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

合集下载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考试卷(附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1.测量是一个把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的过程。

下列实验中没有用到这一科学原理的是( )A. 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B. 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某物的重力C. 用pH 试纸测出某溶液的pHD. 用天平测出某物体的质量2.图中甲图是一组目镜标有5×和16×字样、物镜标有10×和40×字样的镜头,乙图是在甲图中选用的一组能放大160倍的镜头组合所观察到的图像。

欲将乙图视野中处于右上方的细胞移至视野中央放大640倍观察,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A. 将装片向右上方移动,至右上方的细胞位于视野正中央B. 将显微镜的光圈调小,反光镜调成平面镜C. 目镜不需要换,转动转换器将物镜换成镜头③D. 物镜换成高倍镜后,如果视野模糊,应调节细准焦螺旋3.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地震是因为()A.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B.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板块内部,地壳稳定C.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大陆边缘,地壳稳定D. 环太平洋地带位于大洋的沿岸地带,地壳活跃4.造成藏羚羊濒临灭绝的主要原因是()A. 环境污染B. 乱砍滥伐C. 疯狂捕杀D. 生物入侵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个概念B.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C. 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沉淀生成D.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反映了物质的性质6.青团是江浙特色食品,一般在清明节前后时候最盛行。

做青团用到绿色植物“青”,学名叫鼠曲草,生长在田间草丛,茎直立,青绿色,花呈黄色。

根据上述信息可判断“青”属于()A. 苔藓植物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给液体加热B. 闻气体气味C. 读液体体积D. 熄灭酒精灯8.小明做了如下实验来研究温度、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比较1号和3号可研究温度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B. 比较1号和2号可研究光照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C. 比较1号和5号可研究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D. 比较2号和5号可研究光照和水分对马铃薯生长发育的影响9.从一个受精卵发育成一个可爱的宝宝,让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神奇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①②③表示细胞分裂,④表示细胞分化B. 大脑皮层主要由图中的神经组织构成C. 人体内的血液属于图中的结缔组织D. 细胞分化可导致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10.依据图①——③,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图示生物①②③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B. 图示生物②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和营养组织等组成C. 图示生物①②③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质D. 图示生物①②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物11.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 一名中学生的步长约为3米B. 洗澡水的温度大约是90°CC. 课桌的高度约为800毫米D. 一桶矿泉水的体积约为20毫升12.家住黑龙江省的小丽暑假去新疆旅游,发现新疆在北京时间晚上八点太阳还没落山,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原因是()A. 地形地势的差异B. 海陆位置的差异C.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D. 我国东西跨经度广13.下列关于泥石流发生时的防御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迅速转移到高处B. 小要顺沟谷方向往上游或下游逃生,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生C. 千万不可在泥石流中横渡D. 发生泥石流时,要勇于到室内救出被困人员,并抢救一些易于携带的物资14.今年八月,衢州首个“智慧”公厕在市区荷二路亮相了!“智慧公厕”外观和一般公厕没有差别,但是在墙上和天花板上,装了一些红外线感应器,最终在显示屏可以显示公厕余位、空气质量、温度湿度等数据。

2022-2023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浙教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浙教版(含答案)

2022-2023学年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测试卷-浙教版(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 生活处处有科学,留心观察皆学问。

下列对有关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 初冬季节,在家里洗澡时发现房间里充满“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B. 在夏季的早晨看到足球场里的草叶上挂满了露珠,而到了初冬,露水不见了,却看到了薄薄的一层霜,有人认为霜是由露变成的C. 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成气体跑掉了D. 把冰箱里的冻豆腐取出,冰熔化后,发现豆腐里有许多小孔,这是豆腐里的水先遇冷结冰,后又熔化成水形成的2. 下列关于仪器使用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已经调好的天平,移动到另一个地方使用,不需要重新调节B. 读数时,体温计不能离开身体,否则就不准确了C. 刻度尺的零刻度损坏后就不能再使用了D. 显微镜中的视野太暗时,可换大光圈3. 小明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在高倍镜下清晰的看到了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但是无论怎么寻找都找不到叶绿体和液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切换低倍镜就有可能看到叶绿体B. 改用小光圈就有可能看到液泡C. 重新染色就一定能看到液泡D. 改用凹面镜和大光圈就有可能把叶绿体和液泡都找到4. 实验准备室里,实验仪器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下列表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 试管:“干净吧!我身上一滴水都没有”B. 酒精灯:“帽子哪里去了?我的燃料越来越少了”C. 铁架台:“好难受啊!我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了”D. 量筒:“同学们不爱惜我,我被摔坏了”5. 环保小组的同学在对轻度污染的水域进行检测时发现,蒲草细胞内某种有毒物质的含量远远低于其周围污水中该物质的含量,其根本原因是()A.细胞壁的保护作用B.细胞膜的保护作用C.细胞核的保护作用D.细胞壁和细胞膜的保护作用6. 神州飞船返回舱在返回大气时,跟空气摩擦发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

A.细胞膜B.细胞核C.细胞质D.细胞壁11.人类的以下活动中,有助于削弱泥石流活动强弱度的是〔〕A.乱砍滥伐、毁林开荒B.开采矿物、堆放矿渣C.修建公路、破坏地表D.修建水库、调蓄水流12.取质量相同的甲、乙、丙三种液体,分别放入完全相同的烧杯中,液面如下图,三种液体的关系是〔〕A. ρ甲>ρ乙>ρ丙B. ρ丙>ρ甲>ρ乙C. ρ乙>ρ甲>ρ丙D. ρ丙>ρ乙>ρ甲13、以下实验器材中,用来加热的是〔〕14、人体内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场所是〔〕A、胃B、小肠C、口腔D、大肠15、右图中的甲位于〔〕A、东经170°、南纬20°B、西经170°、北纬20°C、东经170°、北纬20°D、西经170°、南纬20°16、长期食用“地沟油〞可能会引发癌症。

以下都是区分“地沟油〞A.看油是否透明B.听油燃烧时是否有劈啪声C.闻油是否有异味D.降温看油是否更易凝固地震发生时,以下行为错误的选项是〔〕A、室内人迅速躲到坚实的桌子底下B、室外人跑到巩固的楼内躲避C、尽快关闭家中的煤气、切断电源D、远离高压电线和陡坡、河谷地带〔〕A.地壳、地幔、地核B.地幔、地壳、地核C.地核、地幔、地壳D.地核、地幔、岩石圈19、夏天扇扇子,会感到身上很凉爽,这是因为〔〕A、扇出的风把身体周围的热空气赶跑B、扇来的风是凉的C、扇来的风加快了身上汗液的蒸发,汗液蒸发时要吸热D、扇来的风把身上的热吹掉了20、以下各图中,能大致反映晶体凝固过程的是:〔〕A、试管B、天平C、酒精灯D、显微镜时间时间时间时间A B C D二、填空题〔每格1分,共34分〕21、填单位:⑴某同学身高17.0 ;⑵教室的长度约为8 ;⑶一个橘子的质量100 ;⑷一瓶矿泉水的体积是500 ;22、测量长度的工具是_________。

托盘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的仪器。

23、温度计的测量原理:利用水银、酒精等液体____________性质制成的。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1) 写出A~F中B、E所代表的生物名称:B________;E________。 (2) 在这些生物中,属于我国特有的珍稀动物是________;属于软体动物的是________。(均填字母代号) 23. 于谦有一首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诗人所述岩石属于____ ____岩,这种岩石中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找到生物化石。 24. 小楚在实验室里进行“制作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并用显微镜观察”的实验,根据实验完成下列问题:
A . 液化 B . 熔化 C . 蒸发 D . 升华 17. 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开隔板后 ,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如图所示),四位同学判断正确的 是( )
A . 小华认为甲图放置最不合理 B . 小夏认为乙图放置最不合理 C . 小梦认为丙图放置最不合理 D . 小满认为三种放置方法都不
25. 周日,小明和小红去爬附近的某座山,他们征得家长同意后,查阅了此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1) 写出图中F字母所表示地形的名称________。 (2) 若该地有一条小溪沿山谷流下,可能出现在DA和EB间的________处。 (3) 适宜攀岩运动的是________地。 (4) 若量得D和G之间的图上距离为6厘米,那么D和G的实际直线距离为________千米。 26. 仔细观察某学校地图,回答下列问题:
(1) 此地图是用________来判断方向的。 (2) 综合楼在体育馆的________方向。 (3) 如果按照地图三要素来看,此地图少了什么?答:________、图例。 (4) 该学校的经纬度大约是(120° E,31° N),由此判定它位于________半球和________半球及________(填“高”“中 ”“低”)纬度地带。 27. 假如你身处偏远海岛,缺乏生存所需的淡水怎么办?小明为你提供一种简便的海水淡化方法。在地面挖一水池,往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5套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5套

最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5套期末测试卷(一)一、单选题(共15题)1.在生物的个体发育中,一个受精卵能发育成复杂的生物体。

生物体之所以复杂,主要是下列哪一生理过程在起作用?( )A.细胞的成熟B.细胞的分化C.细胞的生长D.细胞的分裂2.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的清晰度和亮度变化是( )A.模糊、变暗B.模糊、变亮C.清晰、变亮D.清晰、变暗3.在平整地面上有一层厚度均匀的积雪,小明用力向下踩,形成了一个下凹的脚印,如图所示。

脚印下的雪由于受外力挤压可近似看成冰层,利用冰的密度,只要测量下列哪组物理量,就可以估测出积雪的密度()A.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深度B.积雪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C.冰层的厚度和脚印的面积D.脚印的深度和脚印的面积4.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细胞分裂的结果使细胞数目增多B.细胞分裂一次形成两个子细胞,两个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不一样C.细胞分裂时,染色体和细胞质都要平均分配到新细胞中去D.细胞分裂开始时染色体位于细胞中央5.有一支温度计,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3cm,当它的玻璃泡浸没在沸水中时,管内水银面的高度是28cm,如果用这支温度计测量某一杯水的温度,这时温度计内水银面的位置在8cm处,那么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A.20℃B.32℃C.24℃D.36℃6.小刚在室温为20℃的实验室内测量一杯热水的温度,当他将水银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热水中时,发现温度计内的水银柱很快上升。

当某时刻水银面经过35℃这一刻度时,这示数表示( )A.此时刻热水的温度B.此时刻房间内气温C.此时刻玻璃泡内水银温度D.不能表示任何物体的温度7.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常有压碎装片的现象发生,下表是对不同学习小组装片压碎情况及原因的调查统计结果。

则通过此表归纳出的装片压碎原因应为( )A.用低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B.用低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C.用高倍镜头、镜筒下落、粗准焦螺旋D.用高倍镜头、镜筒上升、细准焦螺旋8.甲物质的密度为5g/cm3,乙物质密度为2g/cm3,各取一定质量混合后密度为3g/cm3。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检测卷含答案

七年级科学第四次作业反馈一、选择题(共23题,每小题3分,共69分。

不选或错选均不给分)1 .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的是(▲)2 .下列几种估测中,最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A.一只鞋底的面积为0.018平方米 C.一支普通铅笔的质量约为50g3 .下列单位换算中,正确的是(▲) A.15 毫米=157()()()米= 0.015 米▲)B.初中科学课本长度约为26mmD.洗澡的水温大约在65℃B. ().5 千克=0∙5xl06微克=5x105微克C.2.7 千克/米 3=2.7x103 克∕ιo -6 厘米 3=2.7x103 克/厘米 3D.5cm 2=5× 10-4m 2=0.0005m 2 4 .下列结构中,都属于器官层次的一组是(▲)A.唾液腺、血液B.软骨、胃C.心脏、胰D.心肌、小肠 5 .地球上不同的岩石具有不同的成因。

关于图中数字代表的内容,正确的是(▲)A.B 是沉积岩,大理岩属于B 代表的岩石B.表示外力作用的数字是②③C.变质岩的特点是有气孔、明显的矿物晶体颗粒D.表示高温熔化的数字只有⑤⑧6 .如图所示的植物为黑藻,甲同学认为黑藻属于藻类植物,乙同学认为黑藻属于被子植 物,支持乙同学的想法的最有力的证据是(▲)A.黑藻有根、茎、叶的分化B.黑藻有发达的输导组织 C .黑藻有果实 D.黑藻能产生种子7 .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时,下列说法符合事实的是(▲)A.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左侧就停止调节,会导致测量结果偏小 8 .用刻度尺测量200页纸张厚度为d,每张纸的厚度为d/200C.钢尺易热胀冷缩,用同一把钢尺测量同一个物体,冬天测得的数据会比夏天大D.用IoomL 量筒量取20mL 液体,俯视读数会导致量取的液体体积偏大8.在豆目植物中,合欢与菜豆同目不同科,紫檀与菜豆同科不同属,绿豆与菜豆同属不同A.加热液体 D.盖上盖玻片B.振荡试管C.添加酒精A.西瓜榨汁B.小麦酿酒C.醋酸具有酸性D.灯泡发光发热 10 . “模拟实验”是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研究方法的是(▲)种,不正确的是(▲)A.菜豆与绿豆的亲缘关系比菜豆与合欢更近B.绿豆和菜豆这两种植物都属于被子植物C.合欢和菜豆的共同点比紫檀和菜豆的共同点多D.种是分类最基本的单位9.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含菱草料 依形花科 合或虐 紫檀属 菜豆Jl 台欢 螺亘 菜亘A.研究地球的形状B.研究泥石流的成因C .研究分子间的空隙D.研究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11 .一支读数是37.2C 的体温计,不经过甩,先后测甲、乙、丙和丁四人的体温,他们的真实体温分别是36.8C 、38.9C 、36.4C 、39.6C,经测量,乙是 38.9C,丙是 36.4℃, 丁是 39.6°C乙是 38.9C,丙是 38.9C, 丁是 39.6°CD.甲是 37.2C,乙是 38.9°C,丙是 37.2C, 丁是 39.6°C12 .如图所示为某物质的熔化图像,根据图像可知(▲)A.该物质加热后就开始熔化B.第15min 该物质处于液态C.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图乙),则试管内冰的质量会增多D.图乙中,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会升高13 .关于地球表面板块的一些论述,正确的是(▲)A.舌羊齿化石在印度、澳大利亚和非洲的岩层中发现为“大陆漂移说”提供了证据B.以距离大洋中脊远近的岩层年龄不同为证据建立起来的“海底扩张说”推翻了 “大陆漂移说”C.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上D.根据板块构造学说可以推测地壳活动比较弱的地域是海岭、海沟和巨大山脉所在地 14 .西贝同学用最大量程为210g,最小刻度为0.2g,最小祛码为5g 的托盘天平称量一铁块 的质量,当调节横梁平衡后,他将铁块放在天平的右盘,祛码放在天平的左盘,同时移动 游码,当天平平衡时,他读出铁块的质量是67.8g,测量结束后,他还未觉察出自己的失 误,则铁块的真实质量应是(▲)A.62.2gB.67.6gC.67.8gD.68g15 .一根细线松弛地系在一铁丝框架的两边上,把框架浸到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 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及答案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及答案

新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2分,共50分)1.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欢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

小欢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A .发现和提出问题 B .建立猜想或假设 C .通过观察、实验获取证据 D .交流合作 2.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 .加热液体药品B .滴入液体药品C .加入固体药品D .量取液体药品 3.小欢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某一物体的长度时,测得的四次数据是5.12厘米,5.13厘米, 5.13厘米,5.22厘米,其中有一次测量是错误的,则正确的测量结果应该是 A .5.15厘米 B .5.13厘米 C .5.127厘米 D .5.12厘米 4.用量筒量取10毫升水时,若仰视读数,则实际量取的水的体积A .小于10毫升B .等于10毫升C .大于10毫升D .无法确定 5.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乐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他主要研究蒸发快慢与下列何种因素有关?A .水的表面积B .水的温度C .水上方空气的流速D .水的质量6.显微镜下可见游动着的草履虫在遇到棉花纤维阻碍时就会后退,改变方向,再试探前进。

此现象说明A .草履虫有视觉器官,可以发现障碍物B .草履虫有运动系统,可以自由游动C .草履虫能适应环境并改变环境D .草履虫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7.如图是两种生物的细胞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甲是植物细胞、乙是动物细胞B .标号①所示结构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作用C .标号③所示结构是叶绿体①② ③ ④ ⑤ ⑥甲 乙D.标号④所示结构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8.杜鹃是一种只产卵不孵卵的特殊鸟类,杜鹃花(俗名映山红)则是一种绿色开花植物。

下列关于杜鹃与杜鹃花结构层次的叙述,错误..的是A.杜鹃和杜鹃花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都是细胞 B.杜鹃具有保护、营养等组织C.杜鹃花的根、茎、叶属于营养器官 D.杜鹃花没有“系统”这一结构层次9.证据是获得结论的最重要的依据,下列不属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是A.太阳的东升西落 B.远方驶来的船先见桅杆,后见船身C.麦哲伦环球航行 D.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10.关于地球的有关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地球是一个正球体 B.地球内部的软流层位于地幔中C.地球内部结构中,地幔是最内层 D.岩石圈是由地壳和软流层组成的11.以下容易爆发泥石流的地区和气候特征,正确的是①陡峭的沟谷山区;②平原地区;③地表植被覆盖好的地区;④终年高温少雨;⑤四季分明,降水均匀;⑥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水平检测卷及答案

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期末水平检测卷及答案

七上期末水平检测卷一、选择题1.石蜡不能沉入水中,为了测量石蜡块的体积,某同学采用了如图所示的方法,其中没有必要的实验步骤是( )A.只有① B.①③ C.只有③ D.①② 2.为探究沙漠中的蝎子在白天为什么把身体藏在数厘米深的沙里这个问题,小安做了一个模拟实验,并测得以下一组数据:表面2cm深处4cm深处6cm深处干细沙的温度(℃)26242220湿泥土的温度(℃)24232221根据所测得的数据,不能得到的结论是( )A.干细沙深度越深温度越低B.干细沙随深度降温比湿泥土快C.表面的湿泥土温度比干细沙的温度低D.干细沙的温度总比湿泥土的温度高3.我国北方的冬天,河流会结上厚厚的一层冰,冰的温度有时低至-40℃,假如在-40℃的冰下有流动的河水,那么关于水与冰交界处的温度以下可能正确的是( )A.低于-40℃B.等于-40℃C.0℃D.略高于-40℃4.如图甲所示的指针式寒暑表是利用金属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它是以双金属片做为感温元件,用来控制指针。

如图乙所示的双金属片是把铜片和铁片铆在一起,铜片在下面,铁片在上面,当用酒精灯加热后,双金属片就向铁片一边弯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铁片的膨胀程度比铜片大B.铜片的膨胀程度比铁片大C.铁片的膨胀程度与铜片相同D.受冷时,仍向铁片一边弯曲5.小科想测出塑料空盒的体积,他做了下面四个步骤:①往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如图①);②将空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②);③将塑料空盒拿出,将小铁块放入量筒中(如图③);④将小铁块放入塑料空盒内部,将塑料盒放入量筒中(如图④)。

则上述四个步骤中可测出塑料空盒体积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6.如图所示,小安在测一个视野中看到发了一行细胞。

此时显微镜头的读数是10×和10×,如果将镜头换成10×和40×,那么在一个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目是( )A.1个B.2个C.4个D.32个7.下表是温州地区较常见的四种蟹,其中亲缘关系最接近的是( )目科属种招潮蟹十足沙蟹招潮蟹招潮蟹青蟹十足梭子蟹青蟹拟穴青蟹江蟹十足梭子蟹梭子蟹梭子蟹大闸蟹十足方蟹绒螯蟹毛蟹A.青蟹和江蟹B.招潮蟹和江蟹C.大闸蟹和江蟹D.招潮蟹和大闸蟹8.如图甲是小实在显微镜中观察到的口腔上皮细胞,则玻片上的细胞排列应是下图中的( )A.B.C.D.9.灰雁栖息在沼泽地,由于巢比较简陋,孵化前有些卵会滚出巢,但灰雁总能设法将自己的卵滚回去。

浙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测卷B(含解析)

浙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测卷B(含解析)

亲爱的同学:1.本卷共四大题,满分 100 分,完成时间 80 分钟。

2.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放。

做题时,请认真审题,细心答题。

祝你成功!15 个小题; 每小题 2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1.陕西某村民采到一不明物体, 手感柔软,生长迅速。

科学家通过活体培养、细胞观察等研究后 认为,它是我国首次发现、世界罕见的珍稀生物,俗称“太岁”。

下列证据中, 与判断该不明物 体为生物无关的是( )A.具有细胞结构 B.能进行新陈代谢 C.手感比较柔软 D.能快速生长2.科学技术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和好处, 但也给人类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下列事件能说明科学技术带给我们好处的是( ) A.奶粉中用三聚氰胺充当蛋白质 B.制造假币在市场上流通 C.多媒体在教学上的应用D.“地沟油 ”经重新提炼回到餐3.在观察校园生物时, 下列同学的做法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发现好几株他不认识的植物,于是把它们拔出来,带回家研究B.乙同学发现一只老鼠,太恶心了, 不记录C.丙同学拨开草丛,一只蟋蟀蹦了出来, 很快蹦到校园外面去了, 也把它记录下来D.丁同学的观察记录中有蜈蚣, 其他同学都没有, 她决定把它删掉4.我们的身边除了那些能够开花、结果的被子植物外,还有许多容易被我们忽视的较为低等的孢子植物,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错误的是( ) A.藻类植物没有根、茎、叶的分化B.苔藓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 C.蕨类植物具有输导组织 D.苔藓植物是最早出现的陆生植物浙教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测卷B (含解析)5.同一台显微镜,采用不同的物镜和目镜组合观察同一永久装片,出现图甲、图乙两个视野,下 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目镜一样, 图甲的物镜比图乙的物镜短B.如果物镜一样, 图乙的目镜比图甲的目镜长C.若使用相同的光照、反光镜和通光孔, 则乙视野更暗D.乙视野中比甲视野中看到的细胞数目少6.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 插入 1 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 77℃, 现测得气温为 17℃, 那么实际温度是( )A.18℃ B.20℃ C.25℃ D.17℃7.“风吹草低见牛羊”,下列有关草和羊的描述,正确的是( )A.草的细胞内都有叶绿体,羊的细胞都没有细胞壁B.羊的血管和草的筛管都属于输导组织C.草的营养器官中都含有分生组织、保护组织、结缔组织和输导组织D.羊的身体由呼吸、运动、消化、循环、泌尿、神经、内分泌、生殖等系统构成8.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应很好地认识它。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期末考试题(附答案)一、单选题(共16题;共32分)1.下列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火焰直接加热烧杯B.打开试剂瓶取用试剂后没及时盖瓶塞C.给试管内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D.取用试剂后将滴管清洗再放回原滴瓶2.当你肚子疼到医院看病时,医生通常会问你哪里疼,有无拉肚子,是否感觉疲劳,然后用手触摸一下,并叫你去化验,医生这样做的目的是()A.建立假设B.获取事实与证据C.制定计划D.提出问题3.下列数据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考场外的温度约为10℃B.物理课本从课桌上落到地面大约需要4sC.家用空调工作时的电流A约为5AD.一袋方便面的质量约1.2kg4.下列关于植物体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体的基本单位是细胞B.西瓜籽属于组织C.西瓜皮属于器官D.细胞→组织→系统→植物体5.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在制作临时装片进行观察时发现的问题以及原因分析,其中有一项问题和原因不能对应,请你找出这一项()选项同学问题ABCD甲乙丙丁缘故原由分析视野中的口腔上皮细胞大量破碎载玻片上滴的染液太多视野中有很多黑色圆圈视野中没有光斑视野中洋葱表皮细胞重叠盖盖玻片时操作不妥物镜、通光孔、光圈没有对成一条直线撕取的洋葱表皮太厚,或未在在玻片上展平 A. A B. B C. C D.D6.神八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让华夏大地一片欢腾,伴随这次巨大成功的还有番茄试管苗空间开花结实的实验。

8瓶矮化的番茄试管苗在太空中茁壮成长,其中5株开花结果,一个果实已经转红。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这些番茄试管苗都是由受精卵分裂、分化、发育而来的B.这些番茄苗都具有细胞结构和遗传物资C.它们的结构层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体D.番茄苗都是由上皮组织、分生组织、输导组织、营养组织等组成7.体系由器官组成,以下器官属于循环体系的是()A.胃B.肺C.肾脏D.心脏8.以下几种估测中,最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正常人脉搏的跳动是每秒65次B.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约为1mmC.课堂内一盏日光灯的功率约为40WD.初中学生的体重一般为50N左右9.读图,甲点位于()①东半球②南半球③西半球④北半球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浙江丽水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发生的泥石流形成20多幢屋子被埋,多人出生。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科学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容易接受新事物是青春期的一个重要特点,这是由于人在青春期(B)A. 身体内脏器官的功能日益健全B. 大脑的兴奋性较强C. 身高、体重迅速增长D. 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解】内脏器官、身高、体重、生殖器官的发育与接受新事物无关,大脑兴奋性强则是接受新事物的重要条件。

2. 坐在小汽车前排的司机和乘客都应在胸前系上安全带。

这主要是为了减轻某个情况下由于惯性可能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该情况可能是(B)A. 高速行驶B. 紧急刹车C. 突然启动D. 车速太慢【解】系上安全带是为了防止人突然往前冲而造成的伤害,而在紧急刹车时,由于惯性,人会往前,所以应当选择B。

3. 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的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D)A. 一定上升B. 一定下降C. 一定静止D. 以上都有可能【解】跳伞运动员看到直升机向上运动,表明直升机相对于运动员向上运动,有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这个结果:①直升机向上运动;②直升机静止不动;③直升机向下运动,但速度比跳伞运动员小。

故仅凭跳伞运动员看到直升机向上运动是无法判断直升机相对于地面是如何运动的。

(第4题)4. 如图所示,无风时,站在地面上的小蚂蚁骄傲地托着果实。

对于该静止的果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B. 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小于果实受到的重力D. 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大于果实受到的重力【解】果实受到重力和蚂蚁的支持力作用,两者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故A选项说法正确,B选项说法不正确;果实能够静止,是因为蚂蚁对它的支持力等于果实受到的重力,故C、D选项说法不正确。

5.下列物体的重力约为1牛的是(B)A. 一张课桌B. 两个鸡蛋C. 三只蚂蚁D. 四本科学教材【解】一个鸡蛋质量约为50克,则两个鸡蛋为100克,受到重力约1牛。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在下列动物中,哪一种不是昆虫?A.蝴蝶B.蚂蚁C.蜜蜂D.蜘蛛2、下列哪一个选项不属于生物的特征?A.生长和繁殖B.运动和活动C.需要能量D.有内部结构和功能3、下列哪一种现象不属于自然选择?A.适者生存B.优胜劣汰C.环境适应D.物种形成4、在下列植物中,哪一种不是通过光合作用制造食物?A.绿色植物B.蓝藻C.酵母菌D.乳酸菌5、下列哪一个选项不是地球上的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水汽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地表径流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6、月球是地球的______,它对地球的引力是潮汐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

7、在太阳系中,______是离地球最近的行星。

8、光合作用是植物通过______吸收太阳光能,再通过______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9、呼吸作用是生物体在细胞内将有机物氧化分解,产生______和______的过程。

10、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介绍了生物的______性,以及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请简述太阳系中行星的主要特征。

12、请说明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13、请分析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的重要性和学习方法。

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浙教版七上科学期末复习提纲一、复习目标本复习提纲旨在帮助七年级学生全面、系统地复习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教材中的知识点,为期末考试做好充分准备。

通过复习,学生应能够:1、掌握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了解科学基础知识;2、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培养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复习内容(一)生物与环境1、了解生物的基本特征,认识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掌握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3、了解动物的生命活动和适应环境变化的特点。

(二)细胞与组织1、了解细胞的基本结构,认识细胞的组成和功能;2、掌握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基本结构与功能;3、了解组织、器官和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七上科学期末试卷(浙教版)

七上科学期末试卷(浙教版)

七上科学期末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1.如图,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2.蜡烛在燃烧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化是 ( )A.只有化学变化,没有物理变化 B.只有物理变化,没有化学变化C .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D .无法确定3、人体受精卵发育成胎儿的结构层次是 ( )A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人体B 、人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C 、组织→细胞→器官→系统→人体D 、人体→细胞→组织→器官→系统4.小丽去超市买了一杯350毫升的珍珠奶茶,她想知道这杯珍珠奶茶中“珍珠”占了多少体积,于是拿一个500毫升的烧杯,把珍珠奶茶全部倒入烧杯后,再把奶茶倒入三个量筒中,直到液体全部倒完,结果如图所示。

则“珍珠”的体积为 ( )A .150毫升B .240毫升C .260毫升D .90毫升5.右图为显微镜观察中的两个视野,其中细胞甲为主要的观察对象,如果要由视野⑴变为视野⑵,下列操作过程中,正确的顺序是 ( )①转动细准焦螺旋 ②转动粗准焦螺旋 ③ 调节光圈④向右上方移动玻片 ⑤ 向左下方移动玻片 ⑥转动转换器A .①③④⑥B .⑤⑥③①C .⑥④③②D .⑤⑥①③6.小明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忘记了将游码归零,结果用这架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是( )A.测量值大于真实值B.测量值小于真实值C.测量值等于真实值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7.祖国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

以下关于四季美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秋天的霜是由于凝固形成的 B .雾和雨其实是液态的水C .霜和冰其实都是固态的水D .四景中的雾、雨、霜和冰其实是同一种物质8.如图所示为冰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

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冰是一种晶体B .从t1到t2,冰处于熔化过程测量水的温度 测液体PH 值图1C .冰的熔点为0℃D .从t1到t2,冰的质量保持不变9.一群学生在雨后的草叶上发现了一些能运动的绿色的小点,下列说法中不能作为判断小点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体小且绿 B.能呼吸C.碰下下会缩成一团 D.能生长和繁殖10.某同学做“比较蔗糖和食盐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试验,她对试验提出的下列要求中,多余的是( )A .取质量相同的蔗糖和食盐B .取质量相同的两杯水C .两杯水的温度应当相同D .蔗糖和食盐放入水中后都不进行搅拌11.制取合金常用的方法是将两种或多种金属(也可以是金属和非金属)加热到某一温度,使其全部熔化,再冷却成为合金。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检测试卷(附答案)

浙教版初中七年级科学(上)期末检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考生须知: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0分)1.用量筒量取水时,某同学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70毫升。

则该学生实际量取水的体积()A.小于70毫升B.大于70毫升C.等于70毫升D.无法确定2.永嘉龙湾潭有一个玻璃观景台,如果有一块质量跟一个鸡蛋差不多的石子从观景台掉落谷底,则这块石子的质量可能是()A.5克B.5×105毫克C.5×10-5吨D.500克3.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闻气味 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D.滴加试液4.教学楼过道的消防栓箱的玻璃经常被同学不小心损坏,所以同学们下课时请不要在走廊奔跑、打闹.那么在配破损的玻璃时,用下列哪种尺子比较好()A.最小刻度1毫米的2米长的钢卷尺B.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1。

5米长的皮尺C.最小刻度1毫米的学生用三角尺D.最小刻度为1厘米的30米长的皮尺5.“花气袭人知昼暖,鹊声穿树喜新晴"是南宋诗人陆游《村居书喜》中的两句诗,对于前一句,从科学的角度可以理解为:花朵分泌的芳香属于分子的()现象。

A.汽化B.蒸发C.扩散D.升华6.小磊同学用毫米刻度尺测量一个塑料球的直径时,测得四次数据是3。

52厘米、3.53厘米、3。

61厘米、3.53厘米,则塑料球的直径应是()A.3.55厘米B.3.527厘米C。

3.5475厘米 D.3.53厘米7.下列属于没有茎和叶分化的植物是()A.黑松B.蕨C.大豆D.海带8。

下列测量工具中有关的刻度不均匀的是( )A、托盘天平B、量杯C、卷尺D、酒精温度计9。

把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体的铁块在相同的温度下压成长2米、宽0。

2米的均匀铁皮,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铁块的形状、质量和体积都变了B、铁块的形状、体积变了,质量不变C、铁块的形状变、质量和体积不变。

D、铁块的质量变,形状和体积不变10.下列各项与细胞分裂意义无关的是()A。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科学考生须知:1.本科目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所有答案都必须做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务必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 分)1. 科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 B C D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A.冰雪消融B.云开雾散C.燃放烟花D.吹肥皂泡3.有关地形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A.地形的变化全部源自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B.地形的变化只发生在陆地上,海洋中没有C.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会使得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D.风吹雨淋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4. 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2.42cm、2.43cm、2.42cm、2.44cm、2.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A.2.42cm B.2.428cm C.2.43cm D.2.47cm5.下表简明记录了部分植物类群的主要特征,其中正确的是(▲)特征类群根茎叶花果实种子A 藻类植物√×√×××B 蕨类植物√√√××√C 裸子植物√√√×√√D 被子植物√√√√√√6. 下列关于分子运动理论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快,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速度也会越快C.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D.固体不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7.1912年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并经过多年的实地考察与论证,找到了大陆漂移的证据。

下列哪一现象不能作为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A.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岩层中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B.大西洋两岸的非洲和南美洲分布有海牛、鸵鸟等相似的生物C.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凹凸吻合D.人们在南极洲发现了储量丰富的煤炭8.下列关于细胞与生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从细胞结构上看,“种豆得豆,种瓜得瓜”这种现象,主要决定于细胞质B.切开橙子,流出酸甜的橙汁,它来自于细胞中的细胞核C.蝙蝠是哺乳动物,其最大特征是胎生、哺乳D.动物和植物的基本组织都有保护组织、结缔组织、营养组织和输导组织9.如图所示,下列关于M点的说法正确的是(▲)A.M点的经纬度是20° W ,0°B.M点在东西半球的一条分界线上C.M点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D.M点位于东半球10.冬天,在暖和的教室窗玻璃上会冰的“出汗”。

有关这一现象的解释:①“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内的一面;②“汗”出在玻璃窗上室外的一面;③“汗”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④“汗”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其正确的是(▲)A、①④B、①③C、②④D、③④11.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时的两个视野,从图甲到图乙的操作顺序正确的是(▲)A.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物镜转换器B.先转动物镜转换器,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再转动细准焦螺旋C.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D.先移动装片,再转动物镜转换器,转动粗准焦螺旋,最后转动细准焦螺旋12.某同学在用量筒量取液体时,先用仰视读得液体体积为34mL,倒出一部分液体后,用俯视读得液体体积为15mL,则倒出的液体体积是(▲)A.大于19mL B.小于19mL C.等于19mL D.无法确定13.在“用托盘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错误的是(▲)A.使用天平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调节横梁平衡时,应先将游码移至标尺左端“0”刻度线上C.观察到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或者指针左右摆幅相同时,表明天平已平衡D.称量时右盘应该放置待称量的物体,左盘放置砝码14.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有质量和初温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可知(▲)A.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相同C.加热时间相同,甲液体的温度比乙液体的温度升高得少D.甲液体的比热小于乙液体的比热第14题第15题15. 分别由不同物质a、b、c组成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上图所示,可知(▲)A.b物质的密度是2×103kg/m3B.a物质的密度最大C.c物质的密度最大D. 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6.关于图中①、②两幅等高线地形图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图表示盆地地形B.甲乙的坡度比丙丁的坡度更加平缓C.图中虚线位置表示山谷D.①图的比例尺比②图大第16题第17题17.如上图所示,甲实验中烧杯内盛有水,试管内盛有乙表中所列的一种液体,在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烧杯底部继续加热,最终发现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 A.水或酒精B.酒精C.煤油D.水18.小康同学在调节天平平衡时,发现无论怎么调节都不能把天平调平衡。

后来,他想了个办法,在左盘中放入0.4克的大米,终于把天平调平衡了。

于是他开始称量物体,当右盘中放入50克的砝码时,天平刚好平衡,则该物体实际质量是(▲)A.50.4g B.50g C.49.6g D.49.2g19. 甲乙两种金属的密度分别是ρ甲、ρ乙,由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制成的合金(混合前后体积不变)它的密度为(▲)A.(ρ甲+ρ乙) /2 B.ρ甲ρ乙/ (ρ甲+ρ乙)C.2ρ甲ρ乙/ (ρ甲+ρ乙) D.无法确定20.小康用两个相同的热源分别对质量为m 1,比热为c1的物质甲和质量为m 2、比热为c 2的物质乙加热,并根据实验数据,分别画出甲、乙两物质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根据图线情况,作出如下推断,其中错误的是(▲)A.若m1=m2,则c1<c2;B.若m1<m2,则c1>c2C.若c1=c2,则m1<m2;D.若c1>c2,则m1<m2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4 分)21.2016年11月份,七(5)班小康同学进行了体检。

请你按生活经验,在下列数值后填上适当的单位和数值:小康同学,身高为162 ____▲体重为50___▲_______肺活量3200_____▲_____ 正常情况下口腔的温度为37▲22.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

人体复杂的结构就是受精卵经过一系列变化的结果。

⑴如下图,图中1表示的过程中细胞的▲过程,其结果使得细胞数目___▲___。

图中2表示的是细胞的▲过程,其结果形成_____▲__________⑵被蚊子叮咬时,人能感觉到并会用手拍打,这是靠▲(填“甲”或“乙”或“丙”)所示的细胞传递信息的。

第22题第23题23.观察“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题目:(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这些板块漂浮在___▲_____上,不断发生碰撞和_____▲______。

喜马拉雅山是由于板块之间相互__▲_____形成的,东非大裂谷是板块之间相互____▲____(2)如2011年3月发生的日本大地震,主要是因为该地正好处于太平洋板块和__▲___ 的交界处,属于世界上两大地震带中的______▲______地震火山带。

(3)地震发生时,下列避险逃生的方法中,可取的有___▲____A. 上课时,高楼层的学生立即躲到课桌下B. 在家里,躲避在坚实的家具下面或迅速躲到空间狭小的厕所里C. 迅速拨打119电话报警D. 在街上,紧紧抱住电线杆24. 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方法,当我们学习物质的特性时常通过观察和实验获得事实与证据,进而通过认真思考与推理得到科学结论。

⑴小德同学向装有50mL 水的量筒中注入50mL 的酒精,当水与酒精充分混合后,混合液体的总体积 ▲ 100mL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对此结果的分析和推理可以得出:分子之间存在着 ▲ 。

⑵如图所示,在甲、乙两块完全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一滴大小相等的水和酒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观察到酒精先消失,该实验说明蒸发的快慢与 ▲ 有关。

最后水和酒精都会从玻璃表面消失,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现象的实质是由于 ▲ 。

25.小程同学用下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某种物质在熔化前后其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下表的实验记录。

下表是研究某种物质熔化实验的记录表:(1)该物质是 ▲ (晶体或非晶体)。

(2)在第4-8分钟这段时间内,该物质处于 ▲ 状态, 该物质的凝固点是 ▲ 。

(3)该装置中,为什么要把试管放在盛有水的烧杯内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答: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2分)26.小康同学用如图甲所示装置进行“水沸腾”的实验。

他从水温升高到90℃时开始记录数据,以后每隔1分钟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直到水沸腾5分钟为止,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分析数据可知,本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98℃。

(1)小康同学疑惑为什么自己的实验中,水沸腾的温度是98℃,而不是老师所说的100℃,而且连续实验多次,沸腾时的温度依旧是98℃。

你认为这可能跟什么有关?_________▲________。

(2)给一定质量的水加热,其温度与时间关系如图乙中a 所示,若其它条件不变,仅将水的质量增加, 则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图像正确的是 ▲ (选填“b ”,“c ”或“d ”)。

时间(分)12 3 4 5 6 7 8 9 10 温度(℃) 30 34 384348484848485055时间(分) 0 1 2 3 4 5 6 7 8 9 10温度(℃) 90 92 94 96 98 98 98 98 98 98 98 乙甲 第25题图(3)小康同学发现,生活中煮鸡蛋有以下两种方法可供选择。

方法一:水烧开后继续将火烧得很旺,使锅内水剧烈沸腾;方法二:水沸腾后改用小火,让锅内水微微沸腾。

你认为更合理的方法是▲(选填“方法一”或“方法二”),原因是▲。

27. 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开”。

于是如何让鲜花保鲜便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为了探索长时间鲜花保鲜的条件,小德同学做了种种假设,并设计如下实验:a、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A和B;b、在A和B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A中加入2颗维生素E,并搅拌使之溶解;c、在A 中插上一支的玫瑰花,在B 中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菊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

(1)他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2)请指出他设计的实验中的不合理之处。

▲(3)他准备B组的作用是▲。

第27题图第28题图28. “用天平和量筒测矿石的密度”实验中,小康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是:①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液面示数为V1 ②把矿石浸没在量筒内的水中,此时液面示数为V2③用天平测出矿石的质量为m ④计算出矿石的密度(1)为了更准确地测出矿石的密度,你认为以上操作的合理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