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测评及发展策略

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测评及发展策略
河北省区域旅游文化生态位测评及发展策略

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一、项目名称 黄果树国际生态文化旅游度假区 二、地理位置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大瀑布地理方位为东经105°41′,北纬25°55′;距省会贵阳市137公里。 三、项目类型 核心旅游产品 四、用地面积及建设规模 总用地面积36.83km2。

五、项目级别建议 国家级重点项目 六、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一)区位条件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位于贵州省西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接壤处,大瀑布地理方位为东经105°41′,北纬25°55′;距省会贵阳市137公里,可通过贵阳—黄果树高等级公路直达景区,另可通过320国道、贵昆铁路与全国各地取得联系。风景名胜区距云南省会昆明市499公里,是贵州西线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我省乃至全国旅游发展规划的重点之一。 (二)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较好,具备一定的接待设施及接待能力。 (三)资源条件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以水为主体,两条主要河流白水河、坝陵河由北至南流经风景区,围绕黄果树大瀑布形成一系列景物景观。白水河上游桂家河与可布河交汇处有石头寨布依民族村、天星桥瀑布、者斗洞,顺流而下有陡坡溏瀑布、黄果树大瀑布及石笋山石碑林、滑石哨布依民族村,在白水河下游距大瀑布6公里三岔河谷,有天星桥石林,石林下游约500米的河滩中有独具特色的水上石林,东岸有天星洞。坝陵河上游段与丙午河交汇处有滴水滩瀑布以及大树跨岩瀑布,坝陵河中段断桥处有古驿道、红崖碑等一系列人文景物。此外,在滇黔古道上有石鸡晓唱,白水河下游有郎宫村,风景区北部有上垌溶洞群,这一系列的景物景观成为风景区的基础。 (四)市场条件 市场范围覆盖全国,甚至全世界。 (五)项目环境评价

2019 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

2019年度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 入选人员名单(479人) 北京市(6人) 贺玉玲北京妫水人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王全北京市怀柔区渤海镇北沟村 张强北京创新长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王大磊北京市蒲洼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李克俊北京槐井石舍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王唯伊北京蜜蜂大世界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市(6人) 胡金领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郭家沟村 孟凡全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小穿芳峪村 韩克胜天津洛基陶瓷制品有限公司 赵绍军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赵庄子村 王宝义天津市蓟州区下营镇常州村 李锁天津市蓟州区穿芳峪镇毛家峪村 河北省(20人) 王现增河北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孙良君沧州神然生态观光园有限公司 刘文福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滦阳镇铁门关村 任东海平山林溪谷农宅旅游专业合作社 梅静河北听松旅游文化有限公司 杨卫青河北水岸潮白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金松河北古早清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国壮秦皇岛国世缘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陈春芳河北省石家庄市灵寿县南营乡车谷砣村刘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行唐县南桥镇东安太庄村路景涛河北云乡居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乔章友河北绿坤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董连吉秦皇岛乡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刘会林容城县月霖园餐饮文化有限公司 王淼永清县艳阳农宅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 薛春美衡水盐河湾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 张翼飞顺平县望蕊鲜桃农民专业合作社 高玉双河北省唐山迁安市杨店子镇高引铺村 李晓东尚义县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李朋飞兴隆县天子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山西省(15人) 张保玉山西省太原市尖草坪区柏板乡宇文村

刘建平山西省阳泉市平定县岔口村甘泉进村 刘文杰山西省晋中市寿阳县宗艾镇下洲村 邢万里山西贾家庄腾飞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牛扎根山西上党振兴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张连水乡宁县云丘山旅游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左增文山西省临汾市蒲县城建局(退休) 王天亮山西皇城相府文化旅游有限公司 班保胜山西省华辰高科农业观光集团有限公司 周向阳山西省阳泉市城区义井镇小河村 石建忠山西省阳泉市盂县孙家庄镇王炭咀村 郭兴峰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段村镇横坡村 刘才万山西津渡旅游有限公司 王文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桥上乡大河村 秦海宝山西省高平市寺庄镇文化站 内蒙古自治区(15人) 孔威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千里山镇王元地村 张平赤峰市好客雷营子文化旅游公司 王宇飞内蒙古鑫洋手工制品有限公司 武天财察右前旗古营盘文化大院 乌日尼勒图锡林郭勒盟乌日尼勒沙艺民族文化发有限公司 张军内蒙古兴安盟科右中旗额木庭高勒苏木巴彦敖包嘎查

生态文化发展三年工作计划

生态文化发展三年工作计划 一、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区域统筹、城乡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方针,全面落实县委县政府“十一·五”发展规划和大文化大发展的工作部署,以建设生态文化旅游、生态经济强县,打造眉山市著名的生态休闲旅游度假基地为目标,以县城为中心,以瓦屋山景区为依托,以新农村建设为载体,紧紧抓住和谐社会发展重大机遇,做强“生态洪雅,绿色洪雅”文化旅游品牌,着力实施“景点带乡村,乡村带农户”的“带动”工程,全面推进生态文化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 生态文化是关于人类与自然关系认识的精神成果,是指一种文化观念,是人们对于自然以及人类与自然关系的各种思想观念,包括生态哲学、生态伦理学、生态文学、生态价值观等观念和思想。生态文化的基本内容包括:(1)关于人类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还是各自独立存在的事物的认识;(2)关于人类与自然的相互影响的性质的认识,出现了自然支配人类的思想和人类支配自然的思想以及人类与自然和谐平衡共进的思想;(3)关于人类要生存而如何利用自然的认识;(4)关于在自然面前人类如何处理那边相互关系的认识。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是国家级生态县建设的四大体系之一,这也充分说明了,如果没有生态文化引导,生态县建设就有可能成效不大,或美中不足,或半途而废。只有建立起一套符合洪雅实际的先进生态文化,将个体的动物人、经济人改造成群体的生态人,才能形成全民珍爱和保护生态环境的良好习惯与氛围,生态县建设才能顺利实施,生态县建设成果才能获得保障。生态文化作为生态县建设作用力的源泉,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说,生态文化工程是统帅我县“生态工程”的灵魂。 二、洪雅生态文化发展的奋斗目标: 总体目标-----推动我县生态旅游产业实现“三个转变”(由单一的景点观光旅游向生态休闲度假文化旅游转变,由单一的旅游景点开发向文化旅游综合开发转变,由单一追求门票消费向提高社会综合环境保护消费转变),完成“四个提升”(提升生态文化旅游品牌效力,提升生态旅游行业经济效力,提升生态旅游市场扩张力,提升生态文化与旅游产业支撑力),把生态文化旅游业建设成为全县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一)总体产业定位和阶段性目标 总体发展定位:建设生态文化旅游强县,打造川西南地区著

河北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旅游管理 河北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 虽然河北省具有许多优秀地文化旅游资源,但其文化旅游行业地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存在着旅游业与其他行业地关度很低,旅游行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对文化旅游行业进行整合、调整结构、与其他产业联动发展等发展建议. 河北省明确提出要“依托华夏文明核心区和燕赵文化根基深厚,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旅游在未来地旅游业发展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地作用,加强对文化旅游产品地开发与营销,是促进河北省旅游业经济效益提高地重要手段. 一、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简介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地总体特征是:总量庞大,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某些资源具有国内独占性和世界性,与京津大都市群有很强地关联性和互补性,但多种资源不具备协调性,空间配置不平衡.综合来看,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有以下几个特点:(1)文化旅游资源地域广阔、数量众多整体而言,自然地貌呈现以平原为主地多样性,体现出从塞外到中原过渡地自然地貌与环境特征.北部以承德避暑山庄皇家园林文化、张家口坝上草原文化为主;东部以秦皇岛北戴河海洋文化为主,;中部是以保定为主地冀中平原红色旅游文化. (2)文化旅游资源地方特色鲜明,保持了民间地质朴性燕赵大地古为边陲之地,与游牧民族交往融合,素来有豪迈英武地气概,在河北地非物质文化旅游资源上也体现了这一气概.如戏曲、曲艺唱腔高亢激昂,歌

舞风格落落大方,武术、摔跤风格刚劲粗犷,许多杂耍表演也十分豪壮.河北梆子、石家庄丝弦、滦南评剧、徐水花狮、沧州落子、井陉拉花、定州秧歌、清苑哈哈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独树一帜,并且大量保留着传统地表现手法和风格,受到外来文化地冲击很小. (3)旅游容量宏大,可进入性强河北省文化旅游资源遍布全省,而且环绕北京和天津,这种独有地地理位置是其他省份不能相比地.从北京南下地列车都经过河北境内,每到旅游旺季,都会开通从北京到承德、北京到秦皇岛等多条旅游专线.有多个高速公路进出口,境内有津浦、石太、京广等15 条铁路干线.河北地海运条件便利,东临渤海,省内有京唐港、秦皇岛港以及黄骅港等.加之河北省迅速发展地航空交通,更使河北省具有很好地进入性,为河北省聚集人流、发展旅游起到强有力地促进作用 二、河北省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河北省文化旅游地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与其丰富地历史文化资源所孕育地巨大潜力相比,其文化旅游业地发展还有很大地差距.具体来说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旅游产品结构不合理,布局结构散乱河北省地文化旅游资源不少,但大多数文化旅游产品线路没有统一连贯起来,很多线路都是自成一体,没有进行合理整合.目前国际上旅游市场多以文化型、度假型以及复合型旅游产品为主,而河北省仍以传统地观光旅游产品居多,商务型、文化型旅游产品没有形成规模,这是导致河北文化旅游发展缓慢地重要原因之一. 而且河北省处在北京地外围,内环京、津,与其地域相连,文化背景 相似,很多旅游景点相近、甚至雷同.但河北旅游发展地各项条件

饮食文化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研究

饮食文化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研究

饮食文化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研究

饮食文化与区域旅游发展关系研究 饮食在人们的日常行为活动中所占比重较大,如人们常说吃、住、行、游、购、娱,吃排在首位。如今很多人愿意加入旅游活动,也积极响应着有人曾提出的“生活在别处”。而在开展旅游活动时,吃成为游客在旅游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西黄石小镇著名的风景区黄石公园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且小镇在有关饮食方面的发展也迎合了众多游客的需求。丰富多样的美食可供众多不同饮食背景的人们进行选择,所以选择在西黄石小镇停留并开始旅游的游客众多。研究西黄石小镇的饮食文化,不仅有助于提升西黄石小镇自身的饮食文化发展,也有助于国内著名旅游景区的打造与建设。 引言 西黄石小镇坐落于落基山脉,是进入美国黄石国家公园较近的小镇之一,且距怀俄明州和爱达荷州较近。小镇虽小,但基础设施一应俱全,既能满足当地人的日常需求,又能为前来旅游落脚的游客营造一个轻松的环境。小镇本身人种多样,不仅如此,依靠黄石公园发展起来的西黄石小镇,还吸引了很多其他地方的人前来务工,丰富了当地的饮食文化。而且小镇便利的交通和南来北往的车辆为这里提供了富足

多样的食材。世界各地的游客前来观光时,也会带上自己民族的特色食物,久而久之,也会被当地的商人看到商机而进行销售和贩卖,因此也造就了当地丰富多样的饮食基础。一、相关文献综述 在早期,人类有关饮食的关注只停留在吃饱,即果腹的层面,此时的人群出现群体迁移时,到一个新的地方不是为了游览观光,而是为了填饱肚子。当人们能够填饱肚子,便有闲暇的精力去研究如何让充足的食材满足人们的胃,人们不仅研究出可供饮食使用的器具,还尝试用不同的烹饪方法来烹饪食材,逐渐形成饮食文化。有些学者认为,饮食真正形成文化应该从人类懂得用火以后算起,此时人类对饮食的追求已不单单是维持生命,而且开始追求好吃。任梦池发现,由于汉唐时期铁器和种植技术的推广,很多少数民族饮食逐渐由单一游牧饮食传统转向多元饮食习俗,而且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菜品的增多和烹饪技术的不断娴熟。陈云度在研究饮食文化时提到伏羲氏教民结网;神农氏教人耕种;燧人氏教民用火;陶唐氏教民制陶,总结我国饮食文化以“食肉、食谷、熟食陶器煮食”为分期。可见,饮食文化不仅与食材本身相关,还与饮食器具的发展有一定的关系。Visser认为,人们越来越专注于吃,许多人将肉与菜分开来吃,吃完一样之后再吃另一样,尽管所有的菜都可以在同一只盘子中找到,但菜肴之间的界线保持的清清楚楚。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 文化旅游发展计划范文 文化事业和旅游产生发展的关键一年。我们一定要紧紧抓住全区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新姿态、新作风、新思路,努力实现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新跨越。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市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建设,紧紧围绕我区“一二三六”经济发展布局,以争创全国文化先进区为目标,确立“深化事业、推进产业、发展旅游、强化管理、打造品牌”的工作思路,多方利用区域丰富的文化资源,构建完善的文化事业体系和文化产业格局,为努力打造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高雅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交融的高品位、多样化、开放型的文化强区,奠定坚实基础。 今年文化和旅游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努力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增强文化工作的自主创新能力,着力在提升区域文化品位、完善文化设施、发展基层文化、提高精品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今年主要工作目标是:群文工作:举办100场群众喜闻乐见,健康向上的社区文化活动;培训各类文艺骨干100名;新增各类文艺团队20支;举办各类培训讲座1000人次;创作文艺作品100个,获市级以上各类奖项10个。 旅游工作:完成文脉挖掘、整合、利用和推介;完成“龙飞渡跸”牌坊、“天子津渡”遗址公园规划设计工作;做好义和团吕祖堂坛口遗址整合开发;完成*旧址搬址,推进施工建设。 文物文博工人: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积极搞好《*历史文脉》编撰工作;完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收集和整理。 市场管理工作:在引导、规范、发展和繁荣方面下功夫,积极营造服务全区经济的良好氛围;引进文化企业1-2个,实现税收100万元。 一、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进设施载体建设工程。 1、积极推进区图书馆(文化馆)建设。图书馆、文化馆做为重要的国有文化阵地,无论是提升区域文化品位,还是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都具有重要作用,按照文化工作“四基”要求,积极争取相关部门支持,尽快落实图书馆(文化馆)的新馆建设。 2、启动*机器厂旧址的落架大修工作。本着保护文物,传承历史文脉,发展旅游产业的原则,协调、监督设计、维修单位如期进行落架大修各项工作。 3、全面完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积极发挥我区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优势,利用网上资源、多媒体技术开展网上浏览、讲

文化传播对旅游产业发展的意义.pdf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SWOT分析 (一)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优势 2.禹羌文化旅游资源治水有功的大禹,作为中华民族的祖先之一,其出生地一直都是历史及考古学家争论的焦点。“禹生西羌”已经得到考古界权威的确认,国家相关机构授予北川“大禹文化之乡”的称号。北川县内相关的禹迹众多,包含大禹故里、北川及禹穴沟大禹文化遗迹,建有大禹纪念馆、禹王庙,每年六月初六大禹生日,都要举行规模宏大的祭拜大禹的活动。 3.地震旅游资源北川老县城完整的地震废墟遗址和唐家山堰塞湖一起构成全世界最大的现代地震遗址,大量救援遗物和遗存,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其观光和科普、教育价值在全世界具有垄断性,为研究地质构造、预防地质灾害提供科学依据,可供游人观光,纪念亡灵。 4.羌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羌是我国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之一,北川县作为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羌文化在这里保存最为集中、最为丰富,羌文物在这里保存最多。打造了一个北川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修复严重受损的羌族文物,抢救灾区文物、文化典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建立民间文化数据库,编写羌族文化普及读本。实验区的主要地域为关内北川漩坪以上乡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劣势 1.北川文化资源缺乏系统化和内生能力北川文化资源丰富,都具有鲜明的个性,但是,众多的特色文化资源都是一个个小的单点,没有形成方向、空间、意象等相近的网络和集群,没有形成文化产业链,因此,难以产生内生力量,难以实现空间的生产力。 2.北川文化产业没有龙头和市场北川文化资源得到了专家、学者、政府、社会的认可,但是,没有最具影响力创意文化作为龙头文化来支撑、来带动,所有的文化都是静态的,活态化程度低,因此,自然得不到市场的认可,没有市场,自然不能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更不能将文化产业化、商品化、货币化。 (三)北川羌文化旅游现状的机遇 “5·12”地震对北川人民是一场浩劫,但却让北川一下子成为全球人人皆知、人人关注的地方。同时地震后出现的具有全球垄断性的地震城市废墟遗址资源及堰塞湖等其他的旅游资源,也为北川打造新的地震观光市场创造了非常好的机遇。 二、北川羌文化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一)打造民族文化品牌 1.发展产业链结合自身现有的民族文化,大力开发与羌族民俗文化相关的周边产业链,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的民族文化周边产业共同繁荣的产业链,打造整体品牌,创造规模效益。既无形中宣扬了羌族的民族文化,同时也为北川旅游业增添了有灵魂作用的核心文化,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 2.将文化创意变成文化产品,实现文化北川引进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以北川文化和民俗特色风情为内涵,涵盖文化会展、文化培训、演艺娱乐、艺术创意、动漫游戏、文化休闲旅游等领域。扩大和提升文化大援建,增加两家有创意实力的文化企业投资北川文化市场,并向一线城市乃至国际市场扩展辐射,建设文化北川。 (二)打造精品旅游线路 1.发挥药王谷景区、九皇山景区位于九环精品旅游线上的地理区位优势及优美的自然生态、优越的气候条件,构建九环线北川段生态养生休闲度假旅游线。 2.将新老县城及唐家山堰塞湖一线打造成为以地震大爱文化为主题的纪念、缅怀旅游线。 3.充分利用禹里——小寨子沟沿线的自然风光及禹羌文化特色,打造禹羌文化体验区和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构建古羌文化旅游走廊。 (三)加快旅游产业要素建设 1.大幅度提升旅游交通水平。打造新老县城的主题景观大道。按照分段、分主题展示北川形象的要求,完成新老县城道路沿线绿化、亮化、美化和旅游标识标牌建设;打通青叠路,完成新县城及全县各主要道路沿线、重要节点旅游导视系统和景观小品的设计安装。 2.设立旅游商品研发中心,依托北川原生态的物产资源,吸纳禹羌文化、红色文化、大爱文化等元素,结合特殊的地震题材,大力开发旅游纪念品,尤其是重点开发地震纪念品、羌绣文化纪念品、影像印刷品;利用我县丰富的土特产品,民间独特的传统手工技艺,结合现代创意思维,开发西羌水磨漆、山核桃工艺品、古羌茶叶等独具北川特色的旅游商品,使购物旅游开发成为旅游经济新的增长点。 (四)启动“旅游提升计划”一是研究制定北川旅游产业整体包装策划方案,打造精品旅游品牌;二是推出宣传准确,有吸引力、影响力、涵盖面广、朗朗上口的旅游宣传语(如:大禹故里,中国羌城);三是拍摄制作一部高品位、有震撼力、短而精的旅游宣传广告片;四是在川内交通干线醒目位置设置大型户外旅游宣传广告牌,包括成渝路、成绵路、辽宁大道、“九黄”环线、山东大道等;五是充分利用网络的宣传力和影响力,加强网络宣传;六是坚持举办一年

河北旅游文化广播——音乐下午茶节目介绍

河北旅游文化广播——音乐下午茶 河北旅游文化广播是河北人民广播电台于2008年7月18日开播的一个全新频道。本频道以旅游文化宣传为主打品牌;以京津市场为主要覆盖范围;以组织各种旅游文化活动为创收手段;以充满人情关爱的语言形态体现频道特色。其中,《音乐下午茶》是在旅游文化框架下开设的一档音乐节目,以下是《音乐下午茶》节目的大致介绍。 《音乐下午茶》是河北旅游文化广播开设的一档高品质音乐节目,其以城市主流时尚人群为主要目标受众,在内容上包括流行音乐推介、经典老歌回放、高雅音乐欣赏、各类音乐榜单发布、知名音乐人访谈、音乐心情分享等,致力于打造一档最时尚、最前沿而又不失文化底蕴的全新音乐栏目。播出时间定为每天下午四点至六点的两个小时里,DJ宋扬将和听众一起用音乐的方式享受生活,以音乐的名义触及音乐的灵魂、感受生命的每一分钟。 ●栏目设置: ▲《下午茶资讯时间》《音乐主题站》(4:00-5:00PM) ▲《鲜乐出炉》《音乐博客》《音乐四海游》(5:00-6:00PM)▲《明星零距离》(周末版特别节目)

《音乐下午茶》栏目设置现包括4点到5点的《下午茶资讯时间》及《音乐主题站》,《下午茶资讯时间》第一时间报道最新娱乐动态,报道新碟发行情况、艺人的近期安排等;《音乐主题站》每天以一个主题的形式串接音乐,表达一种思想共享一种情怀;在5点到6点的时间里,设置分栏目《鲜乐出炉》、《音乐博客》、《音乐四海游》,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介绍音乐、推介艺人:《鲜乐出炉》推介最新歌曲、最IN唱片;《音乐博客》挖掘音乐背后的故事,讲述艺人创作音乐的心路历程以及报道艺人最近的行程安排;《音乐四海游》栏目结合整体频道定位,以音乐和旅游的名义,为大家推介出行路上的好音乐,带广大的听众朋友用音符看世界!《明星零距离》在周末为听众带来最深度的艺人访谈。 每一段音乐背后都隐藏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让我们在每一个午后,泡一杯清茶,一起静静感受音乐,触碰音乐背后的每一个灵魂。

各旅游区域的特色

关东文化、林海雪原旅游区:黑、吉、辽 燕赵文化、京都要地旅游区:京、津、河北 黄河文明、名山胜迹旅游区:河南、山东、山西、陕西 吴越文化、水乡园林旅游区::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荆楚文化、名山大湖旅游区:湖北、湖南、江西 民族风情、岩溶山水旅游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广西 岭南文化、南国风情旅游区:广东、福建、海南 多元文化、海岛风光旅游区:台湾、香港、澳门 丝路文化、草原风光旅游区: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 藏族文化、雪域高原旅游区:西藏、青海 关东文化、林海雪原旅游区:黑、吉、辽 关东文化旅游区特色的旅游资源:冰雪文化、湿地文化、宗教文化、流人文化、边疆文化。首先,在物质文化方面,它的生产结构在明清时期呈现出从农业、渔猎、采集、游牧并存向以农业为主、其他为辅的转变,到清末民初以后,随着汉族人口的大量出关,进一步形成农业生产成为整个社会经济基础的结构。其独特的生活方式就产生了农家旅游,农家乐等系列旅游资源。 其次,在精神文化和行为文化方面,关东文化区别于中原和关内其他文化的特点表现为:以豪放、旷达、质朴厚重、宽厚包容而绝少排他性为特点的关东人群体性格特征。这也就产生了许多文化旅游资源:生态游、民俗风情游、休闲度假游、工农业游等,民间剪纸画﹑东北大秧歌、东北民歌和莲花落等等都是关东的特色文化。 这些特色的文化传统对现代人紧张的生活节奏有着很好的调节作用,对于南方的人们北方的冰雪文化旅游更是一个很好吸引效应,还有北方人民特有的豪放、旷达、质朴厚重、宽厚包容的精神及丰富的文化底蕴都对全国游客甚至是全球游客都有很的吸引力。 燕赵文化、京都要地旅游区:京、津、河北 自元朝以来,中国的首都是北京,就在河北省中心位置。北京是燕赵大地的主体区域之一,并逐渐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京都文化。无疑,京都文化是燕赵文化也就是河北文化的一部分。河北其他区域的人虽然在说话口音上与北京人有所差别,但其共性还是主要的。所以,河北大地是孕育京都文化的母体。京都文化是燕赵文化的子文化。这是燕赵文化的特征之一,也是其区域优势之一。 京都文化突起于河北的腹心,由于政治优势,对其周边地区有强大的辐射力,并影响了省内其他地区的文化交流。所以,在河北各地区之间又产生了若干子文化区。河北南北部地区的文化有所不同,东西部地区文化更是有一定差异,表现出了不同地区的地域特性。就语言口音区分,河北省可分为冀西北、冀东、天津、冀中、冀中南、冀南等子文化区。这些区域文化有燕赵文化的共性,又有一定的个性。河北有着文武兼备的文化底蕴,并且还是个文化产业大省 近代中国,就文化产业而言,基本上为戏剧、曲艺、绘画、杂技几大类。可以说,北京的文化产业基本为同属燕赵文化的京都文化及河北文化所占据。 清末及民国,戏剧是当时最大文化产业。河北是有全国影响力的戏剧大省。当时,各种戏剧的戏班进京,都要经过河北冀中地区。这促进了河北戏曲及相关产业的发展。以昆曲为例,虽然源于江苏昆山,但传入燕赵大地后,形成了以保定高阳为中心的北派昆曲。在此推动下,河北不仅有邯郸的平落,石家庄的丝弦,保定的老调,唐山唐剧等小剧种,而且还产生了有全国影响的大剧种,即河北梆子及评剧。河北梆子产生过被誉为“女伶之首”的刘喜奎。评

旅游企业文化

旅游企业文化 美国人花了一个多世纪才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而热衷于撰写企业文化宣言也是最近一些年的事情,国内旅游业企业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应该是一个耐心和持久的工作。 比如我在访谈和培训过程中看到,现在很多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不是落地,而是落在了墙上,到处是口号、标语和宣传招贴等,贴上去了,讲一通,有的还要搞些活动来扩大影响,没有考核,没有评估,表面上看起来轰轰烈烈,但实际上,不过是徒费唇舌,没有任何效果。 什么是企业文化?有人说是老板最经常说的话!也对也不对。我认为,旅游企业家的态度和行为通过各层管理者不断向下传递,形成了公司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最终汇成了企业文化。 我认为,旅游企业的文化建设并不是要抛弃掉企业原来的基础去嫁接一个优秀的

文化,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是要提炼出企业的优秀基因,并在此基础上培育属于企业自身的适合企业自身的企业文化。我们只有真正将企业文化弄懂了,按照正确的路径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我们的企业才可能塑造出优秀的企业文化,我们的企业才可能有基业长青的希望。谭小芳提出了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的五项原则: 1、目的性 这里的目的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企业文化自身的定位;二是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和方向。 2、开放性 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要服务于企业,服务于客户,那么企业就必须与外界接触,那么企业文化建设就需要具有开放性。 3、创新性 旅游市场是不断进步的,企业也在不断发展,那么企业文化要想更好地服务于企业就必须不断发展创新。 4、参与性

参与性或者说是人性化,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人”,企业文化的参与者也是“人”,企业文化的建设始终围绕着“人”来展开,那么企业文化的建设就必须人性化! 5、独特性 不同的行业拥有截然不同的企业文化,企业应结合旅游行业的特征及自身的特点建立特色的企业文化。 鉴于企业文化对旅游企业的推动作用,鉴于成为伟大企业的梦想和愿景,笔者认为——大多数旅游企业在起步期依靠权威管理,在成长期借助制度管理,在成熟期才考虑导入文化管理,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我建议旅游企业家从企业诞生之日起,就导入文化管理,未雨绸缪,方可有备无患。 可以说,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制度,都是为企业管理服务的。管理是对一定范围内的人员及事物进行安排和处理,即管人,理事。管理分为二种,情感上的管理和制度上的管理。企业文化就是情感式管理的方式。再通俗点讲就是企业文化管理是软管理,企业制度管理是硬管理。

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生态专项规划----【2009--2020】----

目录 第一章规划依据与编制特点 (1) 第一节规划编制依据 (1) (一)主要法律法规 (1) (二)主要行政文件 (2) (三)主要规划依据 (2) 第二节规划编制范围与期限 (2) (一)规划范围 (2) (二)规划期限 (3) 第三节规划编制特点 (3) (一)工作特点:多部门分工协作 (3) (二)技术特点:整合引导型规划 (3) 第二章资源状况与生态环境评价 (4) 第一节圈域概况 (4) (一)自然地理概况 (4) (二)社会经济概况 (5) 第二节资源特征 (7) (一)森林资源 (7) (二)动植物资源 (7) (三)水资源 (7) (四)农业资源 (8) (五)矿产资源 (8) (六)文化旅游资源 (9) 第三节生态环境总体评价 (9) (一)生态价值总体评价 (9) (二)环境质量总体评价 (10) (三)重点旅游集散地及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 (10) 第四节生态环境主要问题 (11)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与目标任务 (17) 第一节规划指导思想 (17) 第二节规划目标 (18) (一)总体目标 (18) (二)阶段目标 (18) 第三节规划任务 (19) 第四节控制指标 (20)

第四章生态空间格局与功能构建 (23) 第一节整体生态格局 (23) 第二节生态功能构建 (24) (一)秦巴山地北亚热带常绿一落叶阔叶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25) (二)长江三峡水库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27) (三)武陵山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28) (四)鄂中北丘陵岗地农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30) (五)长江中游平原湿地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31) (六)鄂东北低山丘陵森林生态区生态功能构建 (33) 第三节生态利用区划 (34) 第五章生态文化旅游支撑与保障 (37) 第一节旅游资源开发管制 (37) 第二节生态旅游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 (41) (一)生态旅游发展的意义 (41) (二)生态旅游发展的目标 (42) (三)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则 (43) (四)生态旅游发展的策略 (44) 第三节主要集散地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7) (一)城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48) (二)旅游住宿、餐饮等接待设施建设 (49) (三)旅游服务 (49) 第四节重点旅游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 (50) (一)“一江两山”区 (50) (二)清江土(家)苗民俗生态旅游区 (53) (三)荆楚文化旅游区 (54) 第六章生态保护与建设统筹规划 (57) 第一节生态保护与建设总体策略 (57) 第二节林业生态保护与建设 (59) (一)生物多样性保护 (59) (二)森林资源保护 (60) (三)森林生态修复 (61) (四)生态景观林建设 (62) (五)生态林业建设项目 (62) 第三节农业生态保护与建设 (62) (一)生态农业布局 (63) (二)农业生态资源保护 (64) (三)农业面源污染控制 (64) (四)农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65) (五)有机食品与绿色食品基地建设 (65)

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河北省文化厅河北省旅游局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指导意 见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全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推进文化与旅游协调发展,进一步壮大文化旅游产业,现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准确把握我省文化旅游业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河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相互融合、相互促进,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但因行业合作领域不宽广、合作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等诸多原因,我省文化旅游发展现状与建设经济强省、和谐河北的奋斗目标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 当前,我省文化旅游业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增加相关产业文化含量,延伸文化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强调“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支持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这些要求为我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号)

也明确提出,要推进旅游与文化等相关产业和行业的融合发展。要丰富旅游的文化内涵,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由于我省产业结构偏重,必须紧抓国家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致力于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 业以及人民群众满意的现代服务业的难得机遇,以“树形象、提品质、增效益”为目标,全面促进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为建设文化强省、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发展强省的跨越打下坚实基础。 二、推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主要措施 (一)打造文化旅游系列活动品牌。提高文化旅游节庆市场化运作水平,做大做强一批有影响力的文化旅游节庆品牌,形成定位准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的节庆会展格局。省文化厅、省旅游局每两年公布一批文化旅游节庆活动扶持名录,并通过联合举办、政策优惠、资金补贴等多种方式进行支持,期满后根据活动绩效对扶持名录进行调整并予以公布。举办全国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做大做强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中国崇礼国际滑雪节、中国廊坊国际热气球节、中国承德文化旅游节、中国秦皇岛葡萄酒文化旅游节等在国内外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化旅游节庆活动。引导区域性文化旅游节庆活动,重点做好中国剪纸艺术节、中国吹歌节、张北草原音乐节、中原(邯郸)民间艺术节、邯郸市“欢乐乡村”农村文化活动、武安磁山文化节等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浅谈文化传播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

浅谈文化传播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 论文摘要:利用“拉斯韦尔5W模型”可以对旅游文化传播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梳理,从中找出最佳的传播策略,最终增加旅游市场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为旅游市场的开发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文关键词:文化传播旅游市场促进作用旅游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从旅游业的表面看,其发展历程带有很强的经济因素,但从需求上讲,旅游业主要源于旅游者精神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任何旅游如果没有深刻的文化形式和内涵。就无法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就不可能产生旅游活动。 旅游既然是一种文化活动。因此,在旅游市场的开发过程中,文化传播就显得至关重要,旅游市场开拓的过程实质是旅游文化的传播的过程,旅游市场的开拓离不开文化的传播。旅游市场的开发,正是通过传媒广泛的传播旅游景区、景点的文化信息,促进受众了解这些景区或景点,选择这些景区或景点作为旅游目的地。 旅游市场开拓过程中的文化传播不同于一般的文化传播,它有其特殊性。这主要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旅游的时间性,旅游是旅游者在异地的短期生活行为。二是文化的差异性,旅游是旅游者在感受和体验另一种文化和生活。 正是由于文化的差异性,才促成旅游的发生。这种差异是由人类聚居的地域差异导致的,也就是说,人类聚居空间上的差异造成了文化空间上的差异,这种区域文化差异构成的恰恰是区域问旅为产生的巨大动力。为了更有效的分析文化传播在旅游市场开发中的作用,我们用拉斯韦尔Harold.D.Lasswel1文化传播“5W”模型来作为工具。 1948年,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在其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提出了人类的传播活动是由:谁who——说了什么savwhat——通过什么渠道inwichchan—ne1——对谁说towhom——产生什么效果withwhichef-fect——五要素组成。这即是着名的“拉斯韦尔5W模型”。 “拉斯韦尔5W模型”总结了人类基本的传播现象,说明了传播学的基本框架,基本上概括了传播过程中传播者、信息、媒介、受传者、传播效果的几个环节。进一步,演绎出“拉斯韦尔分析模型”。图1根据“五w模型”,我们从控制、内容、媒体、对象、效果五个方面的具体分析,来指导旅游市场开发中的文化传播,以增强其传播效果,促进旅游市场的良性发展。 一、通过控制分析。解决文化传播由谁组织的问题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是由开发商为组织者还是以为组织者来进行,这是一个应该首先弄清楚的问题。在我国各地的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由于的不足,大都采用了多种形式的开发模式,引进了民间进入。但是,从实际情况看,民营开发商在旅游市场的文化传播中,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息,主要是基于经济利益的商业炒作,在开发商的宣传过程中带来了很多的负责效应。因此,在旅游开发的文化传播中,应起组织者的作用。从资源角度讲,旅游资源是一种公共资源,旅游资源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积淀而成,反映了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历史与现实的社会状况,是特定国家、民族或者人群的特性的文化积累,在其开发和利用中应该起到主导作用。当然,在市场经济下,的主导作用更应该体现在宏观层面。在旅游市场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不是包办一切,指挥一切,而是侧重于制度层面和政策层面的引导。具体地讲,的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这几方面:第一,是实际工作的组织者。 旅游市场的开发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没有力量的参与,任何保护、开发、

立足生态文化 打造旅游强县

立足生态文化打造旅游强县 婺源,位于江西东北部,是一颗镶嵌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的绿色明珠;婺源历史悠久,是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素有书乡、茶乡之称,是南宋理学大师朱熹、“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的家乡。一直以来,婺源以其五彩缤纷的田园风光、敦朴厚重的古村文化、诗境画意的山水风情被外界誉为“中国最美的乡村”。 被广大游客评为人一生50个不可不去的地方、中国四大花海(油菜花)、中国十大踏青的好去处、中国最美的乡村古镇等。2007年,婺源县还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全国首批15个旅游强县之一。 婺源旅游业起步于1993年,当年接待游客2.64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53.4万元。1998年达6.88万人次,487.08万元。2003年尽管受到“非典”冲击,旅游接待量依然上升到138.04万人次,同比增长46%,旅游综合收入为18,740万元,同比增长89.9%。经过十几年发展,婺源旅游业已从规模小、起步低的起步阶段走入高速增长阶段。 婺源凭借本土浓绿山水风光和深厚文化底蕴,打出了“绿色婺源”的旅游品牌,吸引了八方游客。婺源旅游业的迅猛发展,推动了婺源经济的跨越式的发展。 (一)、悠久的徽文化和优越的生态是婺源建设旅游强县的基础婺源建县的历史大约有1200多年,自古属安徽管辖。

据婺源旧县志记载,唐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洪真谋反,以安徽的休宁县回玉乡鸡笼山为营寨,聚众活动于歙、衢、睦边境之遂安、开化、休宁等县400余平方公里地区。朝廷发兵经三年讨平。为便于统治,唐开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决定,于正月初八设置婺源县,将安徽休宁县的回玉乡和江西乐平县的怀金乡划归婺源县管辖,县城设在清华镇,到天复元年(公元901年),县城迁至弦高(今县城紫阳镇)。建县时,婺源隶歙州。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县一样,属徽文化的组成部分。宋代宣和三年,朝廷改歙州为徽州,辖歙县、绩溪、休宁、黟县、祁门、婺源六县。 徽文化的形成,主要得力于外来移民,这些移民来源于为躲避战乱而迁徙来到徽州的难民,也包括在这里做官或喜爱这里山水的人。外来移民带来了比山里居民更为丰富的儒家文化,更为先进的文明。 徽文化正是以历史上的古徽州府为核心,并扩展辐射到其他地区富有特色的文化积淀和文化现象。 徽文化既是地域文化、移民文化、儒家文化,又反映着中华儒家文化的特性,具有典型性和标本价值。 徽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沿袭了中原文化的精髓,成长鼎盛于安徽,延绵古今,影响播散于海内外,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具有主流文化特征,对研究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具

地方文化和旅游业

第八章地方文化和旅游业书荣屠守全 第一节地方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民居中主要分布于我国北方地区的一组是() A.四合院和吊脚楼B.土楼和窑洞C.吊脚楼和蒙古包D.四合院和窑洞2.吊脚楼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独特的民居之一,是因为() A.南方地区冬季寒冷,吊脚楼冬暖夏凉 B.以竹木结构为主的吊脚楼,空气流通,便于防火 C.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吊脚楼有利于空气流通,利于防洪 D.吊脚楼中的吊脚是指楼顶上外翘的檐角,外形十分美观 3.下列能够反映出藏袍特点的叙述是() A.宽松舒适,立领,圆肩,纽襻 B.宽大厚重,便于骑射,又易散热 C.长袖、宽腰、大襟多以牦牛和藏羊的皮毛为原料 D.衣裤质地轻、薄、软,凉爽舒适 4.要想吃到正宗的麻辣火锅,你应该去() A. B. C. D. 5.北方居民建房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 A.冬季御寒B.民族习惯C.美观漂亮D.通风透气 6.窑洞是我国特有的民居,分布在() A.云贵高原B.黄土高原C.青藏高原D. 高原 7.、、、等地居民喜食辣椒,主要是因为() A.因气候寒冷所致B.受湿热气候的影响 C.本地适宜辣椒的生长D.本地区降水较少 8.我国南方屋顶坡度大且窗户小,北方屋顶坡度小且窗户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植被条件D.地质条件

二、综合题读图分析 读图8—1回答下列问题: A.B. C.D. E.F. 图8-1 1.阅读A、B、C、D四种不同民居的景观和E、F两种不同饮食示意图,在相应的位置正确填写其名称。 2.A民居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平原和东北平原,与其同处于我国北方地区的民居还有位于高原上的窑洞。 3.A、B两种民居的建筑结构、材料虽然不同,但都非常适应当地的气候,具有 的共同特点,从中可以看出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应为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极地气候)。

威海市旅游文化建设研究

143028 旅游管理论文 威海市旅游文化建设研究 文化是旅游业创名牌、提高竞争力的法宝。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远。威海的城市建设更是独具特色,红瓦淡墙,与青山、碧海、蓝天相映成趣。山在海中,海在城中,城在林中,人在绿中,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动画卷。是中国第一个优秀旅游城市群、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中国第一个环保模范城市群,两度获得“国际迪拜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城市”称号,是2003年度全球唯一获得“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笔者针对威海旅游发展情况展开调研,形成主要观点如下: 一、抓住威海特征,科学定位文化旅游形象 (一)城市旅游形象的定位应体现地方特征,避免空泛。

所谓城市特征,是指城市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本地的历史、社会、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是一种综合性的、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心理积淀的结合。城市旅游要体现独特个性,必须充分挖掘和分析其特征。 威海是一座海滨城市,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绵延的海岸线,拥有丰富的岛、礁、滩、林及海洋生物资源,沙滩质量优良,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得天独厚。海产品也异常丰富。威海有着悠久的历史,是秦始皇三次东巡的地方,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甲午海战的遗址城市,是中国大天鹅栖息地之一,综合以上因素,确定威海城市旅游形象的内容将这些自然资源优势与历史积淀、人文环境融合起来,才能体现这座城市独具特色的文化内涵。 (二)紧扣时代特征,提出充分展现城市文化旅游形象的主题口号。旅游主题口号的制定必须充分了解游客市场的心理需求和偏好,目前,威海旅游对周边韩国市场依赖较大,韩国约占威海国际客源的80%。同时,威海已与英国的彻特纳姆市、意大利的比拉市、日本的宇部市、韩国的丽水市、美国的圣塔?巴巴拉市、俄罗斯的索契市、新西

娄山关生态文化旅游区建设发展规划

依托娄山关红色旅游景区及现有乡村避暑品牌,以高品质休闲度假为核心的集避暑度假、康体养生、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西部知名的综合型避暑旅游目的地。 委托客户:遵义市红色旅游集团 项目区位:北扼巴蜀,紧控川黔咽喉,沟通南北,贯穿东西的交通要冲,川渝黔金三角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项目规模:涉及1个省级风景名胜区(娄山关风景名胜区),一个省级森林公园(娄山关省级森林公园)和3个乡镇(遵义市汇川区泗渡镇、板桥镇,桐梓县娄山关镇),规划面积约128平方公里。 完成时间:2014年 核心资源:垄断性红色资源;娄山关风景名胜区;颐养型避暑气候;典型性田园乡村。 项目类型: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之一(建设发展规划) 规划成效:重塑了娄山关形象;项目进入投资开发起步阶段。

发展目标: 本项目涉及旅游发展、小城镇建设、产业融合,所以目标定位也从这四个方面展开。旅游层面: 国家5A旅游景区 国家级避暑疗养旅游区 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产业层面: 国家级生态经济示范区 文化层面:

贵州省生态文化旅游创新示范区 城镇建设层面: 旅游驱动型城乡统筹发展示范区 总体定位: 依托娄山关红色旅游景区及现有乡村避暑品牌,以大项目为抓手,构建以红色旅游为基础,以乡村避暑为特色,以高品质休闲度假为核心的集避暑度假、康体养生、观光游览、文化体验、商务会议等功能于一体的西部知名的综合型避暑旅游目的地。 由生态文化旅游产业带动的综合产业区。 形象口号: 漫道娄山关自在休闲地

核心思路 联动借势成就红色经典:将娄山关与遵义其它三大红色景点联动,共同塑造遵义精神,成就红色经典; 多元体验打造区域休闲胜地:配套度假产品,瞄准专项休闲市场形成休闲消费集聚区; 高端引领树立区域度假标杆:产业补给之需——乡村旅游初期以避暑旅游为导向,以中低档产品占领市场,配套相关服务产业导入。但过分依赖“凉爽”气候牌,产业的系统构建不强、缺乏配套及相关,辐射带动性较弱;后起借势之需——乡村避暑度假品牌已逐渐打响,产品档次先起大众,后指高端,需弥补中高端市场空白。针对遵义和重庆市场,大力发展旅游地产、旅游商贸,满足度假与商务会议等需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