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气体排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些国家答应要以1990年的排放量为基础 进行削减。承担削减排放温室气体的义务 。如果不能完成削减任务,可以从其他国 家购买排放指标。
工业化 国家
美国是唯一一个没有签署《京都议定书》 的工业化国家。
公约将参加 国分为三类
这些国家不承担具体削 减义务,但承担为发展 中国家进行资金、技术 援助的义务。
发达国家
《京都议定书》
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的补充条款
1 2 3
1 2 3
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 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 议制定的 于2005年2月16日开始强制生效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概述(一)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 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响的国际公约,也是国际社会在对付全 球气候变化问题上进行国际合作的一个基本框架。
2008年7月8日,八国集团领导人在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上就温室气体长期减排目标达成一致。八国集团领导人在一份 声明中说,八国寻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其他缔约国共同实现到2050年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减少至少 一半的长期目标,并在公约相关谈判中与这些国家讨论并通过这一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三)
温室气体排放简述
什么是温室气体
由于人类活动或者自然形成的温 室气体,如:水汽(H2O)、氟利 昂、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 (N2O)、甲烷(CH4)、臭氧(O3) 、氧化亚氮、氢氟碳化物、全氟 碳化物、六氟化硫等的排放。
人类的应对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已成为全 人类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为此世界各国共同签署《联 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等 协议,减缓气候变化,增强 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 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 持续发展。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目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目标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人为活动对气候系统的 危害,减缓气候变化,增强生态系统对气候变化的适应性,确保粮食生产和经济可持续 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公约确立了五个基本原则:
一、“共同而区别”的原则 ,要求发达国家应率先采取 措施,应对气候变化
2008年12月,第14次缔约方大会在波兰波兹南市举行
2009年12月7日—18日 第15次缔约方会议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12月7日起,192个国 家的环境部长和其他官员们在哥本哈根召开联合国气候会议,商讨《京都议定书》一期承诺到期后的后续方案,就 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是继《京都议定书》后又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协议书
温室气体排放对人类的影响
温室气体排放来源多为世界重 工业发展产生,温室气体一旦 超出大气标准,便会造成温室 效应,使全球气温上升,威胁 人类生存。
ຫໍສະໝຸດ Baidu
控制温室气体排放重要事件
重要事件
《联合国气候变 化框架公约》
1992年5月22日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 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达成的公约 1992年6月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 举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 公约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 生效
至2004年 1994年 1992年 1992年 5月22日
• 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 行的联合国环发大会 上通过
5月
3月21日
• 公约已拥有189个缔 约方 • 公约正式生效
6 月 4日
• 联合国政府间谈判委 员会就气候变化问题 达成的公约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概述(二)
公约由序言及26条正文组成。这是一个有法律约束力的公约,旨在控制大气中二氧化 碳、甲烷和其他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的排放,将温室气体的浓度稳定在使气候系统 免遭破坏的水平上。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二)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目前,已有156个国家和地区批准了该项协议 2005年11月,第11次缔约方大会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市举行 2006年11月,第12次缔约方大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 2007年12月,第13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会议着重讨论“后京都”问题,即《京都议定书》第一 承诺期在2012年到期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启 动了加强《公约》和《京都议定书》全面实施的谈判进程,致力于在2009年年底前完成《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 2012年到期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安排的谈判并签署有关协议
二、要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具 体需要和国情
三、各缔约国方应当采取必 要措施,预测、防止和减少 引起气候变化的因素
四、尊重各缔约方的可持续 发展权
五、加强国际合作,应对气 候变化的措施不能成为国际 贸易的壁垒
《京都议定书》概述(一)
※《京都议定书》全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京都议定书》),是《联合国气 候变化框架公约》的补充条款。 ※是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由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三次会议制定的。并 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 ,条约于2005年2月 16日开始强制生效,到2009年2月,一共有183个国家通过了该条约(超过全球排放 量的61%),引人注目的是美国没有签署该条约。 ※《京都议定书》的签署是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其目标是“将大气中的温 室气体含量稳定在一个适当的水平,进而防止剧烈的气候改变对人类造成伤害”。
发展中 国家
不承担削减义务,以免影响 经济发展,可以接受发达国 家的资金、技术援助,但不 得出卖排放指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会议(一)
自1995年3月28日首次缔约方大会在柏林举行以来,缔约方每年都召开会议。第2至第6次缔约方大会分别在日内瓦、京 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波恩和海牙举行 1997年12月11日,第3次缔约方大会在日本京都召开。149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通过了《京都议定书》 2000年11份在海牙召开的第6次缔约方大会期间,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坚持要大幅度折扣它的减排指标, 因而使会议陷入僵局,大会主办者不得不宣布休会,将会议延期到2001年7月在波恩继续举行 2001年10月,第7次缔约方大会在摩洛哥马拉喀什举行 2002年10月,第8次缔约方大会在印度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的《德里宣言》,强调应对气候变化必须在可持续发展 的框架内进行 2003年12月,第9次缔约方大会在意大利米兰举行 2004年12月,第10次缔约方大会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举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