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玉米干腐病
1、症状:玉米生长期均可被害,以生长后期被害 较重。为害茎秆和果穗。茎秆基部和果穗处的茎秆 生褐色、黑褐色、紫红色大病斑,严重时茎秆从病 部折断。病果穗穗轴变松,易折断,病穗下部子粒 变褐色无光泽,粒间常有白色菌丝体,病穗与苞叶 粘连,不易剥开。
2、发病规律: 玉米干腐病以 菌丝及分生抱子器在病株残体 和种子上越冬,玉米生长季节 产生分生孢子借气流传播,高 温多雨有利于病原菌的浸染和 发病。种子带菌是远距离传播 的主要途径。播种后降水多、 土壤湿度大,温度低,幼苗长 势弱,容易发病。
防治方法。 1.选用抗病品种 抗病杂交品种有郑单 2号、商单 4号、丹玉 6号等;自交系有吉 63、辽 1311、自330等。2.实行轮作倒茬制度避免玉米连 作,秋后深耕土壤,深埋病残体,消灭菌源。在玉 米播种前及早处理完秸秆。3.加强栽培管理 早播 早管,增施有机肥,穗期追施氮肥,加强中耕、排 水等田间管理,以增强植株抗病力。4.药剂防治 用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 液,或90%代森锰锌800倍液,每亩用 50-75千克, 隔 7-10天喷1次,共防2-3次。
发病规律: 病原菌在田间残留病株上越冬(可以菌丝 体和分生孢子两种形态),为第二年发病 的初侵染源。发病适温20-28℃。条件适 宜时,病菌繁殖迅速,产生大量分生孢子, 借风力传播。此病流行程度除与玉米品种 感病有关外,主要由环境条件(雨水、湿 度)决定。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良种; 2 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 和磷、钾肥;3 发病初期用50%可湿性多菌 灵500倍或用50%退菌特800—1000倍,或用 80%甲基托布津800—1000倍液,每亩用药 液50~75公斤,隔7~10天喷药一次,共防 治2~3次。
十二、玉米矮花叶病
1、症状:玉米整个生育期均可发病,苗期受害重。最初 在心叶基部叶脉间出现许多椭圆形退绿小点或斑纹,沿叶 脉排列成断续的长短不一的条点,病情进一步发展,叶片 上形成较宽的退绿条纹,尤其新叶上明显,叶色变黄,组 织变硬,质脆易折断。有的从叶尖、叶缘开始,出现紫红 色条纹,最后干枯。病株黄弱瘦小,生长缓慢,多数不能 抽穗而死亡。少数病株虽能抽穗,但穗小,子粒少而秕瘦。 根系易腐烂。
玉米常见病虫害及防治
一、玉米大斑病
症状:玉米大斑病主要为害玉米叶片, 严重时也为害叶鞘和苞叶,先从植株 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向上扩展。病 斑长梭形,灰褐色或黄褐色,长5- 10厘米,宽1厘米左右,有的病斑更 大,严重时叶片枯焦。天气潮湿时, 病斑上可密生灰黑色霉层。此外,有 一种发生在抗病品种上的病斑,沿叶 脉扩展,为褐色坏死条纹,一般扩展 缓慢。夏玉米一般较春玉米发病重。
3、防治办法: (1)选用品种 选用抗病自交系,种植抗病杂交种。 (2)拔除病株 发现病株,及早拔除,要做到早拔、彻底 拔,并带出田外深埋。 (3)农业措施 重病区实行3年以上轮作,施用净肥,秸 秆肥要充分堆沤发酵。深翻土壤,加强水肥管理,增强玉 米的抗病性。 (4)药剂拌种 选用15%粉锈宁或羟锈宁可湿性粉剂,或 50%甲基托布津粉剂,按种子重量的0.3%-0.5%拌 种。
2、发病规律: 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和病株残体上越冬,春季条件适宜时,萌发 产生担孢子,随气流传播,陆续引起苗期和成株期发病。孢子萌发适 温26—30℃。玉米植株密度过大,偏施氮肥,组织伤口处有利于病 菌人侵。菌源多、降水多、湿度大,发病较重。 3、防治办法:
(1)种植抗病品种 因地制宜地选用当地抗病杂交种。
发病规律: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或病 残体中越冬,第二年病菌靠气流传播到玉 米植株上,遇适宜的环境条件即可萌发, 产生游动抱子。游动孢子必须在叶面或叶 鞘有水的情况下才能游动,当气温适宜时, 即可侵人表皮。七八月份温度高、湿度大 有利于发病;密度过大,田间郁蔽,发病 重。
防治办法。1.农业措施 收获后彻底清除 病残组织,并深翻土壤,注意排除田间积 水,降低湿度。施足底肥,适时追肥,及 时中耕除草,促使植株健康生长,以提高 抗病力。重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2.药 剂防治 以苯来特和氧基萎锈灵防效好,每 亩用药100克加水50千克叶面喷雾。
(2)消灭侵染菌源 玉米收获后,秸秆不要在地头堆放,作堆肥时需 经腐熟,并及时消除田间内的病残体,以减少越冬菌源。 (3)改进栽培措施 实行轮作倒茬,加强田间管理,及时防治玉米螟, 以增强植株抗病能力。此外,在病瘤成熟破裂前及时摘除销毁,减少 田间传播为害。
八、玉米丝黑穗病
1、症状:玉米丝黑穗病在雌、雄穗抽出后表现症状。发病 早的植株,果穗和雄穗均受害,发病较晚的常果穗受害。病果 穗较健穗短,顶端尖,不抽花丝,整个果穗变成病瘿,后期苞 叶张开,内部黑粉散落后,残留丝状的寄主维管束组织,似乱 发状。雄林早期受害,整个花序变为厚垣孢子团。 2、发病规律:玉米丝黑穗 病一年侵染1次,无再侵染。以 厚垣孢子在土壤、粪肥和种子 上越冬。厚垣抱子在土壤中遇 到适宜条件萌发产生菌丝,由 玉米幼芽入侵,最后进人雄花 和果穗,产生大量厚垣孢子。 玉米播种后至五叶期,土壤温 度湿度是否适宜,一是影响病 菌入侵的主要因素。
发病规律。 以菌核在土中越冬,第二年侵 染玉米,先在玉米茎基部叶鞘上发病,逐 渐向上和四周发展,一般在玉米拔节期开 始发病,抽雄期病情发展快,吐丝灌浆期 受害重。玉米连茬种植,发病重;高水肥、 密度大,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发 病重。7-8月份降水次数多,降水量大, 易诱发病害。
防治办法。1.种植抗病品种 叶片大小适 中并向上倾斜生长的品种,田间通风透光 好,发病轻。2.加强栽培管理 合理施肥, 避免偏施氮肥,合理排灌,降低田间湿度, 提高抗病力。在发病初期,剥除玉米植株 下部的部分有病叶鞘,可减轻发病。3.药 剂防治 在发病初期,每亩用5%井冈霉素 100-150毫升,或20%粉剂25克,或农抗 120水剂150-200毫升,加水50-60千克 茎叶喷雾。
防治办法:一是选用抗病杂交品种;二是 合理施肥,施用磷钾肥;三是发病初期用 1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防治, 发病重时隔15天再喷1次。
七、玉米黑粉病
1、症状: 黑粉病为局部侵染病害。在玉米整个生育期都可发生。玉 米的气生根、茎、叶、叶鞘、雌(雄)穗均可受害。病组织肿大成瘤。 病瘤表面有白色、淡红色,以后逐渐变为灰白色至褐色的薄膜,最后 外膜破裂,散出黑褐色粉末。通常叶片和叶鞘上的瘤较小,直径仅l -2厘米或更小,一般不产生黑粉。茎节上和穗上病瘤较大,直径可 达15厘米。一株玉米可产生多个病瘤。雄穗受害部位多长出囊状或 角状小瘤,雌穗受害部位多在上半部,仅个别小花受侵产生病瘤,其 它仍能结实;全穗受害可成为1个大病瘤。
发病规律。由于穗部发病较重,所以带菌 种子的作用更大,有些感病种子不能发芽 而在土中腐烂,有时引起幼茵发病或枯死。 遗落在田间或秸秆垛上残留的病株残体以 及果穗子粒上潜存的菌丝体均可安全越冬, 成为第二年田间发病的初侵染源。越冬病 菌第二年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抱子传播到 玉米植株上,萌发侵入。病斑上产生的分 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九、玉米茎腐病
1、症状:为全株表现 症状的病害,玉米乳熟 至腊熟期为显症高峰期。 一般由下部叶片向上逐 渐扩展,呈现青枯状。 有的病株在雨后出现急 性症状,全株急骤青枯。 病株茎基部变软,内部 空松,遇风易倒折。剖 茎检查,髓部空松,根、 茎基部可见到红色病症。
2、发病规律:玉米茎腐病田间以病株残体、病 田土壤和种子带茵为初侵染源。越冬病菌在玉米 播种后至抽雄吐丝期陆续由根系侵人,在植株体 内蔓延扩展。玉米灌浆至成熟期的气候条件,特 别是雨量与发病关系密切。高温、高湿有利于发 病。 3、防治办法: (1)加强栽培管理 选用抗病自交系,合理施 肥、合理密植等,以增强玉米的抗病性。 (2)实行轮作 深翻土地,清除病株残体,秸 秆充分发酵后再施用等,以减少土壤茵源。
防治办法。 l.加强检疫 应特别注意不从 病区调种,并选用抗病品种。我国发病严 重的主要是吉63自交系。2.药剂防治 可 在玉米吐丝盛期进行,重点喷洒果穗。每 亩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克兑水5075公斤喷雾,一般连喷2次,间隔7-10天。
玉米褐斑病
症状:病菌侵染叶片、叶 鞘及茎秆。以叶片与叶鞘 连接处病斑最多,常密集 成行。病斑圆形或椭圆形, 褐色至红褐色,小病斑有 时汇成大斑,病斑附近的 叶组织常呈粉红色。发病 后期,病斑表皮破裂,散 出褐色粉末,叶脉和维管 束残存如丝状。
3、防治办法:
(1)农业措施 选育选用抗病品种。实行2-3 年轮作,秋季深翻士壤,清除田间病残组织,减 少侵染来源。加强栽培管理,适时播种,增施有 机肥等,培育壮苗,提高抗病力。
(2)药剂防治 播种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 剂1000倍液浸种24小时。浸种后用清水冲洗即可 播种。抽穗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50%甲 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喷雾。重点喷果 穗及下部茎叶,隔7天再喷1次。
五、玉米纹枯病
症状:主要为害玉米叶鞘、果 斑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淡褐色, 水浸状,病、健部界线模糊, 病斑连片愈合成较大型云纹状 斑块,中部为淡土黄色或枯草 白色,边缘褐色。湿度大时发 病部位可见到茂盛的菌丝体, 后结成白色小绒球,逐渐变成 褐色的菌核。有时在茎基部数 节出现明显的云纹状病斑。病 株茎秆松软,组织解体。
十一、玉米穗腐病和粒腐病
1、症状: 主要在果穗和 子粒上发病,被害果穗顶 部或中部变色,并出现粉 红色、蓝绿色、黑灰色或 暗褐色、黄褐色霉层,即 病原菌的菌丝分生孢子梗 和分生孢子。病籽变红褐 色,无光泽,不饱满,质 脆,内部空虚,常为交织 的菌丝所充塞。果穗病部 苞叶常被密集的菌丝贯穿, 粘结在一起贴于果德上不 易剥离。
三、玉米圆斑病
症状。玉米圆斑病为害果穗。 苞叶、叶片和叶鞘。为害果穗, 造成穗腐,病菌可深达穗轴。 病部变黑凹陷,使果穗变形弯 曲。子粒变黑、干批。叶片上 病斑散生,初为水浸状,淡绿 色或淡黄色小斑点,以后扩大 圆形或卵圆形,有同心轮纹, 病斑中部淡褐色,边缘褐色。 苞叶上病斑初为褐色斑点,后 扩大为圆形大斑,也具有同心 轮纹,表面密生黑色霉层。
六、玉米锈病
症状:主要发生在叶 片上,叶片两面散生 或聚生长圆形、黄褐 色、粉状病斑,并散 出铁锈色粉末,即病 原菌的夏孢子堆和夏 孢子。生长后期病斑 上生长圆形黑色冬孢 子堆和冬孢子。
发病规律。在南方温暖地区,病原菌以夏 孢子越冬。来年借气流传播进行初次侵染, 病斑上产生夏孢子,可以在田间重复侵染, 并由南至北随季风传播,逐渐扩大蔓延。 夏孢子萌发最适温度为25℃,高的相对湿 度(100%)有利于锈病发生和发展。品种 间抗病性差异较大。早熟品种一般易发病, 马齿型品种比较抗病。氮肥施用过多,会 加重病害发生。
2、发病规律:病菌在种子、病残体上越冬,为初 侵染病源。病菌主要从伤口侵人,分生孢子借风雨 传播,温度在8-20℃,相对湿度在75%以上,有 利于病害发生。冷凉地区生育后期遇低温多雨,发 病重。
3、防治办法: (1)农业防治 实行轮作,消灭病残体。进行种子 消毒。适期播种,合理密植,合理施肥,促进早熟。 注意防虫、减少伤口。充分成熟后采收,充分晾晒 后人仓贮存。 (2)药剂防治 参照玉米干腐病防治。
二、玉米小斑病
症状:自苗期到后期都可发 生。自下部叶片开始,出现 褐色半透明水渍状小斑,逐 渐向上蔓延,以玉米抽穗时 最多。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 纺锤形或椭圆形,边缘常有 赤褐色晕纹。后期严重时, 叶片枯死。在潮湿时病斑上 产生黑色绒毛状物。
发病规律。病原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病株残体 上越冬,分生孢子也可越冬,但成活率低。 菌丝发育适温为28-30℃,孢子萌发适温为 26-32℃。河南省夏玉米地区病害流行的关 键时期是7-8月份,月平均气温25℃以上, 降水多,病害易流行。玉米连茬种植,土壤 肥力差,播种过迟等易于发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