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科研能力研究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从几千年前的农业时代,到几百年前的工业时代,再过渡到如今的信息时代及未来的知识经济时代,在科学技术的推动下,社会变革与更新越来越快。社会的发展与国家之间竞争的主体,归根结底就是创新人才的竞争,特别是年轻人的竞争。在研究生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主力军背景下,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全面加强其综合科研能力培养将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肩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重任,是我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和未来夺取世界知识经济制高点的重要支撑力量。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而且是衡量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同世界上很多研究生教育发达的国家一样,我国自1978年以后开始大规模发展的研究生教育一直比较重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但是目前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尤其是硕士研究生教育,仍处在追求数量、扩大规模的水平上,教育体制还尚未改变“严进宽出”的不良现象。一般来讲,硕士研究生只要能通过入学考试进入高校之后,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硕士研究生按照规定进行一定年限的课程学习、科研工作和论文撰写,基本都能顺利毕业并获得学位,淘汰率几乎是零。正是在这种不尽完善的教育体制下,对许多硕士研究生来说,课程学习凑够学分、课程考试只要及格就行,毕业之前能赶制出一篇论文就万事大吉,更不要说准确地评价自己的科研能力,了解自身的科研水平,并使其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地得到提高了。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硕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导师和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部门对为什么要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和提高,对国外硕士研究生教育重视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采取得力措施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还缺乏全面深入的了解,在培养目标上只笼统强调要培养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如何培养的具体措施还不到位。这样一来,导致硕士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尤其是科研创新能力不强、学位论文选题缺乏新意、论文质量不高等问题一定程度地存在,从而使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显现滑坡的迹象。改变这种状况,需要教育研究者着力研究、探讨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这个课题。
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从1999年开始大幅度提高,1998年招收研究生7.2万人,其中硕士生5.8万人;1999年招收研究生8.5万人,其中硕士生6.5万人,研究生扩招比例连续几年保持在26。9%,硕士生在15%左右;到2009年,研究生招生规模达到47.5万人(比1998年净增40.3万人),其中硕士生人数41.5万人。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毕业生人数日益增加,使得许多培养单位出现了教育资源短缺,同时毕业生就业难也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因此,如何在扩招形势下达到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目标,保证学位授予水平,以科学的发展观实现研究生教育的规模、质量、效益的和谐与可持续发展是摆在研究生培养单位面前的迫切而艰巨的任务,急需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因此,进行硕士研究生培养(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积极的实践意义。为了更好地解决上述矛盾、问题,确保硕士研究生质量,更好地促进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构建一套科学合理的硕士研究生科研能力综合评价体系己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课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如何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进行的较早,也相当广泛。如德莱蒙特等(Delamontetoal)和皮纳德等(Peluchette,J.V)则论证了集体指导在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的有效性;兰森(Lanser,E.G)就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指导双方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是一种合作关系,导师主要应该引导学生走独立思考、刻意创新的学习、研究之道;克拉克(Clark)对五国(美、英、法、德、日)研究生教育制度进行全面介绍和比较研究,并对各国研究生科研训练的特点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史密比(Smeby)
提出撰写硕士学位论文是极其重要的科研训练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以批判性的方式处理问题;文菲尔德(Winfield)委员会通过调查,认为应该对硕士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方法和技巧的训练并提出建议等等。布威克(Brink,1999)阐述了入学研究生所需具备的条件,包括其学习成绩、研究背景、资格考试等等。
由于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历史背景不同,各国的研究生教育评价也有着各自的特色。美国是研究生教育体系最完整、最规范且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的代表性国家。美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中,既有传统的高等学校内部以自我保障为中心的自我评估,也有由高等教育内部成立的各种学术机构为主的各种协会或者学术团体、专业协会进行的社会中介性质的评估,也有私人团体、新闻媒体等组织的对大学和研究生院进行的排名,还有州政府组织的政府评估等。无论是官方评价还是社会评价,都非常强调研究生培养单位的自我评价。美国在进行研究生单位鉴定时,首先要有各高校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对教育质量特别是科研能力的自我评价。日本为实现大学研究生院制度的灵活性,要求各个大学研究生院建立自我考评制度。英国的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估把有关单位的自评视为关键一环,认为任何高质量的教育评估都必须以良好的自我评价为开端。
1.2.2 国内研究现状
从目前已发表的文章看,关于研究生科研的相关研究基本分为理论思辨的定性研究和实证调查的定量研究两种研究取向。理论思辨的文章多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注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科研道德、学位论文的相关内容等方面的经验描述,强调分析归纳。实证调查的文章主要以定量研究方法为主,侧重对研究生科研能力现状、结构要素和科研道德现状等的调查研究,强调数据。
1.2.2.1结构要素方面
研究生科研能力是指研究生在各科学领域进行旨在探究真理的普遍理智创造活动所需要的能力(段丽,2003),它是研究生进行科研活动的基本要素。孟万金(2001)、段丽(2003)分别通过问卷调查和理论分析得出科研能力基本包括创新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资料搜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等五方面。顾明远(1998)通过对研究生能力结构的问卷调查和深入分析,指出研究生能力结构包括创新能力、科研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五方面。另外赵彦生(2002)、许克毅(1998)、张远英(2002)等都就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要素或结构进行了探讨。
1.2.2.2 科研能力培养方面
刘红梅(1995)论述了培养研究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意义及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的有效方法。边杰芳(2003)从创新能力、科研素质、合作能力、交流能力的培养四个方面阐述了在国外做硕士后的一些研究体会,提出我国的研究生培养制度有必要借鉴国外的经验来得到进一步加强和改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杨贵涛(2003)等指出加强研究生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对于提高我国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并就如何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提出了几点建议。
1.2.2.3 研究生的科研创新能力方面
殷辉安等(2000)指出实施创新教育的前提是树立新的教育思想观念,并提出了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途径。王瑞飞等(2001)在实证调查的基础上从师生关系、环境方面探讨如何激发研究生创新精神,促进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发展。瞿海东等(2002)介绍了心理学家斯腾伯格的“创造力投资理论”,得出了研究生的创新过程主要受个体和环境两大方面因素影响的结论。
1.2.2.4 对科研能力进行评价的方面
徐玲玲(1997)在《目标分析最优指标法用于研究生初步科研能力的综合评价》中,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的思路上总结出一种新方法一一目标分析最优指标法,用于综合评价研究生的初步科研能力。黄维模、曹丽华在《大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