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简介
维吾尔族土陶技艺所在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的喀什地区和东部的吐鲁番地区。
南北向的帕米尔高原连接起东西向的昆仑山脉和天山山脉,就如放在地球上的一只巨大簸箕。从这只簸箕的北、南、西三缘向内,就是塔里木盆地。从山前地带越过广阔的戈壁,是浩瀚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无数条河流从山脉里流出来,流向低处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在戈壁和沙漠交接的地方,由河水浇灌出若干个绿洲,这些绿洲就是维吾尔族的主体自古以来生活的地方。这些地方有大片的古河流冲击扇平原,积淀了大量陶土,为制造陶器提供了物质条件。
维吾尔族使用的土陶制品,大到陶缸,小至碗、碟、纺线托,在生活中曾十分普及,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后被新型生活物品和大量的机制用品所取代。现在生活中很少使用陶器,只在喀什市和吐鲁番地区尚存少数制作旅游纪念品的土陶作坊。
二、溯源
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而兴起,其间不断发展创新,一直流传至今。它以手口方式传承,没有详细的文字记录。
维吾尔族的祖先曾是游牧民族,陶器因为笨重、易碎、不便携带,不是游牧民族常用的物品.公元九世纪中叶以后,维吾尔族的祖先西迁到塔里木盆地周缘地区,成为定居的农耕民族,承袭了当地古人的制陶技艺,开始大量使用陶器。由于受当地陶土质量和烧制技术的限制,维吾尔族制造陶器主要是土陶,还未见当地瓷器出土或传世。
三、艺术特色
从制作方式上,维吾尔族土陶器可分为素陶、釉陶和彩绘釉陶三种。素陶器有花盆、花缸等,维吾尔族热爱花卉,居家多植花木,向有用花盆,花缸栽种各色花卉及无花果树、夹竹桃等观赏植物的习惯,故花盆、花缸很是普遍。维吾尔族大量使用木器,故未见瓦盆面世。
釉陶是单色陶器,主要为粮缸和储物缸。因维吾尔族没有在家中大量储水的习惯,所以基本上没有水缸。过去维吾尔族农民和一般市民照明用清油灯,故许多家庭中有用釉陶做的油灯。与日常生活密切的陶器都被着以彩釉,如盛食物和饮料的各种型号的罐,所有的碗、盘、碟、小盆等。
维吾尔族土陶器中还有大量的壶型器物,都用彩釉装饰得五彩缤纷。在造型上,各类缸与汉族地区的缸造型相似.而罐和餐具则形式多样,与内地同类器皿相比,维吾尔族的陶器普遍夸张。独特的造型主要体现在各种壶上,具有鲜明的阿拉伯风格。形制、色彩、造型如此丰富,说明了维吾尔族制作土陶器的技艺比较成熟,且自成一家。与制土陶相关的器具制品有:陶土、陶轮、拍花木模、陶窑、彩釉、木制镂刻工具。土陶制品只有花盆和作为旅游纪念品的各类壶、碗还在市场上有售。
四、不同地区的土陶技艺
1、吐鲁番
吐鲁番维吾尔族土陶技艺主要流传于新疆东部吐鲁番地区的维吾尔族聚居区。吐鲁番维吾尔土陶技艺主要分素陶、素釉陶和彩釉陶3种。吐鲁番土陶器以各种造型的壶见长。近代吐鲁番维吾尔族土陶器中的壶型器物上的压花、刻花十分精美,彩釉陶盘和陶罐大都用彩釉装饰得五彩缤纷,以净壶为代表的壶形器皿在造型上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其对于古西域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特别是对中华文化一脉多枝的研究和说明提供了重要的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实用价值。
传统土陶正在逐步淡出人们的生活,大量制作土陶的工匠改行,现仅存几人,吐鲁番土陶技艺原生态传承面临着严重濒危的境地。
2、英吉沙
英吉沙维吾尔族土陶技艺主要流传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英吉沙县及其乡镇的维吾尔族聚居区。英吉沙手工制土陶业历史悠久,由于土陶制品是维吾尔族民众家庭生活必不可少、应用广泛的传统用具,故土陶技艺主要由维吾尔族民间工匠传承。
英吉沙维吾尔土陶技艺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以"琉璃陶"最富特色,其原料取材于当地河岸特有的细质黄胶泥,其土陶制品基本为生活用具,分为罐、壶、盘、碗、缸、盆6大类。
3、喀什
喀什维吾尔族土陶技艺主要流传于新疆南部的喀什地区喀什市恰萨街道办事处阔子其亚尔比西社区。喀什维吾尔土陶技艺主要分为"素陶"和"琉璃陶"两大类,其中尤以"琉璃陶"最富特色,其原料取材于当地特有的红胶泥,其土陶制品分为建筑用琉璃砖和生活用具两大部分,其中尤以罐、壶、盘、碗、缸、盆、灯等70多种生活用品最为突出。
用于洗手的"阿不都壶"(即水壶)可称作喀什土陶的代表作。这种壶的神妙之处在于,壶的两侧各有五个孔眼,看起来孔是相通的,实际上里面是封闭的,如果在壶内填上水,
水一点也不会从孔眼流出来,只能从壶嘴里倒出来。
四、传承意义
维吾尔族土陶其造型、着色、烧制琉璃等工艺中蕴含了维吾尔族人民基于历史传统和宗教信仰等多个方面的文化观念,充分反映了维吾尔人民独特的审美情趣、富于想象的美学思维和创作才华,其中亦可见籍由古丝绸之路中西文化碰撞的影响和新疆其他民族文化的影响。其对于古西域东西方文明交流史、特别是中华文化一脉多枝的研究和说明提供了重要的例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和实用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迅速发展,土陶器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得越来越少,致使品种骤减,如吐鲁番就从百种减为寥寥数种,花色也由繁变简。除花盆、花缸以外,土陶器基本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因为受到市场经济的冲击,土陶匠人大都闲置了祖传手艺,年轻一代也无心学习和传承传统烧制技艺。1949年前,喀什市阔子其亚尔比西居民区从事土陶手艺的匠人有一百多户,如今仅剩11户,其中工匠只有17人。面对这种形势,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对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进行抢救和保护。
在中国的民间工艺大家庭中,新疆民间的维吾尔土陶工艺品的种类丰富多彩,造型和饰纹独树一帜,是中华民族工艺园中的一支奇葩
维吾尔族土陶及其烧制技艺的缘起和特点
在古希腊语中,陶器的意思是:“由黏土制成的,用火或热使之变硬的器物”。陶器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人造器皿之一,其发端可追溯到石器时代。
根据考古发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吐鲁番阿斯塔那等地的居民已经掌握了制陶技术,有了沙质陶的制作和使用,而且出现了简单的饰纹。商代中后期,随着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分工,西域的出现泥质陶器,陶罐、陶壶常见有较大的提耳和把手,外表及器口内见彩,红色陶衣上绘黑色彩,图案以三角纹和涡旋纹为主体。两汉时期,西域社会畜牧业农业和手工业的大分工基本完成,陶器制品的工艺、器形和饰纹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制陶技术分为手制、慢轮修饰和轮制,器形较规范,陶质细腻,圆滑光洁,图案呈几何形,表现手法细腻。
在回纥人西迁以及西州回鹘王国的建立,特别是喀拉汗王朝建立之后,回鹘民族的生产机制和文化机制从草原游牧逐渐变为绿洲农耕,促使当时的手工业体系包括制陶业进入了手工艺文化发展史上的新纪元,成为近现代维吾尔族手工业文化的开端:陶器制品种类繁多而且非常精美,工匠们普遍使用陶轮,陶窑内使用三角架放置陶坯,釉陶大规模地生产,彩绘的陶器主要以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和阿拉伯文字等为主;陶工皆世袭其业。在相当程度上,当时的陶制品显示着维吾尔族在制陶手工业领域的重要成就。
维吾尔土陶至今仍造型各异,品种繁多,有壶、盆、盘、碗、碟、罐、瓶、缸、油灯、烛台等生活器皿,也有建筑上用的砖、瓦等装饰品。无不具有粗犷、淳朴、土拙等特点。釉色多用绿、褐、土黄、土红、黑绿、深兰等,显的古色古香。
维吾尔土陶纹样图案上,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花卉、枝叶、蔓藤等。主要有巴旦木、石榴花、玫瑰花等。且花瓣、枝叶对称,有4瓣、8瓣、12瓣等。边框为几何形直线、斜线、三角纹、四形纹、龛形纹、弯形纹、太阳纹、弯月纹等,每种纹样都即写实又抽象提炼,表现维吾尔族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是维吾尔土陶制作工艺中的一种。
维吾尔族土陶烧制工艺为手工艺作坊生产,保持着原始的生产方式。就地取土,以黏土为胎料,筛选泡浆,以手工拉坯和翻模成型,使用的动力仍为手拉、脚蹬、带牵。手工成型后,再粘接耳、把、环等,待泥坯干后再雕刻或彩绘纹饰、上釉色,最后烧制。具体说来,分以下几个工序:
(一)、选土制泥。选取细腻、吸水性强的黏土,将土块砸碎,筛去杂质,配上水泡浆,踩、揉,并在作坊一层的阴凉处(作坊多为二层)发酵1——2天。
(二)、加工成型。维吾尔土陶的造型方法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模制法,即用模具来制坯。将泥料打成片状置入模型内用力压制,稍干取出,即成坯胎。模制有单面模,也有双面模,维吾尔土陶中造型精美的玉用扁壶就是用前后两块模具压出型后在粘在一起烧制成型的。
2、拉坯法。将泥料放在转动的轮盘上,工匠双脚转动驱动轮(也有两人合作,一人摇动驱动盘带动制作坯具轮的),凭借轮盘的转动,坯泥在轮盘上快速旋转。工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