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城市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想城市探讨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人后工业时代, 全球城市人口将超过农村人口, 占全球总人口的50%以上, 城市和信息技术将成为新时代的主题, 同时, 信息、符号、技术、网络将成为城市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支配性力量, 城市化和信息经济的发展将是各国经济发展的基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 人们对城市理想发展模式的探索从未停止过, 对美好人居环境的追求一直是当今许多城市发展的目标, 而当代多元化的理想城市理论及其实践正是其具体的体现。它们基于对现代主义城市和社会弊病的反思, 对未来城市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1.理想城市理论产生的背景

理想城市的英文为Ideal City, 由于理想城市往往带有幻想的成分以及其独特的历史渊源, 在国外它也常被称作Utopia或Eutopia, 国内一般翻译为乌托邦或理想城。从广义上讲, 任何城市在其建造的目的及过程中都包含了理想的因素, 每座城市都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人居环境的向往之情, 而这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未来世界的憧憬正是理想城市思想诞生的最根本原因。

从农业时代到工业时代的数千年城市发展进程中, 涌现出像柏拉图的理想国、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乌托邦、太阳城、基督城、资本主义初期的空想社会主义、霍华德的田园城市、戈涅的工业城、柯布西埃的明日都市、赖特的广亩城市等等一系列理想城市的理论及实践, 虽然他们往往大多只停留在理论或想象的层面上, 但他们的精神和思想却为许多后继城市的发展做出了贡献。例如德国的曼海姆城、意大利的帕尔曼·诺伐和法国的南锡等城镇就基本上是以斯卡莫齐的理想城市为原型来建造的, 而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正是西方卫星城和新城理论发展的起源, 戈涅的工业城和柯布西埃的明日都市更是影响了《雅典宪章》的制定和现代主义城市的发展和壮大。

2.探索理想城市的历史与模型

近百年来.从居住理想到城市理想,人们对理想城市有着近乎偏执的追求。无论是一度辉煌的美国梦.还是今天中国的崛起.无论是欧洲的复兴还是亚洲的抬头.所有的国家都在致力于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个过程中.产生了令人跟花缭乱的种种思想,梳理起来,不外以下几类:

2.1田园城市(Garden City)

田园城市的创始人霍华德认为.田园城市是一个有完整社会和功能结构的城市,有足够的就业岗位维持自给自足。空间合理布局能保障阳光、空气充足和高尚的生活品位,绿带环绕.既可提供农产品,又能有助于城市的更新和复苏。霍华德的田园城市致力于社会改革.关注城市多种功能时平衡发展,希望通过新城

的建设来减轻大城市的负担。其目标是为普通民众建造一个城乡—体、经济、优美的生活环境,从而形成整个社会的健康平衡发展。田园城市实质是一场社会改革运动,带有鲜明的霍华德式的政治理想和普世价值。

2.2光明之城(The Radiant City)

1933年出版的《光明城》一书中,勒·柯布西耶认为当时城市已经沦为“住人的机器”。所有的城市都是充满垃圾、混乱、丑陋、毫无功能性,丝毫体现不出设计之美和功能之美。巴西利亚的规划带有勒柯布西耶“形式理性主义”的规划思想:追求理性、高效、秩序和象征意义;注重功能分区和机动车的交通组织;采用高密度、立体化的居住模式;把地面让出来作为交通及开放空间。

但是,巴西利亚却成为“一个乌托邦式的噩梦”。城市更像是纪念碑式的主题公园,过分庞大的空间尺度缺乏亲和感.城市中心高高在上,藐视一切。超越一切,非常缺乏人情味。理性主义功能分区把整个城市人为地分割成政权、行政、文化、商业、旅馆、居住、体育等功能区.这种通过改变城市空间来改变社会结构的做法是乌托邦的思想。在极度追求城市平面构图效果时牺牲了城市的许多基本功能,造成了城市用地构威比例的失衡,使城市处于—种“对富人来说不够雅致和对穷人来说又不够便宜”的尴尬境地

2.3现代主义 (Modernism)

一般认为,1933年发表的《雅典宣言》是现代主义的代表。强调规划的科学性,地域的发展不能离开它的地理与环境的特性、经济的潜力和社会与政治的结构。城市的发展要考虑整个地域的经济结构.然后平等地处理居住、工作和憩息等功能的相互关系,按它们的需要和逻辑来制定开发方案.并以市民每天作息的规律来协调他们居住。在建筑上.人的需要和人的尺度是首要的。从每一个住房到每一个小区.整个城市都要建立最好的空间关系。

2.4新现代主义(New urbanism)

1993年的“新城市主义大会”否定了1933年的《雅典宣言》。二战后。城市急速扩展.以低密度平房和小汽车交通为主体的近郊发展给城市带来了交通拥塞、空气污染、土地浪费、内城破坏和邻里观念淡薄。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生了几种以矫正这些城市病为使命的理论,包括由安德雷斯·杜安伊(Andres Duany) 与伊丽莎白·普拉特——兹伊贝克( Elizabeth Plater - Zyberk) 提出的传统邻里区开发(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 Development , 简称TND) 和由彼得·卡尔索尔普( Peter Calthorpe ) 倡导的偏重使用公共交通的邻里区( Transit - Oriented Development 简称TOD ) 。这两套城市理想和规划理论有很多相类似的地方, 统称“新城市主义”。

TND的重点在城市设计,而不是城市规划。这些“传统邻里区”有以下特征:

步行半径约5分钟;街道间距是70~100m;周围有绿带;邻里内有多类型的住房和居民;土地使用多类化;区内道路两旁都有人行道;每条街道都有各具特色的行道树;公建布局在人流集散地;住房的后巷是设计的重点基础设施;车库的所在地,也是邻里间社交活动的场所。

TOD理论也强调混合士地用途.井以公共交通为规划原则:居民距离社区中心或公交车站不超过十分钟的步行路程;公交车站之间的距离在1公里左右;区内汽车时速不能超过25公里,路宽不超过8.5米等。此外.每公顷的人居密度是25-60户,接近车站地方的商业用地不少于10%,城市中心(或核心区)限制商业竞争,尽量少设地下排水系绕(主要是基于环保要求),并尽量保留天然湿地。

2.5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ism)

在地球村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人种与不同民族的聚居,成为一种难以抗拒的潮流。文化的融合也产生了文化的冲突.比如美国的种族歧视问题、加拿大的民族观点与城市形象问题。新来的少数民族人住城市房租最低的地区。他们的“入侵”使部分不能或不愿意适应的原居民迁出,这使该地区的房租更加下降。吸引更多少数民族的迁入,继续下去这些少数民族变成该区内的大多数,“取代”原居民,到了下—个入侵潮,他们又被新的少数民族取代。这被称为入侵-取代模式。因此,新的“多元文化主义”理论强调不同民族在文化上和城市形象上的竞争。

规划原则和方法不是中立的。它包含了主流民族和它的文化的观点和价值, 在主观和多元民族之间规划要强调共识、谅解和接受。但规划是公共政策, 必须分清公共利益与民族团体的特别利益, 现在有人提倡联络性规划, 强调参与, 这不仅可用以探讨和协调各民族之间价值观的差别, 而且可以处理少数民族内部不同的价值观。

3.构建理想城市的四大要素

城市的活力来源于多样性.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催生和协调多种功用来满足不同人的多样而复杂的需求。正是那些远离城市真实生活的正统的城市规划理论、乌托邦的城市模式和机械的、单一功能导向的城市改造工程.毁掉了城市的多样性.扼杀了城市活力。以下提出四种通往理想城市的基本模式:

3.1城市产业:城市经济的创意化与服务化

市场经济时代,产业才是一座城市得以旺盛的基础。城市需要什么样的产业?是浓烟滚滚的工厂,还是绿色生态的农业?或者是通过知识技术就能“点石成金”的服务和创意?

城市经济在步入信息时代后.服务业已经成为产业的“带头大哥”。目前服务业占全球经济的比重已经超过50%,而美英等发达国家,已经达到90%以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