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 哲学及其发展规律
哲学的含义:哲学是通过一系列概念、范畴、命题和理论论证而形成的关于世界总体的思想体系,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人生观:人生观是关于人生问题的根本观点。

方法论:方法论就是关于方法的理论。

方法论主要解决人在现实生活中面对事物和问题须“怎么办”这个问题,世界观主要解决世界“是什么”问题。

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哲学和宗教的区别就在于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就是说“理论化、系统化”这一点,可以把哲学和宗教区别开来。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关于整个世界最普遍本质和规律的学科。

(1)哲学和具体科学是普遍和特殊、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2)哲学和具体科学相互依赖、相互作用一方面,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

另一方面,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

哲学的基本问题: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本体论
2.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

——认识论
3.思维怎样反映存在的问题。

——方法论
基本派别:
唯心主义哲学形态:
凡认为万物的最大共相和本质是精神的哲学家及其哲学理论都叫唯心主义哲学。

唯物主义哲学形态
凡认为万物的最大共相和本质是物质的哲学家及其哲学理论都叫唯物主义哲学。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把万物的本源看作是某种物质具体形态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 把构成事物的最小单位原子(或分子)等同于物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把从包括“黑马
”在内的世界万物中抽象出来最大共性的本质视为物质,即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物质性
形而上学:
一是指研究超感觉的、经验之外对象的哲学。

二是指与辩证法对立的思维方式,即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观察世界和解释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客观唯心主义(万物共相、本质是“客观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万物共相、本质是“主观精神”或万 物共相、本质为人心所造) 唯心
主义
辩证法:
进行谈话论辩、在辩论中揭露对话议论中的矛盾并通过克服这些矛盾以求得真理的方法。

科学主义:
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

人本主义:
特指14世纪下半期发源于意大利并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的哲学和文学运动;
专指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中的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哲学;
泛指承认人的价值和尊严,或以人性和人的利益为主题的任何哲学。

一、中国哲学的历史演进
萌芽于夏商周
成型于春秋战国时期
可区分为先秦子学、汉代经学、魏晋玄学、隋唐佛学、宋明理学等主要发展阶段
先秦子学,
又称诸子百家之学,或诸子学。

因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多思想流派,其代表人物被尊称为“子”而得名。

西汉司马谈著《论六家要旨》,首次提出先秦、汉初学术上的六个主要派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

刘歆在六家外加上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

汉代,
对儒家经典的解释形成了两大系统:今文经学和古文经学。

值得重视的是,在秦汉之际,还出现了一批儒家学者的哲学著作,如《大学》、《中庸》、《礼运》等论文。

这些论文着重从哲学上对于儒家的内圣外王之道作了进一步的开辟,形成了一套心性论与政治哲学相结合的理论,发展了儒家哲学。

魏晋玄学
特点:是以道家思想为骨干,结合儒道、会通孔老。

经历了贵无论、崇有论、独化论几个阶段。

隋唐时期是我国佛学发展的鼎盛时期,于公元6至前5世纪产生于古印度,大约在东汉明帝时期传入中国。

经历了三国魏晋南北朝,佛学逐渐融入中国社会。

到隋唐时期,宗派佛教创立,形成了中国化的佛学系统,对中国的哲学、宗教、文学艺术和民众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现分为天台宗、唯识宗、华严宗、禅宗等教派。

宋明理学亦称“道学”。

指宋明(包括元及清)时代,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

广义理学就是指宋明以来形成的占主导地位的儒家哲学思想体系,包括:(1)在宋代占统治地位的以洛学为主干的道学,至南宋朱熹达顶峰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后来习惯用“理学”指称其思想体系。

(2)在宋代产生而在明代中后期占主导地位的以“心”为最高范畴的思想体系。

以陆九渊、王守仁为代表的“心学”。

狭义理学则专指程朱学派。

西方哲学的历史演进
按历史分期,可分为古希腊罗马哲学、中世纪哲学、近代西方哲学(包括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

古希腊哲学:从时间上说,古希腊哲学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形成,一直到公元6世纪初,最后一个新柏拉图学校被归依了一神教的基督教的罗马皇帝所封闭,一共延续了一千多年,中间经过了希腊古典时期、希腊化时期、罗马共和国及帝国时期。

从地域上说,它开始于小亚细亚的希腊殖民城市,繁荣于希腊本土,并移植到亚洲、非洲的广大地区,
是一个自称为海伦后代的小民族给予欧洲和全人类的精神宝藏。

欧洲中世纪哲学(经院哲学)
是一种与宗教神学相结合、对教义进行极端繁琐的逻辑推论的哲学。

又被成为繁琐哲学。

主要讨论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唯名论与唯实论的争论是其主要表现形式。

近代西方哲学
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15世纪至19世纪初的哲学,包括大陆唯理论哲学、英国经验论哲学、法国启蒙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

现代西方哲学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的英美分析哲学和欧陆人文哲学,并且形成了以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的都在与融合为主要特征的哲学内容。

思考题:
1.怎样理解哲学及其功能?结合哲学与艺术、宗教和科学的关系说明哲学是
理论化的世界观。

宗教的本质特征是对神的信仰,哲学与宗教相比,哲学通过理论的逻辑力量来表现它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艺术是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人与世界之间的丰富关系的。

艺术史人类把握世界的审美方式,以艺术形象表达对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和感受。

哲学通过逻辑论证以理服人,而艺术则通过艺术形象以情感人,科学是人类运用理论思维实证地把握世界的一种基本关系。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思维任务、思维方式不同,所把握的规律在范围、层次上也不同。

哲学既须立足于具体科学,又必须保持对具体科学的超越性。

故哲学作为理论形态的世界观,既包括对自然遗迹人与自然关系的总体理解,又包括对历史以及人与历史关系的总体理解,还包括对人本身以及人身意义的总体理解。

哲学的内容极为丰富,是包括自然观、历史观和人生观等在内的理论体系。

2.怎样理解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关系?
人生观与世界观的关系:
一方面,世界观从总体上揭示人与世界的复杂多样的关系,激发人的理想与追求。

另一方面,哲学的世界观是在人的生活实践中形成的,人对自身的理解直接关系到对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理解。

3.试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何者为第二性问题。

——本体论
2.思维能不能正确地反映存在的问题。

——认识论
3.思维怎样反映存在的问题。

——方法论
实践意义:由于人的全部活动中都存在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因此,能否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唯物主义的本体论,能否坚持意识反映存在的唯物主义的可知论,能否坚持实践基础上的能动的反映论,就成为能否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关键。

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哲学基本问题在现实生活中的根本要求和生动体现。

4.试论哲学发展规律及其对学习研究哲学的启示。

1.人类的生产方式的发展从根本上决定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作为意识形态,归根结底是
由社会存在在特别是由社会生产方式决定的。

生产方式决定人与世界的关系,也必然决定人对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体性理解。


2.人类观念把握世界诸方式的相互作用深刻地影响着哲学的发展(哲学的理论内容,最
重要的是源于对科学的概括和总结,哲学的发展总是同科学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

唯物主义哲学从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发展到近代的机械的唯物主义,再发展到马克思主义的现代唯物主义,与科学发展水平是相适应的。

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真正的哲学总是以理论化世界观的方式集中地体现该时代的科学精神。

科学发展是哲学发展的巨大的推动力。


3.哲学内部的派别斗争直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在哲学的发展过程中,哲学的派别关系
及其冲突是十分复杂的。

哲学的派别冲突时在不同时代进行的,哲学在时代上的演进总是在派别冲突中实现的。

在哲学发展进程的每个环节上所进行的唯物论语唯心论、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都以先前的哲学成果为基础,聚焦于人类在其发展中所提出的新问题,孕育着新的思维方式的萌芽。


5.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这是由哲学的研究对象决定的。

2.这是由人自身的存在及其特点决定的。

3.这是由人的认识和实践的本质决定的。

4.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派别斗争的焦点,对这一问题的解决规定和制约着对哲学中其他问题的解决。

第二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于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社会基础、科学前提(自然、社会)、理论来源:
社会基础:1.经济沿上升线迅速发展,意识形态沿下降线迅速滑落
2.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无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下降为社会次要矛盾。

3.无产阶级的斗争性日益增强,资产阶级的革命性日趋消亡
阶级斗争条件
自然科学前提:19世纪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三大重要成果: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
社会科学前提:(1
(政治经济学史的革命: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第一次从一切社会关系中划分出最根本的生产关系;第一次明确政治经济学的对象是人与人的关系即阶级关系;第一次发现了劳动的二重性,建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2
对阶级斗争的历史进行考察,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阶级斗争和经济利益之间的联系,并试图证明财产关系是一个社会的政治制度和统治思想的基础。

为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材料,但没超出唯心主义的范围。

(3)空想社会主义
圣西门(法国)、傅里叶(法国)、欧文(英)
把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把社会主义思想牢牢建立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之上。

《资本论》第一卷出版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剩余价值学说成熟。

1875年《哥达纲领批判》和1880年《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形成。

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包括康德到和戈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又包括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的历史过程:
《共产党宣言》:唯物史观形成,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
《1844年经济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的阶级性。

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放主题及其阶级性使其具有高度的革命品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传播和发展(哥哥时期的代表人物、成就)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阐释与传播
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解释与嫁接
(1)西欧和美国的马克思主义:把对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批判转向对资本主义的文化和社会批判。

(2)东欧的马克思主义:探索不同于斯大林主义的马克思主义。

二、列宁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列宁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考察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形势,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观点,形成了列宁主义——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1、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发展的绝对规律
2、沙皇俄国成了帝国主义链条上的薄弱环节,为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3、社会主义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开辟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三、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20世纪20―40年代,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与中国的工人运动相结合,并扎根开花结果,分别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结合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贡献
1.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的革命性变革?
突出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鲜明的阶级性。

无产阶级是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实现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解放主题及其阶级性使其具有高度的革命品格
2. 为什么说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出发点和根本点
从《反对本本主义》到《实践论》、《矛盾论》以及延安整风关于整顿党风、学风、文风的报告,都是以实事求是为武器,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解决党的思想路线问题。

实事求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同实际相结合、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包含着唯物主义、辩证法、认识论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集中体现。

实事求是主张主观与客观相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统一,反对主观同客观相分裂、理论与同实践相脱离的形形色色的主观主义,是同主观主义相对立的思想方法。

中国革命、建设的胜利,是实事求是思想的胜利。

3. 试论中国特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贡献
第一,坚持和发展了实践与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精髓和灵魂。

第二,坚持和发展了生产力发展是社会发展最终决定力量的原理,强调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

第三,坚持和发展了人民是历史主体的原理,强调以人为本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四,坚持和发展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互作用的原理,强调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五,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系统各方面相互作用、协调发展的思想,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
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开创之

承上启下
创新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