和旅游景点更加精致。近年来,我市坚持高强度、高标准推进城市建设和环境优化,先后建成城东和城北客运中心、文化艺术中心、体育公园游泳跳水馆等大型公共设施,启动苏中江都机场、宁启铁路复线电气化改造等重点交通工程,提升了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实施旅游名城建设规划,大幅度扩容提升瘦西湖景区,建成万花园、傍花村、宋夹城遗址公园等亮点项目;完善了古运河水上游览线,完成东关街历史街区二期保护整治,修缮了阮家祠堂、小盘谷、

冬荣园、逸圃等文保建筑,建成南门遗址展示馆、北门遗址公园、崔致远纪念馆等文博场所,进一步展示出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城市中新增多处沿街、滨河公共绿地,街景全面美化亮化,河道全面综合整治,环古城的沿河健身步道系统全部打通,重现出“绿杨城廓”的秀美风貌。“精致扬州”的城市魅力进一步凸显,城市功能、城市品质和城市形象得到全面提升。

3、旅游品牌宣传推介影响力日臻强大。每年举办的“烟花三月”国际经贸旅游节和世界运河名城博览会等国际性的活动,构建了富有魅力的国际性交流平台,放大了扬州“人文、生态、精致、宜居”品牌效应。市委、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在全国“两会”期间,接受中央主流媒体采访,向全国和世界宣传推介扬州;带队赴北京、上海、杭州和境外一些重要城市举办“扬州日”活动,掀起宣传促销攻势,扩大扬州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力。充分发挥广播、报纸、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和网络、短信、数字宽频等新兴时尚媒体的作用,形成立体宣传阵势。积极推介“烟花三月下扬州”、“追寻大运河源头”、“绿杨城郭、宜居扬州”、“精致的盐商生活”等精品旅游线路,拓展国内和日、韩、东南亚、美加等境外客源市场,扬州的城市吸引力和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

4、旅游产业发展、转型和提升成效显著。近年来,我市旅游业佳音频传。蜀冈—瘦西湖风景名胜区游览面积3年

扩大5倍,形成融人文、生态、休闲为一体的大型城市公园,先后荣获“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文化旅游示范区”、国家5A级景区等称号;宋夹城遗址公园成为国内首家考古遗址公园;东关街创成“全国十大历史名街”。这些“国字号”成为扬州旅游的响亮名片。迎宾馆升级为五星级宾馆,汇金玄武、扬州金陵大饭店等一批高档饭店和长乐客栈、逸圃等精品酒店相继对外营业,提升了旅游接待服务水平。精心打造的天沐温泉、京华城4A级休闲旅游区、1912新型旅游商业休闲街区和县域生态旅游片区的建成,形成城乡互动,拓宽了全市休闲度假旅游的支撑面。旅游业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全市接待旅游总人数由2005年的1136.91万人次提高到2009年的2315.5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由104.6亿元增长到253.2亿元,占GDP比重由4.34%上升到5.58%,在省内排名第5位。

二、加快我市旅游业发展需要进一步解决的主要问题对照国务院《意见》提出的要求,结合我市“十二五”期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规划目标,我市作为旅游资源十分丰厚的历史名城,加快发展旅游业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高端客源较少,消费档次较低。作为拥有一流旅游资源的城市,旅游业绩却屈居二流,反映了旅游产业发展层次还不高。从客源构成看,境外游客较少,去年我市入境游

客50万人,仅占旅游总人数的2.12%,远低于同期苏州169万人和南京113万人水平;从消费水平看,去年来扬国内游客人均消费942元,低于同期省内平均1160元的水平。高端客源少,消费层次低,主要是对目标客源的定位和高端市场的培

育还停留在被动状态。

2、旅游产业链关联度不高,旅游配套功能有待完善。我市旅游业仍未走出“门票经济”阶段,对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三产发展、扩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还不强。特色休闲服务、特色餐饮服务、特产商场均与旅游线路脱钩,未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链和适应需求的集聚区。高档宾馆、高档休闲项目发展相对滞后,服务大型活动、接待高端游客的能力不足。城市的旅游配套功能和整体服务水平与一流旅游城市的标准差距较大,“国字号”品牌的蜀冈—瘦西湖风景区、双东历史街区,配套服务功能还不够完善。

3、体制机制瓶颈制约日益突出。我市旅游业近年来取得的成效得益于体制机制创新,但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管理体制运作机制中改革不到位的部分,日益成为产业发展的束缚。一方面,旅游业宏观统筹协调力度有待强化,相关部门职能交叉、旅游资源条块分割,尚未形成高起点联动、专业化开发、综合管理的合力。另一方面,国有旅游龙头企业缺乏自主开发的权限,自主营运的动力不足,没有真正成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