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生命从认识死亡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珍惜生命从认识死亡开始

作者:柳岸

来源:《大众健康》2019年第04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提起清明节,我们自然会感到悲伤,想起逝去的亲人朋友,无比悲伤和孤独。但清明节的存在似乎也是一件好事儿,总是在不断提醒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如何好好生,以及如何坦然面对死。

生活中,很多人对死亡的态度是拒绝的,无法接纳死亡。只有到了不得不思考死亡时,感受到的只剩恐惧与不安了。当然,这与我们的文化背景有关,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倡谈论死亡,哪怕脑海中闪过一丝与死亡有关的念头,我们都觉得不吉利。比如,去医院看病人,如果对方说了句与死有关的话,我们马上会说,“可别胡思乱想”。要是谁在家里说了句带“死”的话,我们也马上就会让他,“呸呸呸”。可死亡不会因我们忌讳就不存在。

忌讳死亡,但死亡依旧会发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调整对死亡的态度,它将决定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来面对死亡。

法国文化历史学家菲利普·艾瑞斯通过大量研究,总结出人类对死亡的五种认知形态,第一种观点认为,死亡是顺其自然的。拥有这种观点的人,在临终时,往往会比较平静,而在身边陪伴的亲人也同样会平静地等待着生命终结。

第二种观点认为,死亡是让人不安的。死者在临终前会十分恐惧,他们觉得自己将会受到审判,也许是享福,也许是惩罚,结果并不可知。

第三种观点认为,死亡是熟悉而又陌生的。这类人对死亡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他们觉得死亡是一种必然结果,另一方面又將其拒之千里之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