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浙教版巩固辅导七十九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浙教版巩固辅导七十九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节 组成地壳的岩石浙教版巩固辅导七十九

2019-2020学年度科学七年级上册第3节组成地壳的岩石浙教版巩固辅导七十九第1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为溪沟里的许多鹅卵石,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刮风扬沙,碰撞磨损

B、流水冲击,岩石之间摩擦

C、骤热和骤冷,岩石爆裂

D、生物的分解作用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常见的几种岩石中,有层状结构的是( )

A、花岗岩

B、砂岩

C、玄武岩

D、大理岩

【答案】:

第3题【单选题】

关于岩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岩浆岩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才可能形成变质岩

B、岩浆侵入地壳冷凝形成岩浆岩,喷出地表冷凝形成沉积岩

C、沉积岩中的岩层和化石不能被称为记录地球历史的“书页”和“文字”

D、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也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矿产资源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中华龙鸟生存于距今约1.4亿年前的早白垩纪。1996年在中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它的化石。开始以为是一种原始鸟类,定名为“中华龙鸟”,后经科学家证实为一种小型食肉恐龙。这种“中华龙鸟”存在于( )

A、玄武岩

B、砂岩或石灰岩

C、大理岩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关于能记录地球历史的岩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岩浆岩

B、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

C、含有生物化石

D、按组成物质颗粒大小可分为砾岩、砂岩、页岩等【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砂岩具有________结构( )

A、粗颗粒状

B、块状

C、层状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物质属于矿物的是( )

A、生铁

B、铜丝

C、玻璃

D、铝土矿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化石是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地质时期生物的遗体或遗迹,有化石的岩石在成因上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不能确定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化石是在地层中保存下来的地质时期生物的遗体或遗迹,有化石的岩石在成因上属于( )

A、岩浆岩

B、沉积岩

C、变质岩

D、不能确定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属于岩浆岩的一组岩石是( )

A、玄武岩、石灰岩

B、大理岩、花岗岩

C、玄武岩、花岗岩

D、页岩、砾岩

【答案】:

【解析】:

第11题【填空题】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面试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石灰岩是岩浆岩,大理岩是沉积岩

②石灰岩是在浅海环境中由化学沉淀物或生物遗体堆积而成的

③大理岩是由石灰岩变质后形成的

④石灰岩是矿产,大理岩不是矿产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写出一种与图示两种岩石成因类型不同的岩石的名称______。

【答案】:无

【解析】:

第12题【填空题】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观察岩石的外观并根据其外观特征,属于岩浆岩的有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观察岩石的外观并根据其外观特征,属于沉积岩的有_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我国在东海大陆架正式开发的春晓油气田,蕴藏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钻探表明该海域的地质构造垂直剖面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图中含油气构造的油页岩从成因上来说属于______,最底层的辉石含有气孔构造,属于______类岩石中的______。

该地石灰岩中含有珊瑚化石,说明该处岩石形成时该地为______环境,它属于______类岩石。

【答案】:

【解析】:

第14题【解答题】

读如图所示的“岩浆岩形成示意图”,回答问题。

图中①②处常见的岩石是:

①______;②______。

就形成条件和分布位置来看,①和②有什么区别?______。

作为重要建筑和装饰材料的花岗石和大理石在成因上分别属于______岩和______岩。

【答案】:

【解析】:

第15题【实验探究题】

某同学准备借助一些工具、化学溶液,鉴别常见的五种岩石的标本。

为了能够鉴别常见的花岗岩、玄武岩、砂岩、石灰岩、大理岩等标本,你为他推荐的常用工具是______,推荐理由是______。

你认为该同学应该准备的化学溶液是______,因为它能够与______岩和______岩有气泡反应。

【答案】:

【解析】:

浙教版新版科学七年级上基础知识点汇总-精简版

第一章科学入门 姓名: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长度测量中公认的标准量是“米”,而不是“刻度尺”。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 记录的数值=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不要忘记) 积累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 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除以张数)、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2、体积的测量。 新教材已舍去“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这一说法。 读数要看仔细,单位换算要仔细。 四、温度的测量 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O℃和100℃之间分成100小格,则每一小格为l℃。 体温计。测量范围从35℃~42℃,最小刻度为0.1℃。 结构优点 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精确。 特别细的弯曲。离开读数。 横截面形状近似三角形。放大液柱,便于读数。 第二章观察生物

浙教版七年级下册科学第四章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第四章复习提纲 第一节、太阳和月球 1、太阳概况: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 2、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太阳黑子、耀斑活动增强时,要防晒避免紫外线过强照射损伤皮肤 月球 3、月球表面明亮相间,亮区是高原,暗区是平原和盆地等地陷地点,分别被称为月陆和月海。 4、环形山的形成原因:小天体撞击月球(主要原因)和月球上古老火山的爆发 5、月球上的特点:引力小;昼夜温差大;遍布环形山;不能传播声音(无空气);没有空气和水,表面只 有岩石和碎屑。 6、月球上没有的大气层,因此在月球上,天空的背景是黑色的。 7、正确使用天文望远镜: ①选择视野开阔的地方安放;②用寻星镜对准目标星体:a.先在镜筒外沿镜筒延伸方向用眼睛瞄准目 标星体。b.用调节手柄做水平方位和不同高度的搜索。C.将目标星体置于视野中央;③用主镜观察目标星体。a.调节目镜的焦距使主镜内的影像清晰。b. 用调节手柄缓慢调节,直至在主镜内找到目标星体。c. 瞄准目标后再次调节目镜焦距,使目标星体的像清晰。(绝对不能用双筒望远镜或不加滤镜的天文望远镜直接观察太阳。 第二节、地球的自转

1、地球的自转: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的运动。 2、地球自转的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俯视,地球作 顺时针方向旋转。(南顺北逆) 3、地球自转的周期:约24小时 4、地球不发光不透明:出现昼夜现象 15、晨昏线(圈):昼夜半球的分界线(一个圆圈),它由晨线(半圆)和昏线(半圆)构成。 ①晨线:太阳升起的地方(由黑夜进入白天);②昏线:太阳落下的地方(由白天进入黑夜) 16、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①日月星辰东升西落;②昼夜交替;③星星的视运动照片 注:①晨昏线与太阳光垂直;②东边先过晨线,故东边先天亮(如:杭州天亮了,拉萨天黑还在睡觉) 第三节、地球的绕日运动 32、地球的公转:地球自西向东绕太阳不停地旋转,地轴呈倾斜状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呈66.5°夹角)地轴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周期为365.2422天,即一年 33、太阳高度:太阳光与地面的交角,叫做太阳高度角,简称太阳高度。 ①一天中太阳高度早中晚:先变大再变小,杆影先变短再变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由于地球自转) ②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杆影短(夏至日太阳高度最大,杆影最短),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 杆影长(冬至日太阳高度最小,杆影最长)。(由于地球公转) ③同一时间,中高纬度地区,纬度越大,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④以太阳直射点为中心向两边递减,即:离太阳直射点越近,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离太阳直射点越远,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 19、太阳直射点: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为90° 春分日(3月21日前后)直射赤道秋分日(9月23日前后)直射赤道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直射北回归线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直射南回归线 20、昼夜长短的变化 ①赤道全年昼夜等长 ②北半球其他地区:从春分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昼长夜短(夏至日昼最长夜最短), 北极圈以内发生极昼现象(夏至日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昼);从秋分日到来年春分日(太 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昼短夜长(冬至日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内发生极夜现象(冬至日北极圈 及其以北地区都发生极夜);南半球正好相反 ③春分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南北极圈内无极昼极夜现象 ④太阳直射点北上:北半球昼变长夜变短;太阳直射点南下: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 ⑤纬度越高,昼夜变化越大 第四节、月相 21、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

组成地壳的岩石讲课教案

组成地壳的岩石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浙教版科学七上3.3.1组成地壳的岩石 教学目标:知道岩石的类型。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种类的岩石。 教学难点:理解集中常见的岩石;岩石的应用。 教 学 过 程: 引入:不论是城市中雄伟的建筑,还是风景如画的黄山,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你能认识不同种类的岩石吗?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塘的物质基础,也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矿产资源。 一岩石的类型 1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岩石圈不包含软流层(可提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厚度不一,大陆较厚,海洋较薄,但海洋部分的岩石圈并不缺失,缺失的只是硅铝层。//岩石圈的主要物质成分由表及里,铁镁成分增多。全球岩石圈不是 一块整体,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 2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3岩石: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岩石是组成岩石圈的基本单位。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 4岩石的类型:复杂多样。 通过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⑴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岩浆:由软流层喷出的熔融物。高温、液态。 #成因: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是岩浆喷发后形成,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 *注意。只有岩浆能形成岩浆岩。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不能说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特点: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有明显气孔的岩石在成因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喷出岩有气孔、疏松;侵入岩无孔隙、致密)。分析:因为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冷却凝固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玄武岩最主要的特征是有气孔构造。由火山喷发冷凝而形成的玄武岩多气孔构造。 #岩浆岩形成气孔的原因:含有大量气体的岩浆在喷出地表后,气体大量逸出,在岩石中残留气孔。如玄武岩是喷出岩。 #有用成分举例: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⑵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成因: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形成的。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是地球外力作用形成。 #特点:由于沉积岩的生成是一层一层地沉积下来的,所以常能明显地看出层次,叫做层理构造。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但不能说都是层状分布)或化石,这是区别于其他岩石的主要特征,有些可以看到明显的砂粒或砾石,有化石存在。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有的含砂粒)是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 #有用成分举例: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中一般含有化石。砾石层形成年代很晚,不可能形成化石。 *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沉积岩。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矿物)燃料。 #沉积岩从下到上的顺序是砾岩 砂岩 页岩。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及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新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科学第三章测试题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提出“天圆地方”这一观点的是( ) A.古代中国人 B.古代印度人 C.古巴比伦人 D.古埃及人 2.如果你乘船出海,你看到的港口灯塔会( ) A.从上到下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B.从下到上依次从视野中消失 C.塔顶和塔身同时从视野中消失 D.整个灯塔会突然从视野中消失 3.从月球上看地球,地球是一个“蓝色的星球”,那是因为( ) A.地球上的物质是蓝色的 B.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 C.大气是蓝色的 D.地球表面主要由植被覆盖 4.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线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线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线 5.在比例尺为1∶的地图中,图上1cm 表示的实际距离为( ) 6.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主要是( ) ①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分成六大板块②板块是不断运动的③相邻的板块往往向同一方向漂移④板块的内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7.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的地形都以平原为主,形成这类地形的主要原因是( ) A.风力作用 B.生物作用 C.流水作用 D.冰川作用 8.有关地形变化的正确说法是( ) A.地形的变化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部分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不平 9.从图中可以看出山顶A 的海拔高度是( ) 米米以上 米~500米之间米以下 10.量得图上两个山顶之间的直线距离是厘米,其实际距离是( ) 千米千米千米千米 11.下列四幅图(经纬网)中的P点,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的是( ) 时间7时11时19时24时 经纬度20°N,118°E °N,115°E °N,114°E 22°N,113°E 13.下列各图所示的地质构造或地貌景观中,主要由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有关地壳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第二章知识点整理

第2章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1.生物对刺激有反应,非生物对刺激没有反应。所有生物都具有共同的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蜗牛:触角两对,口(摄取食物);足(腹足)运动、爬行;眼;壳(保护)。有视觉、触觉、味觉、嗅觉。没听觉。 2.我们把生物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的特征叫做生物的应激性。 3.生物与非生物的差别: 生物非生物 1对刺激有反应(有应激性)对刺激没有反应(无应激性) 2能生长不能生长 3需要营养(会新陈代谢)不需要营养(不会新陈代谢) 4有严整的结构无严整的结构 5能生殖和发育不能生殖和发育 6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没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7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不能适应环境、影响环境 4.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 2 个区别: (1)运动:有些植物可以局部运动,动物可以自由快速运动。 (2)光合作用:植物可以,动物不可以。 细胞 年,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木栓切片时,发现了细胞。细胞很小,一般只有一到几十微米之间。 2.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 细胞构成的。 3.动物细胞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外界 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4.植物细胞 细胞壁:最外层,由纤维素组成,具 有支持保护作用,使植物具有一定的形 状。 叶绿体:内含叶绿素,是进行光合作 用的场所,椭圆形。 液泡:含有细胞液。 细胞膜:保护作用,并且控制细胞与 外界物质交换。 细胞质: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细胞核:球状,含有遗传物质,起传宗接代的作用。 5.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结构比较: 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都具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除此之外,植物细胞还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 年英国科学家布朗发现了植物细胞内有细胞核。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 显微镜的结构与使用 (1)镜和物镜:两者结合起来,有放大作用。它们的放大倍数分别可在目镜和物镜上面,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越长,倍数越高。目镜越短,倍数越高。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知识要点 1、科学就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她们产生、发展的原因与规律的学科。在学习科学时应该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 2、观察与实验就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也就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借助各种仪器的目的:使观察的范围更广,使判断更准确 4、测量就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5、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准确程度)与量程。 1)放正确:刻度尺不能斜放;物体的一端一般要与零刻度线对齐(零刻度线磨损、尺面较厚?) 2)瞧正确:视线与尺面垂直。 3)读正确:读数=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4)记正确:被测物体的长度=准确值+估计值+单位。 6、特殊长度的测量 A 以曲化直法:用一根质软、易弯曲、弹性差的细棉线在地图上按弯曲与走向将细线覆盖在线路上,然后将细线拉直,量出长度,根据比例尺算出铁路实际长度。 B 卡尺法:用两块直角三角板与直尺,注意令刻度线。 C 测多算少法(累积法):适用于纸张的厚度、金属细的直径等的测量。 7. 测形状不规则物体的面积测量——方格法(割补法),四舍五入 8、

9、量筒的使用——使用前瞧清测量范围与最小刻度 1)放正确:放在水平面上 2)瞧正确:视线要与凹形液面最低处相平。 仰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 3)读正确:不能用手拿起来读数 4)记正确:勿漏写单位 10、量筒与量杯的比较 1)量筒:粗细均匀、刻度分布均匀2)量杯:上粗下细、刻度上密下疏 11、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摄氏度(37℃); 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12、 13、 14、质量: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组成地壳的岩石

新世纪教育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17767924.html, 精品资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3.3 组成地壳的岩石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 认识到岩石组成地球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 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程度及遇酸后的不同特征; 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并初步了解起形成的过程。过程与方法: 会用感官(看、摸)、工具及化学药品认识常见岩石,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征; 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对岩石分类; 能查阅有关岩石的相关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意识到岩石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用的岩石(鹅卵石、岩浆石:(花岗岩)、沉积岩:(灰岩、砂岩)、变质岩:(大理石、片麻岩) (2)水槽、烧杯、滴管 (3)录像资料 活动学具准备:(学生部分) (1)自己采集的各种岩标本; (2)查阅的有关岩石资料; (3)放大镜、锤子、水 教学过程: 一、导入: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关于石头的影像 提问:关于石头,你都知道些什么? [了解学生对岩石情况的已有经验,目的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牵引过来,为下面的学习打基础,因为根据建构主义的理论,知识并不是线性的,新的知识是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学生活动主动建构的。] 2、学生展示自己带来的石头。 (教者根据学生的回答:注意概括:这些石头来自在自然界中,它们有些裸露在表面,来自高山,而有的是被覆盖着,如在水里、土壤下等等。) 师:这么多石头哪些是岩石,你们分得清么?(展示图片,学生判断是否是岩石) 学生说出自己的理由 师:岩石来自大自然,是在自然中形成的,像砂岩、砾岩,而不是人为加工后的混合物,像砖头、水泥块、玻璃块,也不是地质变化后的矿产,像煤。 3、总结:地球外壳主要由岩石组成。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岩石。(揭示课题) 二,探究:研究各种岩石的特征。 1、提问:关于岩石你们想了解什么? 2、归纳学生提问,确定今天研究的问题:岩石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研究方法。 提问:了解岩石的特征,你打算用哪些方法? 新世纪教育网--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版权所有@新世纪教育网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总结

科学七年级上知识点总结 科学的入门 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温度的测量:实验室中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质量的测量质量常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时间的测量 科学探究的过程 1.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 2.针对问题,依据自己已有的科学知识和经验,建立猜测和假设 3.依据探究的目的制定探究的计划 4.通过观察,实验等多种途径获取事实和证据,对假设进行检验。 5.对探究的过程进行评价,并与他人讨论和交流。 观察生物 生物与非生物 生物是一类具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的物体; 动物与植物最主要的区别:植物能利用太阳光制造营养物,而动物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动物根据有无脊椎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脊椎动物分为体外长有毛皮,胎生的哺乳类及体外没有毛皮的卵生类; 卵生类又分为体外有羽毛,体温恒定的鸟类及体温不恒定的爬行类,两栖类和鱼类; 无脊椎动物分为身体多细胞类及身体单细胞类; 植物分为有种子的植物和没有种子的植物 有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是否有果皮包被分为被子植物及裸子植物; 没有种子植物分为有茎和叶分化的及无茎和叶分化的(藻类植物); 有茎和叶分化的分为有根的蕨类植物和没有根的苔藓植物,它们都用孢子繁殖; 细胞学说提出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同的基本单位即细胞构成; 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细胞的过程叫细胞分裂; 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有的子细胞,长到与母细胞一般大小时能继续分裂;而有的子细胞则发生变化,形

成具有不同形态和功能的细胞,这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在细菌的细胞内看不到成形的细胞核,因此也被称为原核生物; 霉菌与细菌一样,需要现成的有机物生活,但在细胞结构上,它与植物细胞相似,有细胞核,属于真菌。(根据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可将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植物,动物和真菌的细胞都有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 细胞分化成各种不同形态和不同功能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就是组织; 植物的基本组织主要包括具有保护功能的保护组织,能输送物质的输导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的营养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的机械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细胞的分生组织等; 在叶的表面有一层表皮,起保护作用,是一种保护组织; 在叶片的中部,有进行光合作用的叶肉细胞,它们是植物的营养组织; 在叶脉处,有输导组织,能输送由根吸收的水分,无机盐以及由叶制造的营养组织; 人体四大组织: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主要具有保护功能,有些部位的上皮细胞还有分泌和吸收物质的功能; 结缔组织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人体的肌肉组织分为:心肌,骨骼肌,平滑肌; 神经组织主要有神经细胞构成,它具有能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的作用; 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人体的七大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生物的适应性和多样性 对生存环境的适应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样的环境造就了丰富多样的生物世界; 地球与宇宙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做经线,也称子午线。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3.3 组成地壳的岩石 导学案(含部分答案)

3.3组成地壳的岩石 预习案 一、预习目标及范围 1、预习目标 ①通过阅读、读图等,了解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组成。 ②通过对各种岩石的了解和认识,结合生活经验说出岩石在生活中的用途。 2、预习范围 教材第3章第三节内容 二、预习要点 (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 1.地理学家通过对的研究,将地球内部分为三个主要圈层:、、;分界面分别为、。 岩石圈的概念:包括的全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 地壳是一个圈层,大陆部分较,大洋部分,平均厚度。 地幔介于和之间,厚度约。 地核以和分界,厚度约,可以分为和,地核,很大。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1.岩石圈的组成 按成因分:、、 岩浆岩:是的产物。在地下巨大压力作用下,沿着地壳薄弱地带或,随着、的变化,而形成岩浆岩。常见的岩浆岩有、等。 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风吹、雨打、日晒以及上午作用下,逐渐成为砾石、沙子和泥土。这些碎屑物被、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过形成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等。沉积岩的特征有层理结构和化石的存在。 变质岩: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在、作用下,和 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而形成变质岩。常见的变质岩有、、等。 常见原岩与变质岩的关系:—→大理岩;页岩—→;—→

片麻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概念: 过程:地球内部的,在岩浆活动过程中上升冷形成;地表岩石在、、等外力作用被、、、、,形成;已经生成的岩石在的条件下,发生的改变,形成。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又形成新的。 意义: 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 ②改变地表的,塑造千姿百态的; ③实现交换和传输,改变地表的。 三、预习检测 1.根据岩石的分类,石灰岩属于 A.岩浆岩 B.沉积岩 C.侵入岩 D.变质岩 2.作为重要建筑材料的花岗岩和大理岩在成因上分属于 A.岩浆岩和沉积岩 B.岩浆岩和变质岩 C.沉积岩和变质岩 D.变质岩和沉积岩 探究案 活动1仔细观察书中94页和95页书中岩石的照片,说出他们各自的比较表明显的特征。 活动2我们的祖先从石器时代起就开始利用岩石,在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的衣、食、住、行、游、医……无一能离开岩石。你能结合你所知道的来谈谈关于岩石的用途吗? 二、随堂检测 1. 有一种岩浆岩它以黑色和灰色为主,有气孔构造,请问这种岩石最有可能是() A.花岗岩 B.砾岩 C.玄武岩 D.页岩 2.千锤百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按成因,该种岩石是() A.沉积岩 B.岩浆岩 C.变质岩 D.火山岩

组成地壳的岩石

浙教版科学七上3.3.1组成地壳的岩石 教学目标:知道岩石的类型。 教学重点:掌握不同种类的岩石。 教学难点:理解集中常见的岩石;岩石的应用。 教学过程: 引入:不论是城市中雄伟的建筑,还是风景如画的黄山,我们都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岩石。地壳是由岩石组成的,你能认识不同种类的岩石吗?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塘的物质基础,也为人类提供了各种矿产资源。 一岩石的类型 1岩石圈 地壳+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软流层(位于上地幔)以上部分,由岩石组成。岩石圈不包含软流层(可提问)。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岩石圈厚度不一,大陆较厚,海洋较薄,但海洋部分的岩石圈并不缺失,缺失的只是硅铝层。//岩石圈的主要物质成分由表及里,铁镁成分增多。全球岩石圈不是一块整体,而是被一些构造带分割成许多板块。 2矿物: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天然单质或化合物。它们具有相对固定的化学组成,呈固态者还具有确定的内部结构;它们在一定的物理化学条件范围内稳定,是组成岩石和矿石的基本单元。 3岩石:岩石是构成地貌、形成土壤的物质基础。岩石是组成岩石圈的基本单位。是固态矿物或矿物的混合物。其中海面下的岩石称为礁、暗礁及暗沙,是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集合体,也有少数包含有生物的遗骸或遗迹(即化石)。 4岩石的类型:复杂多样。 通过根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种类型。 ⑴岩浆岩。如花岗岩、玄武岩、流纹岩、安山岩。 *岩浆:由软流层喷出的熔融物。高温、液态。 #成因: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类。是岩浆喷发后形成,属于地球的内力作用。 *注意。只有岩浆能形成岩浆岩。变质岩能形成新的岩浆。不能说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 #特点:有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 #有明显气孔的岩石在成因分类中属于岩浆岩中的喷出岩(喷出岩有气孔、疏松;侵入岩无孔隙、致密)。分析:因为岩浆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后,在温度、压力骤然降低的条件下冷却凝固形成的,造成溶解在岩浆中的挥发性成分以气体形式大量逸出,形成气孔状构造。 *玄武岩最主要的特征是有气孔构造。由火山喷发冷凝而形成的玄武岩多气孔构造。 #岩浆岩形成气孔的原因:含有大量气体的岩浆在喷出地表后,气体大量逸出,在岩石中残留气孔。如玄武岩是喷出岩。 #有用成分举例: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 ⑵沉积岩。常见的沉积岩有砾岩、砂岩、页岩和石灰岩等。 #成因: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堆积、压实、固化形成的。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是地球外力作用形成。 #特点:由于沉积岩的生成是一层一层地沉积下来的,所以常能明显地看出层次,叫做层理构造。有明显的层状结构特征(但不能说都是层状分布)或化石,这是区别于其他岩石的主要特征,有些可以看到明显的砂粒或砾石,有化石存在。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有的含砂粒)是沉积岩的两个重要特征。 #有用成分举例: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前世界最重要的能源。 #化石存在于沉积岩中。沉积岩中一般含有化石。砾石层形成年代很晚,不可能形成化石。 *贮煤地层的岩石类型一般是沉积岩。煤、石油、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矿物)燃料。 #沉积岩从下到上的顺序是砾岩砂岩页岩。 ⑶变质岩。如大理岩、板岩、片麻岩。 #成因: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原来岩石的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的新岩石。如大理岩是石灰岩变质而成。(石灰岩能变质成大理岩)板岩是页岩变质而成(板岩是由页岩受挤压变质而成的)。石英岩是由砂岩变质而来的。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是地球内力作用形成。 #特点:常有片状结构。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组成地壳的岩石教学设计

组成地壳的岩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通过学生观察及查阅相关的资料,识别5种常见的岩石。 通过课前查阅岩石分类方法及特征,能识别自然界常见的岩石类型。通过模拟实验,粗略知道岩石的特征与形成的原因的关系。 利用对5种岩石的观察,对五种岩石进行分类,知道5种岩石和岩石类型的关系。 通过合作、讨论归纳岩石的用途。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岩石的观察,巩固应用观察的基本方法技能,应用类似生物检索表的方法去认识常见 的岩石,让学生形成认识自然界一些事物的一般方法。 通过对查阅岩石类型及特征的相关资料,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获取信息能力、合作学习能力、表达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合作学习,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愿意与他人合作并交流。 从欣赏自然界中的石头美景获得美的体验,从而热爱大自然。 从岩石的应用及矿藏的开采,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3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他们知道在哪儿可以找到岩石并观察过一些岩石,有的从课外科普书籍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岩石的知识,对岩石是各种各样的也早就心知肚明,但有时越是熟悉的事物学生越不容易产生关注,学生并不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探究岩石更多的奥秘,这恰是我们教学有价值的地方。对岩石细致的观察和切实有效的分类则需要教师精心的设计和指导。对于七年级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说,由于有前面两章学习,已然知道了观察和测量的基本方法,也已知道生物检索表的应用。本节课突出检索表及观察的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的。 4重点难点 识别5种常见岩石及岩石的分类 5教学过程 5.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组成地壳的岩石 1.将猪肉石放于投影仪上。(课前调整:同样大上的纸张对实物投影仪进行调整) 将猪肉石拿出来,让前面的同学观察 2.展示浮石。 师:这也是岩石,如果我将它放入水中,它会? 生:下沉或上浮 师:请大家从信封中拿出这种岩石,把它放入水中。(学生实验) 师:看到什么?(学生齐答) 师:神奇吧?岩石但越是熟悉的东西,我们往往越是不注意去观察它研究它。其实岩石还有很多的秘密等待我们去发现,去研究。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三章第三节---组成地壳的岩石(板书课题) 活动2【活动】教学过程 (一)识别五种常见的岩石 1.构成岩石的矿物 活动1:让学生观察伟晶岩,找出它最明显的特征。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科学入门 一、科学在我们身边 作为科学的入门,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奇妙现象入手,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引发学生的探究兴趣,从而理解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察、实验、思考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改变着世界,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理解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实验和观察 观察和实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实验又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实验,就要了解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实验室的操作规程。 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十分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 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试管夹应夹在距离试管口1/3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0,并先均匀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 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 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 显微镜:用来观察细胞等肉眼无法观察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 酒精灯:是常用的加热仪器,实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 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 表面皿:可暂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 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 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 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 认识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察开始。首先要有正确的观察态度,不能为了观察而观察,要明确观察目的,全面、细致地观察实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实验现象。 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察——直接观察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可靠的判断。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察,做出准确的判断,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察的范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测量和观察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根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 1、长度的测量。 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了解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l 千米(km)=1000米(m) 1米(m)=10分米(dm)=100厘米(cm)=1000毫米(mm)=106微米(m)=109纳米(nm) 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了解刻度尺的构造。 观察:零刻度线 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 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 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 思考: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 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晰的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如图所示,但读数时要注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思考: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 (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准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计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整理

最新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章科学入门 1.1 科学并不神秘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它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的进步,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1.2 走进科学实验室 1、实验室取用药品三原则: (1).“三不原则”:不能用手拿药品;不能用鼻孔凑近容器口去闻药品的气味;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取最少量,液体1ml~2ml,固体只要盖满试管的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时剩余的药品不能放回原瓶;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 2、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广口瓶中,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有些块状固体应用镊子取。用过的药匙或镊子要立刻用干净的纸擦拭干净以备下次再用。 3、酒精灯的使用:用火柴点燃,用灯帽盖灭,禁止燃烧时添加酒精。 4、量筒、集气瓶、水槽、漏斗不能加热;坩埚、蒸发皿、试管、燃烧匙能直接放在火焰上加热;烧杯、烧瓶要放在石棉网上加热。 5、试管:加热时用试管夹夹在中上部;加热液体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1/3;加热液体时试管外不能有水,不能骤冷,防止炸裂;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向上成45度,加热固体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加热时,先预热后集中加热。 6、蒸发皿:加热液体时,不超过容积的2/3。 7、烧杯:用作反应时液体不超过容积的2/3,加热时液体不超过容积1/2。烧瓶中液体加热时不超过1/2。 8、广口瓶用于盛放固体药品,细口瓶用于液体药品。容易见光分解的物质用棕色瓶。碱性液体用橡胶塞,酸性液体用玻璃塞。 9、酒精灯失火要立即用湿布盖灭。割伤要用3%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烫伤用大量冷水冲洗伤处,并在伤处涂上烫伤膏。被化学试剂灼伤要先用湿抹布拭去皮肤上的化学药品,再用缓缓流水冲洗1分钟以上。 10、胶头滴管:加液体时不能伸入容器,更不能接触容器,垂直悬空于容器上方0.5cm处。不能倒置,也不能平放于桌面上。用完后立即用水洗净。滴瓶上配有的滴管必须专用,不能吸取其他液体。吸上的药品剩余不可倒回。 11、酒精灯:酒精的量在1/4~2/3之间;加热时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因为外焰与空气接触最充分,燃烧也最完全,温度最高;用灯帽盖灭,切不可用嘴吹。 12、放大镜:可以用来聚焦取火。 1.3科学观察 1、科学要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产生、发展的原因和规律。 2、观察是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也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式。 3、观察除了用感官进行,还需要借助于一些仪器和工具。 4、在实验时,我们要逐步学会正确使用各种仪器,仔细观察各种实验现象,正确记录实验现象和所测数据。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下册第二章测试卷及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下册第二章测试卷 温馨提示:请仔细审题,细心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30分) 1.对外界的冷、热、触、痛的刺激产生感觉的是( ) A. 皮肤 B. 舌 C. 脊髓 D. 大脑 2. 如图所示,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 B. 放大镜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 人在阳光下的影子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 看见勺子在水面处“折断”是光的反射现象 3.电磁波家庭成员很多,有无线电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y射线等,电磁波与人们 生活密不可分,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关于电磁波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验钞机利用红外线来辨别钞票真伪 B. 手机利用无线电波传递信号 C. 遥控器利用红外线实现对电视机遥控 D. 微波炉利用电磁波来加热食品 4.如图为观察微小形变的装置。平面镜M放置在水平桌面上,光源S发出一束激光射到镜面上,经反射后在标尺上形成光斑P.若在图示位置用力F向下挤压桌面,则() A.激光束的入射角增大反射角减小 B.激光束的入射角减小反射角增大 C.标尺上的光斑右移 D.标尺上的光斑左移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明将烛焰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20 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该烛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 cm B.此时的物距大于20 cm C.当物距是30 cm时,光屏上呈现倒立、缩小的像 D.当凸透镜的一部分被遮住时,光屏上不能呈现完整的像 6.下列是观察对岸的树木在水中倒影的光路图,正确的是() A B C D 7.晚上,当你从路灯正下方经过并沿地面向前移动时,在相同时间里() A.人移动的距离大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B.人移动的距离小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C.人移动的距离等于头部的影子移动的距离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8.如图所示,一束光由空气进入某种透明物质时,在界面上同时发生反射 和折射的光路,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第8题图A.AO可能是入射光线B.OB可能是折射光线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科学 考生须知: 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 分) 1. 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 B C D 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 A.冰雪消融B.云开雾散C.燃放烟花D.吹肥皂泡 3.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形的变化全部源自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上,海洋中没有 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会使得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 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 4.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 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A.2.42cm B.2.428cm C.2.43cm D.2.47cm 5.下表简明记录了部分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其中正确的是(▲) 特征类群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A 藻类植物√×√××× B 蕨类植物√√√××√ C 裸子植物√√√×√√ D 被子植物√√√√√√ 6.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也会越快 C.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 D.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

7.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 移的证据。下列哪一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 A.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 B.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 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 D.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 8.下列关于细胞与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从细胞结构上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质 B.切开橙子,流出酸甜的橙汁,它来自于细胞中的细胞核 C.蝙蝠是哺乳动物,其最大特征是胎生、哺乳 D.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组织都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 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M点的经纬度是20° W ,0° B.M点在东西半球的一条分界线上 C.M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D.M点位于东半球 10.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冰的“出汗”。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其正确的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的两个视野,从图甲到图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物镜转换器 B.先转动物镜转换器,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 C.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D.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 12.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34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俯视读得 液体体积为15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 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无法确定 1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 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测试题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第一章 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 1.实验是科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实验室进行下列正确操作的原因解释不合理的是() A.瓶塞、药匙、滴管都不得相互串用,以防止实验受到药品之间相互污染的影响B.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试剂的气味,只能用手将试剂挥发物招至鼻处,防止受强烈刺激或中毒 C.点燃酒精灯只能用火柴或其他引燃物,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对点,以免酒精流出而引起火灾 D.一般给烧杯加热时,都要垫上石棉网,以防掉落 2.下列化学药品保存方法中,不符合要求的是() A.药品只需要分类储存,不需要作出特别规定B.易燃、易爆等药品必须单独存放C.易挥发、腐蚀类药品应分别密封保存D.药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3.本学期同学们要学习《科学》课程,要进入科学的世界,这就需要留心观察,从发现周围的问题着手。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公园内哪种花卉最漂亮 B.校园内哪几种植物在冬季开花 C.雨后的天空为什么经常会出现美丽的彩虹 D.航天员王亚平在太空中为什么能做成一个很大的水球 4.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它的标签上应贴上() 5.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4.5 m=4.5 m×100 cm=450 cm B.456 mm=456× 1 100=0.456 m C.36 cm=36×1 100m=0.36 m D.64 dm=64 dm×1 10m=6.4 m 6.实验室加热约150 mL液体,可以使用的仪器是()

A.①③④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②③⑤⑥ 7.某校科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对与测量有关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正确的观点是() A.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越小越好 B.体温计因其特殊的结构,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C.随着科技的进步,有可能完全消除测量误差 D.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中,应迅速读数 8.某次实验需要量取45 mL的水,为此应选用下列仪器中的() A.50 mL的烧杯B.10 mL的量筒 C.50 mL的烧杯和滴管D.50 mL的量筒和滴管 9.有一轮子的直径为50 cm,某同学推着轮子绕一圆形花坛转一周,该轮子恰好滚过20周,那么这个花坛的半径是() A.5 m B.10 m C.20 m D.25 m 10.如果在实施实验方案的过程中发现了不够完善的地方,我们应该() A.按照预定探究方案进行,不作改变 B.根据实验情况,不断修订探究计划 C.停止探究,重新制订实验方案 D.按照预定探究方案进行,根据实验结果再进行修订 11.下表是王任宇同学研究空气中的气体成分和人体呼出的气体成分含量对照记录情况,则他采用的记录方法是() A.文字描述法B.表格记录法C.图形记录法D.以上都不是 12.以下对测量结果分析,不正确的是() A.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如果采用俯视方法测量体积,则测得的体积比真实体积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