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地质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速增长的趋势还将继续下去。
天然气勘探获得了重大进展,相继发现了南海莺-
琼盆地的崖13-1、鄂尔多斯盆地发现的靖边、塔里木 盆地的克拉2等一大批大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快速增 长。 海洋石油勘探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产量 迅速增长,1996年超过1500万吨,2003年中国海洋石 油产量3336万吨。目前已成为保持我国石油产量增长 的主要领域。积极开拓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在南 美、中亚、非洲、中东等地区已取得重要成果或有了 良好的开端。
老君庙一井 纪念碑
老君庙油 田地质图
2)解放前发现的油气田和石油储量
四个油田:台湾苗栗出磺坑、陕西延长、新疆独山子、甘肃老君庙 七个气田:四川的石油沟、圣灯山、自流井,台湾的锦水、竹东、 牛山、六重溪。
中国近代天然原油产量统计表(1904~1935年)
1904~1948年,累 计探明石油储量 2900万t,累计产 油278.5万吨。 1949年生产原油 不足7万吨。
石油地质学研究的是狭义的天然气,指与油田和气体有 关的可燃气体,成份以气态烃为主,多与生物成因有关。
石油、天然气的重要性: 重要燃料:石油和天然气具有热值高、燃烧充分、流动 性强、运输方便、成本较低等特点,是极为重要的燃料, 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多以其产品为动力燃料,金属和 非金属的冶炼也以石油和天然气为能源。几乎所有的转动 机械都以石油产品为润滑材料。因此,石油被誉为工业的 “血液”、机器的“粮食”。 化工原料:石油组分多样,具有裂化、合成等化学性能。 主要原料:涤纶、维尼纶、合成羊毛、塑料制品 基础原料:耐高温、高压、防腐、防水、抗氧化等制品。 其他:医药、农药、化肥、炸药等。 石油的最终产物—沥青:道路铺设、防渗材料、电气绝 缘材料及橡胶产品的填充剂 石油全身都是宝,是“液体的金子”。
原油分类
组成 石 蜡 基 原 油 环 烷 基 原 油 中 间 基 原 油 超 低 硫 原 油 硫含量 低 硫 原 油 含 硫 原 油 高 硫 原 油 轻 质 原 油
比重 中 质 原 油
重 质 原 油 特 重 质 原 油
API度:美国石油学会制订的用以表示石油及石油产品密度的一种量度。 以 API度作为原油分类的基准。其标准温度为15.6℃(60ºF),它
识的提高和勘探技术的进步。
(2)石油勘探的重大发现
1955年松基3号获得工业性
气流,发现了大庆油田,实现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史上历 史性的重大突破,也标志着我国石油勘探进入了第二个大 的阶段。
渤海湾盆地油气勘探突破 1961年在渤海湾盆地东营凹陷的华8井喷油,1962年在营 2井获高产油流,发现和证实了胜利油田。 1964年勘探主力从松辽盆地转移到渤海湾盆地,相继发 现和建成了胜利、大港、辽河、华北、中原等石油生产基地。 特别是1975年华北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打开了石油勘探
国家将油气资源与粮食、水资源一 同列为影响国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
展,以及社会安全的三大战略资源
油气勘探的三大基本理论:
沉积学(沉积岩石学、岩相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地理)
构造地质学(大地构造学、构造地质学)
石油地质学(包括地球化学)
石油地质学: 作为矿床学的一个分支,是在石油和天然气勘 探领域及开采的大量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门新兴 学科。是石油及天然气勘探领域的重要理论基础。 是研究地下油气生成和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 以及油气分布规律的一门学科。
2)石油地质理论
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陆相盆地石油地质理论(陆
相生油理论)以及陆相油气田富集分布规律出现两个重 要理论:
“源控论”(坳陷型盆地为主):即生油区控制油 气田的分布和富集的理论; 复式油气聚集区带理论:通过总结了多断陷、多断 块、多含油气层系的陆相盆地,形成多种油气藏类型复 合连片聚集的特征的理论。
石油地质学的基本问题: 石油地质学的 灵魂
生、储、盖、圈、运、保
研究的三大核心课题: (1)成烃
(2)成藏
(3)油气分布规律
二 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1、有关记载 1)周代《易经》(5000 or 7000年前) “泽中有火”、“上火下泽”、“火在水上”,阐明了 可燃的天然气在地表湖沼水面出露的火苗 2)汉代《汉书· 地理志》、晋代《博物志》等
“侑水、可蘸”、“石漆水”等描述地表油苗
3)唐代《元和郡县志》(公元758~814) “猛火油炸” 4)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公元1086年-1093年 ) 第一次提到“石油”,油烟做墨
2、解放前的石油工业 1)油气开采 天然气开采: 2200多年前,四川自流井开采天然气,到了宋末元初,已 经形成规模开采 1840年,四川自贡的磨子井,井深1200m,三叠系嘉陵江 统灰岩第三组深部主气层。日产气量超过40万m3 石油勘探: 第一口油井:“苗1井 ”,1878年,台湾北部苗栗县,井深 120m,日产0.75t。当时的台湾苗栗油矿聘请两名美国技师, 购进美国顿钻钻机一套钻成的,也是中国第一口顿钻井。
的新领域。出现了“新生古储”的概念。
同时,全国其他地区石油勘探工作也蓬蓬勃勃展开。相 继在四川、江汉、陕甘宁、苏北等盆地进行了较大规模的石 油勘探,发现了一大批油气田。
1961年4月16日,胜利油气区第一口工业油流 井—华8井及纪念碑
胜利油气区1962年9月23日,营2井获高产油流
第三阶段:稳定发展阶段
塔克拉玛大沙漠腹地中的石油钻井
(3)深层油气勘探
随着深层地震和钻井技术的发展,4000米以下的深层油 气资源已成为重要勘探领域。尤其是在一些多层系含油气地 区,开展深部层系的油气勘探已取得重要突破。 (4)隐蔽油气藏勘探
在一些勘探程度较高的地区,在容易找到的构造油气藏, 主要是背斜和断层油气藏都已发现之后,较难发现的岩性、 地层油气藏为主体的隐蔽油气藏就成为主要的勘探目标。 一般大型构造油气藏在勘探的早期基本即可被发现,而
生油中心控制着油气分布
图 济阳凹陷下第三系生油中心与油气富集关系(东营凹陷部分) 1—地层剥蚀线,2—生烃强度等值线,3—油田
三 油气地质勘探发展趋势
1)世界油气勘探动向
新区—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
海洋 – 勘探领域扩大,深水勘探 老油区挖潜 -- 隐蔽油气藏勘探
深层勘探—深层天然气勘探、科学探索
硫含量为基准的原油分类
超低硫原油 S<0.1 低硫原油 ≥0.1-0.5 含硫原油 ≥0.5-2.0 高硫原油 ≥2.0
以密度为基准的原油分类(20°C) 轻质原油 d<0.8661 中质原油 0.86610.9162 重质原油 0.91620.9968 特重质原油 >0.9968
天然气(natural gas):广义上自然界一切天然生成的气体, 常为各种气体化合物或气态元素的混合物,成因复杂,产 状多样。 大气 根 表层沉积物中的气体 据 三大类岩石中的气体 存 在 海洋中的气体 的 环 地幔排出气 境 宇宙气
非常规油气勘探 –煤层气、甲烷水合物 总趋势:充分运用新技术、新方法和新理论,降 低勘探风险和成本,提高效益。
(1)新区油气勘探
新区是寻找大型油气田的主要领域,是一个国家石油 生产持续增长的基础。只有新区不断有重大发现,才能
接替老油区的产量递减,才能使一个国家石油生产保持 可持续性发展。
(2)海洋油气勘探 随着海洋地球物理勘探和海上钻井技术装置的发展, 人类向海洋进军的步伐加快,海洋石油勘探不仅可在浅 海大陆架钻探,甚至可到更深的水域开展勘探,从而为 人类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油气勘探领域。现有近百个国家 开展了海上油气勘探,其中,45个国家找到了约450个油 气田。
和15.6℃时的相对密度(与水比)的关系:
由上式可知,API度愈大,相对密度愈小。目前,国际上把 API度作为 决定原油价格的主要标准之一。它的数值愈大,表示原油愈轻,价格 愈高。
API度分类是根据轻、重两个馏分来决定的。前一馏分代 表轻馏分(250~275℃,101.3KPa)。标准:API度≥40.0为石蜡 基,33.1~39.9为中间基,≤33.0为环烷基; 后一馏分代表重馏分(275~300℃,5.33KPa),标准是: API度≥30.0为石蜡基,20.1~29.9为中间基,≤20.0为环烷基。 如若轻、重馏分均为石蜡基时,则称为石蜡基原油;若 轻馏分为石蜡基,重馏分为中间基,则称为石蜡-中间基原油, 反之则称为中间-石蜡基原油。以此类推共得九种原油。
大陆第一口油井: 延长1号井,1907年6月5 日至9月6日完钻,是延长 油矿聘用日本技师和7名技 工,购进日本顿钻钻机完成 的。井深80m,日产1.5t。
1913年美孚石油公司:在陕北延长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作了100平方千 米的地质勘查,在延长、肤施(今延安等地钻井7口,耗资 250万元,最后宣告失败。
石油地质学
授课教师:张小东
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
绪论
石油地质学的任务和内容
中国油气勘探简史
油气地质勘探的发展方向
一、 石油地质学的任务和内容
1 石油地质学的任务
基本概念:
石油(petroleum)
石油又称原油,是从地下深处开采的棕黑色可燃粘 稠液体。主要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等各种碳氢 化合物和少量杂质组成的可燃有机矿产。也称原油 (crude oil)或黑色金子。 石油略轻于水,组成成份十分复杂:就其化学元素 而言,主要是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的多种碳氢化合物, 统称“烃类”。
192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布莱克威尔德来到中国调查地质,写了
《中国和西伯利亚的石油资源》一文,下了“中国贫油”的结论。从 此,“中国贫油论”就流传开来。
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等于1937年在新疆发现了独山子油田,1938年 在甘肃玉门开发出了老君庙油田。为实践上证实中国可以从陆相地 层中找到石油提供了先期准备。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至今,我国石油勘探进入稳定东
部、发展西部、油气并举、大力发展海洋勘探和积极开拓 海外石油勘探开发市场的新阶段。 在东部深化勘探的同时,重点加强了西部地区,特别 是塔里木、准噶尔、吐哈、柴达木和鄂尔多斯盆地的油气
勘探工作。
经过近20年的艰苦努力,发现了一大批新油田,保证 了我国原油产量的稳定增长,西部盆地探明石油储量较快
两大变化:
地质认识提高。区域大地构造稳定区域找大油气田; 勘探技术提高。综合勘探、地震勘探方法的应用。 1955年克拉玛依大油田的发现,川中会战发现了龙女 寺、蓬莱镇等7个小油田。
第二阶段(1960~1985):高速发展阶段
从1959年大庆油田的发现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石 油勘探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1)石油勘探东移 国民经济发展需要,地质认 大庆油气区发现井—松 基3井及纪念碑
初创阶段(1950~1959);
高速发展阶段(1960~1985); 稳定发展阶段(1985~今)。
第一阶段(1950~1959):初创阶段 (1)1950年代前半期的特点
油气勘探集中在西部:准噶尔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
手段落后,千米钻机; 方法落后:找油苗、查构造、填构造图; 勘探效果差。 (2)50年代后半期的特点
石油地质学的主要任务(回答两个问题):
(1)哪些因素(条件)控制着地下石油、天然气 的形成和分布? 解决:地下油气资源形成和分布的控制因素
(2)哪里可以找到油气资源?
解决:油气资源的分布规律的问题
2 石油地质学的内容
(1)地下油气的成因,即油气如何形成?
(2)地下油气的储存问题,即油气是如何储存的? (储集层、盖层、圈闭和油气藏) (3)油气在地下的运移问题,即油气藏是如何形成的? (4)地质历史过程中,油气能否保存下来的问题? (5)油气在地下怎样分布,即油气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中国近代天然原油产量统计表(1936~1949年)
3)解放前中国的石油地质学
1941年潘钟祥:首次提出了陆相生油理论; 1947年黄汲清和翁文波提出了“陆相生油、多层含油理论” 1948年翁文波发表了“从定碳比看中国石油远景”,并对 全国石油的远景作了评价。 2、新中国的石油工业及理论 1)石油工业 三个阶段:
寻找大量的、单个规模较小的隐蔽油气藏是中高勘探成熟区 油气勘探的主要任务。
济阳坳陷上报隐蔽型油气藏探明储量对比图
80.00%
69.5% 68.3% 74.2%
7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