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抢救常规

呼吸衰竭抢救常规
呼吸衰竭抢救常规

第三节急性呼吸超I的抢M菽

【概述】

急性呼吸衰^(Respiratoryfailure)是指由丁咯种宜接或间接贩因导致呼吸功能异常.引起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码.导致缺氧和(或)二氧化碳(C()2)潴留.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及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儿童呼吸衰竭多为急性呼吸衰竭.病情进展快.可迅速引起多脏器功能障码.是儿科重要的危重病.

【诊断】

一、病因

1?呼吸道梗阻:上呼吸道梗阻在婴幼儿多见,如急性喉炎、喉痉拿、异物、喉软骨软化引起.下呼吸道梗阻包括哮唱.毛细支气管炎等引起的梗阻.

2. 肺实质疾患:重症肺炎、ARDS、肺水肿、肺出血等.张力性气胸、大量胸腔积液也是常见贩因.

3?呼吸泵异常:包括从呼吸中枢、脊髓至呼吸肌.以及胸廓冬部位的病变. 如每■种颅内病变、脊關灰质炎、重症肌无力、格林一巴利综合症、颈椎外伤、胸廓外伤或畸形等.

二、临床表现

1. 呼吸衰竭分型

(1) 周围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频率和动度的改变.如呼吸增快.呼吸费力、以扇、三凹征、点头呼吸等.后期出现呼吸无力或减慢.甚至呼吸停止.

(2) 中枢性呼吸衰竭表现为呼吸节律的改变.可出现潮式呼吸、叹息呼吸、抽泣样呼吸、呼吸暂停等?

2. 低氧血症:早期缺氧时表现为礬绍、心率增快、心音低钝、烦踝.严重缺氧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律失常、昏送、惊厥、肝肾功能损害、消化道出血、肠麻痹零.

3. 二氧化碳潴留:早期可出现烦踝不安、多汗、头痫.在PaC02> 80mmHg(l0.7kP3)时,出现定向能力减弱、淡漠、喑睡、诲妄等;&识障码.PaC6 >120mmHg(16kPa)时,可出现昏迷、抽搐.甚至出现脑疝的症状体征,同时可伴有冬种反射抑制、面色潮红、肌肉離颤零?

三、血气诊断标准

1. 在海平面标准大气压下,丁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紫细性心脏病的前提下,取动脉血测定:

呼吸功能不全:PaO2<80mmHg( 10,6kPa). PaCO2>45mmHg(6.0 kPa).

I 型呼吸衰竭:PaO2<50mmHg(6.67 kPa).

II 型呼吸衰竭:PaO2<50mmHg(6.67 kPa). PaCO2>50mmHg(6.67 kPa).

2. 在吸氧的条件下.可测定氣合指数(PaOVFiOj)可作为呼吸衰竭严重程度的指标.若V250mmHg(3

3.3kP3)可诊断急性呼吸衰斓.

【治疗】

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耍求以改善呼吸功能,恢复正常的气体交换.纠正缺氧和C02潴留.争取时间渡过危机.更好的对愎发病洽疗.

1. 病因治疗引起呼吸衰竭的病因备异.婆针对不同的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

2. 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1) ST-舒适的体位,头稍后仰.保持气道开放.

(2) 漫化气道:超声雾化.可用生理盐水、地瘗米松等.

(3) 胸部物理治疗:翻J4、拍背,吸引气道分泌物.

(4) 缓解支气管痉李.万托林或喘乐宁雾化吸入、氨茶碱、肾上腺皮质激素. 3?

氧疗

—般便Path 保持在60-100mmHg.

⑴鼻&管给轧氧流量:婆儿?0.5?l(L/分);幼儿:1.1.5(17分):年长儿:1.5-2(17 分)?

(2)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当经鼻&管给氣缺氣症状改善不明显时.可行CPAP.

4. 气管插管与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的指征有:

(1) 解除上气道梗阻.

(2) 频繁呼吸暂停或呼吸骤停.

⑶呼吸表浅、微弱.双肺呼吸普降低

<4)呼吸肌(肋间肌、冊肌)麻痹,不能维持正常呼吸或血氧饱和度.

(5) 血气分析:PaCO2 >60mmHg(8kPa):吸入FiCh 60% 时,PaO2< 60 mmHg(8kPa).

5?维持水电解质和酸孩平衡

呼吸衰竭耍适当补液.以免呼吸道分泌物粘稍不易排出,补液最心Oml/kg/ 天?呼酸以改善通气为主,保持气道通畅惜况下慎用碳酸宝钠.

6.营养支持治疗.

7?维护脏器功能.

呼吸衰竭应急演练预案

呼吸衰竭病人抢救应急演练 演练目的:检验医护人员对呼吸衰竭应急预案和抢救流程的掌握程度,提升对呼吸衰竭病人的救治水平和应急反应能力。 一、演练地点:重症医学科 二、参加人员: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医师2人,护士3人) 二线医师:领导者,协调者 把握抢救现场,综合分析病情,及时准确给出医嘱。主要负责下达抢救指令。 一线医师:协助抢救者 协助二线医师抢救,及时收集信息及汇报病情,完成二线医师下达指令及相关操作。 护士A:记录监测生命征,及时准确地提供病人信息给医生,主要负责下达抢救指令,负责有关病人呼吸道的管理,给氧,吸痰,体位,协助医生气管插管,协助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及传达医生指令。 护士B:给药者,负责建立静脉通路,抽血,给药,当记录者。 护士C:协助者, 负责与外部事务的交涉,如找人,通知X-RAY等;准备抢救仪器物品器械并保证其性能良好;协助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与给药者进行双人核对,记录。 三、背景: 患者,男,72岁,新住院病人,诊断:重症肺炎。病情情况:呼吸急促,意识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 四、抢救物品的常规准备 抢救床吸痰装置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电极片,血氧探头)输液泵抢救车治疗车抢救物品准备: [1] 保暖被子。 [2] 气管插管盘(内有喉镜、各型号导管、管芯、牙垫、无菌手套一幅、 10ml注射器1支、胶布、备用电池) [3] 复苏气囊盒及面罩 [4] 14号吸痰管两根,吸痰灭菌注射用水2瓶;气管导管内吸痰管(内有一次性无 菌手套) [5] 橡胶手套一盒 [6] 听诊器 [7] 快速抢救记录单 五、抢救演示 1) 护士A:发现患者突发呼吸急促,意识改变,血氧饱和度下降。

急性呼吸衰竭处理原则

呼吸衰竭急诊救治流程与规范 一、通道的建立 呼吸衰竭可直接危及生命。必须采取及时而有效的抢救措施。其原则是在保持气道通畅的条件下改善或纠正缺氧,二氧化碳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但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而定。 (一 )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应保持呼吸道通畅,将口腔鼻咽喉部的分泌物吸出。痰粘稠不易咳出可用必嗽平溶液雾化吸人或用支气管解痉剂及激素缓解支气管痉挛;或应用纤维支气管镜将分泌物吸出。如上述处理效果不佳,原则上作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建立人工气道。 (二)一旦建立人工气道应用机械通气时则考虑通过置入四腔漂浮导管,而同时测定并计算肺动脉压(PAP)、肺动脉毛细血管楔压(PCWP)、肺循环阻力、PV02、cvo2、 Os/Qt及热稀法测定心输出量(CO)等血流动力学的监测。不仅对诊断、鉴别诊断有价值,而且对机械通气治疗特别是 PEEP对循环功能影响亦为重要的监测指标。 (三)血管通道的建立是保证胃肠外高营养的重要途径,目前应用的锁骨下静脉留置穿刺导管较为适宜,它可置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待病情缓解后仍可留用,减少反复穿刺带来的工作麻烦。 (四)鼻饲导管。目前应用鼻气管插管病人虽然可以从口进水,但科学应用机械通气时往往应用镇静荆或冬眠药、肌松剂等,一时可造成急性胃扩张,这也是经常临床所见的腹部膨隆,鼻饲导管不仅减轻胃扩张,还可监测有无消化道出血的倾向。同时亦可通过鼻饲导管应用祖国医学经验方剂进行治疗,提高救治的成功率。 (五)尿道:是监测肾功能的排泄和机体水盐代谢的重要手段,通过每小时的尿量来预测肾功能在呼吸衰竭、缺氧过程中的表现。肾功能衰竭给抢救带来一定的困难,而在呼吸衰竭时如有肾功能衰竭死亡率可高达70%以上。 二、救治措施 及时进行救治是改善预后的重要关键,处理的重点是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肺泡通气,以纠正缺氧(PaO2维持8.0KPa以上) 和酸碱平衡失调。同时控制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处理心力衰竭及其它并发症。 (一)呼吸支持治疗 1.氧疗:氧疗是治疗缺氧症的重要手段,正确使用氧疗使许多病人获救或改善生活质量。但有三个基本概念须明确: (1) 氧疗与任何药物治疗一样须有明确的指证,使用过量亦可引 起副作用; (2)氧疗过程中应作动脉血气分析,观察治疗反应,以随时调整治疗; (3)氧疗仅为综合治疗措施的一部分,病人的恢复最终取决于病因的治疗。长期高浓度氧可造成对肺组织的损伤 (氧中毒 ),因此应在保持适当PaO2(≥8.0KPa)的前题下尽量降低Fi值,通常 FiO2< 60%时较为安全。而超过此界线时应及时作呼吸器治疗。纠正缺氧刻不容缓,可采用经面罩持续气道正压(CPAP)吸氧,大多数需要借助机械通气吸入氧气。一般认为PaO2> 0.6,PaO2仍 <8KPa(60mmHg)时应对患者采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为主的综合治疗。 2.机械通气:呼吸机与呼吸道的连接保持密闭性是呼吸机保证有效通气的关键。 近年来由于提高压力或流量传感器的灵敏度,鼻面罩的改进使其死腔变小,有效的密闭性能,从而提高了机械通气的同步性能,减少创伤性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给患者带来痛苦和并发症,为发展非创伤性机械通气和提高抢救呼吸衰竭生存率刨造了条件。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重要而有效手段。机械通气适应症:(1)急性呼吸衰竭;(2)严重肺水肿和ARDS;(3)失代偿性慢性呼吸衰竭;(4)呼吸功能严重损害的肺部疾患;(5)外科手和术前后的辅助呼吸。机械通气可给机体带来的益处主要有三方面:(1)维持适当的通气;(2)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气体交换功能;(3)减少呼吸功的消耗。使呼吸肌疲劳得到缓解。需用高浓度氧的患者应早作鼻或口鼻面罩呼气末正压通气(PEEP),或持续气道内正压通气(CPAP),必要时进行经鼻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呼气末正压通气 (PEEP)。PEEP 能使萎陷的小气道、肺 扩张,促进肺间质和肺水肿消退,提高肺顺应性,增加功能残气量, 改善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降低肺内右至左的分流,降低氧耗量,从而提高 PaO2,使 Sa02>90%以上。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一: 1.清除口、咽、喉及下呼吸道分泌物,在患者排痰功能仍健全时,可应用祛痰药,并注意气道的湿化,痰液的稀释。当排痰功能丧失时则通过人工吸引的方式来排除,对于深部大量分泌物积聚不易排除者,可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取。 2.解除气道痉挛,可选用茶碱、b一肾上腺能激动剂、肾上腺皮质激素、淡化异丙阿托品等。目前推荐首选气道吸入,但在气道阻塞严重时气雾剂或雾化吸入均难以吸入肺内,应首先静脉给药。 3.积极除去诱因,如抗感染、清除蛇毒,切除胸腺等。 4.保持呼吸道通畅,以保障充分通气与供02。气道不畅使呼吸阻力增大,呼吸功消耗增多,加重呼吸肌疲劳,也使炎性分泌物排出困难,加重感染,同时也可能发生肺不张,使气体交换面积减少。 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二: 1.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合并细菌等感染时应使用敏感抗生素,去除诱发因素。 2.保持呼吸道通畅和有效通气量,可给于解除支气管痉挛和祛痰药物,如沙丁胺醇(舒喘灵)、硫酸特布他林(博利康尼)解痉,乙酰半胱氨酸、盐酸氨溴索(沐舒坦)等药物祛痰。必要时可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静脉滴注。

3.纠正低氧血症,可用鼻导管或面罩吸氧,严重缺氧和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有严重意识障碍,出现肺性脑病时应使用机械通气以改善低氧血症。 4.纠正酸碱失衡、心律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 呼吸衰竭的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2)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虽有缺o2,或伴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2.症状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3.查体发现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 (60mmHg ),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50mmHg ),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护理措施 一、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二、给富有营养、高蛋白质、易消化饮食。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 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人。? 三、病情观察。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外,特别注意以下几项指标:? 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 变化,有无呼吸抑制。? 2、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快慢深浅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六标本送检。?四、氧气疗化。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给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在80%以上。?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病人,鼓励病人咳痰,被动变换体位,翻身拍 背,促使痰液引流。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 秒钟,防止缺氧窒息。? 六、观察呼吸兴奋剂使用效果。如给药过多、过快,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震颤、抽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七、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病人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八、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注意观察疗效。心功能不全时,静脉点滴不宜过快、过多。? 九、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十、备好急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吸痰器、氧气、强心剂、呼吸兴奋剂等。? 十一、应用呼吸器病人的护理:? 1、?熟悉呼吸器性能,在呼吸器发生故障或病情变化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2、?严密观察:①观察病人自主呼吸的恢复和均匀程度,以便适当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时比;②有无自主呼吸,与呼吸器是否同步。是否因通气不足、呼吸道阻塞引起烦躁不安,注意管道衔接处是否漏气;③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的变化。正压吸气时使心搏出量减少,血压下降。如心功能改善,心率、血压平稳,四肢暖,皮肤红润,无汗,说明呼吸器使用得当。? 3、?保持呼吸道通畅,掌握适宜的氧浓度,一般在40%以下,及时吸痰,防止痰栓形成,注意防止套襄脱落。? 4、?预防并发症:①注意呼吸道湿化,防止异物阻塞而窒息;②监测血气及电解质变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别称呼衰,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一、病因 1.呼吸道病变 支气管炎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病因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散性肺纤维化、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脊髓灰质炎以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重症肌无力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二、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2和CO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的潴留的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目标 1.病人能维持最佳呼吸型态,呼吸困难缓解。 2.病人能维持最佳气体交换,缺氧情况得到改善。 3.患者能通过有效地咳嗽排除气道分泌物。 4.患者焦虑与恐惧减轻,营养改善。 5.患者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二、护理措施 (一)入院评估 如患者为急性呼吸衰竭入院,应先行急诊治疗处理,同时进行连续的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时间、地点、呼吸困难持续的时间;就诊前的病情变化及院前急救措施。了解患者有无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程度加重等其他症状。 局部情况。观察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发绀、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全身情况。24小时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注意有无尿量减少及全身浮肿情况,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及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及时了解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胸片等检查结果。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的表现及程度,了解患者担忧的原因。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及可能发生并发症的认知度和心理承受能力。 (二)急救治疗 急救过程中应细致观察与评估,及时掌握患者有关资料。 首先协助医生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如心跳骤停、窒息等。对已发生休克的患者立即建立2条或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输血,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持续氧疗、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患者呼吸停止,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情况下,以简易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如发生心跳骤停,采取体外心脏按压等有关的抢救措施。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调节呼吸机进行合理的机械通气。 (三)氧疗的护理 1.呼吸衰竭患者需吸入较高浓度(FiO2>35%)的氧气,使PaO2迅速提高到60-80mmHg 或SaO2>90%。 2.呼吸衰竭患者一般在PaO2<60%时才开始氧疗,应予低浓度持续给氧,使PaO2控制在60 mmHg或SaO2在90%或略高。 (四)用药护理 1.呼吸兴奋剂静脉点滴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睫毛反应、神志变化及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如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象,需要减慢滴速。 2.禁用镇静催眠药物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常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而影响睡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烦躁不安,在执行医嘱时应注意加以判别,禁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剂。 3.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五)机械通气的护理 1.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的变化,准确记录出入量等。 2.掌握呼吸机的参数,及时分析并处理呼吸机报警的原因。

呼吸衰竭sop

1.目的:建立呼吸衰竭抢救预案 2.适用范围:呼吸衰竭的急救处理 3.定义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 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 2 )低于8kPa(60mmHg),或伴 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4.临床表现: 4.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 2潴留,或伴CO 2 降低(Ⅰ型)见于 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 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O 2和CO 2 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O 2 和CO 2 的潴留的程度是平 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 2 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纠正。 按病程分类按病程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是指前述五类病因的突发原因,引起通气,或换气功能严重损害,突然发生呼衰的临床表现,如脑血管意外、药物中毒抑制呼吸中枢、呼吸肌麻痹、肺梗塞、ARDS等,如不及时抢救,会危及患者生命。 慢性呼衰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病、重度肺结核等,其呼吸功能损害 逐渐加重,虽有缺O 2,或伴CO 2 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能从事日常活动。 4.2症状 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4.3查体发现 可有口唇和甲床发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5.急救措施: 5.1 病因治疗。 5.2 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畅通气道 5.2.1 鼓励患者咳嗽,主动将痰咳出; 5.2.2 病情允许时翻身,拍背协助痰液排出; 5.2.3 使用化痰祛痰药物,禁用禁咳剂; 5.2.4 雾化吸入或气管滴入,保持气道湿润; 5.2.5 补充足够的液体; 5.2.6 解除支气管痉挛:使用舒喘灵或博利康尼或其他支气管扩张剂; 5.2.7 昏迷病人及不能主动排痰的病人进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

呼吸衰竭的抢救演练

呼吸衰竭病人抢救配合演示 一、角色与职责: 护士A—领导者、协调者 主要负责下达抢救指令,负责有关病人呼吸道的管理,给氧,吸痰,体位,协助医生气管插管,协助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及时准确地提供病人信息给医生及传达医生指令。 护士B—给药者(高年资护士) 负责建立静脉通路,准备抢救药物,给药并记录 护士C—辅助者 负责通知医生,与外部事务的交涉,如找人,通知X-RAY等;准备抢救仪器物品器械并保证其性能良好;协助气管插管及心肺复苏;与给药者进行双人核对,记录。 医生—主要气管插管,下达医嘱 二、背景: 患者,男,72岁,急诊推入抢救室,具体病史不祥。入院时病情:患者面色紫绀,呼吸浅促,四肢凉。 三、抢救物品的常规准备 抢救床吸痰装置吸氧装置心电监护仪(电极片,血氧探头)输液泵抢救车治疗车抢救物品准备: [1] 保暖被子。 [2] 气管插管盘(内有喉镜、各型号导管、管芯、牙垫、无菌手套一幅、 10ml注射器1支、胶布、备用电池) [3] 复苏气囊盒及面罩 [4] 14号吸痰管两根,吸痰灭菌注射用水2瓶;气管导管内吸痰管(内有一次性无 菌手套) [5] 橡胶手套一盒 [6] 听诊器 [7] 快速抢救记录单 四、抢救演示 1) 护士C接过病人,呼叫“患者,72岁,面色发绀,严重呼吸困难”,置患者于抢救床上。 2) 护士A:“马上通知医生,准备抢救,请求支援。”查看到达时间,“病人到达时间是XX”, 畅通气道,保暖,面罩吸氧,心电监护,准备吸痰。 3) 护士C:“是!”,快速跑到一号诊室,大声呼叫“X医生,有重病人,快来抢救。”,按 呼叫铃。回到抢救室。 4) 护士A:吸痰,“吸出多量白色痰液,青紫未缓解,准备复苏气囊及气管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1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是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呼吸大气压小于空气时,缺氧/或二氧化碳潴留,氧分压低于60mmhg(8kpa),二氧化碳分压高于50mmhg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症。 (一)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疾病致肺换气障碍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气管插管致不能咳痰有关 3、生活自理能力缺陷:与长期卧床或气管插管有关 4、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慢性疾病消耗有关 5、活动无耐力:与疾病致体力下降有关 6、焦虑/恐惧:与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7、便秘:与长期卧床致肠蠕动减慢有关 8、语言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致失音有关 9、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二)护理措施 1、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2、给富有营养、高蛋白、易消化饮食。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入。 3、病情观察: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

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外,特别注意一下几项指标:(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的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 (2)呼吸:注意呼吸节律,快慢深浅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留标本送检。 4、氧气疗法: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给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在80%以上。 5、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病人,鼓励病人咳痰,被动变换体位,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引流。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防止缺氧窒息。 6、观察呼吸兴奋剂使用效果:如给药过快、过多,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颤动、抽搐和呼吸中枢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7、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病人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8、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注意观察疗效。心功能不全时,静脉点滴不宜过快、过多。 9、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护理评估】 1、评估患者既往基础疾病的情况,有无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肺接核、慢性阴塞性肺心病等病史。 2、评估患者的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颜色、尿量和粪便颜色等,有无休克、肺性脑病、消化道出血等。 3、观察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4、评估机械通气患者的缺氧程度和通气效果,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5、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及社会支持情况。 【护理措施】 1、患者绝对卧床休息,严格控制陪护和探视,充分保证患者休息。 2、能进食者,鼓励进食高蛋白、丰富维生素、易消化,无刺激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病情危重者给予鼻饲。 3、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2-3小时翻身拍背1次,帮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按相应护理常规护理。 (3)神志清醒者可行雾化吸入,2-3次/日,每次10-20分钟。

4、合理吸氧。根据血气分析和临床情况而定。Ⅱ型呼吸衰竭注意给予持续低浓度低流量吸氧。 5、严密观察病情变化,警惕休克、肺性脑病及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一旦发现,及时报告和处理,做好特护记录。 6、遵医嘱给予治疗,注意观察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使用呼吸兴奋剂时,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对烦躁不安,失眠者,慎用镇静剂,以防呼吸抑制。 7、做好皮肤护理,预防压疮发生。 8、给予心理支持,安抚患者,缓解或消除患者的害怕、紧张和恐惧情绪。 【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腹式和缩唇式呼吸训练及家庭氧疗,改善通气。 2、注意防寒保暖,戒烟,尽量少去公共场所,预防和治疗上呼吸道感染。 3、鼓励患者根据病情适当活动。 4、鼓励家属多给予关心和照顾。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氧疗(详细参考)

呼吸衰竭患者的护理及氧疗 一、概念 1.定义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 重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 致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并由此而产生一 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症。 2.客观指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呼吸空气条件下,PaO2 <60mmHg (8KPa),伴或不伴有PaCO2>50mmHg (6.67KPa),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出量降低 因素,即为呼吸衰竭。 二、病因 1.呼吸道阻塞性疾病 2.肺组织病变 3.肺血管疾病 4.胸廓胸膜病变 5.神经系统及呼吸肌肉疾病 三、发病机制 1. 肺通气不足 2. 弥散障碍 3. 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4. 肺内动-静脉解剖分流增加 5. 氧耗量↑↑ 四、临床表现 1、呼吸困难 2、发绀 3精神-神经症状 4.循环系统症状 5、消化和泌尿系统 五、呼吸衰竭的护理 1.治疗要点,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迅速纠正缺氧、CO2潴留和代谢紊乱 ,积极处理原发病,消除诱因,防 治并发症。

2. 护理问题 (1)清理呼吸道无效与呼吸道分泌物多而黏稠、咳嗽 无力、意识障碍或人工气道有关。 (2)气体交换受损与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3)潜在并发症: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失衡、上消 化道出血、肺性脑病、颅内出血。 (4)营养失调与食欲下降、胃肠道淤血有关。 (5)慢性意识障碍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所致中枢神 经系统抑制有关。 (6)言语沟通障碍与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有关。 3护理目标 (1)呼吸困难缓解,发绀减轻或消失 (2)血气分析指标得到改善 (3)气道通畅,痰能咳出,痰鸣音消失 (4)焦虑减轻或消失 (5)营养状态好转 4.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与体位,卧床休息。协助病人取舒适且利于改 善呼吸状态的体位,一般取半卧位或坐位。 2.饮食护理,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多种维生素、易消化、少刺激性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对昏迷病人应给 予鼻饲或肠外营养。 3.氧疗护理重要治疗措施

呼吸衰竭护理查房

呼吸衰竭病人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8.3.28 4pm 地点:呼吸内科病房 主持人:...护士长 参加人员:全体护理人员 主查人:责任护士:.. (一)、病历汇报 姓名:..... 性别:男年龄:72岁住院号:123456入院时间:2018-02-25 04:07:45 民族:汉族 患者因反复咳嗽、咳痰、憋喘50余年,加重7天,急诊以“慢性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收入院。患者自此次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食欲下降,睡眠差,大便正常,小便量少,近期体重无明显增减。 现病史:患者近50余年来反复出现咳嗽、咳痰,痰呈白色或灰色粘液痰,不易咳出,伴憋喘,活动后加重,受凉后症状明显,冬季多发,接触油烟等刺激性气味后加重,上述症状每年发作2-3次,多次于我科住院治疗,诊断为“1.II型呼吸衰竭2.慢性在阻塞性肺病伴急性加重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4.支气管扩张5.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6.高血压病(2级,极高危)”。缓解期一般体力活动受限,规律吸入“舒利迭”控制发作。 既往史:20余年前因“支气管炎”于兖州市91医院行手术治疗,具体不详;否认“糖尿病”病史;否认“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及接触史;否认外伤史;曾有输血史,具体不详;对“麻黄素、异丙嗪”过敏,无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体格检查】 T 36.9℃,P 106次/分,R 24次/分,Bp 170/100 mmHg 患者老年男性,发育正常,营养一般,神志清,精神差,憋喘貌,呼吸促,右侧卧位,查体合作。 【辅助检查】 时间项目结果 2017-01-19 胸部CT 1.右肺上叶异常密度灶,建议强化扫描进一步检查; 2.双肺炎症; 3.右肺支气管扩张; 4.双肺气肿; 5.左肺上叶钙化灶; 6.右侧胸膜增厚并钙化。 2017-01-29 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速;2、异常右偏电轴;3、肺型P波;4、显著顺钟向转位。 2018-02-26 血气分析示:PCO2 70mmHg、SaO2 84%,余指标示PH 7.35、PO2 52mmHg、HCO3ˉ31.3mmol/L、BE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 救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急性呼吸衰竭的诊断及急救 【概述】 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 (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 (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别称呼衰,急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 【诊断要点】 一、病因 1.呼吸道病变 症、支气管痉挛、异物等阻塞气道,引起通气不足,气体分布不匀导致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二氧化病因碳潴留。 2.肺组织病变 、重度、、弥散性、(ARDS)等,可引起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肺动脉样分流,引起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 3.肺血管疾病 肺血管栓塞、肺梗死等,使部分静脉血流入肺静脉,发生缺氧。 4.胸廓病变 如胸廓外伤、手术创伤、和等,影响胸廓活动和肺脏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吸入气体不匀影响换气功能。 5.神经中枢及其传导系统呼吸肌疾患 脑血管病变、、、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以及所致的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和等损害呼吸动力引起通气不足。 二、临床表现 1.分类 (1)按动脉血气分析分类①Ⅰ型呼吸衰竭缺氧无CO2潴留,或伴CO2降低(Ⅰ型)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②Ⅱ型呼吸衰竭系肺泡通气不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概念 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碍,以致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低于8kPa(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分压(PaCO2)高于6.65kPa(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护理措施 一、急性呼吸衰竭应绝对卧床休息。慢性呼吸衰竭代偿期,可适当下床活动。 二、给富有营养、高蛋白质、易消化饮食。原则上少食多餐,不能自食者,给予鼻饲以保证足够热卡及水的摄人。 三、病情观察。除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观察瞳孔变化、唇、指(趾)甲发绀外,特别注意以下几项指标: 1、神志:对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病人,在吸氧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神志的细小变化,有无呼吸抑制。 2、呼吸:注意呼吸的节律,快慢深浅的变化。如发现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 3、痰液:观察痰量及性状,痰量多、黄稠,表示感染加重,应及时通知医生,六标本送检。四、氧气疗化。依病情及病理、生理特点,

给不同给氧方式,争取短时间内使氧分压高于50mmHg,氧饱和度在80%以上。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神志清楚病人,鼓励病人咳痰,被动变换体位,翻身拍背,促使痰液引流。不能自行排痰者,及时吸痰,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秒钟,防止缺氧窒息。 六、观察呼吸兴奋剂使用效果。如给药过多、过快,可出现呼吸过快、面色潮红、出汗、呕吐、烦躁不安,肌肉震颤、抽和呼吸中枢强烈兴奋后转入抑制,应减药或停药。 七、纠正酸中毒。使用5%碳酸氢钠时,注意病人有无二氧化碳潴留表现。 八、纠正肺水肿应用脱水剂、利尿剂,注意观察疗效。心功能不全时,静脉点滴不宜过快、过多。 九、病情危重、长期卧床者,应做好皮肤护理、生活护理。做好护理记录,准确记录出入量。 十、备好急救物品。如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包、人工呼吸器、吸痰器、氧气、强心剂、呼吸兴奋剂等。 十一、应用呼吸器病人的护理: 1、熟悉呼吸器性能,在呼吸器发生故障或病情变化时,采取有效的急救措施。 2、严密观察:①观察病人自主呼吸的恢复和均匀程度,以便适当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呼吸时比;②有无自主呼吸,与呼吸器是否同步。是否因通气不足、呼吸道阻塞引起烦躁不安,注意管道衔接处是

呼吸衰竭诊断和鉴别诊断

呼吸衰竭诊断和鉴别诊断 慢性呼吸衰竭失代偿期,根据患者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或其他导致呼吸功能障碍的病史,有缺O2和(或)CO2潴留的临床表现,结合有关体征,诊断并不困难。动脉血气分析能客观反映呼衰的性质和程度,对指导氧疗、机械通气各种参数的调节,以及纠正酸碱平衡和电解质均有重要价值。 一、动脉血氧分压(PaO2) 指物理溶解于血液中氧分子所产生的压力。健康人PaO2随年龄的增长逐渐降低,并受体位等生理影响。根据氧分压与血氧饱和度的关系,氧合血红蛋白离解曲线呈S形态,当PaO2>8kPa(60mmHg)以上,曲线处平坦段,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PaO2改变5.3kPa(40mmHg),而血氧饱和度变化很少,说明氧分压远较氧饱和度敏感;但当PaO2<8kPa以下,曲线处陡直段,氧分压稍有下降,血氧饱和度急剧下降,故PaO2小于8kPa(60mmHg)作为呼衰的诊断指标。 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 是单位血红蛋白的含氧百分数,正常值为97%。当PaO2低于8kPa(60mmHg),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处于陡直段时,血氧饱和度才反映出缺氧状态,故在重症呼衰抢救时,用脉搏血氧饱和度测定仪来帮助评价缺O2程度,调整吸O2浓度使患者SaO2达90%以上,以减少创伤性抽动脉血作血气分析,这对合理氧疗和考核疗效起积极作用。 三、动脉血氧含量(CaO2) 是100ml血液的含氧毫升数。其中包括血红蛋白结合氧和血浆中物理溶解氧的总和。CaO2=1.34×SaO2×Hb+0.003×PaO2.健康者CaO2参照值为20ml%.混合静脉血血氧饱和度(SVO2)为75%,其含氧量CVO2为15ml%,则每100ml动脉血经组织后约有5ml氧供组织利用。血红蛋白减少,SaO2低于正常,血氧含量仍可正常范围。 四、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 指血液中物理溶解的CO2分子所产生的压力。正常PaCO2为4.6kPa-6kPa(35-45mmHg),大於6kPa为通气不足,小於4.6kPa可能为通气过度。急性通气不足,PaCO2>6.6kPa(50mmHg)时,按Henderson-Hassellbalch公式计算,pH已低于7.20,会影响循环和细胞代谢。慢性呼衰由於机体代偿机制,PaCO2>6.65kPa(50mmHg)作为呼衰诊断指标。 五、pH值 为血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负对数值。正常范围为7.35-7.45,平均7.40.低于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高于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但不能说明是何种性质的酸碱中毒。临床症状与pH的偏移有密切相关。 六、碱过剩(BE) 在38℃,CO2分压5.32kPa(40mmHg),血氧饱和度量100%条件下,将血液滴定至pH7.4所需的酸碱量。它是人体代谢性酸碱失衡的定量指标,加酸量为BE正值,系代谢性碱中毒;加碱量EB为负值,系代谢性酸中毒。正常范围在0±2.3mmol/L.在纠正代谢性酸碱失衡时,它可作为估计用抗酸或抗碱药物剂量的参考。 七、缓冲碱(BB) 系血液中各种缓冲碱的总含量,其中包括重碳酸盐、磷酸盐、血浆蛋白盐、血红蛋白盐等。它反映人体对抗酸碱干扰的缓冲能力,及机体对酸碱失衡代偿的具体情况。正常值为45mmol/L. 八、实际重碳酸盐(AB) AB是在实际二氧化碳分压及血氧饱和度下人体血浆中所含的碳酸氢根的含量。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值为24mmol/L.HCO3-含量与PaCO2有关,随着PCO2增高,血浆HCO3-含量亦增加。另一方面HCO3-血浆缓冲碱之一,当体内固定酸过多时,可通过HCO3-缓冲而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护理常规 一、观察要点 (一)观察患者神志、血压、呼吸、脉搏、体温、皮肤色泽等。 (二)注意观察有无肺性脑病及休克症状。 (三)监测动脉血气分析和各项化验指数变化。 (四)观察用药情况: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二、护理措施 (一)饮食护理:鼓励患者多进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不能自行进食者予以鼻饲饮食)。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1.鼓励患者咳嗽、咳痰,更换体位和多饮水。 2.危重患者每2h翻身拍背一次,协助排痰。如建立人工气道患者,应加强气道管理,必要时机械吸痰。 3.神志清醒者可做雾化吸入,每日2—3次,每次10—20min。 (三)合理用氧:对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应给予低浓度(25%一29%),低流量(1—2L/MIN)鼻导管持续吸氧。如果患

者配合使用呼吸机和呼吸中枢兴奋剂可适当提高给氧浓度。 (四)危重患者或使用机械通气者应做好护理记录,并保持床单位平整、干燥,预防褥疮发生。 (五)使用鼻罩或口鼻面罩加压辅助机械通气者,做好该项护理有关事项。 (六)病情危重患者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应按人工气道护理要求进行护理。 (七)建立人工气道接呼吸机进行机械通气时应按机械通气护理要求进行护理。 (八)用药护理: 1.遵医嘱选择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2.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必须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观察用药后反应,以防药物过量;对烦躁不安、夜间失眠患者,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三、健康教育 (一)教会患者做缩唇腹式呼吸以改善通气。 (二)鼓励患者适当活动,尽可能下床活动。 (三)预防上呼吸道感染,注意保暖、季节交换和流感季节少外出,少去公共场所。 (四)劝告戒烟,如有感冒尽量就医,以控制感染加重。 (五)严格控制陪客和家属探望。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呼吸衰竭的护理常规 一、护理目标 1.病人能维持最佳呼吸型态,呼吸困难缓解。 2.病人能维持最佳气体交换,缺氧情况得到改善。 3.患者能通过有效地咳嗽排除气道分泌物。 4.患者焦虑与恐惧减轻,营养改善。 5.患者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二、护理措施 (一)入院评估 如患者为急性呼吸衰竭入院,应先行急诊治疗处理,同时进行连续的护理评估。 了解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时间、地点、呼吸困难持续的时间;就诊前的病情变化及院前急救措施。了解患者有无意识不清,呼吸困难程度加重等其他症状。局部情况。观察患者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的症状和体征,如有无发绀、肺部呼吸音及啰音变化。 全身情况。24小时心电监护,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意识状况,注意有无尿量减少及全身浮肿情况,观察有无肺性脑病的表现及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 辅助检查。及时了解血气分析、血电解质、胸片等检查结果。 心理、社会状况。评估患者有无恐惧、焦虑的表现及程度,了解患者担忧的原因。评估患者及家属对治疗及可能发生并发症的认知度和心理承受能力。(二)急救治疗 急救过程中应细致观察与评估,及时掌握患者有关资料。 首先协助医生处理危及生命的情况,如心跳骤停、窒息等。对已发生休克的患者立即建立2条或以上的静脉通路,及时输血,补液,纠正血容量不足;持续氧疗、心电监护。 保持呼吸道通畅。当患者呼吸停止,立即清理口腔分泌物,在呼吸道通畅情况下,以简易呼吸囊进行人工通气。如发生心跳骤停,采取体外心脏按压等有关的抢救措施。必要时协助医生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调节呼吸机进行合理的机械通气。 (三)氧疗的护理 1.呼吸衰竭患者需吸入较高浓度(FiO2>35%)的氧气,使PaO2迅速提高到60-80mmHg或SaO2>90%。 2.呼吸衰竭患者一般在PaO2<60%时才开始氧疗,应予低浓度持续给氧,使PaO2控制在60mmHg或SaO2在90%或略高。 (四)用药护理 1.呼吸兴奋剂静脉点滴速度不宜过快,注意观察呼吸频率、节律、睫毛反应、神志变化及 动脉血气的变化,以便调节剂量。如出现恶心、呕吐、烦躁、面色潮红、皮肤瘙痒等现 象,需要减慢滴速。 2.禁用镇静催眠药物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常因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而影响睡眠,缺氧及二氧化碳潴留引起烦躁不安,在执行医嘱时应注意加以判别,禁用对呼吸有抑制作用的镇静剂。 3.遵医嘱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控制呼吸道感染。

呼吸衰竭诊疗规范

呼吸衰竭 呼吸衰竭是由各种原因导致严重呼吸功能障碍,引起动脉血氧分压(PaO 2 )降 低,伴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增高而出现一系列病理生理紊乱的临床综合征。它是一种功能障碍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可因肺部疾病引起也可能是各种疾病的并发症。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6年第8卷第1期《呼吸衰竭的表现、诊断标准及防治原则》及人民卫生出版社《西医内科学》第六版“呼吸衰竭”章节有关内容。 在海平大气压下,于静息条件下呼吸室内空气,并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 于心排血量降低等情况后,动脉血氧分压(PaO 2 )低于60mmHg,或伴有二氧化碳 分压(PaCO 2 )高于50mmHg,即为呼吸衰竭(简称呼衰)。 按动脉血气分析有以下两种类型: 1.缺氧无CO 2潴留,或伴C0 2 降低(Ⅰ型) 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 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氧疗是其指征。 2.缺02伴C02潴留(Ⅱ型) 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的缺02和C02潴留,单纯通气不足,缺02和CO2的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只有增加肺泡通气量,必要时加氧疗来解决。 按病变部位可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中枢性呼衰是指中枢神经系统疾患使呼吸中枢受抑制而导致呼衰;外周性呼衰是由于呼吸道、呼吸肌、胸廓等疾患所致者。 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急性呼衰多见于突然发生的气道梗阻、神经肌肉损伤、胸廓病变及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等原因,特点是起病急骤,病情发展迅速,需要及时抢救才可挽救生命。慢性呼衰多继发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病。慢性呼吸衰竭起病徐缓,病程漫长,机体有一定的代偿能力,但一旦有呼吸道感染,加重呼吸功能负担,即可出现危重症状。 【诊断流程】 一、病史及症状: 1.多有支气管、肺、胸膜、肺血管、心脏、神经肌肉或严重器质性疾病史。 2.除原发病症状外主要为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的表现,如呼吸困难、急促、精神神经症状等,并发肺性脑病时,还可有消化道出血。 二、查体发现: 可有紫绀、意识障碍、球结膜充血、水肿、扑翼样震颤、视神经乳头水肿等。 三、辅助检查: 1.血气分析;静息状态吸空气时动脉血氧分压(PaO 2 )<8.0Kpa (60mmHg)、 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 2 )>6.7Kpa(50mmHg)为Ⅱ型呼衰,单纯动脉血氧分压降低则为I型呼衰。 2.其它检查根据原发病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发现。 【鉴别诊断】 一、心源性呼吸困难

【实用】-呼吸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呼吸衰竭病人护理常规 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低氧血症,伴(或不伴)高碳酸血症,进而引起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和相应临床表现的综合征。 1.护理评估和观察要点 1.1意识、面容、表情、营养状况及精神变化。 1.2口唇、指(趾)端皮肤颜色、球结膜、呼吸频率、节律、深度、发绀状态、体位、血氧饱和度、动脉血气分析(必要时)、肺功能(必要时)及体温、脉搏、血压的情况。 1.3人工辅助通气的各项参数。 1.4痰的颜色、性质、气味、量、伴随症状、与体位的关系、影响睡眠情况。 1.5尿量,性质及水肿的部位、程度 1.6各类药物作用和副作用(尤其是呼吸兴奋剂)。 1.7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 1.8皮肤完整性、出入量是否平衡 1.9生命体征、有无感染的症状和体征。 2. 护理问题 2.1清理呼吸道无效 2.2潜在并发症:重要器官缺氧性损伤 2.3焦虑 3.护理措施 3.1执行呼吸系统疾病病人一般护理常规。 3.2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度、湿度适宜。 3.3绝对卧床休息,取半卧位。 3.4高热量、高蛋白、多种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人工通气者行鼻饲。 3.5观察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及尿量,必要时监测血气分析;观察咳嗽、咳痰情况;有无窒息、感染、肺性脑病、酸碱平衡紊乱、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及时留取痰标本送检。

3.6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者指导有效咳嗽、雾化吸入、翻身叩背,必要时吸痰;缺氧伴有明显二氧化碳潴留者,给予低浓度(<35%)持续给氧,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者,给予高浓度吸氧(>35%);必要时静脉滴注呼吸兴奋剂及机械通气、气管切开。 3.7遵医嘱使用抗生素、祛痰平喘药,使用广谱抗生素者观察口腔粘膜情况,防止二重感染;使用呼吸兴奋剂者观察有无恶心、呕吐、烦躁、颜面潮红,肌肉颤动等现象,要确保气道的通畅。 3.8保持皮肤、口腔清洁,观察口轻粘膜情况,定时翻身,防止压疮。 3.9给予病人关心,鼓励其积极配合治疗。 3.10健康教育注意保暖,防止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指导呼吸功能康复训练:缩唇呼吸、腹式呼吸;坚持长期低流量氧疗,提高生活质量;活动时注意循序渐进,以不疲劳为宜,定时随诊。 4.健康指导要点 4.1戒烟,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劳累、受凉、呼吸道感染、情绪激动等。 4.2加强呼吸功能锻炼,指导病人缩唇呼吸、腹式呼吸,改善通气。 4.3饮食采取少食多餐,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忌辛辣产气性食物,人工通气者行鼻饲。 4.4期家庭氧疗:低流量吸氧,每天15小时以上。 5.护理评价 5.1患者能够进行有效咳嗽,呼吸道通畅。 5.2缺氧的改善减轻了其他器官的损伤程度。 5.3患者情绪稳定。 6.注意事项 6.1警惕睡眠、打鼾的病人其实已出现肺性脑病,但却以为其在睡觉而不予重视。 6.2不能单纯从血氧饱和度的高低来判断病情,必须参照血气分析来客观评价其病情。 6.3对使用广谱抗生素者观察口腔粘膜情况,防止二重感染。 6.4慎用镇静剂,以防引起呼吸抑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