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铸过程中钢液初始凝固过程的机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连铸过程中钢液初始凝固过程的机理研究
xx
(xxxxxxxxxxx,xxxx,xxx,xxx)
摘要:了解钢从液态到固态的转变是连铸最基础的方面,然而它还是一个很多问题尚未解决的复杂课题。作为钢液初始凝固场所,连铸结晶器内铸坯的凝固行为直接影响着铸坯质量。论述了结晶器钢液凝固过程,包括影响因素、皮下缺陷、解决方法。
关键字:连续铸造; 结晶器; 凝固; 钢
Mechanism research of molten steel initial solidification
in continuous casting
xx x
(xxxx, xxx, xxx,xxx, xxx, China)
Abstract: Understand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liquid steel to solid steel is the most fundamental aspect of continuous casting, however, it remains complex subject with a number of unresolved issues. The quality of continuous casting billet is always affected by its solidification behavior in mold in which liquid steel initially solidifies. In this paper, the following aspects of liquid steel solidification in mode will be discussed: influencing factors, sub-surface defects, solution..
Key words: Continuous casting; Mold; Solidification; Steel
1、引言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连铸技术的水平已经成为衡量钢铁工业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中国是钢铁产量大国,但不是强国,创造高附加值产品是今后钢铁工业的发展方向。连续铸钢生产过程注入结晶器的钢水熔体,连续通过结晶器一冷区,喷水二冷区,及空冷区,在行进过程中由表面向中心凝固,完成铸造钢坯的过程。结晶器作为初始凝固装置,要将钢水放出的热量传给冷却水,并形成足够厚度的坯壳用以支撑钢水产生的静压力。连铸坯大多数缺陷在结晶器内开始形成,并在二冷区扩展[1]。因此,研究钢连铸过程中,初始凝固区域对铸坯质量至关重要。
2、凝固过程描述
连铸坯的凝固过程是一个内部具有液相流动的热量传递过程。钢水从液态转变为固态,释放出的能量包括过热、潜热和显热三个部分。过热是从浇铸温度冷却到液相线温度放出的热量。潜热是从液相线温度冷却到固相线温度放出的能量。
显热则为从固相线温度冷却到环境温度放出的热量。
连铸坯凝固传热是一个分阶段而传热方式又各不相同的热量传递过程。
一次冷却区,钢水在结晶器中传热给结晶器铜板,由冷却水带走,形成足够厚的坯壳,以保证铸坯出结晶器不拉漏。结晶器中的传热包括钢液的对流传热、凝固壳的传导传热、渣膜的导热、气隙的辐射和对流换热、铜板的热传导和冷却水与铜板的对流换热等。
二次冷却区喷水以加速铸坯内部热量的传递,使铸坯完全凝固,二次冷却区的传热包括: 凝固壳的热传导、铸坯表面与轧辊之间的热传导、与冷却水的对流换热和辐射等。
三次冷却区铸坯向空气中辐射传热,使铸坯内外温度均匀化[2]。
钢液的初始凝固发生在结晶器的二次冷却区内。结晶器中主要发生了钢水进入引发的湍流流动、钢水遇冷时的凝固和传热以及熔池液面波动起伏等冶金现象。我们要了解凝固机理[3]、连铸坯质量和工艺。
连铸机弯月面区域的凝固,振动周期影响弯月面的形状和位置,结晶器内的钢液流动也是如此。可以把弯月面区域视为反映结晶器动力学的动态变化之一。每个振动周期中,钢液在弯月面处会发生一次凝固,凝固的痕迹就作为弯月面的历史位置留在板坯表面上。这样这些振动痕迹随弯月面的传热速率(根据结晶器的位置可以变化,比如在角部是二维传热,而在结晶器宽面接近一维传热)、钢的化学成分(当固、液相线差变小时形成的钩状凝固更明显)、厚度、结晶器熔融保护渣的化学成分和状态、振动频率和振幅、拉速、过热度、结晶器流体动力学而变化。弯月面凝固现象的发生和振痕的形成也会导致凝固传热速率发生变化,降低了振痕区域的凝固率,导致了与振痕位置相对应的坯壳厚度下降。因此, 通常而言凝固坯壳厚度可以用一个抛物线状的凝固规律来描述,但实际上它不会遵循此凝固规律。由于弯月面区域的冷却,此区域被视为气泡和夹杂物容易被诱捕的地方。由于拉速和钢种对振痕有很大的影响,因而此现象对拉速和钢种是非常敏感的。
铸坯表面的凝固对波动和钢水注入结晶器的动力学来说是非常敏感的。板坯表面振动或弯月面典型痕迹的数量与水口设计、通钢量、结晶器尺寸形状、氩气的使用和进入系统的气体量有直接关系。虽然每一个振动周期至少有一个振痕,
但是不难发现: 振痕比预期的更多。由于钢液上溢,熔池的波动导致更多的弯月面振痕,尤其在水口堵塞时会更严重[4]。
当然,确保足够的熔融保护渣进入坯壳和结晶器壁之间是很重要的,控制液渣的厚度来保证填充的一致性。如果熔池的深度不恒定,会导致弯月面的凝固行为有很大不同,最终会导致结晶器内黏结和很深的振痕。与熔融保护渣渗入有关的第二个问题是保护渣化学性能的一致性。如果熔融保护渣的性能由于结晶器内二次氧化或水口堵塞物过多剥落而差异较大,那么局部区域的传热速率会下降,坯壳会减薄。
2、凝固环境和因素
为了了解与铸坯表面形成有关的基本问题,必须弄清凝固发生时的现场环境,即结晶器中的操作环境。与现场环境有关的问题包括:
(1)铜板结晶器是水冷的机械装置,通过它热量从钢液中散出,所以在结晶器壁附近和坯壳附近有很大的温度梯度。
(2)钢是合金,凝固过程中会发生化学偏析从而导致凝固壳附近有浓度梯度。(3)结晶器本体是振动的。
(4)钢液连续注入结晶器而同时固态铸坯远离结晶器下部,所以结晶器的液面控制是动态的,并且是以结晶器内某个位置的液面测量和控制为基础的。结晶器液面趋向连续的上下波动。
(5)浸入式水口的浇注机理不是流动控制,多数浇注水口内钢液的流动是紊流流动,并且有横向波穿过结晶器的趋势,因此结晶器的液面和位置是可以变化的。(6)为了使浸入式水口的侵蚀速度平稳,并使水口达到最大寿命,水口上下移动,导致浸入深度和流动状态也是变化的。
(7)由于固态、半固态的材料黏附在浸入式水口内壁,会发生堵塞,这也会导致结晶器内不对称流动。堵塞物是不稳定的,在浇注过程中会不连续地脱落。(8)结晶器内钢坯表面不是水平的, 它是水口设计、水口条件、流量、气量、结晶器尺寸综合作用的结果。以双吐出口浸入式水口为例,从结晶器中心到边部, 绝对的液面位置可能会有显著的差别[5]。
(9)结晶器内使用保护渣会导致钢渣界面发生化学反应。另外,保护渣有吸收夹杂物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