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知识归纳教学资料-高中物理实验大总结 - 力学模型及方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物理知识归纳教学资料(二)力学模型及方法
1.连接体模型是指运动中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在一起、或用细绳、细
杆联系在一起的物体组。

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是整体法和隔离法。

整体法是指连接体内的物体间无相对运动时,可以把物体组作为整体,对整体用牛二定律列方程
隔离法是指在需要求连接体内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如求相互间的压力或相互间的摩擦力等)时,把某物体从连接体中隔离出来进行分析的方法。

2斜面模型 (搞清物体对斜面压力为零的临界条件)
m 2 m 1 F
B
A F 1
F 2
B A
F
╰α
斜面固定:物体在斜面上情况由倾角和摩擦因素决定
μ=tg θ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或静止 μ> tg θ物体静止于斜面 μ< tg θ物体沿斜面加速下滑a=g(sin θ一μcos θ)
3.轻绳、杆模型
绳只能受拉力,杆能沿杆方向的拉、压、横向及任意方向的力。

杆对球的作用力由运动情况决定
只有θ=arctg(g a
)时才沿杆方向
最高点时杆对球的作用力;最低点时的速度?,杆的
拉力?
若小球带电呢?
假设单B 下摆,最低点的速度V B =R 2g
⇐mgR=2
2
1B
mv 整体下摆2mgR=mg 2R +'2B '2A mv 2
1mv 21+
'A 'B V 2V = ⇒ '
A V =
gR 53 ; 'A 'B V 2V ==gR 25
6> V B =R 2g 所以AB 杆对B 做正功,AB 杆对A 做负功 若 V 0<
gR
,运动情况为先平抛,绳拉直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
E
m
L
·
即是有能量损失,绳拉紧后沿圆周下落机械能守恒。

而不能够整个过程用机械能守恒。

求水平初速及最低点时绳的拉力?
换为绳时:先自由落体,在绳瞬间拉紧(沿绳方向的速度消失)有能量损失(即v1突然消失),再v2下摆机械能守恒
例:摆球的质量为m,从偏离水平方向30°的位置由静释放,设绳子为理想轻绳,求:小球运动到最低点A时绳子受到的拉力是多少?
4.超重失重模型
系统的重心在竖直方向上有向上或向下的加速度(或此方向的分量a y)
向上超重(加速向上或减速向下)F=m(g+a);向下失重(加速向下或减速上升)F=m(g-a)
难点:一个物体的运动导致系统重心的运动
1到2到3过程中(1、3除外)超重状态
绳剪断后台称示数
系统重心向下加速
F
m
斜面对地面的压力? 地面对斜面摩擦力?
导致系统重心如何运动? 铁木球的运动 用同体积的水去补充
5.碰撞模型:特点,①动量守恒;②碰后的动能不可能比碰前大;
③对追及碰撞,碰后后面物体的速度不可能大于前面物体
的速度。

◆弹性碰撞:m 1v 1+m 2v 2='22'
1
1v m v m +(1) '222
'12221mv 2
1mv 21mv 21mv 21+=+ (2 ) ◆一动一静且二球质量相等的弹性正碰:速度交换
大碰小一起向前;质量相等,速度交换;小碰大,向后返。

◆一动一静的完全非弹性碰撞(子弹打击木块模型) mv 0+0=(m+M)'v
2
mv 21='2M)v m (2
1++E 损 E 损=20mv 21一'2
M)v (m 2
1+=
0202
0E m M M m 21m)(M M M)2(m mM k v v +=+=+ E 损 可用于克服相对运动时的摩擦力做功转化为内能E
损=fd 相=μmg ·d

=2
0mv 2
1一'2M)v (m 2
1
+
a 图9
θ v 0
A B
A
B
v 0 v s
M v
L 1 2
A
v 0
“碰撞过程”中四个有用推论
弹性碰撞除了遵从动量守恒定律外,还具备:碰前、碰后系统的总动能相等的特征,
设两物体质量分别为m 1、m 2,碰撞前速度分别为υ1、υ2,碰撞后速度分别为u 1、u 2,即有 :
m 1υ1+m 2υ2=m 1u 1+m 1u 2
21m 1υ12+21m 2υ22=21m 1u 12+2
1
m 1u 22 碰后的速度u 1和u 2表示为: u 1=
2121m m m m +-υ1+212
2m m m +υ2 u 2=
2112m m m +υ1+2
11
2m m m m +-υ2 推论一:如对弹性碰撞的速度表达式进行分析,还会发现:弹性碰撞前、后,碰撞双方的相对速度大小相等,即}: u 2-u 1=υ1-υ2
推论二:如对弹性碰撞的速度表达式进一步探讨,当m 1=m 2时,代入上式得:1221,v u v u ==。

即当质量相等的两物体发生弹性正碰时,速度互换。

推论三:完全非弹性碰撞碰撞双方碰后的速度相等的特征,即: u 1=u 2 由此即可把完全非弹性碰撞后的速度u 1和u 2表为: u 1=u 2=2
12
211m m m m ++υυ
例3:证明:完全非弹性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最大。

证明:碰撞过程中机械能损失表为: △E=2
1m 1υ12+2
1m 2υ22―2
1m 1u 12―
2
1
m 2u 22 由动量守恒的表达式中得: u 2=
2
1
m (m 1υ1+m 2υ2-m 1u 1)
S 1
S 2 代入上式可将机械能的损失△E 表为u 1的函数为: △E=-
22112)(m m m m +u 12-222111)(m m m m υυ+u 1+[(21m 1υ12+2
1
m 2υ22)-221m ( m 1υ
1+m 2υ2)2
]
这是一个二次项系数小于零的二次三项式,显然:当 u 1=u 2=
2
12
211m m m m ++υυ时,
即当碰撞是完全非弹性碰撞时,系统机械能的损失达到最大值
△E m =21m 1υ12+21m 2υ22 -)
(2)(212
2
211m m m m ++υυ
推论四:碰撞过程中除受到动量守恒以及能量不会增加等因素的制约外,还受到运动的合理性要求的制约,比如,某物体向右运动,被后面物体追及而发生碰撞,被碰物体运动速度只会增大而不应该减小并且肯定大于或者等于(不小于)碰撞物体的碰后速度。

6.人船模型:一个原来处于静止状态的系统,在系统内发生相对运动的过程中, 在此方向遵从动量守恒:mv=MV ms=MS s+S=d ⇒s=d M
m M
+ M/m=L m /L M
载人气球原静止于高h 的高空,气球质量为M ,人的质量为m .若人沿绳梯滑至地面,则绳梯至少为多长?
7.弹簧振子模型:F=-Kx (X 、F 、a 、v 、A 、T 、f 、E K 、E P 等量的变化规律)
20m
M
m
O R
水平型 竖直型 8.单摆模型:T=2π
g
L (类单摆) 利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 9.波动模型:特点:传播的是振动形式和能量,介质中各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

①各质点都作受迫振动, ②起振方向与振源的起振方向相同, ③离源近的点先振动,
④没波传播方向上两点的起振时间差=波在这段距离内传播的时间⑤波源振几个周期波就向外传几个波长。

波从一种介质传播到另一种介质,频率不改变, 波速v=s/t=λ/T=λf
波速与振动速度的区别 波动与振动的区别:波的传播方向⇔质点的振动方向(同侧法)
知波速和波形画经过Δt 后的波形(特殊点画法和去整留零法)
物理解题方法:如整体法、假设法、极限法、逆向思维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法、物理图像法等.
模型法常常有下面三种情况
(1)物理对象模型:用来代替由具体物质组成的、代表研究对象的实体系统,称为对象模型(也可称为概念模型),即把研究的对象的本身理想化.常见的如“力学”中有质点、刚体、杠杆、轻质弹簧、单摆、弹簧振子、弹性体、绝热物质等;
(2)条件模型:把研究对象所处的外部条件理想化,排除外部条件中干扰研究对象运动变化的次要因素,突出外部条件的本质特征或最主要的方面,从而建立的物理模型称为条件模型.
(3)过程模型:把具体过理过程纯粹化、理想化后抽象出来的一种物理过程,称过程模型 其它的碰撞模型:
v 0 A
B C
A
B C
1 2
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