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忍耐受益一生的大智慧_第五章 忍耐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功,出人头地,通常是忍耐的目的。正是因为有了对成功的追求,许多时候、许多事情,也就有了忍耐的理由和动力。

成功的路上一定伴随着忍耐

世上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忍耐。很多人只看到成功人士成功后的辉煌,却并不了解,在走向成功的道路上伴随始终的是忍耐,它甚至于比机遇更重要。如果没有默默地走过忍耐的漫漫长路,又怎么能来到机遇的面前呢。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人人都知道,他一生有两千多项发明。从上小学的时候开始,老师为了鼓励我们刻苦学习就给我们讲爱迪生的故事,当有人称赞爱迪生是个天才时,他却这样来解释“天才”:“天才就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爱迪生,生于1847年,于1931年去世。他是世界著名的电学家和发明家,由于他一生发明的项目太多,所以也被世人称为“发明大王”。爱迪生在留声机、电灯、电报、电影等方面的发明上为人类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建筑业、矿产业、化工业等多领域内也有突出的发明及自己的独到见解。

除此之外,爱迪生还是一位伟大的企业家。1869年,爱迪生发明了印刷机,他希望这台印刷机能卖五千美元,好帮助进行更多的发明。可是,当他面对买主,华尔街一家大公司的经理的时候,爱迪生却不好意思开口了,于是,他请对方先说。令他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大经理给了他四万美元。爱迪生用这笔钱建造了一座工厂,专门生产各种电气产品。1879年,当爱迪生只有32岁的时候,他就创建了一家自己的公司,“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一年以后,白炽灯走向市场,取得了非常好的销售业绩。1890年,爱迪生通用电气公司成立。1892年,爱迪生电力照明公司与汤姆·休斯敦公司合并,成立了通用电气公司。从那时开始,通用电气公司开始了长达一个世纪的在电气领域的统治。

不论作为发明家,还是作为企业,爱迪生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他能够成为企业家,与他自己的多项发明有着不可分关系。而他的多项发明,与他的忍耐也有着不可分的关系。

爱迪生发明电灯的故事是众所周知的。

当爱迪生对电灯产生兴趣的时候,已经有了煤气灯和弧光灯。但这两种灯在使用中都有它的弱点。煤气光亮度不稳定,而且会产生有害气体,弧光灯虽然已经在公共场所使用了,但是它太刺眼,点亮时又有很大的嘶嘶声,所以并不适合在室内使用。爱迪生要找到一种令人满意的光,它既没有有害气体,没有声响,而且还要光线柔和。

爱迪生首先解决的问题是,他了解到白热灯丝在一个真空的环境内不容易被高温燃烧掉,这样可以延长它的寿命。接下来,他要找的就是能够充当灯丝的物质。这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要能经住热度在2000度1000小时以上的燃烧。这些在当时都是非常大胆的假想,需要下极大的工夫去探索,需要用千万次的试验去证实。丝用的物质,爱迪生先选用炭化物质来进行试验,但是失败了。之后,他又用金属铂与铱高熔点合金做灯丝试验,除此之外,他还做过上约1600种不同的试验,但是结果都失败了。

为了找到能够适合做灯丝的物质,爱迪生试验过的植物类就达多1600多种。三年之内,他为

这项试验曾记录过200多本试验笔记,共计四万余页。这需要多么大的忍耐呀。

在此之后,又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爱迪生终于发明了竹丝电灯——最早发明的白热电灯。这种竹丝电灯使用了很多年。由于碳丝表面多孔,质地又脆,强度很低,所以使用寿命不能令人满意。爱迪生并未因为竹丝电灯比煤气灯、弧光灯先进就满足了,他继续进行试验,直到1908年他又发明了用钨做灯丝的电灯。这种钨丝电灯价格低廉,使用寿命长,在全世界得到了普遍的使用。

爱迪生开始研究电灯的时候只有20岁出头,经过了十多年的研究,他先后选用了竹棉、石墨、钽……上千种不同物质作灯丝材料进行试验,才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上千种的试验材料,上万次的试验,如果没有忍耐相伴,恐怕早已经半途夭折了。

让我们记住爱迪生另外一句名言吧——

如果你希望成功,当以恒心为良友。

忍耐的目的是为了成功

忍耐是一种智慧,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对忍耐这个词的解释是这样的:把痛苦的感觉或某种情绪抑制住不使表现出来。如果受了气而强自忍受,那就不是忍耐而是忍气吞声了。

忍耐是一种智慧,它要“抑制住不使表现出来”的有“痛苦的感觉”,还有“某种情绪”。“某种情绪”包括的范围就很大,有高兴的、兴奋的、愤怒的、哀伤的等等。而懂得在什么时候需要忍耐,就更是大智慧了。

战国时代,七国称雄,当时实力最强的要算地处西部的秦国。与秦国相临的赵国经常受到秦国的威胁。

赵王得到了一件宝物,和氏璧。秦王听说以后非常高兴,这正好是向赵国索取利益的好机会。于是,秦王派人送信给赵王,要用秦国的15座城池来换取和氏璧。

赵王十分清楚秦王的意图,如果赵王把和氏璧给了秦国,秦国不会立即将15座城池划归赵国。如果赵王不同意秦王的要求‘,秦王就会以此为借口向赵国发兵。正在赵国的大臣们无计可施的时候,出身低下的蔺相如要求带着和氏璧去秦国,他对赵王说:“如果得不到秦国的15座城池,我一定会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秦国后,秦王果然没有送给赵国15座城池的诚意。蔺相如用计把和氏璧从秦王手中骗回,命人送回赵国。当他再次见到秦王时说:“大王没有交换的诚意。我已经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大王有诚意,先将15座城池划归赵王,我们赵王怎么敢不把和氏璧送来呢。现在和氏璧已经到了赵国,大王如果不高兴就把我杀了吧。”秦王见此也无可奈何,杀了蔺相如也得不到和氏璧,还会留下不好的名声,只好放蔺相如回国。

在这第一回合的较量中,面对强秦,赵国取得了胜利。蔺相如运用自己的智慧与勇敢终于实现他对赵王许下的诺言——完璧归赵。

秦王未能得逞,又约赵王在渑池相会。秦王当着众人的面,对赵王说:“听说你鼓瑟非常好,请你为我鼓瑟吧。”赵王没有合适的理由拒绝,只好鼓瑟一曲。秦国的史官立即记载下了这件事。赵王及所有的随从都感到非常屈辱。

蔺相如手拿一个瓦罐走到秦王身边说:“听说您非常会敲瓦罐,请求您为我们赵王敲瓦罐。”秦王非常不高兴,蔺相如接着说:“我现在离您只有五步,如果您不同意,我会用我的血溅到您的面前。”秦王明白蔺相如话里的意思是要以死相拼,自己的侍卫离得远,根本来不及求援,他只好无奈地敲了一下瓦罐。蔺相如立即大声地对赵国的史官说:“请记录下来,秦王为赵王敲瓦罐。”

由于蔺相如敢于以死相拼,秦王想羞辱赵王没有得逞,反而是赵国取得了胜利。

回到赵国后,赵王封蔺相如为丞相。这引起了赵国老将廉颇的不满。廉颇是一员武将,为保卫赵国身经百战,战功赫赫,他性情耿直,连连在蔺相如上朝的路上用自己的车驾阻挡蔺相如。蔺相如只好向赵王请病假,不去上朝。

后来,大夫虞卿将蔺相如的想法转告给廉颇:“面对残暴的秦王,蔺丞相敢于以死相拼,他当不会惧怕老将军。蔺丞相惧怕的是将相不和,会使赵国灭亡。”廉颇听后如梦方醒,他立即身背荆杖到蔺相如家去请罪。

从此以后,赵国将相一心共辅赵王,赵国国力日强,强大的秦国不敢再来。这就是成语“负荆请罪”的由来。

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流传很广,蔺相如的宽宏大量和廉颇的知错就改赢得了人们的赞扬。蔺相如为赵国立下两次大功,身为丞相,能够三次在街市上避让老将军廉颇更是为人所称颂。

蔺相如的忍耐是智慧的,是以成功为目的的。面对残暴的秦王,蔺相如除了运用自己的智慧,更是敢于以死相拼。在与秦王的斗争中,他没有忍气吞声,没有忍耐,他的勇敢与智慧为赵国赢得了荣誉。

当他面对老将军廉颇的无理时,他却选择了忍耐。这与那个敢于与残暴的秦王以死相抵的蔺相如判若两人。他忍耐的目的是要将相同心,他忍耐的目的是要赵国强大。他成功了!

在生活当中,很多人总是喜欢用“是可忍,孰不可忍”来替自己的不理智开脱,更有人总是把“我脾气不好”挂在嘴边,在这样的借口之下,只能一次次地做出不理智的举动,只能使自己离成功越来越远。

要学会忍耐,要学会为了成功而忍耐!

妙用“不知道"

“不知道”三个字的使用率非常高,它的用法也是多种多样。最普通的用法就是这三个字的表面意思;另一种用法是为了某种目的欺骗某人,明明知道偏要装作不知道。有时候,人们为了表现自己不耐烦的情绪时,也会用这三个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